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村夫 >

第105章

寒门村夫-第105章

小说: 寒门村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启愣得都忘记放下手中的公文了。

    这两箱金银珠宝是赐给他的?

    皇帝居然这么大方了?

    看着从京城赶来传旨的太监,府衙内众位官员看着谢启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

    以前他们看着谢启的眼睛里满是恭敬,现在他们的眼里多了一丝震惊和讨好之色。

    他们没想到这天高皇帝远的绵州能让皇帝每年都派人来传旨。

    一次传旨是巧合,这第二次总该不是巧合了吧!

    看来他们的知府大人在皇上心中的地位颇高啊!

    没等众人多想,传旨的太监先朝着谢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他可不像上次来的那个小太监那般不懂事,他可是亲眼看着皇帝对谢大人态度的转变的。

    这前来绵州府宣旨的差事还是他从别人手里抢来的。

    要是他猜得不错的话,看皇上这态度,只怕要不了多久,眼前的这位谢大人就会高升了。

    趁着谢大人没升迁之前,他混个脸熟留几分香火情还是可以的。

    见传旨太监李公公对自己行礼,十分客气周到的样子。谢启心下大喜,微微一笑还了半礼道:

    “李公公不必多礼。”

    对于谢启这还半礼的举动,李公公甩了甩拂尘避过了,带着几分谄媚的笑意道:

    “谢大人您治理蝗灾有功,咱家这一礼您还是受得住的。”

    说完这话,李公公也不啰嗦了,当即朗声道:

    “皇上有旨,请绵州府知府谢启谢大人接旨。”

    闻言在谢启的带领下,府衙内大大小小的官员,片刻间就做好了接旨的准备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绵州府知府谢启,才能兼备,善治善能,解决蜀省蝗灾有功,功德无量。朕特赐黄金五百两,珍珠十串,锦缎十匹,玉璧一对。钦此”

    听着圣旨中的内容,谢启此刻还有些发愣。

    没想到皇帝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方许多,上次水泥方子交上去才为他娘挣得了一个诰命命和百两黄金。

    然而现在治理蝗灾,皇帝却奖励了这么多的东西,让谢启不得不怀疑新武帝是不是最近发了一笔横财。

    新武帝是因为谢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所以才对谢启这么大方的。

    毕竟罪己诏所关甚大,要是因为蝗灾他写下罪己诏的话,那他这辈子都抬不起头了。

    不只是这辈子抬不起头,新武帝写下罪己诏的话,也会在后世里被当做反面教材。对后世子孙起到鞭策作用。

    然而谢启的这封圣旨却是彻底解决了问题,也堵住了世家的口。

    也让新武帝趁机发作了一批煽风点火的大臣。

    这让好面子的新武帝能不高兴吗?

    不过绵州府消息闭塞,谢启还暂时不知道新武帝被逼下写罪己诏的事情。

    待谢启接过了圣旨,李公公又看着周围的官员对着他使了使眼色。

    看着李公公的眼色,谢启瞬间就收回了神游天外的思绪。

    他不动声色的朝李公公点头之后,便若无其事的开口道:

    “李公公远道而来着实是辛苦,若是不嫌弃的话,本官请李公公喝一杯茶怎么样?”

    听着谢启的话,李公公笑了笑甩了甩手上的拂尘后俯首道:

    “既然谢大人相邀,那咱家就却之不恭了。”

    见着李公公明显有话说的样子,谢启直接将他带到了自己府衙内的书房之中。

    屏退四下后,谢其对着李公公拱了拱手道:

    “李公公您这是?”

    此刻书房之中只有谢启和他二人了,李公公直接朝着谢启行礼道:

    “谢大人听旨吧,咱家这里还有一份皇上的密旨。”

    送走了李公公,谢启摸了摸怀中的那封密信,嘴角不自觉的往上扬了扬。

    他赌对了,成功的在皇帝的心里占据一席了。

    放好了密信之后,谢启就继续回衙里办公了。

    不过此刻的府衙内却是热闹异常,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看懂新武帝的用意了。

    马上就到三年的述职之期了。

    去年,因为谢启才上任不久,所以上交水泥方子这天大的功劳就给了他的娘亲谢周氏换了诰命。

    对谢启没有任何封赏。

    这次谢启治理蝗灾有功,皇上千里迢迢派人再次来传旨,也只是送些金银珠宝等赏赐。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在憋大招的程度。

    大家都在猜测,这恐怕再过些时日他们就能接到谢大人高升的消息了。

    想到此处,府衙内的官员们都纷纷前来恭喜谢启。

    摸了摸怀中的密信,面对大家的恭喜声,谢启笑了笑没多说,算是默认了。

    也没让谢启等多久,蜀省内就传来了让谢启回京叙职的消息。

    有了确切消息,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中,谢启像个陀螺似的忙碌了起来。

    他忙着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处理着府衙内的事务以及绵州府境内的财产,不出意外的话,他这辈子应该是没有机会再来绵州府了。

    同时谢启也在忧心着新任绵州府知府的人选。

    绵州府是他一手打造发展起来的,谢启也不想让他的心血落到其他人的手里,随意糟践着。

    于是他请求传旨的李公公替他向皇上带了一封举荐信,举荐府衙内的同知封季同为新任的绵州府知府。

    毕竟封季同的才能摆在这里,与封季同共事的这两年,谢启也看到了他的能力。

    毫无疑问,封季同是谢启心中最好的人选了。

    把绵州府交给他,谢启也放心。

    收到了谢启的举荐信以后,新武帝沉思片刻之后便同意了。

    毕竟现在绵州府也算是他的钱袋子,交给别人的话他也不是很放心。既然是谢启举荐的,新武帝心中也对封季同放心了一分。

    有人欢喜有人愁,绵州府的谢启是在高高兴兴的与家人收拾着行李,处理着绵州府内的财产。

    而京中的某些人却是砸碎了一地的茶杯,气得嘴上长了好几个火泡。

    客厅内,吕兴木面无表情的端着茶杯对着一旁的户部尚书左藩开口道:

    “左大人对于谢启这事你怎么看?”

    听到吕兴木这话,左藩摩挲着手上的茶杯,冷笑一声道:

    “丞相大人您放心,这小子高兴得太早了。”

    听着这话,吕兴木端着手中的茶杯对着左藩敬道:

    “那就多谢左大人了。”

    两人对视一眼之后,双双饮下了手上的这杯雨后乌龙。

    一切尽在不言中。

    慢慢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纵使有太多的回忆与不舍,也到了回京述职的这一天。



    第251章 万民伞

    

最后看了一眼府衙的大门后,谢启缓缓的收回了目光。

    只不过看向街道上的建筑时,谢启还是多看了两眼,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回忆。

    这些都是他带领着手下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

    谁能想到两年多以前那个战乱后的破败府城,能繁荣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即便有些建筑他没有参与建设,但整个府城内的格局都是他亲手规划的。

    另外淳朴的绵州府百姓也令谢启十分的不舍。

    绵州府就是他理想中的城市。

    要不是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与权利之争的话,谢启真想带着家人一辈子就在绵州府这么住下去。

    不过谢启不仅仅是回京述职的,也是回京成婚的。

    想到远在京中的柳欣儿,谢启的眼中再次燃起了斗志。

    既然已经入了官场,那就不能再沉沦安逸,只有真正的强大起来,他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想到此处,谢其不由的看了看他在绵州府内的私产。

    想着以后没什么机会来绵州了,谢启都想将绵州府内的资产全都变卖掉的。

    不过想到未知的未来,谢启还是按捺下变卖资产的想法。

    毕竟京中的花费和人情往来可比绵州府的花销大多了。

    而且又临近成婚,想了想绵州这些下金蛋的老母鸡,谢启也就没做那杀鸡取卵之事了。

    另外封季同又是他一手提拔上去的,有了这一份香火情,封季同还是会为他照拂一二的。

    即便是底下打理生意的人生了异心的话,谢启也不担心。只要他站得够高,就不怕底下的人生异心。

    相反为了自己的前程的话,底下的人对他的资产比对自己的还更加上心。

    大不了回京之后,多派两个人过来核对绵州府的账本就是。

    所以谢启就将绵州府的私产留了下来。

    府衙内的事务已经和封季同交接的差不多了。。c0m

    将谢周氏扶上了马车之后,谢启对着向他行礼准备送他一程的封季同等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用相送了。

    他不喜欢离别的场面。

    谢启最后再看了一眼府衙的大门之后,就一个翻身骑上了马背。

    在周泉一行人的簇拥下,谢启启程回京了。

    不同于刚来绵州府的小猫三两只,如今谢启回京队伍的规模,可谓是十分的庞大了。

    他从孤儿和流民之中培养了不少的人手一并带回京中。

    另外,齐言意也不当绵州府的师爷了,他选择和谢启一起回京。

    齐言意家中只有一个弟弟了,他觉得还是跟着谢启有前途,于是毫不犹豫的辞去了师爷一职,带上弟弟毫不犹豫的请求谢启带他一起走。

    像齐言意这样选择去京中闯荡的人还不少,所以谢启回京的队伍规模愈发大了。

    虽然看到了谢启示意他们回去的手势,但封季同带领着一大批府衙内的官员还是跟在谢启一行人的身后准备送他们一程。

    对于谢启这个比他小很多的顶头上司,封季同的心里十分复杂。

    既是自愧不如,又是敬佩加感激。

    在与谢启共事的三年,封季同可谓是收获良多,因此谢启也算他半个师父了。

    如今师父升迁,作为半个弟子的他自然是要送一送的了。

    谢启听到众人跟着的动静,心下叹了一口气,也就任由他们跟着了。

    此刻,谢启脑海中不断回忆着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

    因此,他也就没有注意到此刻街道上的异样。

    虽然这么多年了,谢香茹还是改不了大大咧咧的性格,乔装成男子的模样,骑着马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刚一踏出府衙的城门,看见眼前这盛况时,谢香茹不由得转身向后喊道:

    “哥哥,你快来!”

    听着谢香茹明显变了语调的声音,谢启和齐言意面色一变,他们还以为谢香茹是遇到了什么危险,立刻策马向前冲去。

    来到城门看到完好无损的谢香茹时,谢启才松了一口气。

    只不过他的目光转向城门外时,眼前的这一幕却是震撼了他的双眼。

    只见城门外站着密密麻麻的百姓,只留下一条仅供马车通过的官道,另外百姓们手上几乎是人手一把系着红绸带的伞。

    这是万民伞!

    万民伞是地方官离任的时候,百姓们送给地方官员的一种代表挽留意思的东西。

    意思是这个父母官,像伞一样遮蔽着一方的老百姓,送的伞越多,表示这个官越受人爱戴。

    见他们的知府大人出来了,城门外的百姓立刻抱着手中的伞跪地齐声道:

    “草民拜见知府大人。”

    看见这一幕,谢启都有些愣了,连忙翻身下马将面前一位年迈的老者扶了起来道:

    “乡亲们你们这是?不必多礼,赶紧起来吧!”

    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看着谢启过来扶他,顺势将手中的一把大伞递到了谢启的面前道:

    “知府大人,我们是专门来感谢您的,感谢您为绵州府所做的一切。为了感谢您对绵州府所做的一切,现在家家户户都为您立了长生牌,日日供奉您。”

    “说句老实话,整个绵州府的百姓们都舍不得您走。”

    说到这里,这头发花白的老者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道:

    “不过,我们不能太贪心耽误您的前程。”

    “您即将回京述职,恐怕您以后再也不会来绵州府了。回京路途遥远,知道您带不了这么多伞。小老儿手上这把万民伞,代表的是整个绵州府百姓的心意,还望您收下。”

    谢启手上看着写满名字的特制大伞,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他小心翼翼的从老者手中接过了这特制的大伞,对着满眼不舍的百姓们朗声道:

    “乡亲们,你们的心意我收到了。谢某此生一定会好好珍藏这把伞!”



    第252章 谢香茹有心上人了

    

听着谢启这一番情深意切的话语,官道旁的百姓们抹了抹眼泪对着谢启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一叩是谢他这三年来对他们的爱护,二叩是谢他对绵州府繁荣昌盛所做出的贡献,三叩是希望谢启的未来能越来越好。

    此刻,百姓们对谢启的谢意与不舍都融在了这三个响头里面。

    谢启的手下们看着这一幕,也与有荣焉。

    看着百姓们红肿的额头,谢启内心大为震撼,他抱着手中的万民伞缓缓地朝他们鞠了一躬。

    时间已经不早了,要是再磨蹭的话,等出了绵州府只有露宿荒郊野外了。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乡亲们,谢启转身跨上了马。

    一行长长的车队缓缓地向着绵州府外驶去。

    缓缓地行驶在绵州境内的官道时,活泼的谢香茹竟罕见的一言不发起来,只是骑着马跟在谢周氏的车厢外。

    谢周氏掀开窗帘时,就看着女儿低头沉思的这一幕。

    然而心中有鬼的谢香茹见旁边的车帘突然掀起,她吓了一跳,双腿夹起马肚子就往前跑了。

    看着女儿这十分反常的一面,谢周氏放下了手中的窗帘,看向坐在马车里伺候她的常嬷嬷。

    常嬷嬷以前是在京中的一位大人家里当管事嬷嬷的,但那位大人一时鬼迷心窍肖想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不择手段。

    连累满门抄斩,剩下的妇孺也被发卖为官妓,至于府中其他的下人们则是被发卖了。

    常嬷嬷一家就是谢启在京中的牙人处买下的。

    本来谢启只看中了常嬷嬷的儿子常云,觉得他很机灵,能够培养一番。

    于是连带着把常云的老子爹和老子娘都给买了回来。

    但令谢启惊喜的是常云的娘也是个厉害的,曾是那位大人夫人身边的众位陪嫁之一。

    只不过其他陪嫁嬷嬷嫉妒常嬷嬷在夫人心中的地位,将常嬷嬷给挤兑到洗衣房里了。

    要不然的话,常嬷嬷现在可能和那位夫人一同被发卖到青楼里去了。

    知道了常嬷嬷的能力后,谢启就把常嬷嬷拨给了自己那有些迷糊的娘。

    常嬷嬷是儿子特意送来伺候自己的,因此谢周氏也对常嬷嬷很是信任,此刻看着小女儿十分反常的样子,谢周氏不由得与常嬷嬷嘀咕道:

    “这孩子今儿是怎么了?怎么冒冒失失的?”

    刚刚谢周氏掀开窗帘的时候,常嬷嬷也看到了谢香茹的反应。

    她微微眯了眯双眼之后,有些笃定道:

    “夫人,老奴猜得不错的话,只怕小小姐是有心上人了!”

    听着常嬷嬷这一番话,谢周氏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震惊道:

    “当真???!!!”

    谢香茹的婚事一直是谢周氏的一块心病,大儿子谢启的婚事早早就定下了的。

    而小女儿谢香茹却是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