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59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59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然推说不知道?好吧,既然如此,老子就按你们不知道的办。正好老子也不希望在城中大动干戈,污了总督大人卢象升一辈子的英名。

    “深更半夜的他们突然闯进去,不分青红皂白就要要林某的命,林某出于自保不得不如此,此时皆是林毅一人之所为,与其他人无关。10日之约期满之后,林毅和总督大人和你们一块进京,到那时林毅会说清楚此事的。但是剩下这几日,高公公和各位大人,可不要逼迫林毅做出出格之事!”

    林毅说完,将三把绣春刀,当啷一声扔到地上,然后带着一千多关宁铁骑飞马而去。

    “高公公,抚台大人,难道就让这些贼人们走了不成?”山西总兵王朴看着林毅他们的霸气四溢的背影,愤然道。

    “还有六七日,这笔账先给他们记着吧,到上京之后再算。”

    高起潜和杨嗣昌等人就这样匆匆收兵了。

    林毅回去之后,把几百名锦衣卫的尸体全部拉出去埋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毅一直保持着警惕,但一直是相安无事,高起潜,杨嗣昌,两个总兵官王朴和唐通等人都非常老实。

    林毅知道他们是怎么打算的,是等他和卢象升到了上京投进诏狱之后,再新账旧账跟他们一块儿算。

    但是他们有他们的打算,林毅也有林毅的打算,他早就筹划好了,10日之后的事,小颖、张胜、甘宝和姜兴元已经派人送来消息,说按照林毅的筹划,一切顺利。

    林毅非常高兴,就期待着这一天,暗道,死太监,还有杨嗣昌你们这几个奸贼,到时候有你们好受的……

    高起潜和杨嗣昌他们在城内城外布下三万重兵,一是防止城中有变,二是防止城外的流贼来袭。结果十日到了,城内没有出现大变故,城外也没有见到流贼的影子,不管怎么说,这十天还算是平稳度过。

    接下来杨嗣昌和高起潜该分道扬镳了。身为兵马总监军和朝廷的传旨官,高起潜得押着卢象升和林毅,回京复命。

    而杨嗣昌为这几地的巡抚大人,当然得留下来继续巡抚遵化,永平,山海关这几个地方。

    按照约定,这一天,林毅和卢象升全部被装进了囚车,高起潜要押着他们回京。

    把这两个人一装进笼子里,高起潜和杨嗣昌的两颗心算是放到肚子里了。但是现在他们绝不敢加害,一千多名关宁铁骑和城中的数万老百姓的民意他们不得不考虑。

    一切只有到了京师,或者说离开了遵化之后再说。高起潜和杨嗣昌他们现在只有再忍耐。

    因为这里离京师路途还不算近,大同和密云的3万人马,高起潜全部带着,以免路上出现意外。

    这些军队也没有杨嗣昌什么事,高起潜是卢象升的兵马总监军,而且还奉崇祯命督师军队打仗,山西总兵王坡和密云总兵唐通等人,当然得跟着高公公走。

    因此杨嗣昌只带着一千多名亲兵侍卫,继续留在遵化,行驶朝廷赋予他的巡抚权力和职责。

    明朝的巡抚权力非常大,他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兼有调动兵马的权力,他的本意是京官巡察地方,论地位仅次于总督。

    因此卢象升和林毅被押走之后,遵化,永平,迁西这些地方事情还很多,知府和三司衙门这些地方官衙缺失,巡抚就得代行这些官衙的事情。

    杨嗣昌首先做的就是遵化的一千多关宁铁骑整编的问题,杨嗣昌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卢象升和林毅心腹兵将,必须得对他们清洗整编,彻底肃清卢象升和林毅对他们的影响。

    别看杨嗣昌是个文官,但是也算个知兵的人,卢象升和林毅在的时候,他不敢动这些人马一兵一卒。但是现在卢象升和林毅被装进笼子里押走了,一千多名关宁铁骑群龙无首,无异于羊入虎口,杨嗣昌认为,想怎么收拾他们就怎么收拾他们,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撤换换的撤换。

    方案定下来了,但是杨嗣昌想错了,在卢象升和林毅他们离开遵化的当天晚上,就闹起了流贼。

    不知道有多少人,惊天动地,他们自称是过天星的人马,嚷嚷着要攻城。

    关宁铁骑主动请缨,出城平贼,杨嗣昌就答应了,也不得不答应。但是这一千多关宁铁骑却把城门打开了,把流贼放进了城中。

    流贼进城之后也不杀老百姓,也不放火也不抢劫,而是向杨嗣昌的暑衙冲来。

    杨嗣昌吓得只有连夜跑路,在一千多亲兵侍卫的保护下,杀开一条血路,开了城门连夜逃往京师……

    高起潜带着3万人马押着卢象升和林毅,离开了遵化。

    越走高起潜越高兴,越走他觉得越有安全感,因为越走他们离京师越近。

    高起潜想起了这几天受的气,就开始虐待卢象升和林毅了,他打算先出出气。

    也走出几十里地了,他命令队伍停下。他带着人提着鞭子,向林毅的车子就来了。

    哪知道还没有走到林毅的车子近前,喊杀声四起,铺天盖地的流贼杀过来了,他们自称是回回和灯不亮的人马。

    这些流贼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光天化日之下他们竟敢对官军发动攻击,真不愧是流贼!

    高起潜吓的只有指挥打仗了,也顾不得报复和虐待林毅和卢象升了。

    山西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指挥着3万人马引兵据敌。

    但是他们一看流贼太多了,铺天盖地,扯地连天,呐喊声如涨潮的大海一般。

    这些官兵惊愕之间,一员流贼的大将带着人马就杀到了,这员将生的五大三粗,手里提着一把大斧子,斧头小车轮大小。

    杀得官兵无人能挡,总兵官王朴亲自来战,没有三合头盔被砍落狼狈而逃。

    使斧子的大将带着一支人马如虎入羊群,很快遭遇了密云总兵唐通,也就是十多个回合,咔嚓一声唐通的脑袋被剁下来了。

    官军被杀得大败,持斧子大将向高起潜冲来了。

    高起潜吓得面无人色,赶紧跑路。

    使斧子的大将也不追赶,冲到两辆木笼车近前,杀散周围的官兵,咔嚓咔嚓几斧子把林毅和卢象升从车子里救出来,然后他们带着卢象升和林毅逃之夭夭。

    高起潜被王朴等人保护着,一口气跑出二十几里地,一看后面流贼没有追来,他们才停下来喘气。

    高起潜觉得这些流贼太厉害了,一点儿也不敢多耽搁,带着残兵败将赶紧往上京跑路……

    两天之后高起潜和杨嗣昌这两个可怜虫又遇到了一起,彼此诉说衷肠,竟然是同命相连,为了推脱自己的罪责,只有把这一切都推到了流贼身上,回去向崇祯皇帝奏报……

    遵化城外数十里地的一处山环里,黑压压的全是人马,至少有十几万。

    不过这些人不都是兵,也不都是贼。有来自遵化的关宁铁骑,还有来自迁西的天雄军等,加在一块一千多人马。

    剩余的全都是老百姓,大多来自三个地方,遵化,永平和迁西。

    这些人如众星捧月围住了两个人,一个是卢象升,另一个就是林毅。

    卢象升和林毅感谢乡亲们不惜做贼,冒死相救。

    老百姓反而全都感激林毅和卢象升他们,赶跑了鞑子,保护了他们,英雄相惜,勿需言谢。

    老百姓散去,卢象升和林毅只剩下一千多人马了,他们进了山野之中,卢象升隐姓埋名,筑起草庐说什么也不走了。

    林毅带着这一千多人,也没有离开,一是现在已经进入冬天,二是打算在这守护卢象升,一直到他身体康完全康复为止。

    每天林毅除了看望卢象升之外,带着小颖,张华,贺涛,王琦,二虎王健,甘宝,姜兴元等人掌兵练武。

    林毅开始练习骑马冲锋了,因为经过这几仗,他知道马上冲杀是他的短板。在这乱世之中,在这冷兵器时代,身为军将,不擅长骑马冲杀,早晚要吃亏。

    林毅练了几天,无意中发现每次都有卢象升的身影出现,而且卢象升每次看到林毅练骑马冲锋,都会摇头而去。

    林毅灵机一动,高人在此,何不拜师学艺?
………………………………

第98章  骑术刀法和箭术 二更

    到现在卢象升对这个朝廷已经彻底失望了,他一个人没有回天之力,但是仍然不愿意加入反对这个这个朝廷的行列。

    经过多次的思虑,卢象升决定隐遁山林,隐姓埋名,按他的话说就是象升已经死了,从此世上再无建斗此人。

    但是他这一身过硬的本领,不想带入坟墓。卢象升文武全才,今年才36岁的他,虽然已经看破红尘,不想有什么作为,但是他还是想找个继承人,现在林毅无疑就是最佳的人选。

    林毅既然想学,卢象升当然肯教。

    林毅乐坏了,在这乱世能有这样一个老师,无异于上天的恩赐,自己如果能把卢象升这身本事学到手,就等于穿越时开了个外挂。

    林毅当然知道卢象升的本事绝对是名不虚传,穿越前他通过历史书籍,影视小说就知道,这是明末时期一个叱咤风云,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

    论文他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当官做到了兵部尚书,死后追赠为太子太师,论武他是天雄军的缔造者。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这些明末牛逼轰轰的人物,包括满清鞑子的名臣宿将,王孙贵胄,都曾经是卢象升的手下败将。

    后来太平军的克星曾国藩曾经以卢象升为师。对他的天雄军,崇拜的五体投地,学习他的治军方略,拜读他的大作,直到把洪秀全那伙人全部送入坟墓。

    这些是林毅穿越前对卢象升的认知。他穿越过来,通过对卢象升这些天的接触,更是亲眼目睹了他的叱咤风云,此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对这个破朝廷太过忠诚,甚至有些逆来顺受,除此之外,这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其治军,其勇武,举世无双。

    跟这样的老师学本事,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喜事,是他几辈子修来的造化。

    从这天开始卢象升,每天指导林毅的武艺。他主要是教林毅三种本事,骑术,刀法和箭术。

    这些正是林毅最需要补课的地方,可以说论拳脚功夫,论步下搏击,林毅这身本事,堪称一绝。但是骑马冲锋,跨马轮大刀,弯弓射箭,是林毅的短板。

    骑术或者叫马术,林毅现在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主要是穿越过来的时继承了这副躯体的本事,这幅躯体本来就是个边兵,而且身手相当不错,是曹文昭的属下,后来隶属于曹变蛟,王健曾经是他的旗长,张华,贺涛,二虎,王琦等人是他的战友。

    因此在卢象升这样名师的指点下,林毅的骑术进步很快。

    刀法是卢象升指点林毅的第二门功课。在此之前,林毅只会使单刀,这种刀没有刀杆,分量也轻,只有十来斤重。而卢象升教他的刀法则是重达几十斤,一丈多长的大刀。

    单刀轻便灵活,但是大刀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就像写字,用小楷笔无法写出气势恢宏的大字。

    但是不管单刀还是大刀,他们都属于刀法。只不过套路,用法不同不,就是效果也不同。

    有单刀做基础,这方面林毅也不是外行。尤其是他现在的体质,或者叫做禀赋惊人,穿越前的特种战士,军事素质不错的边兵,二者合二为一,堪称是练武的天才。

    有人说武艺是把戏隔张纸,这话不无道理,因此林毅上马舞大刀,日新月异。

    卢象升教林毅的第三门功课便是箭术。这是一门高难度,而且实用性非常强的武艺。

    骑马与射箭并重,合称为骑射,这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两门武艺,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而这对农耕民族来说恰恰是短板,因此这是他们屡犯中原的本钱。

    从汉代的匈奴,明清时期的鞑子,包括满清鞑子,蒙古鞑子等等,他们来去如风,流矢如雨,中原人吃尽了他们的苦头,纷争历千年,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而且这对后世的枪械高手林毅来说,基本上是一门新学问。如果学好了,它比火枪更灵便好使,百步之外,能够将敌人洞穿,想想就令人心驰神往。

    拉弓射箭似乎谁都会,能够射得稳准狠快,这里面却大有讲究,就像是文盲,也会写几个简单的字,但是同样的字,如果出自书法家之手,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射箭又分为步下射箭,和马上射箭,定点射箭和移动射箭。其中在飞驰的战马上射移动的靶子,无疑是最高难度,也最要功夫。这可不是三天两晌午就能学成的,任凭林毅是天才,有猛力,能够拉开三旦的强弓,那也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以及在战斗中反复历练领悟,才能成为他自己的箭技。

    在卢象升的悉心指导下,林毅每天刻苦练习武艺,骑马射箭舞大刀,三门功课每天必练,雷打不动。

    在卢象升和林毅的带动之下,小颖,张华,贺涛,二虎,王琦,东胜,甘宝,姜兴元等除了伺候和保护好两位大人之外,他们也是天天练功。

    至于那一千多军队,林毅则交给祖克勇统领。

    这一千多人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英分子,有几百是关宁铁骑,有几百是天雄军,还有一百多是林毅的亲兵卫队。

    本来遵化还有一千多名关宁铁骑,迁西还有一千多名天雄军,加上林毅的卫队,总共还有3000多人。

    但是,遵化城外那一战,为了救卢象升和林毅,他们化装成流贼,跟王朴和唐通的3万人马交恶,那一战主要是靠这3000多军队冲锋陷阵。

    至于遵化,永平,迁西等地来的十万老百姓,他们的作用主要是呐喊助威造势,吓唬高起潜的人马。

    这一战下来,虽然成功打跑了高起潜的3万人马,还把唐通给斩于马下,顺利救出了卢象升和林毅,但是这3000多军队也伤亡了将近一半的人马,现在就剩下1700多人了。

    这是林毅和祖克勇他们的全部的家底了。不过这1700多人全是身经百战,历经战火洗礼留下来的精英,用个个以一当十来形容他们不为过。

    遵化一带,绝对不能再呆了。现在林毅和卢象升他们转到了,离长城很近的山野之中。

    林毅他们在这练功,这一千多人也不会闲着,山野之中,每天除了练兵之外,他们还得出去狩猎。一千多人的吃饭问题也不是个小问题。

    林毅用了一招金蝉脱壳,造成了他们被流贼袭击,下落生死不明的假象。

    这样可以保全卢象升的一世英名,林毅也没有被扣上扯旗造反的帽子,至于诛杀厂卫最多算是朝廷的钦犯,远远没有到朝廷派大兵征剿的地步。

    但是崇祯皇帝也绝不可能再供给他们了,粮草问题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自力更生。

    在林毅的指导下,祖克勇每天带人出去四外狩猎,并打听朝廷的动向。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天寒地冻,想筹集粮草,自食自种也不可能,最起码要撑过眼前这几个月,来年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到那时情况就会好一些。

    祖克勇就打算用老办法——打劫。但是林毅告诉他,这种办法可行,但是必须注意军纪,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只能打劫些那些为富不仁的富户,地主,乡绅,贪官污吏等,对于老百姓,还有那些走乡串户,做小生意小买卖为生的诚信小商人,只能保护帮抚,绝对不能有丝毫的侵扰,否则军法从事。

    祖克勇知道林毅的脾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