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39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39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影警觉性极高,而且身法利索,面对突然的袭击,他往下一哈腰便躲过了这一刀。

    然后扭头就跑,撒腿如飞,黑暗中二虎一箭射出,黑影一偏头,二虎这一箭落空,两个人在后面就开始追贼人。

    但是贼人身法极快,突然小颖带着几个人拿着刀枪和火把,堵住黑影的去路。

    “你跑不了啦!”

    黑影只有扭身往另一个方向跑,但是没跑出多远,黑影便站住了,因为在他前面还站着一个黑影,与他不同,这个黑影不是轻纱罩面,只是提着钢刀,稳稳当当的。

    “胆大的毛贼,还不束手就擒?”说话的正是林毅。

    这时后面就响起了抓贼的叫喊声。

    黑影手中早多了一把利刃,腾空而起对着林毅就是一刀,林毅往旁边一躲,正要进招,哪知道黑影夺路而逃。

    林毅就势拽出靴中的匕首,一扬手就甩出去了,黑影身子一歪,就躲在帐篷的阴影处。

    林毅三蹿两纵就到了帐篷前。

    “什么人,站住!”夜巡的小队过来了,剑拔弩张就对准了林毅。

    “不要误会,我是林毅。”林毅赶紧应道。

    “林大人,这么晚了不休息,因何来到了总督大人的大帐?还拿刀动枪的……”夜巡的队官道。

    林毅这才注意到,眼前这座大帐篷正是总督大人卢象升的大帐,赶紧收刀施礼,说明事情的原委。

    这时张华,二虎,贺涛,王琦,东胜,王建,小颖等人也过来了。

    “竟然有这等事?”夜巡逻的队官很是意外,立即传令仔细搜。

    但是这座帐篷附近,除了有几滴血之外,哪里有贼人的踪影?

    “外面何事喧哗?”卢象升批衣来到了帐外。大帐外如此折腾,也惊动了他。

    林毅等人赶紧施礼,“大人,方才属下的帐篷外有耳,我等出去拿贼,不想贼人身手了得,往这个方向来了,惊扰了王爷,属下之罪也。”

    卢象升一听,也是睡意全无,在这荒郊野外白天刚打了一仗,这是临时扎的营寨,就闹起了贼?

    卢象升立即传令搜捕,全营都惊动起来了,搜了半天一无所获。总兵官刘重镇,镇副总兵罗岱,也被惊动了,他们带人来向大人请安。

    看三更天已经过了,卢象升不想继续扩大事端,把大家都打发走,命人加紧巡逻,他回帐继续休息。

    卢象升进了自己的营帐,全没有了睡意,掌上灯,就想这件事。

    人影一闪,从帐门口进来一个人,抬头看时正是他的亲兵卢明。

    卢明并不姓卢,而是奴随主姓,在卢象升身边伺候卢象升多年了。

    “你还没歇着?”

    “老爷,听说今晚闹贼,小的来给老爷压惊。”卢明说着,过来倒茶。

    卢象升就发现卢明平时都用右手倒茶,今天却换成了左手。

    “你怎么啦?”

    “老爷,白天突围的时候,胳膊被鞑子砍了一刀,不妨事,一点儿皮肉伤,已经上过药了。”卢明倒好了茶,用左手递给了卢象升。

    “没事就好,真是一场意想不到的恶战,这里离渔阳不算远,这些鞑子竟然在这里伏击本督,若非林毅他们,后果不堪设想啊……”卢象升接过茶来,想起白天的战斗,不无感慨道。

    “老爷说的是,林大人年轻有为,的确是个人才。不过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老爷还需提防着点儿。”

    “你什么意思?有话就直说。”卢象升刚喝了一口,觉得卢明话里有话。

    “老爷,请恕小人多嘴。小人在想,林大人文韬武略,不下将帅之才,战功如此显赫,却是一个边兵出身,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鞑子和流贼都是无孔不入,更有朝廷的厂卫,大人在重用他之前,还是多留意他为好,以免发生不测之事。”

    “你说的有理,回去早点歇着吧,夜已经深了,本督也要休息了。”

    “是,老爷。小人告退。”卢明走了,卢象升执了灯,和衣躺到了床上,脑子里就想开这些事了。

    他的军营闹贼还是首例,在这荒郊野外,刚刚打完大仗,贼人应该不是鞑子和流贼,难道是营中出了奸细?

    他又想起了卢明的话,鞑子,流贼,厂卫,的确有点乱,继而想到了林毅,然后摇了摇头,此人一身正气,嫉恶如仇,绝对不是奸邪之辈,那么贼人会是谁呢,据林毅等人所说,贼人身手了得,绝不是等闲之辈,难道是混进来的刺客,自己今后还真得提防着点……

    卢象升想了一会,白天的行军加征战,他也太累了,脑子一浑沉沉睡去……

    林毅回到自己的营帐,张华,贺涛,王琦,二虎等人轮流在外面巡逻,并增加了人手。

    小影把酒菜都撤了,和林毅对坐而视。

    “这么多人还是让他跑了,林大哥,贼人会是谁呢?”

    “这个难说。这么晚了,睡吧。”……
………………………………

第66章  批红 二更

    大明京师,北上京。

    鞑子如此肆虐,京师仍然一片繁华。离得这么近,战场上的荒凉和血腥,与这里相比简直是两重天。

    军民可能都习惯了,因为这已经不是达子第一次光顾了,鞑子每次来就是洗劫村庄城镇,杀些人,抢劫人畜财物就走了,这一次大概也是如此。

    这种事他们怕也不行,就像不知道哪一天会发生天灾人祸,反正左右不了,只有凭天由命,谁摊上谁倒霉呗!

    没摊上的仍然我行我素过日子,这或者就是一种麻木的心态。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一如既往,上京之内红楼妓院照样开张,王孙公子照样出入,因此宾客盈门。

    皇宫大内更是一番太平景象,文武百官照样勾心斗角,独有崇祯皇帝一人,忙得焦头烂额。

    自从崇祯继位以来,八年了。这八年他忙了八年,清除乱党魏忠贤,到处赈灾,通宵达旦地处理朝政,他事必躬亲,带头提倡节俭,一日三餐,素茶淡饭,不用金银器皿,他的正宫皇后一身凤袍,穿到补丁摞着补丁。

    如果要评劳模的话,崇祯皇帝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劳模。

    八年来,崇祯皇帝本来不高大的身材又消瘦了三圈。

    但是,就皇帝这位孤家寡人在忘我劳作,文武百官基本上都在观望。更可恶的是,那些以东林党为首的庞大文官集团,动不动还对崇祯皇帝以不同的方式挑剔。

    对这些根深蒂固的文官大佬们,各种方式的批评,崇祯皇帝还得隐忍,然后力争做到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今天左,明天右。今天监视张三,明天重用李四,后天又罢了李四的官收监入狱。

    不过眼下崇祯皇帝最上心的还是卢象升和鞑子这一战。

    凭心而论,他非常希望他的卢爱卿能够马到成功,把这些可恶的鞑子们全部歼灭,这江山社稷必定还是他的。

    但是他一想到自从他登基以来,这些鞑子们就没消停过,三天两头叩门入镜,而且愈演愈烈,先是占领了永平四城,今天又占领了京畿12城,他每年耗费大把的银子养的“文武家奴”们大都不成器,内战不行,外战更是不行,以至于这些鞑子,如入无人之境,肆意蹂躏京畿,内忧外患弄得他焦头烂额。

    现在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悍匪,又到南方折腾去了,跑到他凤阳的老家把祖坟都给他刨了,实在是嚣张至极,要是能给鞑子们一点好处,让他们赶紧安生退去,以腾出手来收拾这些流贼,无疑也是一个可行之策。

    只是不知道这个卢阎王,对付鞑子是否能堪大用?

    崇祯皇帝,在龙书案前走来走去……

    提督东厂的大太监曹化淳接到来自前线的一个密报,立即命人召唤王承恩。

    王承恩是司礼监秉笔,就是几年后,陪同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那一位最忠诚的太监。

    此时的王承恩正在“批红”,也就是代替崇祯行使批阅奏章的职权。批红是他们这些权势太监的专利,也是大明朝的特色。刚开始的时候,太监批红,能够减轻皇上的负担,提高皇宫工作效率。

    但是明朝中期以,皇上疏于政事,一般的大事小情都交给太监专断,有时候连过问都不过问,这就等于完全放权给了太监,更厉害的是万历皇帝20多年竟然不上朝。

    难怪,太监会专权了。

    不过现在到了崇祯时代,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司礼监的披红跟原来也不同了。

    批红之后,事无巨细,大事小情都得汇报、请示,有皇上最终圣裁。

    大明帝国千丝万缕,尤其在这多事之秋,大事小情,简直是汗牛充栋,地方的,京师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民生,赈灾制河,弹劾罢免,人事升迁,等等折子,简直是多如牛毛,每天从那内阁转过来的折子堆积如山。

    因此王承恩忙得也不亦乐乎,哪一个都不敢有半点疏忽,因为他知道这位崇祯爷有点难伺候,心多事活,脾气大,要求高,稍有不慎,就是掉头之罪。

    现在他正在看一份奏折,这是永平知府李绮写来的,折子上说阿敏和岳托率上万名鞑子纵兵永平,在他运筹下,永平军民三战三捷,连撅两位大贝勒,给鞑子以重创。但是永平现在缺兵统领,缺粮少钱,缺枪少炮。希望皇上能够早派救兵,多划拨钱粮装备。这次跟鞑子的战斗,守备王成叛逃被诛,推官张守业殉职,涌现出一位功勋卓著的军将,名叫林毅,现为军中百总,建议擢为城中守备。

    上面有兵部和内阁的票拟,一致同意知府的请奏,并升赏李绮和林毅等永平官员,就等他批红上奏皇上了。

    对这件事,王承恩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正要批红,这时曹化淳的人到了,王承恩赶紧来见这位厂公。

    摒退左右之后,曹化淳道:“卢总督手下将士以林毅为首诽谤皇上,对朝廷不满,此时应该严办。”

    王承恩一听,林毅这个名字比较熟悉了,还涉及到卢总督,立即将永平来的奏折捧过来,经过研究他们觉得永平知府和林毅等人是一党,不但无功,反而有罪,竟敢幕后擅自非议朝廷,再大的功劳也不行。总督卢象升也得受牵连,犯有用人不当,失察之罪。

    两个大太监觉得这件事有点儿大,永平的几个狗官无所谓,杀他们如猪屠猪宰狗,但是林毅现在是卢象升的手下军将,卢象升是崇祯眼前的红人儿,一品大员,手绾重兵,这件事不是好弹弄的,于是他们俩带着奏折和密函添油加醋地来见他的主子。

    这是林毅穿越之后,他的大名第一次进入皇上的视线。

    崇祯皇帝一看,不由得拍案而起,林毅?哪里冒出来这么一个人!一个小边兵,功勋如此卓著,还未等朝廷升赏,便敢对朝廷不满,妄议朝政,非议他的长短,这还了得?

    崇祯对这个卢爱卿也有些怀疑,不是怀疑他的能力,而怀疑他的忠心,属下妄议朝政,对朝廷不满,这说明他的秦军军心已经不稳,究竟有多少军将对朝廷有二心,这件事必须得彻查。

    崇祯帝立即传旨命锦衣卫到永平捉拿李绮等人,对于卢象升和这个林毅,崇祯也不糊涂,大敌当前,如果把卢象升和林毅抓起来治罪,无异于自废武功,帮了鞑子的忙。

    他思忖之后决定先放一放,容等他们打完这一仗,再在派厂卫捉拿他们审查治罪……

    离开崇祯之后,曹化淳立即叫来东厂的掌刑千户,命他派出厂卫缇骑到永平把知府和三司衙门的主官全都拿来审查治罪。

    然后,曹公公又传下一道密令,命令厂番继续监视卢象升和林毅的言行举动……

    因为战事吃紧,卢象升的人马只休整了两天,就出发了。

    林毅行走在队伍之间,他的脑子一直没有闲着,虽然没有抓住那个贼人,但他脑子里一直在想那天晚上的事。

    要不是卢象升的夜巡人员捣乱,贼人绝对跑不了,他明明看见贼人中了他一匕首刀,但是等跟巡逻队员说明情况之后,那么一转眼的功夫再找贼人已经踪迹皆无,卢总督的帐篷后面只发现一些血迹,贼人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自己刚来到卢大人的军营,没有仇人,应该不是来杀自己的刺客,刚打完大仗,在这荒郊野外的,贼人又不可能是鞑子和流贼。

    这么大的军营,惊动了这么多人搜捕,贼人又不会72般变化,要避开过这么多人的视线跑出去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一定还在军营之中。后来又一直没有暴露,那只有一个解释,营中出了内奸。

    但是总督大人的军营藏龙卧虎,上至总督大人,中间还有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初来乍到的,不入流的,还没经过朝廷正式授权的游击大统领,要钱无钱,要权无权,这个内奸上来就盯住了自己究竟何意?总督大人名扬天下的秦军,难道也不是铁板一块?

    不行,必须得把这个内奸找出来……
………………………………

第67章  果然是你 三更

    “大人属下怀疑咱的队伍里面出了内奸,内奸不除后患无穷,请大人允许属下查个水落石出。”林毅追上卢象升的战马,悄声道。

    林毅要想把内奸揪出来,当然要征得总督大人的同意,而且经过总督大人的授权,他才能够有这个可能查下去。否则一个未经授印的游击大统领,像在总督大人的部队里锄奸,谈何容易?

    卢象升当然更想知道这个内奸是谁,那天晚上的事他也感到很奇怪,心里一直画着问号,但是,前面战事吃紧,他没有多余的时间,他必须得赶迁西一带阻击鞑子们,以减轻祖宽的压力,否则他就亲自下令彻查内奸的事了。

    现在林毅主动请缨,为他排忧解惑,他当然欣然同意,并给了林毅一支令箭,有了这支令箭,林毅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行军的过程中,林毅当然没法查,又往前走了一程,卢象升传令下来,就地休息,埋锅造饭,林毅觉得时机来了。

    他先把目标锁定在了卢象升的卫队营这样一个较小的范围,因为当时贼人就是跑到了他的卫队营消失的,而且更具体的说是跑到卢象升的帐篷附近。

    他的卫队营有一千多人,林毅首先从当晚的军医官身上下手,因为他知道贼人已经受伤了,后半夜到他那里拿药处理伤口的,是怀疑对象。

    林毅经过询问军医,当天晚上并没有这样的人,至于第二天,到他那里拿药好药治疗的伤病号就多了。

    林毅一看这条路走不通,就决定挨着军营搜查,一个一个排查,主要是看他们身上的是否有匕首伤。

    因为现在的伤病号已经分离了,这些伤病号不能参加战斗了,都留下来养伤,林毅感觉内奸就在他们身边,不可能滞留在伤病营。

    但是这个工作量太大了,一千多人一个一个排查,林毅有的是办法,让他的200多名卫队全部下手,两个人一组,分成了一百多组,平均下来,每组只需要插十多个人,这就快多了。

    每到一个营帐,先拿花名册,挨个过滤,凡事查验过的,全部登记在册。

    林毅也真是下了大本钱,他带着手下的200多人就当起了侦探,这个办法虽然笨,但是绝对有效。

    林毅这200多人,忙了一个多时辰,饭都没吃,终于排查完毕,但仍然是一无所获。

    详细询问各组的排查情况,有这样几个人的情况,引起了林毅的注意。

    这一千多人当中,一共有五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