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路上,洪承畴坐在颠簸的囚车里,胡思乱想,开始不思茶饭了,一连几天,水米不沾唇。
本来在锦州城监狱关押的时候,他还决定要死也得落一个饱死鬼。
因为那场饥饿令他太恐怖了,长达几个月之久,先是饭食减量,从下到上,最后全部减量,最后全部断顿,凡是城中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树皮草根泥土,最后实在撑不住了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这是他亲眼目睹的。
因此林毅把他关到了监狱里,给他吃他就吃,给他喝他就喝。
但是后来林毅把他从监牢里提出来,他就感觉到自己的末日要来了。
因为人都是怕死的,洪承畴当然也不例外。
从这一点来说,人跟动物是一样的。受到疼痛威胁的时候,人和动物都会趋利厉害,这是肌体的本能表现,是人和动物的本性。
从这个方面来说,怕死并不可耻。
但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理性,会思维。再强大的动物都怕死,但是人就不同了。虽然也怕死,但是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正义和真理,为了某一个值得坚持的事物,认为死都不能放弃和动摇,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相反那些因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颠倒黑白而怕死,甚至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残害他人,甚至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这就是可耻的怕死鬼了。
洪承畴无疑是后者。
他这两天茶饭不进了,本来就很瘦的他,加上被困锦州几个月,饿的皮包骨,现在又瘦了三圈,估计现在上秤一称,还没有个女人重。
颧骨突出,俩眼窝深陷,只能用骨瘦如柴来形容了,看这意思,如果球车要颠簸得厉害,能够把他这把老骨头给晃零散。
但是这一路上,明军没有亏待他,既不打也不骂,也没有提审,一日三餐,吃喝拉撒,都跟常人一样。
但是他哪吃得下去?每次送来饭菜都让军兵拿走。
他原以为是林毅要要把他送到关内大明的帝都北上京游行示众,处以极刑。但是后来他一看不是往关内,而是往大清的帝都盛京来了。
难道是拉到盛上京外当着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及他的顺治小主人等这些满清鞑子和汉奸的面,羞辱他,折磨他,然后再动大刑?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林毅带着张华等几个人进来了。
看到林毅,洪承畴就是一愣……
………………………………
第362章 计赚洪承畴 二更
洪承畴这是第二次见到林毅,他没想到林毅在这个时候还能够进来看他。
不过对洪承畴来说,这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他认为自己是将死之人了。自己现在提起来是一条,放那是一堆,让他随便处置吧,到了现在怕也不行。
因此洪承畴见到林毅,先是一愣,接着把眼睛一闭,跟没看到一样,直接把林毅等人给无视了。
林毅看洪承畴戴着脚镣,手上还带着铁锁链,趴卧在那里,想一个病入膏肓的老狗。
其实不用给他带这么重的刑具,他也跑不了。洪承畴今年50多岁了,在那个年代,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60都是高寿,很多人都是四五十岁就见阎王了,还有的30多岁就一命呜呼了。
如皇太极活了51岁,多尔衮和多铎哥俩都是只活了30多岁,这三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寿命如此短暂,由此可见一斑。
像洪承畴这样一个50多岁的老头,折腾到现在骨瘦如柴,就是放开了让他跑十几万兵马的军营,他也跑不出去。
别看他能指挥万马千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把李自成和张献忠打的蹲在山林里不敢出来,但他终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对付洪承畴这样的,林毅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汉奸大都是怕死鬼,但是洪承畴跟一般的怕死鬼还不同。受过中国正统的教育,进士出身,做过陕西巡抚,陕西三边总督,蓟辽总督,投降大清之后又当了兵部尚书和和又兼都御史,赏穿黄马褂,怀抱天子剑,身份地位这么高,又有了这么多年军旅生涯,一般的胆识还是有的,至少不会像其他的怕死鬼一样,跪地求饶,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求可怜。
那种人根本也就到不了他这种高度,如果国贼汉奸也可以分层化类的话,洪承畴无疑是汉奸中的巅峰级人物。
林毅这时一摆手,张华命人把道具给他拿过来了。一共是三样东西,三尺白绫,一碗毒药,还有一把雪亮的匕首刀。
往洪承畴面前一摆,洪承畴微眯着眼睛一看,看来今天自己是大限已到,怎么还让自己来个三种死法不成?
这三种死法相对于凌迟,车裂等酷刑要便宜的多,但是三尺白绫是让自己上吊啊,可是自己不是崇祯皇帝,那种悬空而死,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窒息而死,勒的舌头吐出多长,眼珠子凸出眶外,那种死相能把活人给吓死,那滋味可想而知。
洪承畴这么一想,脖子处都不带劲儿。
然后又看了看那碗毒药,黑黑的还冒着烟,像黑糖水一样,上面有一层白沫,没有风都在旋转。他知道这可不是黑糖水,应该是八步断肠散。别说这一碗,就喝下去一小口,瞬间就能够见血封侯,烧坏五脏六腑,烧断肠胃,最后伸腿瞪眼,七窍流血而亡。
他哆嗦了一下目光,从这碗药上已经开了。最后他的目光落到了那把雪亮的匕首刀上。
这把刀造型独特,就像杀猪用的剔骨尖刀,整把刀有一尺来长,刀身宽约三寸,两边都带着深深的血槽。
这家伙抹脖子或者捅到体内,顺着深深的血槽,就会往外飙血。如果一下子致命,气绝身亡还好,如果偏了,估计得像杀猪一样,把血放尽了才会死,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啊!
洪承畴看着雪亮的匕首有些不寒而栗。
看来怎么死都不好受。
这时林毅从洪承畴的目光中已经读出来了,看来自己这一招给他准备的没错,这正是他的软肋,上次自杀他下不了手,现在对这三种东西又是这种怯生生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来历史没有记错,他当年的确因贪图富贵、贪生怕死而变节。
并不是诋毁他,有史实为证,因为当时范文程看得非常清楚,被俘在押期间的洪承畴,袍袖上面落了些灰尘,他都要弹去。这说明他爱惜他雍容华贵的衣服,但是衣服再重要跟生命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因此从这里可以得出,洪承畴就是一个贪图富贵,贪生怕死之辈。
至于孝庄皇太后的温柔说,不过是洪承畴背叛大明、投降大清的一种诱因而已,这不是根本原因。
看到这里,林毅心里有底了。
林毅冷笑:“洪大人,你不会不明白本监国今日干什么来了吧?可不止是看望你!”
洪承畴缄默无语,像没听到一样,仍然微闭耳目,又像是睡着了一般。
“怎么,洪大人不好意思自己动手,是想让有人效劳吗?难道阁下看不出来,本监国是想给你留个全尸,这些可是女人用的!”
洪承畴听了林毅的话脸上一热,这些的确是女人用的,姓林的这不是在羞臊自己,连个女人都不如!
他一咬牙真想拿过药碗一饮而尽,或者拿起匕首割喉而死。
这时林毅对手下的张华等侍从一挥手,张华会意,带着人出了帐篷外面,在门口附近守着。
大帐之内只剩下了洪承畴和林毅两个人。
林毅来到他的近前,压低了声音道:“洪大人,如果大人愿意,其实大人是可以不死的。”
洪承畴那微闭的眼睛突然一动又平静下来,姓林的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要劝我投降?还是在试探于我?算了我红头这辈子对不起大明,绝不能再对不起大清了,否则真的是骂名千载,千夫所指了。
想到这里,他仍然面无表情,无动于衷,二目微闭,像没听见一样,一只手却慢慢的端起了药碗。
林毅装作没有看见,在她面前踱来踱去,继续道:“只要你能答应帮我做一件事,本监国可以放了你。毕竟我们都在大明朝为官一场,虽然现在我们各为其主,但是大人的处境林某很能理解。大明朝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崇祯皇上的恩宠,隆恩浩荡。但是这些年你为大明平贼灭寇,北拒关外的鞑子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也算鞠躬尽瘁了。皇太极对你有知遇之恩,孝庄皇太后对你温柔有加,不但不加害你,反而重重升赏你的官职,你看到了大明朝的腐败透顶,日暮西山弃暗投明,报答皇太极和孝庄皇太后的恩情,也算是个识时务,有情有义之人。因此本监国才不忍加害,让你成为唯一的一名俘虏。过去的事,林某不愿再提起就让它过去了,是非曲直留给后人评说。”
林毅说着,看到洪承畴伸向药碗的手停滞了,继续道:“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阁下现在应该也能够看清眼前的形势,大清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内忧外患,这场战争撑不了几时了。也不是本监国说句大话,天朝兵马杀到盛上京下指日可待。600门红衣大炮,2万支新式火枪,20万兵马,朝夕之间就能让大清的都城化为废墟,到那时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但是林某有好生之德,不愿意那么做,这次兵出锦州,主要是想和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坐下来谈一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然后林某就退兵,从此后大清与大明井水不犯河水。双方的百姓自此也不再受刀兵之苦,安居乐业,阁下身为大清朝的重臣,兵部尚书右佥都御史,若能回去能够与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斡旋,则大人不仅是大清的有功之臣,也能为背负大明洗罪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知大人意下如何呀?”
“此话当真?”
洪承畴完全没有料到林毅能说出这番话,如果真如他所言,大明和大清能够坐下来和谈并达成协议,明军退兵,清军也不南下,双方和睦相处,对两国当然都有利,减少了刀兵之苦,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了。
他认为林毅说的一点也不夸张,林毅如果就这么打下去灭亡大清,这是个时间问题。
因此他睁开了眼睛,忍不住问了一句。
林毅正色道:“以上皆是林某的肺腑之言。”
“监国大人高瞻远瞩,心怀社稷,系念苍生,洪某钦佩不已,愿意为大人效劳。”洪承畴态度一下子转变了。
“不过本监国现在还不能放了阁下,还得委屈阁下几天,原因是巴林和额哲的察哈尔部现在已经脱离了大清,本来人家都是独立自由的蒙古部落,来去自由,但是大清恃强凌弱,想凌驾于察哈尔之上,到现在还扣押着巴林和额哲的娘亲为人质,此事还望阁下配合,双方走马换将之日,也是林某释放阁下回清都之时。否则现在林某放了阁下回去,恐怕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起疑心,让阁下再遇害,非林某所愿也。”
洪承畴非常感动,“林大人高义,一切全凭大人运筹。”
林毅一看成了,立即把张华等人叫过来,把洪承畴的脚镣手镣都去了。
张华等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些愕然,怎么转眼之间,他们像是一家人一样,难道洪承畴背叛了大清又归顺了大明,林大人能容他吗?但是也不敢多问。
林毅命人好生照看洪承畴,然后离开了关押洪承畴的营帐……
………………………………
第363章 大内高手 一更4000字章节
散朝之后的多尔衮,忧心忡忡,刚要进孝庄皇太后的寝宫,一道丽影挡在了他的面前。
一抹绿色如清风秋叶,悄然无声。
多尔衮一看此女身材窈窕,一身清色的宫女衣服,看年纪20来岁,如花的容颜比孝庄皇太后的美貌有过而无不及。
“苏沫儿,你要做什么?”
多尔衮当然认识,这是孝庄皇太后身边的贴身侍女,一个妩媚动人的小丫头。
其实说是小丫头,年纪可不小了,跟孝庄皇太后年纪仿上仿下,只是此女生性古怪,从昔日的小丫头变成现在的大姑娘,但是从不谈自己的婚姻大事,因此身材窈窕,在别人的眼中仍然是孝庄皇太后身边那个妩媚动人的小丫头。
苏沫儿就是历史上的苏麻喇姑,这是孝庄皇太后的忠实侍女,她跟孝庄皇太后一样,都是蒙古科尔沁人,这也算是大清的名人了,十多岁就跟随着她的小主子来到了大清的宫廷之中。
历史上的她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5朝4帝。
别看她是个仆人,出身于一般的蒙古家庭,但是此女心灵手巧,擅长女工,孝庄皇太后,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喜欢穿她亲手设计和制作的衣服。
更重要的是她还精通满文蒙古文和汉文,一生调教出了顺治、康熙两位大帝,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还给康熙抚养儿子,按照大明朝的官制,这位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太师,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太师。
另外还有一点此女现在年近30了,仍然是不思嫁娶,常年侍奉孝庄皇太后身边左右。整天除了伺候孝庄就是摆弄女工和文字。
不过这都是表面上的,她还有外人所不知的一面。
“王爷,老佛爷身体不适,请王爷见谅。”苏沫儿说着,轻轻万福。
苏沫儿口中的老佛爷自然是孝庄皇太后,一个三十刚出头的绝色美女,被她这一句老佛爷给叫老了。
不适?刚才不还临朝听政吗,怎么转眼间就不适了?
多尔衮可不是好糊弄的,自从去岁他从山海关一路败回来之后,一直在养病,这期间一直是这个女强主政,似乎忘记了他这个摄政王的存在,而且还跟他疏远了,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能摄政竟然摄不了政,多尔衮当然不甘心。
皇上当不上也就算了,摄政王要也干不成,自己还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吗,简直是生不如死!
听了苏沫儿的话,多尔衮两眼紧盯着她那绝美的双眸,眼珠一转,“太后身体有恙,本王更应过府探望,对了,请太医了没有?”
“回王爷,老佛爷这病不需要医治,休息一下就好了,只是老佛爷交代奴婢不让打扰,请王爷多多担待。”
苏沫儿的意思很明显,不但要挡他这位摄政王的驾,还要赶他走。
叱咤风云的多尔衮怎么能受得了,曾几何时,自己堂堂的大清摄政王,在小顺治亲政前他说话就代表皇上,什么时候落到这步田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多尔衮怪眼圆翻,胡子抖动了几下,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显示出男人的霸道:“若本王非要进去呢?”
听了这话苏沫儿美丽的双眸之间闪过一抹厉色,就见她玉手轻动,一把雪亮的蒙古弯刀就出现在她的手中,手法之娴熟、出刀之迅疾,焉然就是一个功夫高手。
苏茉尔这个动作把多尔衮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个绝色的宫女还有武艺,跟她的女主人小庄一样,真是深藏不露啊。
但是多尔衮的武艺当然不在话下,冲锋陷阵叱咤疆场,也是勇武绝伦之辈。怎能被拿刀的一个宫女吓住,谅她也不敢造次。
因此多尔衮大脸呈现出惊愕之色,随即又平稳下来,厉声道:“苏沫儿,你敢以小犯上,刺王杀驾不成?”
“奴婢自然不敢造次,但是王爷如果硬往里闯,奴婢只好自我了断,已向主子谢失职之罪。”
苏茉儿说着往日的妩媚,一扫而空,柳眉一挑,唰啦一下,把手中的蒙古弯刀放到了雪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