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们俩说的都是废话。
张献忠听完了点了点头,嘴角冷冷一笑,“你们俩难道没看出来这是个圈套?”
两个丞相听到这里,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陛下圣明,微臣愚钝,请恕罪。”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早已经全军覆没了,余部全都投降了大明,现在又来投靠我大西,分明是反间之计。”
两个跪在地上,眼珠转了转,瞬间就明白了张献忠的用意。
张献忠这是想除掉李自成的残余,永绝后患。
他们俩当然不会忘记,当年张献忠穷途末路的时候,投奔过李自成。李自成就想除掉张献忠,是当时的曹操从中周旋,让张献忠得以逃脱。
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潼关南原李自成中了洪承畴的计策,那一战他只剩下18骑隐遁商洛山中。
这期间不得第的李自成也来投奔张献忠,张献忠也怀恨在心,就听信潘独熬之计打算借机除掉李自成,免得将来李自成和他争天下。
关键时刻又是曹操泄漏了机密,让李自成得以逃脱。
从那时候两个人的梁子就结下了。表面上他们都是义军,又是同乡,还是同一面旗下的两个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都是明军,有时候见了面比亲兄弟还亲,有合作有分工。
但实质上他们两个内心里谁都在算计对方,一山不容二虎,这个时候张献忠知道李自成的夫人及其手下的这些名将不可能真正投奔他,他们走的不是一条路。
他们来不过是暂时的避难,借着大树好乘凉,站稳脚跟之后,他们就会另立山头。到那时他张献忠想称雄天下,又多了一个敌人。
张献忠现在说这是大明的反间之计,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他怎么就能凭这封信上看出来?而我们两个丞相看不出来呢?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全军覆没了,余部投降了,难道就没有不投降的残余吗?就没有李自成的死忠想要为他报仇吗?
李自成是怎么死的?他的大顺是怎么亡国的?表面上他是中了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诡计,山海关一战全军覆没,但是若非林毅率领明军将他留在燕京的部队赶出,若非林毅派兵又抄了李自成在西安的老家,李自成和他的大顺能闪电般的烟消云散吗?
高桂英、高一功、李岩、李过这些人都是李自成的亲信死党,他们把大明皇陵给焚了,把朱家的祖坟都刨了,在洛阳把大明皇上的叔父福王朱常洵给煮吃了,这又攻进了燕京,逼得崇祯帝上吊,他们跟大明有三江四海之仇,怎么可能会投降大明?就算是他们走投无路愿意投降,大明朝能容他们吗?
陛下其实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请他们两个共商国是,让他们说一番废话,概是要给人一种假象,不想为世人落下“薄情寡义、不念旧情、对友军下手”之口实,以影响他光辉的君王形象。
汪兆麟和闫锡命这丞相不是白当的,胸怀锦绣,腹有良谋,眼睛里也不揉沙子,想清楚这些之,立即往上叩头。
“陛下火眼金睛,我等远不及也,既如此,就请陛下下旨,将这些胆大包天之辈斩尽诛绝。”
张献忠听了这话,脸上果然阴冷的笑容,立刻拿起御笔刷刷点点,在李定国这封奏折上写了几句话:定国吾儿,高桂英这些人皆是大明之奸细,他们早已经背叛了大顺,也不再是我大西之友军,这是大明的反间计,朕命儿除贼务尽。
写好之后吹干墨迹,把折子用火锡重新封好,在信封上署上“绝密”字样,派中军大将王尚礼亲信到均州走一趟,务必亲手交给李定国。
王尚礼领旨之后把密信揣到怀里,点了一支骑兵,离开了西京,打马如飞往均州而来……
锦州城外,三更天,锦州城所有的城门大开,之所要开所有城门,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北门和东门两路人马呐喊着杀出来了,两支火把在夜空下排成了长龙。
洪承畴和阿济格、鳌拜等不会一下子把人马全部放出去,两万人马城门有限,吊桥也挤不过去,如果一涌而出,城门可能挤塌,护城河的上吊桥也会挤断。
因此这两路人马又分成了三个批次,每个批次三千人左右,就像开闸泄洪一样,一拨一拨往外放。
他们也清楚,冲在前面的肯定都是炮灰,明军的十万人马困城这么多天了,怎么可能让他们轻而易举突围出去?
因此,主将压后阵,洪承畴稳坐帅府,阿济格和鳌拜也没急着先登陷阵,而是在城中听信。
城外喊杀连天,两支清军人马的前锋率杀出去了,城外炮响连天,像开了锅一般。
过了大约半柱香的工夫,北门和东门又杀出一拨清军,这是第二拨,又是一阵的喊杀连天,洪承畴坐在帅府闭目养神,而阿济格和鳌拜上到高处往观看,只见远处火光阵阵,映红了天空,喊杀声、枪炮声、惨叫声都分不出个数来了。
又过了大约半柱香,阿济格和鳌拜带着最后一拨清军精锐亲自杀出出去了……
“中堂大人,英亲王和鳌大人都杀出城了,我们也该走了。”帅府内手下的副将提醒洪承畴道。
“慌什么,前面的战况如何?”洪承畴连眼皮都没睁。
“回大人,具体尚不清楚,但是以大人运筹帷幄,以英亲王和鳌大人之神武,以我军之悍勇,一定能够保着大人平安突围,收拾收拾快走吧,一会儿明军冲进来就来不及了。”
“唉,明军如果攻进来,我们就启程,如果明军没有攻进来,我们还是在这里等着吧。”洪承畴叹了口气。
“诺。”副将不敢再言语了。
虽然这名副将没怎么明白洪承畴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洪承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然当年皇太极也不会花那么大的代价来招降此人,孝庄皇太后也不会放下架子亲自喂洪承畴饭食,温柔尽显,这次也不会让他任兵部尚书、什么左俭都御使,并让他统兵挂帅把宁锦防线交给他,连英亲王阿济格和鳌拜都给此人当助手。
洪承畴仍然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就好像老和尚打坐一般。
这下可急坏了他身边的1000多名兵将,都走了,他们还在这坐以待毙吗?
还说明军攻进来他们再走,明军不攻进来就不走,一会明军杀进来,他们想走还走得了吗?现在锦州城所有的成本都打开了,明军攻进来,这是分分钟的事,这老头不是脑子进水了吧?
这些兵将怎么想的都有,但是谁也不敢有半句多言。
可是明军一直没有攻进来,只听到城外喊杀声震天,炮响连天。
这些清军将士等啊等啊,心急如焚,但就是没有明攻进城来,一直等到天似亮似不亮的时候,突然有人跑进来了。
“中堂大人,明军杀进来了,快走吧!”
这时在场的军将都听得喊杀声越来越近,无数兵马的跑步声,战马的嘶鸣声,军将的惨叫声,还有偶尔一下的火枪声,火光一闪一闪的,好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闪电一般。
在场的一千多名满清鞑子的军队,都做好了保护洪承畴往外拼杀的准备,他们等的太急了,因为城中的2万兵马早就走光了,英亲王阿济格和满洲第一勇士、护军统领鳌拜应该早就杀出重围了,只剩下他们这1000多人,他们急不可耐。
但是再看洪承畴,一点儿也不着急,仍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睁,撂出了一句更气人的话。
“现在才攻进来,太迟了,谁也走不了了……”
洪承畴少起无力的说着,看了看眼前,两炷香已经相继燃尽,无精打采的,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那里。
手下士兵将这个气呀,刚才让你走你不走,你非要等到明军攻进来再走,现在明军攻进来了,你又说太迟了,走不了了。这这这……
气得这些清军的兵将面面相觑,暗自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洪承畴拉过来抽一顿嘴巴,然后大卸八块乱刃分尸。
时间不大,一支明军攻进了锦州城的帅府,1000多清军还想负隅顽抗,但是他们很快被斩杀贻尽,天光大亮的时候,明军冲进帅帐,洪承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无数的明军将士把他的帅帐内外围得水泄不通。
洪承畴忽然睁开了眼睛,把早就准备好的御赐天子殿拿过来了,哗啦一声抽出了宝剑,就横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那意思是你们想过来抓活的,简直不可能……
………………………………
第357章 占领锦州城 二更
三更天,睡梦中的林毅被震天炮声和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惊醒。
在锦州城外生活的这几个月,林毅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围困锦州城的军营成了他的练兵场和练武场。
三道深深的壕沟加10万大军的联营,把锦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不用担心城中的清军会突围出去,特别是尼堪和博洛这路援军被打退之后,林毅从大凌河回来之后,就把战场当成了他的帝都。
在他的中军大营之中,林毅每天早起练习他的刀法和拳法,这大概是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然后,小颖和哲哲陪着他共进早餐,上午和下午到女营看看女兵的训练。
营防和困城的事,现在根本不用他操心。贺人龙,郝摇旗,甘宝,姜兴元,王建,东胜,王琦等这些将官们一个比一个能干,他们跟随林毅多年,都知道林毅的脾气和军中的规矩。
自从大凌河之战之后,女营姐妹回来训练更加刻苦。因为这一战虽然打胜了,女营的姐妹也伤亡了200多人。现在林毅的女营不足400人。
经过这一战,这300多人都认识到她们与男兵的差距很大,特别是与卫队营相比,这让他们训练更加刻苦与卖力。
林毅经常到女营训练场转一转,顺便指点他们拳脚和枪法,林毅的经常光顾更激励了他们的士气,姑娘们个个感到荣光无限。女营的训练也成为明营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常常引得巡逻的男兵驻足观看。
晚上是林毅娱乐放松的时间,隔三差五,都会有人为他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然后听歌看舞,然后就小颖和哲哲轮流伺候着是卧床休息。
他身在军营,同时还监国大明,无论是燕京还是南京来的奏折,他都会及时处理,遥控指挥。
虽然他不在帝都燕京,但是由于有内阁六部,大明朝这台国家机器照样运转。
林毅现在常年征战在外,虽然没有时间治理朝政,六部和三司衙门的官员大都是旧官员,特别是地方的官员都没有来得及调换。
但是现在经过李自成攻进燕京、林毅又把他赶出去,这次官场的震荡,高官死伤了不少,也震动了地方官,现在全都变得安分守己了,包括那些不听话的军阀,那些有二心的或者是不服气林毅的都叛逃了,不是逃到了大西投奔了张献忠,就是逃到了南方投奔郑芝龙去了。
因此现在剩下的大明的这些文臣武将,无论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以前的臭毛病都收敛了不少。
特别是那些东林党文官,现在表面上谁也不敢兴风作浪了,知道现在大明朝是林毅当权,他可不是崇祯,绝不会惯着他们的。
大顺已经被他灭了,现在正在灭亡大西中,与关外的满清征战连打胜仗,如果平息了战乱,林毅绝对要整顿官场吏治。
因此现在大明朝的官场渐趋平稳,除了与张献忠的战争和南部郑芝龙的征战之外,几乎没有太棘手的事。
至于这些战争所用的钱粮兵马的补给,林毅指示内阁的官员多征收江南的税,而减轻西部和北部的赋税,因为江南是富庶之地,没有怎么遭到战争的破坏,而西部和北部连年征战,需要恢复生息。
除了这些事之外,林毅就是陪着小颖和哲哲吃喝玩乐。
今天,宋献策为他占卜之后,林毅传令下去,各营人马马不离鞍,兵不卸甲。
到了三更天,宋献策这一卦果然应验了,震天的炮声和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把林毅从睡梦中惊醒。
“外面怎么回事?”
很快有人来报,锦州城里的清军今天晚上要大规突围,看意思是倾巢而出,所有城门大开,但只有东门和北门有清军冲杀出来,那一带驻防的明军已经跟他们接上火了。
“宋先生算的可真准。”这一下林毅睡意全无。
小颖和哲哲伺候林毅穿戴整齐,张华将卫队营的人马早就外面集合好了,等着林毅的谕令。
这时宋献策也过来了。
林毅身披重甲,带着小颖和哲哲,在张华等卫队营的保护下,在宋献策的陪伴下,他们这支队伍出了中军营帐,到外面溜了一圈。
这时锦州城东门外和北门外,喊杀声和枪炮声更加激烈,而且一阵一阵的,像大海涨潮一般。
而南门外西门外,并没有发现有清军出来,不过这两处的明军也全都严阵以待,做好了准备。
这是甘宝和姜兴元过来请令,这二将说郝摇旗和贺人龙在北门和东门打的都很热闹,但是他们住房的西门和北门却没有什么动静,报事的兵将说这两个地方的城门大开,他们请求杀进去。
林毅思忖了一下,问宋献策道:“锦州城所有城门打开,而只有两处城门有清军出来,先生怎么看?”
“大人,卑职愚见,这一定是洪承畴在搞什么名堂,我们不用管他,只歼灭突围之敌即可。”
“先生高明,说得好。”林毅笑着看向甘保和姜兴元,“你们俩听到了吧,城里的清军是飞不了的蚂蚱,既然他们不出来,你们也不必越过三道壕沟去找他们,就在你们防守的阵地,听听那边喊杀声和枪炮声多逍遥自在?”
“大人,小的明白。”二将答应着走了,他们俩觉得不打仗手就痒,但是没有军令他们俩也不敢擅自攻城。
林毅转了一圈,了解了各营的战况之后,又回到了他的中军大帐,和宋献策一道坐着喝茶去了。
四更天的时候,有人来报,北门外的郝摇旗和东门外的贺人龙,接连打退了清军的两次突围冲锋,现在清军的第三次突围冲锋又打响了。而现在锦州城的东门和西门,仍然敞开着里面没有出来一兵一卒。
甘宝和姜兴元带着人马,在西门外和南门外的壕沟附近转悠,他们倒是希望有清军从里面杀出来。
林毅一笑,“这俩家伙精力太旺盛了,可惜城中的清军不可怜他们,不从他们这地方突围,他们真是干着急,没办法呀。”
宋献策咧着大嘴,嘿嘿一笑,那张脸灯光下显得更黑了,“不过大人,看来城中的鞑子今天晚上真的是孤注一掷了。”
两个人一边品茶一边闲聊,到了五更天又有人来报,鞑子这次突围来势更加迅猛,东门外和北门外鏖战不下。
林毅笑道:“哦,有人不是不打仗急的睡不着觉吗,让他们支援去……”
姜兴元和甘宝很快接到了命令,二将高兴坏了,从南城兵营和西城兵营各抽调了五千兵马,分别支援东门和北门。
天灰蒙蒙亮的时候,林毅又得到了禀报,东城和北城的战斗结束了,清军没有突围出一兵一卒,尸体把护城河和城外的三道壕沟全部填平了。大清的英亲王阿济格和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全部死在乱军之中。
林毅一听这仗打得漂亮,立即传令各营进攻锦州城。
这道命令传下去之后,林毅也没闲着,天亮的时候,他带卫队营越过三道壕沟从南门冲进了锦州城。
现在的锦州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