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03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03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总兵,跟随洪承畴参加宁远会战,兵败之后,被崇祯加封永平总兵退守永平。

    林毅这次监国大明,刘肇基第一个拥护,山海关大战的消息传到永平,永平人纷纷来找刘肇基,要求刘总平立即出兵山海关,协助林大人杀鞑子。刘肇基何尝不想?

    但此手他下正规军只有两千来人,有人出注意让他们以林毅的旗号赶紧招募兵勇,因为几年前的永平保护战,林毅三战三捷,杀退了鞑子,保住了永平,现在永平到处可见林毅的功德牌和金身塑像,刘肇基就答了,果然报名入伍者络绎不绝,连老人女人和孩童都来了。

    短短的三日之内,报名者过万,当然得挑选,经过筛选,有三千多人合格,加上原来的两千多人,共凑了六千人,留下一千人守永平,剩余的五千精壮全都带上,刘肇基就出发了。

    但是刘肇基来到时也晚了,鳌拜与豪格已经在关城上胜利会师,马士英父子带着几千凤阳军已经被赶出关外。

    刘肇基想夺关,但是他没冒失,鞑子战力他是清楚的,而且山海关凶险,何况这五千永平兵大多是新兵,没受过训练,称为乌合之众不为过。强功肯定没有胜算。

    因此刘肇基准备想个万全之策。还没想出来,有人向他报告鞑子主力连夜出关,关内空虚。

    “真是天助我也!”刘肇基大喜,立即决定来个诈城。让手下兵降扮作清军,说是多尔衮派来从海上来支援他们的,知道山海关打惨烈。鞑子不信,但不摸不准,迟疑之举,刘肇基已经将队伍悄近并猛烈攻击。

    山海关的鞑子只有两千人,守两关,且是疲惫之师,因此刘肇基得手了,一举就攻上了关城。鞑子被斩杀了一地,剩下的几百人逃出关城,刘肇基夺下关城后,不给鞑子喘息的机会,在后面紧追不舍……

    喊杀声起,火把晃动,这支明军已经追在后面追来了。

    豪格和鳌拜此时有种看万花筒的感觉,有些眼花缭乱,头晕目眩,胜仗眨眼之间成了溃师,还准备连夜偷袭林毅的后方,没想到他们现在却成了瓮中之鳖。

    现在豪格和鳌拜傻了,连吃败仗,刚刚得下的关城也丢了,这是要全军覆没呀!

    他们当然不甘心,唯有死战。但是鞑子两路败兵加在一块也不过五千人,聚集的明军包围蒙古铁骑在内超过三万,而且南北夹击,成包围之势,就在山海关外,一场混战杀到天亮。

    豪格和鳌拜凭勇猛无敌,终于又杀出了重围,往西逃走,一口气跑出四五十里,看看后面没有追兵,他们才停下来,但此时再一看太狼狈了,两万人马,没出两日,还剩下一百五十余骑。包括豪格和鳌拜在内,还有几十个挂彩的。

    两万名鞑子百不存一,这一仗太惨了!

    豪格和鳌拜真想跳海自杀,但眼前是大草原,最后他们带着这一百余骑狼狈而去……

    天亮之后,这场战斗结束了,蒙古兵和永平兵、凤阳兵兵合一处,三万多明军进行了分工。

    最后让马士英父子带着两千凤阳兵留下,打扫战场,回防山海关。然后哲哲和刘肇基他们兵合一处,赶往皇姑屯战场,三万大军稍事休整就出发了,几十里地很快就到了。

    林毅见到这些人,皆大欢喜,寒暄已毕,哲哲和刘肇基详细讲述经过。

    “妈的这些鞑子,真够奸猾的,多亏你们来的及时,否则,还真让他们得手了,先给你们记大功一件。”

    “我们哪敢邀功?全是林大哥运筹的功劳。”哲哲第一次嘴这么快,说完后才觉得自己有些冒失了,看了林毅一眼,脸色微红不言语了。

    刘肇基也谦逊道:“哲哲姑娘说得不差,若非这些蒙古勇士及时赶到,并鼎力相助,杀败这两路鞑子,夺回关城,谈何容易?”

    巴彦布沙尔和巴林、巴善都开怀大笑,林毅吩咐给他们记大功,现在又多了三万人马,特别是两万多蒙古铁骑,林毅有种如虎添翼的感觉,觉得是猛烈追击鞑子残余的时候了。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准备,当天午后,林毅一声令下,十几万明军扑天盖地一般向多尔衮的连营杀来……
………………………………

第331章  炮轰多尔衮

    肃亲王豪格和满洲第一勇士、护军统领鳌拜,现在成了多尔衮唯一的希望。

    他带着几千兵马,连炮营的几千兵将,算上还有1万多人。三百门红衣大炮是他最后的防线,背靠大山。只要能把明军阻在这里,豪格和鳌拜的两路人马攻袭其后,然后他带着几千人马进行反攻,最后的胜利仍然属于他们。

    虽然伤亡惨重,但是这样的结局也是理想的,毕竟能够打一场胜仗太不容易了,尤其是能够打赢强大的对手林毅更显得难能可贵。

    多尔衮这样想着,愈发的急切盼望有这两只队伍的消息。

    等时间是最熬人的,因为时间这东西太奇怪。你越盼望它过得快些,它越是慢,慢到令人心焦。但是有的时候你嫌它太快了,想留住它,那绝对是徒劳,它往往在不经意的时候像贼一样就溜走了。

    此时多尔衮的心情可以度日如年四个字,马上都两天了,怎么还没有消息,难道出了什么意外?

    多尔衮算计这个时间,怎么着也该有回信儿了,可是明军后面一点反应都没有。

    正在多尔衮等的不耐烦,已经派出了三拨探马去打探,正要派出第四拨探马的时候,有人来报,肃亲王豪格兵败!护军统领鳌拜兵败!

    多尔衮和索尼等人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两路兵马都败了?他们多么希望探马报错了消息,但是接下来陆续来了几拨探马,向他报告的内容完全一致,有的向他们详细报告了经过。

    多尔衮和索尼等人愕然,肃亲王和鳌拜这一战一波三折,明军关键时刻又来了援军,怎么这么巧?难道天要亡我大清?

    看来这一战完全没有失望了,多尔衮满脸的沮丧。

    索尼仗着胆子过来,“王爷,为今之计赶紧撤退,保存实力,退守宁远,派人赶往京师,让太后再派援兵。”

    多尔衮知道索尼说的是至理名言,现在只有撤退这一条路了,这一战是完败,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

    但是多尔衮还有些犹豫不决,他这个摄政王刚刚上任不到一年,本打算利用这次兵进中原,扬名立万,牢牢巩固自己的地位,让肃亲王豪格那一派反对自己的人刮目相看,好好警醒一下。

    可是没想到,出师不利,第一战山海关大战就失败了,十几万兵马损失过半。

    倘若那一仗还能够为自己找到解释的借口,可是现在皇姑屯一战又失败了。

    明军没有了险关,也没有什么出其不意的偷袭。双方在公平的条件下摆开了野战,他还拉来了几百门红衣大炮,打破了大明的火器优势,再也没有任何理由失败了。

    然而连遭惨败,损兵折将,威名扫地,颜面何存?回去向孝庄太后如何交代?那些诸王贝勒贝子,特别是反对派,必定会更加蔑视自己。

    多尔衮越想脸色越难看。

    正在这时肃亲王豪格和鳌拜率领残兵败将回来了。

    两个人跪在多尔衮面前请罪,多尔衮真想杀了他们治罪,给了他们2万多人马,没过两天时间,只回来了100多人。

    这两支偏师的损兵折将,还在其次。因为这人比起他正面战场损兵折将的程度还是小巫见大巫。2万绿营,2万八旗,还有1万多名汉军。满达海、岳乐、佟养甲、孔有德、吴三桂全都在这一战中毙命了。

    这一战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他有些恼羞成怒,有点迁怒于人。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两个人都是他的反对派,而且是他反对派中的标杆人物。肃亲王豪格是多尔衮的主要竞争对手,护军统领鳌拜是豪格的极力支持者。

    正是由于他们俩的反对,才令他多尔衮没有坐上这个帝位。

    眼前借他们兵败的机会,把这两个强劲的政治敌手除掉名正言顺,而且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然而他不能。

    因为多尔衮不只是一个权谋家,他更是一个政治家。眼前的形势他看得很清楚,如果他借机把豪格和鳌拜除掉,他是少了两个政敌,但是他更少了两个得力帮手。

    大明虽然名存实亡,但是现在仍然是他们的最大的敌人。特别是林毅,谁能对付得了?大敌当前,少了豪格和鳌拜,就等于少了左膀右臂。

    对于大清的江山社稷和自己的地位来说,哪轻哪重多尔衮还是分得清楚的。

    想到这里,多尔衮沉着脸,让他们俩起来,连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但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撤兵,继续跟明军决一死战。

    这样的决定博得豪格和鳌拜极力支持,二人在感念多尔衮开恩的同时,甚至把多尔衮奉为神灵。因为此时他们俩跟多尔衮同病相连,都是恼羞成怒,要跟林毅拼个你死我活。

    连炮兵和残兵败将都算上,现在多尔衮手下能打的还有1万多人马,剩下的就是指望这300门红衣大炮了。

    索尼认为多尔衮太不冷静了,都这个时候了,再打下去,无异于自取其辱。有心劝说,但是看多尔衮听不进也只好做罢。

    这时明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冲锋,无数的明军将士,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如兵山将海一般汹涌而来。

    多尔衮把人马全部撤回,让炮兵开火。

    轰隆隆,三百门红衣大炮如雷吼一般,一发发炮弹在明军冲锋的队伍中炸开了花,地动山摇,硝烟弥漫。

    一个明军在冲锋的过程中被炸断了一条腿,但是他还在往前跑,直到实在跑不动了,摔倒在地上,还在往前爬,身后拖出了一条长长的血印,染红了脚下的草木土地。

    一个明军骑兵在冲锋的过程中,一发炮弹落在了战马的前边,咣的一声炸开了花。

    往前飞奔的战马吓得一声嘶鸣,来了个急刹车,两只前蹄一下子立起一人多高,俺马上得明军扔了下去。

    这个明军在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满脸是血。但是他全然不顾了,用手一抹,像唱戏的大花脸一样,拿着刀枪跑步往前冲。

    一发炮弹落在了四个冲锋的蒙古军将中间,轰隆一声,四个冲锋的蒙古军全被炸飞了。

    四个人落下来的时候,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有三个趴在地上不动弹了。

    剩下一个从地上爬了起来,浑身是血的,提着刀,踏着同伴的鲜血,越过他们的尸体继续往前冲。

    林毅在后面就是一皱眉,吩咐一声“撤退”。

    汉人军将和蒙古军将都不解了,“大人为什么要撤退?我军士气正盛,一个冲锋就能把满清鞑子全部诛杀干净。”

    林毅道:“不能让弟兄白白的当炮灰,让炮营准备,与他们对轰,看看是鞑子的大炮厉害,还是我们的大炮牛逼。”

    林毅的炮营已经开到了,现在也有几百门大炮,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虽然他手下的明军将士,还有蒙古联军个个悍不畏死,你也不能让他们做无谓的牺牲,那样岂不是草菅人命?

    林毅一声令下,明军冲锋的人马像退潮一般撤了下来。尽管如此,这一来一往,到处都是死伤。

    林毅的炮营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开始布炮……

    多尔衮在高处一看,明军这么快就溃退下去,不由得心中大喜,哈哈,明军在红衣大炮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看来林毅的人马也不过如此,架不住红衣大炮的猛烈轰击,此时不冲锋更待何时?

    多尔衮人认为明军被他的一顿大炮炸回去了,此这是冲锋的最佳时机。

    因此一声令下,近万名清军,有鞑子的骑兵,还有汉奸队,还有绿营兵等咆哮着向明军追杀过去。

    而且多尔衮这次再次亲自冲锋陷阵,他身先士卒手舞大刀。在他的身边,除了他的亲兵卫队之外,左右是豪格和鳌拜,索尼,锡翰等。

    这些亲王鞑子先登陷阵,大大的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七八千清军骑兵在前步卒在后,排山倒海一般冲杀过来,打算一鼓作气将林毅的人马冲散。

    “这些死鞑子,真认为我们败了吗,还追杀过来了,大人,待属下去把他杀退。”刘肇基道。

    “还有我们!”巴善和巴林的蒙古兵将纷纷请缨杀回去。

    林毅一笑:“不必,继续撤退,炮营就地布炮,刚才他轰我们,现在连本带利还回去!”

    明军继续撤退,多尔衮带头继续追杀。

    哪知这时候,明军撤退下去之后,露出了一排又一排的红衣大炮。

    “点火!”

    炮营指挥使一声令下,这些明军的将士,本来把大炮正往前推,便不推了,立即开始点火。

    “嗤嗤嗤,咚咚咚咚……轰隆轰隆……”

    当多尔衮他们看到黑洞洞的炮口的时候,觉得上当了。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一发发炮弹在他们的身前背后炸开了花,又是地动山摇,硝烟弥漫。

    清军顿时被炸得四分五裂,纷纷倒地。清军的战马连蹦带跳,往哪儿跑的都有,一阵大乱。

    这时一发炮弹落在了多尔衮战马的侧翼,轰隆一声,把多尔衮连人带马给崩翻在地。

    “保护王爷!”索尼和鳌拜等人愕然,赶紧带着人马冲了过去,救起浑身是血的多尔衮,扭头就跑,清军溃退下去。

    这是林毅又下达了冲锋的命令,明军铺天盖地般的再次向清军冲杀过去……
………………………………

第332章取宁远宋献策献计 4000字章节

    大清的肃亲王豪格和护军统领鳌拜、大臣索尼等人把多尔衮救起来之后,多尔衮已经没了知觉,这些人也不敢恋战了,带着半死不活的多尔衮拨马就跑。

    因为他们看出来了,明军是撤退,而不溃退,一字这差,本质区别。很明显这是明军的策略,可是多尔衮愣是没看出来,认明军经不起他们的炮火而溃败,他带兵冲锋,却正好上当,明军撤退,大炮摆出来了。

    如果多尔衮知道上当及时收兵,停止追击也不至于此,然而……

    明军炮火猛烈。清军主将带头冲锋能鼓舞士气,反之主将带头逃跑,军心必散。这些鞑子这几仗被林毅打怕了,本来就如惊弓之鸟,因此一看多尔衮被炸,豪格和鳌拜带头逃命,军心大散,几千名鞑子全都撒丫子了,一个比一个跑得快,跑得慢的就成了炮灰,这叫竞命。

    林毅这时让撤下来的兵将又发起了反冲锋,十几万大军漫山遍野,如狂涛骇浪,以锐不挡之势,一个冲锋就把鞑子杀得无影无踪,地上到处都是尸体。

    鞑子的四千炮营几乎被全歼,三百门红衣大炮全部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明军的铁骑包括蒙古铁骑几万人马一口气把鞑子追出四十余里,才收住兵马。

    至此,皇姑屯战役以明军的完胜而宣告结束。共歼灭清军七万余人,满达海、岳乐两个贝子贝勒阵亡,吴三桂、孔有德、佟养甲三个大汉奸毙命,多尔衮重伤,这一战使得清军元气大伤。

    从山海关会战,到皇姑屯战役,明军连战皆捷,战无不胜,共消灭了清军十几万,从皇太极到多尔衮,大清积蓄了这么多年的力量,被林毅这两场大战给打得灰飞烟灭,从这以后,清军再无主动进攻之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明军将士从上到下,个个扬眉吐气。救治伤员、清扫战场、掩埋尸体、打理战利品等,处理战后事宜带着欢歌笑语。

    三天之后,林毅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