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毅的队伍离开京师的这一天,太子朱慈烺带着以姜日广、史可法和吕大器为首的百官亲自出城相送。
10万人马打着大明的旗号,浩浩荡荡离开上京之后开往山海关……
山海关不愧是天下第一雄关,盘卧在渤海之滨,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山海关就像是巨龙的龙头。
这里面有两座关城,一个就是山海关,另一个就是隶属于山海关的一片石关城。这两个关城相距四十里左右,一片石关城,因为关外有一片乱石而得名。
一片石关城与山海关遥相呼应,守住了这两座关城,这一代的万里长城正如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
现在驻守这座关城的是被崇祯生前加封的平西伯吴三桂。
不过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吴三桂也接到了太子的诏书,那是李自成刚刚攻进燕京,崇祯皇上刚刚上吊不久,这道诏书当然是按照林毅的意思拟制的。
在诏书之中,太子告诉他,京师虽然被贼人攻破了,崇祯皇帝虽然也殉国了,但是还有太子在,还有林毅的10多万大军在,还有大明的诸王和一批忠心耿耿的旧臣在,大明朝绝不会亡国的,让吴三桂赶紧率兵前来勤王。
吴三桂看完这封诏书,一下子摔在了桌子上,冷笑道:“什么太子诏,就是姓林的一手操纵的,15岁的一个小屁孩儿知道什么!他还想以太子挟令天下,想得美!”
“伯爷,您打算怎么办?”大将马宝道。
马宝今年刚刚20岁,这是吴三桂的心腹,也是他的得力爱将。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后,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把满清鞑子引入国内,然后为满清鞑子当马前卒,追剿大顺军和大明的残余以及抗清力量,马宝后来成了他的女婿,在康熙大帝时代,马保协助吴三桂造了康熙的反,又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史称三藩之乱,到那个时候文武全才的马宝是吴三桂的兵马大元帅,现在的马宝还是个20刚出头的小伙子,但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强的武艺已经博得吴三桂的青睐。
吴三桂眼珠转了转,道:“立即给太子回信,就说我们响应太子号召,但是抽不出兵马勤王,因为关外鞑子虎视眈眈,如果率兵勤王,鞑子就会乘虚而入,让姓林的和李自成打吧,相互消耗,两败巨伤,到那时我们再出兵,灭了他们两家。”
“伯爷真是太高了。”马宝说着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吴三桂亲自提笔在手,略加思索,给太子回了一封信。
但是这封信发出以后不久,吴三桂的如意算盘便落空了。因为他很快得到报告,李自成亲统大军十万,以牛金星为军师,让刘宗敏作为前部,10万大顺军杀奔山海关而来。
吴三桂先是一怔,紧接着他咬了咬牙:“来的好,李自成,刘宗敏,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我吴三桂这次要与你们算一笔总账!”
吴三桂想起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不由得怒从心起,咔嚓一剑把桌子劈为两半。
他立即命令大将马宝带兵1万驻守一片是关城,吴三桂亲自统手下的4万大军驻守山海关,两座关城遥相呼应,要在这里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决一死战。
几日之后,李自成统帅大顺军到达了两座关城的下面,10万大顺军,黑压压的排满了几十里地,一片石关城之外和山海关关城之外,全都是大顺军的人马。
还有200门红衣大炮,也在关城外面找好了阵地,手下军兵开始部红衣大炮。
不过李自成没有攻城,而是带着刘宗敏和牛金星等人来到了关城下面,让吴三桂城头答话。
半个时辰之后,吴三桂还真出现在了城头上,身边跟随着大将马宝等等部属。
只有一只眼睛管用的李自成就劝吴三桂投降,只要他愿意归顺大顺,什么都可以谈,要地盘给底盘,要女人给女人,要金银珠宝给金银珠宝,要官职给官职,可以满足他的一切条件。
李自成说的非常客气,说他们之间有些误会,把吴三桂捧上了天。
哪知吴三冷笑一声,说他吴三桂什么都不要,要他投降也可以,只要李自成把高桂英送给他,把刘宗敏的老婆也送给他,他就无条件投降大顺。
这下李自成可恼了,要什么都可以但是吴三桂偏要他的夫人高桂英,那哪行呢?高桂英现在贵为皇后,李自成现在贵为大顺的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皇后娘娘舍出去。
这是刘宗敏哇哇怪叫,立即传令攻城。
大顺军像潮水,一般向关城冲去,红衣大炮也开火了。
吴三桂命令手下军兵还击,火枪,弓箭,红衣大炮,一时间打得地动山摇,沙石飞溅,火光冲天,伤亡遍地。
双方打了三天三夜,互有伤亡。
李自成的人马虽多,吴三桂的人马只有一李自成的一半,但是他死守险城,一片石跟山海关遥相呼应。
李自成的人马久攻不下,伤兵损将,刘宗敏也负了箭伤,李自成只好暂时先退了下来。
刘宗敏的箭取出来,包扎完伤口之后,李自成和牛金星正和刘宗敏在商议如何攻破上海关,这时坏消息传来,李岩援救高一功失败,高碑店之围未解,10万大顺军全军覆没,林毅采用诈城计,明军一夜攻破了北上京。
李自成听到这里,差点从马上掉下来,牛金星和刘宗敏也吓傻了,好半天没有说话。
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敢相信,北上京这么快就得而复失?高桂英,李岩李过,刘芳亮,袁宗第,个个骁勇善战文武双全,还有军师宋献策和李岩,智谋过人,手下二十多万人马他们,怎么就对付不了一个林毅,怎么连京师也给丢了?
李自成想到了高桂英和窦美仪,刘宗敏也想到了陈圆圆和自己的夫人黄氏,两个人就决定退兵。
牛金星也同意退兵计划,眼前山海关又拿不下来,又折损上万兵马,北上京又丢了,这仗打的太不顺利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吴三桂派人送来一封信,李自成拆开信一看,就是一愣。
信是吴三桂亲笔所写,吴三桂在信中说林毅是大明的奸贼,挟持太子滥施号令,他需要借助李自成之手清君侧,他希望与李自成合作,让李自成助他一臂之力,以前的事他们两家之事一笔勾消。
李自成把这封信反复看了三遍,又交给牛金星和刘宗敏,这两个人看完也有些发傻,吴三桂的态度立即转变,令他们有些措手不及,摸不着头脑。
他们就询问送信人,送信人告诉他们,他们伯爷吴三桂跟林毅早就有仇,这一次如果大顺能够跟他联手对付林毅,他们愿让出一片石关城以表示诚心,以前他们两家的恩怨一笔勾销,不再提起。
李自成,牛金星,刘宗敏一商议,觉得此事可行,跟吴三桂反复协商,双方达成协议之后,吴三桂命令马宝的人撤走,李自成带着大顺军开进了一片石关城。
………………………………
第308章 山海关大战(1) 5000字大章
马宝带着1万军队弃了一片石关城,回到山海关见到吴三桂交令。虽然他执行了吴三桂的军令,但是他有些不解。
“伯爷,您当真要与李自成合作?”
马宝的话问的很直白,那意思就是您不打算报夺妻之恨了吗?提起李自成,刘宗敏,吴三桂曾经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挫骨扬灰,食其肉喝其血。
而且另外马宝也看出来了,一片石关城地位的重要性,虽然它是山海关的附属关城,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为他跟李自成合作让出一片石关城,有可能山海关也不保,李自成的军队一旦住进一片石,山海关的险要地位就会大打折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也就迎刃而解。
李自成那是流贼出身,如果他背信弃义,派兵往山海关一击奈何?
吴三桂听了淡然一笑,“哼,他们都得死!”
吴三桂手中的他们,当然包括林毅在内。马宝此时当然不知道老谋深算的吴三桂,在此之前已经会晤了一个重要人物,要不然他岂能让出重要的关成一片石?
马宝都能看到这一步,吴三桂焉何看不到?
吴三桂当然知道报仇雪恨,只要是血性男人都会做。但是他不光是血性男人,他还是山海关的总兵,崇祯皇上亲口加封的平西伯。如今天下大乱,他手中有5万关宁军,他岂能甘于寂寞,听凭摆布?
太子给他发的诏书他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现在当然他也知道了,李自成闪电般的攻下了燕京,林毅又闪电般的赶走了李自成的人马,夺回了北上京。
太子不过是一个傀儡,15岁的孩子,而且这孩子他了解,回了京师几次,他知道这个太子沉默寡言,默默无闻,书呆子一个,将来平定了天下,林毅绝对要废了他取而代之。
那他吴三桂不就倒霉了?在吴三桂的眼中,谁弄权都行,就是林毅不行!
吴三桂知道,林毅兵发山海关是迟早的事,而且现在身后10万清军的八旗精锐已经到了宁远城,虎视山海关。
现在他跟李自成纠缠不下,杀敌3000自损800,而且他看出了李自成实力不凡,这10万人马不是好对付的,时间长了,他不一定是李自成的对手。
与其消耗自己的力量,不如消耗别人的力量,自己保存实力,关键时候再发力,可成大事。
因此他再三思索之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带着一支亲卫,随偷偷的出了关城到宁远去见多尔衮。
近年来鞑子的高层也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原因是去年9月份,大清开国帝王皇太极突然暴病身亡。
皇室内外,争权夺势,勾心斗角,历朝历代都免不了。满清鞑子建立的大清国同样也不例外。更何况这位清太宗生前没有立下继承人,大概纵横沙场,体壮如牛的他做梦没有想到,自己才51岁就会突然撒手尘寰吧,如果可能他应该向上天再借五百年。
现在大清形势一片大好,漠南蒙古,漠北蒙古除了个别部落之外,全都臣服大清,漠西蒙古因沙俄的入侵,也派使与大清通好,而且皇太极也答应了出兵蒙古西北边境,对付俄大鼻子。
这边宁锦之战刚刚结束,大清取得了全胜,祖大寿也投降了,洪承畴也归顺了。锦州和宁远全都拿下来了,大明朝关外的精锐基本上丧失殆尽,只剩下山海关的一个吴三桂,这是皇太极早就看中的另一枚棋子。
这枚棋子可以帮助他们问鼎中原,饮马长江,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谁承想老天如此无眼,竟然残忍的让他归了天。
皇太极突然驾崩,盛上京弄了个措手不及,宫廷内外,大清上下,顿时陷入混乱之中,人心惶惶,六神无主。
国不可一日无主,争权夺势就开始了。其实这种争斗,从来也就没有停止过。
各亲王之间昔日的矛盾早就存在,只不过有皇太极在的时候,这些矛盾是隐藏的,不敢爆发,现在便无可顾忌了,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一样。
现在最尖锐的矛盾斗争形式就是谁继承皇太极皇权的问题,这是矛盾爆发点和焦点。
按说皇太极有儿子,特别是长子肃亲王豪格是人中龙凤,完全继承了皇太极的血统。
豪格文武全才,正值青壮年,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万马军中杀敌如砍瓜切菜,治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皇太极曾经让他掌理过户部,他干得很不错,皇太极很是赏识。
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英才,当然是皇太极继承的第一人选。
而且现在豪格位高权重,贵为大清的肃清王,战功卓著,实力雄厚,亲手掌握着正蓝旗和镶蓝旗,另外,大清第一勇士鳌拜极力支持豪格继承大统。
但是鞑子跟汉人毕竟不同,他没有子承父业的传统。这些马背上的野蛮民族,究竟立谁为继承人?那要看人心所向、个人功德。否则当年努尔哈赤驾鹤西去的时候,也轮不到这位八皇子皇太极继承大业。
因为努尔哈赤的其余的几个儿子全都是非凡之辈,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蒙古尔泰,七子阿巴泰,还有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这些哪个不是叱咤风云之辈?
可以说这些人当中论文论武,论才论德,比皇太极出色的有的是,而且刚开始,努尔哈赤并没有看中皇太极。他看重的是褚英,然后还有代善。若非皇太极心机过人,心狠手辣,这个保座绝对轮不到他。
当然皇太极掌权之后,爱新觉罗各位王子王孙之间,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争权夺势,并没有停止,而且还曾经因为皇太极的弄权,相互之间积怨更深,愈演愈烈,蓄势待发。
这其中就包括永远也不可能忘了目睹自己的亲生母亲被皇太极活活逼死而无能为力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亲哥仨。
鞑子的传统并没有妻子为丈夫陪葬之说,更没有妃子为帝王殉葬之理。
但是在皇太极集团的运筹之下,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活活的给努尔哈赤陪葬了。
实质上,多尔衮心里清楚的很,皇太极不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而是他的杀母仇人!
还不止如此,由于大飞子阿巴该的陪葬,让多尔衮亲兄弟三个失势,大权旁落,努尔哈赤的继承权,这才落到了老八皇太极的手里。
这些年来,多尔衮一直耿耿于怀,但是权势不在,人不如狗,他一直把这些仇恨埋藏在心里。
现在皇太极突然死了,多尔衮岂能善罢甘休?
竞争皇位,多尔衮不只是有这份野心,更完全有这样的实力。
多尔衮现在贵为大清的睿亲王,论文论武,论才论德,论功勋人脉,一点也不次于皇太极,更别说现在这个什么豪格了。
现在皇太极突然死了,多尔衮当然要与他的侄子争一争这个本属于他的皇位了。
这样的机会求之不得,曾经失去了一次机会,他再也不想失去这次机会了,因为机会对他来说太难得了。眼前如果再失去了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有了这一点,他明白的很。
多尔衮的支持者也很多,他的亲兄弟豫亲王多铎虽然死在了林毅的刀下。但是多铎手下的一旗兵马牢牢的被多尔衮控制在手中,现在加上还有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此人虽然不善言辞,不善表达,也不是争权夺势的急先锋,但是一旦到了关键的时候,肯定也会站在他的这一边。
毕竟他们哥三个是从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现在多铎已经不在了,就剩下他们哥俩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到时候哪有亲哥哥能不相着亲弟弟的?
因此,大清八旗兵马,他们哥两个就控制了两个旗,这样的实力是相当恐怖的。
因此豪格与多尔衮都有一大帮支持者,而且他们两派实力相当,双方就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势之争,双方都有几万人马,全都一度冲进皇宫,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形势相当危急。
关键时刻,一个女人出现了。这就是大清有名的孝庄皇后。
这个美得像天仙一样的蒙古女人,的确是一个传奇人物,眼看皇室之间就要自相残杀的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以柔弱之躯,力扛重任,从中斡旋,礼亲王代善,大清第一勇士鳌拜,庄亲王济尔哈朗,在他们的奔走斡旋之下,最终豪格和多尔衮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判了。
双方己经掣肘,讨价还价,最后他们一致达成意见,他们俩都退让一步,谁都不继承皇位,而是让皇太极的众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