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151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51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是剿匪的功臣,他们看到林毅一路升官发财,而他们只得到崇祯的一个口头升赏承诺,此前杨嗣昌和郑崇俭答应给他们的什么平贼大大统领的职衔也落空了。

    因此这两个人心怀不满,开始不好好干了。左良玉圆滑,贺人龙嚣张,他们的不满被张献忠的探子的发觉并告诉了张献忠。

    张献忠很会用兵,立即就感觉到属于他的春天来了。

    他跟李自成不愧是齐名的绝代枭雄,二人不但同岁,而且是同乡,战斗经历也大致相同,现在连用兵方法也大体相同了。

    李自成能想到的招数,张献忠自然也能想到,他立马就用李自成用过这一招来对付左良玉与贺人龙,那就是用金银贿赂使用反间计,这一招在南阳城外,李自成就对林毅用过。

    但是李自成失败了,张献忠却胜利了,因为左良玉和贺人龙毕竟不是林毅。

    结果左良玉与贺人龙,开始对郑崇俭阳奉阴违了,杨嗣昌的命令更是不听,这就相当于对抗朝廷。但他们也不是大张旗鼓的对抗,那就是造反了,而是按兵不动,怀私观望,找各种理由搪塞。

    这一下让张献忠反过手来了,首先是四川巡抚邵婕春兵败,累及忠贞侯秦良玉也吃了败仗,神弩将张令战死,官军一败涂地,被张献忠牵着鼻子在大山中跑。

    此时郑崇俭也有些粗心大意,认为这张献忠覆亡是个时间问题,没想到他又崛起了,一看赶紧调集兵力围追堵截,但是左良玉和贺人龙不给他卖力了。

    因此官军连吃败仗,张献忠节节胜利。一下子就打破了官军的封锁,到了1641年正月,这位八大王又杀出四川,跑到湖北折腾去了,而且得到了在湖广折腾的老回回革左五营的支援,后来马守应等人干脆投降了张献忠,几大股巨匪合在了一块,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兵锋直指鄂中,连克当阳、襄阳、樊城、郧阳等湖北重镇,威胁到了随州。

    大明朝野再次震动,四川湖北一带的地方官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京师。

    这时官外的辽东战场也传来了失利的消息,清军两路大军猛攻锦州,锦州城外的松山塔山和杏山,相继失陷。然后宁远城也收到了攻击,锦州被困,宁远告急。

    然后朝中的言官御史开始相互弹劾攻击,主要是东林党人,太监们也不甘寂寞,以提督东厂的大太监曹化淳为首,与东林党人,纵横捭阖,吵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但是就是没有干实事的。

    崇祯皇上气得把龙书案拍得啪啪山响,对高起潜和洪承畴,严旨切责,两个人也害怕了,纠集了八镇总兵,一共13万大军开到了宁锦一带,与皇太极决一死战,以解锦州和宁远之危。

    然后崇祯皇上又给杨嗣昌和郑崇俭、傅宗龙下了死命令,你们三个总督,挂着兵部尚书的衔,拿着朕的尚方宝剑,整天是干什么吃的?全力剿贼,务必全歼。再有差错,提头来见!

    三个总督都害怕了,压力最大的就是杨嗣昌,因为剿贼方略是他一手定下的,这边刚把李自成按住,那边张献忠又起来了,这位年逾50的阁部大人,在鞍马劳顿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打击下,已经染上了痨疾,有时候一咳嗽就吐出血来。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ò_M 

    但是没办法,必须得带病上班,这个时候他要请假回家养病,崇祯皇帝肯定不会准他的假。

    因此他上疏埋怨郑崇俭撤兵太早。郑崇也上疏为自己辩护,说左良玉和贺人龙不听招呼。左良玉与贺人龙也大呼冤枉。

    崇祯皇上对这些官场老油条的相互推诿扯皮,早已经麻木了。谁的话也不听,就看政绩,谁剿贼最不力收拾谁。

    于是乎,林毅很快接到了杨嗣昌的军令,让他立即移师随州,阻击张献忠的人马。

    经过这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林毅的人马兵强马壮,现在他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万人。与其他队伍不同,他的军队不但没有一个逃兵,反而还有增加的,主要是这期间练兵的同时他还扩招兵马。

    南阳一带报名者络绎不绝,林毅挑选了4000人,包括200名名女兵,扩充到了女营当中,女营还交给小颖和哲哲他们训练。

    现在林毅的女营达到了300人,除了原来的30余名蒙古姑娘之外,还有一些是李自成的女营俘虏,再就是这次扩招的200名女兵。

    然后林毅将手下兵马由原来的八个营扩充到十个营。

    经过这一个冬天,郝摇旗和祖克勇的伤势全都康复。

    接到杨嗣昌的命令之后,林毅觉得又一个强劲的对手来了,不过这也不错,先跟李自成干,再跟张献忠干。反正这是迟早的事,他们注定是自己的对手。

    因此林毅集合兵马于1641年的3月份拔营起寨,由南阳出发,南下随州。

    这一次前锋部队不再是祖克勇,而是大将郝摇旗。

    他应手的家伙仍然是一根大旗杆,上面绣了一面大旗。不过不再是李自成的旗帜了,而是明军的大旗,带着3000人作为先头部队,在前面,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仍然让王建的六营负责粮草和全军的后勤保障。

    祖克勇作为林毅的副将与中军随行。

    在随州城西的长岗镇,郝摇旗的人马首先遇上了张献忠的先头部队,那就是革左五营的人马。

    张献忠的势力现在很大,短短的几个月,手下已经突破了十五万兵马,如果再加上马回回的革左五营,人马超过20万。

    张献忠的势力之所以壮大的这么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认干儿子,据说张献忠手下的干儿子成群结队,到底有多少人喊他干爹,张献忠自己都记不清了。

    在这些干儿子当中,最著名的只有四个,那就是老大孙可望,老二李定国,老三刘文秀,老四艾能奇。这四个人全都身怀绝技,勇武过人,哪个都能替张献忠独当一面。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建立以后,这四个人全部封王。

    现在这四位正在各显其能皆尽全力,帮助他的干爹打江山。现在老回回的几万人马也来投奔,因此张献忠声势浩大,连打胜仗。

    当然张献忠也不傻,也分嫡系部队和非嫡系部队。非嫡系部队,当然就是以老回首为首的哥左五营了。

    知道官军也不是好对付的,因此张献忠把革左五营摆在了最前面,往随州杀来,他们打算在江南折腾,在长岗镇遭遇了林毅的前锋郝摇旗的军队。

    郝摇旗果然名不虚传,也不孚林毅几次擒纵的重望,长岗一战,以少胜多,杀了革里眼贺一龙和乱世王蔺养成。这一站五营人马折了两营,马回回这三营人马也被打零散了。

    郝摇旗纵兵追击,几十里地之后,一个名叫张玉儿的白袍小将,带着一支军队拦住了他……
………………………………

第251章遭遇李定国 4500大章

    郝摇旗到这里就打了一场大胜仗,只三千人马就把马守应的革左五营打了乱七八糟,革里眼贺一龙和乱世王蔺养成都被郝摇旗用大旗杆穿了蛤蟆,五营只剩下三营了,最后马守应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就跑。

    郝摇旗引着得胜之兵在后就追,不过马守应是著名的长腿将,要论跑郝摇旗肯定追不上他。

    别看他们都是贼,郝摇旗与马守应差得太远,论名望论带兵打仗,两个人都不是一个级别,如果论个人的勇武马守应远不是郝摇的对手,但是两军决战,不是靠个人单挑来定胜负的。

    这次之所以郝摇旗能取胜,完全是由于革左五营粗心大意了,他们上了郝摇旗的当,才让郝摇旗捡了个便宜。

    因为他们现在还不知道郝摇旗已经扒掉了贼皮,成了反过头来要剿灭他们的官军。因为他们与郝摇旗都是老熟人了,当年郝摇旗在高迎祥帐下听用,后来郝摇旗又跟着李自成干,他们还不止一次合作过。最出彩的合作就是在安徽那一战,取凤阳,焚皇陵,把崇祯皇帝的皇坟都刨了,杀了好多官军和贪官污吏。

    现在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朝廷的顽匪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顽匪的死对头?等双方接触到一块时,已经晚了,论个人勇武、冲锋陷阵当然郝摇旗是强项,因此长岗一战,革左五营吃了大亏,五营伤了两营,现在只剩下三营了。

    不过郝摇旗想一战把马回回吃掉也绝对是痴心妄想,马回回可不是浪得虚名,这些年和官军周旋于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湖广,打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流贼之中,论名望他是比李自成和张献忠还早的老前辈,王自用、高迎祥、罗汝才等三十六家、七十二营,老回回榜上有名。到了后来,王自用和高迎祥覆灭之后,老回回又与张献忠和李自成合作,成为论实力仅次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巨匪。

    革左五营总共五个头领,其实他们是五家流贼合在一处称为革左五营,除了老回回马守应之外,还有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五家数马守应名望大,但这四家实力也不弱。

    这次响应张献忠和李自成举起造反之后,张献忠向西,李自成向北,他们则向南往湖广地区发展,人马一度达到了十多万,但是现在他们在湘赣地区呆不下去了,原因是一年前卢九德亲自督师,带着京营名将黄得功,联合湖南和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军队围剿他们,别人不说,铁鞭大将黄得功无人能敌,再有卢九德这样的太监元帅运筹,革左五营吃不消了。

    卢九德虽然是个太监,但是此人不同于别的太监,别看蛋蛋没了,此人深谙兵甲,有统帅之才,崇祯九年到十一年间,崇祯皇帝让他督师,在凤阳、湖广一带抗贼,战功卓著,很多流贼都裁到他手了。

    后来崇祯上吊之后,他恸哭于殿上,然后带兵南下周旋于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江北四镇之间,把小福王朱由崧扶上龙椅了,拉开了南明的帷幕,纵观这段历史,这位卢九德也绝对算得上明末的一位风云人物了。

    这样一个牛逼轰轰的太监又奉旨到了湖广一带围剿老回回他们,革左五营果然抵挡不住,连吃败仗,四面楚歌,没办法只好从湘赣又跑到了湖北,恰好张献忠二次出川,双方兵合一处,实力大增。

    老回回他们这次与张献忠再度合作,并且他们五个头领都承认了张献忠的领导地位,绝不是偶然的。

    因为论名望和地位老回回不次于张献忠,被官军打得走投无路时,张献忠还曾经在老回回手下干过,现在风水轮流转,张献忠与李自成一样,后生可畏或者叫后来者居上,实力明显超过了老回回他们,乱世的生存法则是,实力至上,不搞论资排辈。

    现在老回回又到张献忠手下混小弟了,这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现在得到了李自成兵败南阳的消息,被官军撵到了山里,后来蘑菇崖一战,全军覆没,他们认为这次李闯王估计在劫难逃了。

    这无异是流贼界的大地震,现在罗汝才也完蛋了,还有过天星、扫地虎、射塌天、闯塌天等等全都被官军剿灭,兔死狗烹,物伤其类。他们认识到形势越来越严峻,开始抱团取暖了。

    而且现在他们心目中有一个令人发怵的名字,那就是先后灭了过天星、射塌天、扫地虎、罗汝才、李自成等多股流贼的密云总兵林毅。能连接消灭这么多朝廷的悍匪,绝不是一时的侥幸得逞,看来这是个比卢像升、孙传庭、洪承畴、曹文诏、曹变蛟、左良玉、贺疯子等人都可怕的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张献忠成了他们的主心骨。

    他们兵合一处之后,实力就更强了,连打胜仗,所到之处,官军闻风而遁,还有的不占而降。有了一二十万兵马,手下这么多能征惯战的大将,张献忠的腰杆一下子挺起来了,遇到官军不再跑了,开始与官军摆开正面战场决战了,接下来官军真不是对手了,打一仗败一仗,张献忠迅速占领了鄂中的大片地区。

    张献忠声势大震,更重要的是,他们拿下了襄阳之后,杀死了汪乔年,以襄阳为根据地,然后兵指随州,大有攻取武汉之势,打算沿长江向下游发展。

    张献忠之所把襄阳作为根据地,是因为襄阳是湖北重镇,历来兵家必争,现在这里是朝廷的兵马粮饷集散地之一,襄阳一战,张献忠不仅消灭了一个劲敌汪乔年。此人官拜右俭都御史,是朝廷新提任的陕西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了,这次响应杨嗣昌的十面张网政策,配合郑崇俭剿贼,跟随挂兵部尚书衔的督师傅宗龙还有保定总督杨文岳南下剿贼,没想到死到湖北襄阳了。

    不过历史上他可不是这么死的,是稍晚一点死到了河南的襄城,城破被李自成所杀,现在由于林毅的穿越,也部分地改变了他的命运,不管是死于李自成之手,还是死于张献忠之手,反正此人都是城破死于流贼之手。

    张献忠拿下襄阳之后,军队还得到了很好的补给,然后兵锋东指,之所以要顺着长江往东,是因为他们知道,现在陕西、山西、四川、湖广、河南、山东都集结了朝廷了重兵,他们便选择了以长江为天堑,向中下游的江淮地区发展,当然是老回回的革左五营在前面开路。

    没想到刚到随州,革左五营在这里遇到了郝摇旗,还遭此惨败,贺一龙和蔺养成当场丧命。革左五营吃了大亏,不过马回回根本不在乎,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吃一回败仗不算什么,他收了贺一龙和蔺养成的残部,带着人马跑了,这次跑了还可以卷土重来。

    郝摇旗在后面紧追不舍,但是老回回很快就跑没影了,郝摇旗一边追一边找,正追着,前面来了一只队伍,风卷旗号离多远都能看清楚,旗号上面是个斗大的“张”字,郝摇旗还认为是张献忠来了,赶紧命人停住。

    因为虽然郝摇旗勇猛过人,但他也服人,这世上他服气的人屈指可数,张献忠就算是其中一个,不管论带兵打仗还是个人勇武,这位八大王都是令他伸大拇指的人物,跟李自成不相上下。因此,在林毅的主力未到之前,郝摇旗不敢轻敌。

    对面数百米处这支队伍也停住了,旗下一员大将,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不是张献忠的队伍,因为郝摇旗认识,对面的主将名叫张玉儿,此人还不满二十岁,但是跟随张献忠已经好几年了,少年时便被张献忠认他为干儿子,从此改姓张了,其实他本姓李,名字叫定国。

    郝摇旗不知道,这几年李定国越来越有出息了,小伙子作战勇敢,战功赫赫,十七岁就率领上万人作战,特别是四川夔州一战,李定国一箭射死了夔州名将张令,老大统领张令人称神弩将,威名一世,没想到死在一个娃娃手里,张玉儿自此一战成名。

    现在遇上郝摇旗了,郝摇旗还把李定国当成小孩蛋子,还叫他的乳名,显然是没把他放在眼里,不过眼前这个李定国长得太带劲儿了,猛一看跟他的大大统领林毅有一比,玉面白袍,手执方天戟,身后背着弓箭和把四棱银装锏,骑一匹大红马,不亚于吕布重生。

    以前他们俩都是贼,现在水火不同炉,李定国当然也认识郝摇旗,两员主将话不投机,相互骂了几句,便命令手下冲锋,双方都投入数千兵马混战在一处,一时难分胜负,双方伤亡都在增加,两员主将很快不看着了,摧马杀入敌阵,亲自冲锋。

    一般的兵将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二将各自斩杀了数名敌人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