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135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35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宝一扁担将一名流贼的脑袋拍碎,喝令一声,“追!”标营的人马如潮水一般追了下去……
………………………………

第220章  一日得三城 二更

    内乡城下的战斗尤为激烈,李过,李来亨,高一功,田见秀四将的疑惑,此时刘方亮和袁宗第也一样有。

    按照刘宗敏和李自成定下的计策,此时林毅的这支人马应该是三面受敌,内乡,淅川,新野,六员大将9000人马,三面夹攻如果还破不了这支官军的话,至少能把他们缠住,然后南阳城的李自成和刘宗敏带人杀过来,那这支官军就插翅难飞了。

    但是眼前似乎不是他们预料的那样,这次官军一点也没有乱,根本不像首尾难顾三面受敌的样子。淅川的李过父子和新野的高一功,田见秀他们不是都带人杀过来了吗?怎么喊杀声渐去渐远,最终不见动静了?

    刘方亮和袁宗弟连续组织了三次冲锋,没有把对面的这支官军冲散,现在反而被对方的官军冲散了,因为官军发动反攻了。

    到了现在两个人明白上当了,因为他们俩不是傻逼,这是李自成手下有名的虎将,当然有一定的战略水准。

    眼前这支官军,先是在虚张声势,摇旗呐喊,就是不往前冲。当他们杀出城来的时候,官军抹头就跑。但是跑可是跑,一点也不散乱,而且跑了一段,现在又停下来跟他们死干。现在又发起了猛烈的反扑。

    联系前后这些经过,这两员大将不难想到这里面有诈。

    另外他们发现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不是他们这3000人马所能抵挡的。兵力比他们只多不少,而且清一色的全是火铳。训练有素,不管是撤退还是进攻,都成队形。非是他们这支未经怎么训练的农民军组织所能抵挡的。

    尽管他们在那冒死冲锋,刘方亮的一杆亮银枪,死在他枪下的官兵,他自己都数不清楚了。袁宗第一对豹尾双鞭,现在已经成了肉鞭。

    但是尽管如此,也难以挽回这一被动挨打的局面。经过这三次冲锋。手下3000人马已经伤亡过半,现在这支官军集体向他们发起反冲锋。更令他们雪上加霜,手下的人马已经大乱,吆喝不住,溃不成军,地下躺的全是他们将士的尸体。

    现在这两员大将的身边,聚集了不过百人。表明必须得退回城中,坚守城池以观后效。再打下去必然是全军覆没,不要说把这支官军包了饺子,他们自己都血本无归。

    因此这两员大将赶紧传令撤退,与其说他们俩下令撤退,还不如说他们俩跟一块着跑。因为现在手下的将士大部分都不听他们俩的,让跑也得跑,不让跑也得跑。

    东胜带着一营的火枪营,一个冲锋就冲到了城下。

    刘方亮和袁宗第带着残兵败将撤回城中,扯起吊桥,坚守城池。他们的弓箭滚木和雷石,对这些火枪手根本不起作用,因为明军对他们来说,在射程之外,而他们却在明军的火铳打击范围之内。

    明军的火枪在河对岸又是一阵猛射,城上的人马不时地中弹栽落下来,鲜血染红了城墙,最后城上看不到人了,全都躲到垛口下面不敢抬头了。

    东胜一看时机成熟命令,立即命人带着云梯泅过护城河,然后爬到河对岸,冲到城墙下面,开始攻城。

    城头上的流贼又抬起头来的时候,明军已经顺着梯子爬上来了。又是一阵激烈的白刃格斗,随着越来越多的明军将士登上城头,城上的流贼被杀零散了,四散奔逃。

    杀散守城门的流贼,有人把吊桥放下来,把城门打开。东胜带着剩余的人马潮水般涌了进去。

    此时明军的火铳已经不响了,因为他们的弹药用尽了。但是这些火铳不是烧火棍,也是他们的武器。这一点林毅早就对他们做了专门的训练,没有子弹照样能够歼敌。

    因为他们的火铳上面已经经过改良,装上了一尺来长的刺刀。不用的时候把刺刀合起来,用的时候可以把刺刀打开。

    就像是后世的三八大盖,因此明军拿这些东西就挑剩余的流贼,一刺刀下去就是一个透心凉。

    刘方亮和袁宗弟拼死力战,两个人心急火燎的。不是说让明军几面受敌吗?都这么半天了,那几路人马都跑哪去了?闯王和刘宗敏从南阳也该赶过来了?

    两个人越打越气,越杀越急,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两个人也是多处负伤,带着仅剩下二百多伤残兵将从另一个城门逃之夭夭。

    东胜的火枪营,前后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战斗,拿下了内乡城。

    再看城里城外,城上城下。护城河岸以及护城河中,全是死尸,血流成河。

    东胜整顿兵马,这一场血战他的一营也伤亡了上千人。但是不管怎么样,初战告捷,把战场摆在城外,实现了一举拿下了内乡城战略目标。

    但是这还不能算完,因为林毅交给他们的任务是,拿下城池之后,立即整顿兵马兵发南阳城。

    稍事休整之后,补充了弹药,留下了500人,其中包括一部分伤号,让一名军中的把总负责,在此次清理战场,维持城中的秩序。

    东胜亲自带着剩下的两千余名火枪营的战士,出了北门,往南阳城杀来……

    在李过父子和袁宗第刘芳亮两支人马败兵败的时候,高一功和田见秀带着残兵败将也跑了。

    甘宝带着标营的人马在后面紧追不舍。标营的人马,清一色的全是骑兵。一边追一边放箭,一边追一边放铳。

    高一功和田见秀的人马一边跑一边往下倒,一口气跑出几十里地,等跑到新野城外的时候,高一功和田见秀往后面一看,太惨了,除了他们哥俩之外,跟上来的兵将曲指可数,最多也就是百十来人。

    两个时辰之前出城时可是足足的3000人马呀,现在就剩下这100多人了,还好没有全军覆没。李过李来亨,刘方亮,袁宗第他们呢?南阳城的闯王和刘总哨他们呢?

    高一功和田见秀百思不得其解,现在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们这一百来人跑进城中,吊桥扯起,城门关闭,打算坚守城池。

    可是这100多人也太少了,别看新野县是座小县城,但要100多人来守住,也太可笑了。100多人估计至多能守一座家园。

    高一功和田见秀这才想起他们几乎是倾巢而出,因为当时只想着把这支官军给全歼,当然能够带出去的人马都带出去了。想的是官军必然上当,现在看来,官军没有上当,而是他们上当了!

    此时城中除了这100多侥幸回来的残兵败将之外,要说没有一个兵将也不是事实,结果这二将把城中铡草喂马的、烧火做饭的,老弱病残的,这样的兵全都弄到城上守城了,就差没有让老百姓上了,就这样算下来也不过三四百人。

    这时标营的人马,就追到了城外,甘宝稍作休整之后,就开始对新野小城发起了猛攻。

    3000多名标营将士个个如下山的猛虎。护城河虽然加宽加深了,城墙也加厚加高了,但是根本挡不住这支虎狼之师。关键是城中的守将太少了,三四百人还是那样的兵将,刘方亮和袁宗第再勇猛,手大捂不过天。

    结果没有超过一个时辰,这座修得固若金汤的小县城就被官军攻破了。甘宝带着3000多人,潮水般的灌进城中,猛冲猛杀。

    高一功和田见秀拼死力战,最后身边只剩下几十个人逃出城外,逃之夭夭。

    至此明军完全占领了这座小城,甘宝传令手下,严肃军纪,不得扰民。否则林大人怪罪下来,他们谁都吃不消。

    清点人数,林毅的标营一共3500名将士,到现在伤亡没有超过300人,也就是说这次战争减员200多人当中包括死亡的和受伤的,却歼灭了高一功和田见秀的3000人马,一举还攻下了新野小县。

    甘宝挑出一名信得过的把总,连受伤的总共给他留下500人,守住新野,照顾伤号,维护城中秩序。

    按照林毅事先的约定,甘宝带着剩余的2700多名标营将士,出了新野直奔南阳城而来……
………………………………

第221章  南阳城李自成中计 一更

    林毅的女营,这是第一次离开林毅的视线单独行动。林毅这次交给他们的任务很艰巨,也很特殊。

    小颖和哲哲感到责任重大,但很有信心。

    “林大哥,你放心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女营集合完毕,满身的甲衣,英姿飒爽。后面背着弓,腰中挂着刀剑,每个人的身后面都背着一个包袱,里面装的是他们这一次行动的一套特殊行头。

    小颖和哲哲一声令下,60多匹骏马,拖着他们飞驰而去。

    两个时辰之后,小颖和哲哲他们出现在南阳城外30多里的山林中。

    “快,换装!”

    看到四周安全,留下几个警戒一声令下,剩余的姑娘行动起来,下马脱去甲衣,开始换装。

    半个小时之后,算上小颖和哲哲两个统领官,一共66名女营,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穿上蒙古族的舞服,浓妆艳抹。

    就连小颖也是束腰长发,琼鼻红唇,眉似远山,目若秋水。

    天生丽质的一群姑娘们,把自己的女儿美貌展现在蓝天白云之下,但是每个人都是暗藏利刃。

    换下来的甲衣,留下来哲哲和小颖的四名翁牛特宫女这里集中看守他们的甲衣、马匹等。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半个时辰之后,小颖和哲哲带着60名姑娘出现在南阳城南门外几里的地方。

    姑娘们看了看眼前的南阳城。

    现在的南阳城比不往日,前面正在打仗,老百姓早早的都躲了。纵使丽日晴空,蓝天白云,城外也是空空如也,一整天官道上,也难以看到几个行人,不像是以前车水马龙。

    偶尔会有几匹马飞过,这便是南阳府奔波在淅川,内乡,新野三县的报事探马。

    城门关闭的如铁桶一般,高高的城头上飘扬着李自成的闯字大旗。垛口稀稀稀疏疏的摆着几门红衣大炮,黑咚咚的炮口朝天。

    城上的流贼兵将,拿着棍棒刀枪,还有几杆从官军手里缴获来的火铳,武器五花八门,衣服也是参差不齐。少数的穿着牛皮战甲,大部分都是粗布衣襟,头上束发包巾,腰间打着各式的武装带,脚下面的鞋子更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有的是军靴,有的是布鞋,还有的是草鞋。

    别看是这样,个个满脸的严肃,一张张黄土脸,显示着苦大仇深,和与大明的势不两立。

    小颖和哲哲看完之后,命人把明军的大旗往地上一插。然后这60名蒙古美女就像是打把式卖艺一样,在城外就亮开了场子。

    管弦乐起,姑娘们翩翩起舞,如蝴蝶在鲜花中嬉戏。

    哲哲和小颖在中间载歌载舞,小颖跟着哲也学会了很多蒙古舞蹈和歌曲,现在也是能歌善舞了。

    这些蒙古姑娘们跟着小颖和林毅他们学了很多汉人的歌曲,这也算是小型的民族文化融合了,现代全都展现出来。

    别看四周没有一个人来围观,但是管弦乐女,舞女,歌女,一个比一个投入,简直如天籁一般,引得天空中的飞鸟盘旋驻足。

    他们当然不愁没有观众,因为他们的观众是特定的,就是南阳城城上的流贼兵将。

    城上的流贼兵将居高临下,早就看到他们了,指指点点之后,赶紧往上面报信,很快传到了李自成和刘宗敏那里。

    此时帅帐之中的李自成和刘宗敏,高夫人等等,正在商议军情。

    三路探马已经报进来了,当然是内乡,淅川和新野三地的军情,报告的内容基本上一致,说林毅的大军已经出动,主攻方向是内乡城。淅川和牧野两地的兵马已经倾巢而出,李过,李来亨,高一功和田间秀四员大将亲自带着6000兵马倾巢而出,分两路左右包抄过来,袭击这路官军的后方。

    李自成听了,点了点头。事情完全按照他预料的方向发展。夫人高桂英、慧英和慧梅三张如花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其他的像什么党守素,刘体纯,蓝应诚,白名鹤等也露出了欢喜之色。

    此时更为得意的是刘宗敏,因为这条计策是他定的。看来林毅已经上当了,三面受敌就在眼前。然后他们南阳的兵马再杀过去,连同这路官军的大本营一锅就给他们端了。阵斩或者活擒了林毅和郝摇旗,好好为大伙出一口恶气。

    因此李自成手下的这些大将们,包括刘宗敏本人在内,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闯王指派他们,出城给这支官军以致命的打击。

    他们之所以没有提前行动,是害怕提前暴露出他们的动机,如果被林毅提前识破了,那这一计就白使了。因此不见兔子不撒鹰,南阳城的兵马跟内乡的和新野三地的兵马一样,必须把握住火候再出兵。

    因为他们这几城相距都不是太远,都是百八十里地的样子,最远的也不过200里,这个距离对于急行军来说,根本不算个距离,前锋的马队一撒欢就到了。

    李自成打算让刘宗敏守城,他亲自带着人马杀过去,他要和林毅亲自对阵,见识见识这传奇的神仙般的人物究竟是如何的了得。另外,他还想见到郝摇旗,当面质问他因何要背叛他,姓林的给了他什么好处。

    “闯王,杀鸡焉用牛刀?此事有我刘宗敏足矣!”刘宗敏提着双手带,早就卯足了劲。

    “让捷轩就辛苦一趟也行,城中还有很多事情离不开你。”高夫人也道。

    李自成就答应了。捷轩是刘宗敏的字。

    李自成毕竟是闯王,一家之主,再一个南阳城刚刚拿下来,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来办。

    指挥打仗的事刘宗敏足以胜任。如果治理州城府县,这些人当中非李自成莫属。

    很快刘宗敏点齐了1万兵马,其中骑兵3000,大将党守素,刘体纯,白名鹤,蓝应诚随军出征。

    李自成和高夫人带着剩下的六七千人马,和高夫人的女营,坐镇南阳,处理城中的事务。

    如果刘宗敏这支队伍出城杀将过去,李自成的精锐全都派出去了,包括手下有名的战将。如果再有战斗,只有李自成带着卫队亲自上了,或者高夫人的女营孩儿兵。

    刘宗敏带着人马,刚要辞别李自成出城,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南城外来了一支舞女,看穿戴都是关外的鞑子,有几十个,在下面载歌载舞,他们打的是明军的大旗。

    听了这样的报告,李自成,刘宗敏和高夫人都是一愣。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了一群鞑子的舞女,在他们眼皮底下折腾,这绝非是空穴来风。

    随后李自成亲自带着高夫人刘宗敏等人登上了南城头,居高临下看,果然蓝天白云之下,护城河畔有一队蒙古姑娘在载歌载舞,旁边的明军大旗随风飞舞,火红缎的旗面上,“大明”“林”等烫金大字格外醒目。

    再看这些姑娘,奇特的服装,摇曳的舞姿,如果侧耳细听,还能听到风中传来的管弦丝竹之鸣和咿咿呀呀的唱声,简直如闻天籁。

    由于天气非常晴朗,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没有任何污染,空气能见度也高,加上这些勇武之人的眼睛格外好使,因此他们看得非常清楚,连这些姑娘们描眉打鬓,甚至几层衣服都看得清楚。

    这些姑娘天生丽质,身段优美,各个娇艳如花,一看周围没有一个观众,但是他们表演得非常投入和动情,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李自成等人看得直皱眉,对于关外鞑子的舞蹈他们都不是太熟悉,尽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