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125章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125章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商洛山中,李自成与高桂英夫妻团聚了,后来一些名将像刘芳亮、袁宗第带着残余也加入进来,他们招兵买马,训练队伍,只一年多的时间手下就有了四五千人马。

    张献忠谷城起义的时候,李自成手下的大将有刘宗敏、郝摇旗、李过、高一功、刘芳亮、田见秀、袁宗第,这些人个个都称得上是万人敌,另外还有李来亨、刘体纯、白鸣鹤、蓝应诚等等,也十分骁勇。如果算上李自成的女营和孩儿兵,现在的李自成兵马虽然不多,但全是能征惯战的精英。

    另外当时的形势对李自成非常有利,谷城张献忠造反了,郧州罗汝才造反了,马回回在湖广一带也响应了,因此李自成与张献忠和罗汝才暗中相会之后,不失时机地了举起了造反大旗,农民军又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李自成这几千人马反出商洛山后,打一仗胜一仗,官军虽多节节败退,曹变蛟、左光先、马科这些大明的精锐或者说是农民军的克星都被洪承畴带到辽东对付皇太极去了,贺人龙和左良玉去对付张献忠去了,剩下的官兵皆碌碌之辈,谁能对付得了李自成?

    无奈之下杨嗣昌亲自督师,带着朱大典的南京兵和虎大卫的保定兵进入了河南,数万官兵围剿,但尽管如此也难以挽回败局,杨嗣昌这才不得不调林毅这支王牌之师。

    林毅了解了这些详细的情况之后,心中跟明镜一样,与其说是让自己去围剿李自成,倒不如说让自己跟李自成单挑,杨嗣昌手下哪有精兵强将呀?一个刘泽清还回了山东,朱大典和虎大卫皆是无能之辈,其他的总兵、镇将和游击更是豆腐渣不值一提,在这种情况下,官军不打败仗才怪呢!

    但不管怎么样,自己得会会这个李自成了,别看他现在只有几千人马,但是手下的名将太多,而且一到河南他就如鱼得水了,不愁没有军队。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省,饥民遍地,牛金星、宋献策、公子李岩再替他忽悠一番,均田免粮的口号一喊,他的人马就会像分子裂变一样,呈几何数增加,那就不是几千人了,而是数以万计了,数以几十万计,甚至上百万大军了。

    因此,林毅知道这是个可怕的对手,对他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但是自己绝对不能像左良玉和贺人龙一样,保存实力,按兵不动。倒不是为了杨嗣昌和崇祯帝,给个鸡毛就当令箭,而是身为大明军将,拿的是大明的俸禄,就得忠心报国,荡寇灭贼,为的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的亿万生灵。

    何况林毅知道李自成终究难成大器,无论他如何有实力,进京赶考那一关他注定过不去。吃掉他们,壮大自己,不失为乱世生存之法则。

    因此林毅接到杨嗣昌的命令后,立即行动,厉兵秣马几个月了,早已经是兵强马壮了,两万多人马以姜兴元的第四营为先锋,之所以让这三千人为先锋,因为他们有步兵有马队,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遇到小股的敌人还能打仗,至于一营和二营为火器营和三营即标营都是用来打硬仗的,让王建带领六营负责全军粮草和给养,林毅和祖克勇统率中军,八营人马浩浩荡荡离开白水河向东进入河南境内围剿李自成……
………………………………

第203章  杨嗣昌兵败 一更

    李自成技高一筹,从从商洛山中杀出的他,知道很快会有大批的官军来围剿,相对来说兵力相当薄弱的他就选择了到河南发展。

    在山中蛰居这一年多,李自成一天都没闲着,除了操练人马之外,他就盘算天下大事,看准了河南这块宝地。

    出了商洛山,据他得到的消息是,张献忠,马回回,罗汝才,都在湖广和山陕一带,他欲入河南,却改道湖北,选中了兵力最为空虚的郧州、均州,然后再折道向北,就进入了河南的南阳地。

    实践证明,李自成这一招真高,他判断的非常准确。张献忠在谷城起义,杀官夺府,然后北上。罗汝才在均州郧州也是杀官夺府,抢劫一空之后也拍屁股走了。

    官军在后面追剿他们去了,郧州和均州空虚,因此李自成的人马几乎没怎么遇到抵抗,中间遇到了几伙官军,一触即溃,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因此他的这几千人马很顺利的就进入了南阳地界。

    明末时的南阳,是一个大府城,仅次于省城。因为南阳是唐王的封地。这个唐王可不是明朝末年的唐王朱聿键,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3个儿子朱柽,被封为了唐王,封地就在南阳。

    永乐年间又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商业随之活跃,山、陕、江、浙、川、鄂客商纷到沓来,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在各地兴起,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大量涌入市场,并行销全国各地。当时的南阳可谓百业俱兴,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也就是说这是个繁华的大城市。只是崇祯皇帝登基这几年,由于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这里的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萧条的局面,饥民遍地。但是相对来说,南阳城还是比较富有的,他们积存的多少年的家底,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

    李自成了解到这些以后,准备取下南阳。占据城市,不能露宿荒野。只有占据城市了,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改善他们的生活,进一步壮大势力。

    但是要进攻南阳,他们必须得先攻占新野、内乡和淅川这三个地方,这是南阳南部的三个县,三地都有驻军,虽然不多,但却呈三角形扼守南阳的门户。

    李自成用探马一摸这三个小县城驻军都不多,而且吃空饷现象严重,军纪废弛,兵不修边,每个县城大约只剩下三五百人,南阳城内的驻军也只有两千多人。

    摸清了这些之后,李自成立即派出大将李过带兵攻打新野。同时让大将刘芳亮和袁宗第攻打内乡和淅川,让三地的守军相互难顾。

    李自成则率领剩下的人马,紧盯南阳城的兵马,如果南阳城出援兵支援任何一个地方,就趁机攻取南阳。

    南阳城的兵马果然不敢轻举妄动。新野,淅川和内乡三个县都是三五百守军,内部腐败,疏于防守,又没有什么坚城,一听说李自成的人来了,很多兵将吓得不战而逃。

    李过号称一只虎,带着1000人马,一个冲锋就攻占了新野小县,刘芳亮也轻易拿下了内乡,袁宗弟更省事,兵马一到,淅川县守军直接投降。

    拿下这三座县城简直是易如反掌。李自成非常高兴,传令严肃军纪,对这三个地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收拢民心。

    正在他要整顿兵马进攻南阳的时候,坏消息接连传来。

    一是白水河一战,罗汝才号称10万大军全军覆没,罗汝才也被林毅抓了俘虏。

    这一下引起了李自成全军上下的震动。因为现在幸存的这几股流贼当中,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马回回,革左五营等等,实力最弱的就是李自成了,只有四千人马。罗汝才的实力不次于张献忠,这是他多年的老战友了,跟官军打交道多年,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援,遥相呼应,有时候是并肩作战,转战好几个省都没有出问题,如今刚刚重举义旗,一下子就被官军给剿灭了。唇亡齿寒,兔死狗烹。

    李自成未出商洛之前,曾经暗中跟张献忠和罗汝才老回回会晤过,未举大旗之前就已经几分天下。他们料到介时大批的官军必然来围剿,各自的路线都基本上已经定好了,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在湖广陕西一带活动,李自成这看中了河南和山西这两,这样他们可以遥相呼应,牵扯官军的兵力,让官军顾此失彼。

    但是根本没有想到罗汝才这么快就完蛋了,这对他们这几支队伍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而且林毅剿灭罗汝才的战场白水河,离李自成他们很近,只有几百里地。

    这些怎能不引起李自成等人的震撼。一时间林毅这个名字就在李自成的兵将中传开了。以前他们只知道官军中,能打的就是曹文诏、曹变蛟、贺人龙、左光先、左良玉等人,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林毅这个名字。

    现在他们不得不把这个名字记在心中了,议论纷纷。

    因为这些流贼常年累月隐遁于山中,消息比较闭塞,现在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密云总兵林毅是何许人也,李自成赶紧派人四处打听。

    这时第二个坏消息传来,农民军的大克星杨嗣昌亲自督师,带着南京兵,山东兵,保定兵,五六万官军也出现在白水河一带,与密云兵合一处,将近十万官军集结白水河畔,大有南下河南之势。

    李自成和刘宗敏一商议,决定暂时放弃攻打南阳,因为就目前他们这点兵马,就算顺利拿下了南阳,也难以守住,到时候大批的官军一到把他们的归路卡断,困于南阳城内,里无粮草外无救兵,他们就插翅难飞,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李自成决定以暂时以这三个县城为根据地,整顿兵马,发展实力,等待时机。这样进可守,退可攻。因为这三县有山区,有平地,对于李自成来说,山林才是他们生存繁衍的有机土壤。

    李自成在这三个县城刚刚站稳脚跟,杨嗣昌带着三路总兵五六万人马由郧西进入河南的西陕县境内。

    李自成得报之后,立即命令驻守西川的袁宗第,诱敌深入撤回内乡,造成见官兵望风而逃的狼狈相。

    南京总兵朱大典,山东总兵刘泽清(当时尚未回山东平乱),保定总兵胡大卫,三路兵马一路追击,占领淅川后,往内乡方向追来。

    但是殊不知现在的李自成今非昔比了,不再是当年被官兵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闯贼了。经过这一年多的积蓄和准备,兵力虽然不多,但是羽毛渐趋丰满,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李自成的领导水平和经验,也渐趋成熟,加上手下有这么多猛将和志士,因此三路总兵在内乡县赵家沟上了李自成的当。

    五六万人马遭到了四路流贼的袭击。袁宗弟带着1000兵马绕到了他们后面,刘芳亮带着1000兵马往回杀,

    刘宗敏与郝摇旗,各带一支兵马,从左右出击,李自成留下高桂英和高一功兄妹守住新野,亲自领中军也冲向官军,杨嗣昌这三路总兵官五面受敌,顿时陷入混乱的泥潭中。

    加上这个时候,刘泽清对杨嗣昌不满,不战而逃,这样就剩下朱大典的南京兵和虎大卫的保定兵3万多人,被李自成的五路兵马截成了好几段。

    结果赵家沟一场混战,官军伤亡惨重,等冲出赵家沟的时候,两位总兵官人马损失过半。

    李自成打了一个大胜仗,这是他反出商洛山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手下兵将,大受鼓舞,四方的流民纷纷来投。

    杨嗣昌勃然大怒,刚要治刘泽清的罪,这时圣旨到了,山东发生了饥民起义,调刘泽清山东平叛。杨世昌只好按旨而行,又走了一个刘泽清1万多人马。

    李自成得到杨嗣昌只有1万多人马的时候,打算准备反攻,彻底吃掉这些官军。这时他派出的打探林毅消息的人回来了。

    这些人不但带来了林毅崛起的经历,还带来了林毅带着2万多人马沿着白水河已经进入河南的消息。

    听完了林毅崛起的经历里李自成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从前的他其貌不扬,波澜不惊,但是这几年的林毅,如有神助,从一个边兵小卒,只用四年的时间,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员,平贼大大统领,这绝对是一个军事天才了。

    再看看他的成长之路,诛流贼,灭鞑子,斗厂卫,游说服蒙古部落,这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因为就连李自成本人也说不清楚,这个林毅究竟是哪一头的。

    屡败鞑子的核心人物,就连皇太极父子在此人面前也败得一踏糊涂,扫地虎,射塌天,过天星,灯不亮,不粘泥,全都栽在此人之手,难怪罗汝才的五六万人马只一战便全军覆没。这真是个传奇的不能再传奇的人物,李自成听得简直有些难以置信。

    手下大将郝摇旗其不以为然,晃着大脑袋,“闯王,姓林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把他交给我了。他只要敢来,我郝摇旗包了!”

    这时有探马过来报告,林毅的兵锋已经到达老河口,即后世的丹江口一带。

    郝摇旗把毛茸茸的胸口一拍:“姓林的小子来得还真快呀,你们谁都别跟我争啊,闯王,给我一支人马,一定杀他个人仰马翻,片甲不留!”
………………………………

第204章  血战老虎口 二更

    李自成听了,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沉吟不语。

    对于郝摇旗的战斗力,他丝毫不怀疑。他李自成没有出名的时候,郝摇旗就已经成名了,当时在高闯王的部下,当时的李自成还是个年轻的小小的闯将,郝摇旗屡立战功,特别是高迎祥死了以后跟着他,杀死了多少官军?

    两年前在安徽凤阳,郝摇旗大战贺人龙的情景,李自成清楚的记得。贺人龙人称贺疯子,打起仗来不要命,郝摇旗负责断后。那一仗打得相当惨烈,贺人龙和郝摇旗,两个人身上都多处受伤,手下的兵将死伤大半,但是他们仍然拼死搏杀,为李自成他们安全撤退赢得了时间。

    就拿眼前来说,自己手下这些战将,论武艺郝摇旗算不上头把,他甚至连第五都排不到,要论勇猛凶悍,郝摇旗无疑是首屈一指的。

    “闯王,怎么,难道信不过我郝摇旗?”郝摇旗的眼睛瞪圆了。

    李自成知道郝摇旗脾气火爆,而且此人有几分骄傲,最大的毛病就是爱喝酒,李自成手下的军队,郝摇旗的队伍纪律是比较差的。

    所到之处抢掠百姓,奸淫妇女的事时有发生,李自成多次提出严肃军纪,也提出了多条斩刑,也警告过郝摇旗,但是郝摇旗仗着资历老,好摆老资格,仍然我行我素,有时候动不动还与李自成摆道理,理论一番。

    李自成知道他这个人这个毛病,更重要的是他作战勇敢,是自己手下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另外他手下有一帮铁哥们,都是老八队的人,也就是高迎祥的部下,李自成也不想跟他闹翻了,否则他很可能拉着的他的一帮人另立山头。

    不过这个郝摇旗除了军队纪律差之外,对李自成的命令一般都能够服从,因此,李自成很迁就他,也不想搞分裂,现在正在用人的时候,因此很多时候李自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要严格按照军纪办事,郝摇旗早就被杀了。

    李自成怕他误会,摇头解释道:“非也。摇旗啊,这一仗你可以去,但是你要记住自古以来骄兵必败,林毅不是好对付的,你不必跟他鏖战。让李过跟你一块去吧,也好有个照应,你们俩可以提前赶到丹阳,部下疑兵,坚守阵地,先拖住他们。只要能坚持十天就行,我把这边的事情处理完了,就赶过去,等我们的人马赶到以后在跟林毅决一死战。”

    “遵命。”郝摇旗嘴上答应了,心里话有那个必要吗?你也太看得起姓林的了。他不就是打了几场胜仗吗?

    李过也答应一声,两个人下去点了10000兵马走了。

    现在李自成的兵马可不是几千人了,当初拿下这三座县城的时候还是四五千人马。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打下三座县城,这又打败了杨嗣昌的3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