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皇叔-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顺连忙紧张地说道:“滕王殿下有所不知,因为这几天正是外子五年一次的拜墓假,所以才从扬州回到京师的,待寒食一过,就又得回扬州去了。”心里更是后悔,原以为叔叔和滕王上巳节结伴同游,那应该和滕王交好才对,没想到滕王一出口竟是问罪,不用问肯定是因为她刚才有些惹怒滕王殿下了。
“正是如此!”贺兰安石慢慢接声道。他并没有像武顺那样紧张,因为这次回京师,是正常的拜墓假。而且即便他贺兰安石是擅离职守,也不用太在意,因为他弟弟的老丈人正是吏部尚书侯君集,恐怕没有哪个考功郎中敢在考课方面为难他。
眼睛发直地盯了武顺好半晌,李孝逸也觉得不大好意思,刚要不依不舍地收回目光,就又听到了武顺那挠得他心底直痒痒的媚音,不过武顺那颤人心弦的目光却一直都放在二十二郎身上,连一丝都没有分给紧紧站在二十二郎身旁的他,这让李孝逸有些沮丧。为了引起这个美娇娘的注意,李孝逸深深吸了一口气,涨红着脸说道:“孝逸曾经听襄邑王叔说起过扬州的风光,那里可是个好地方啊,否则也不至于吸引隋炀帝三下扬州了!怎么听口气武夫人好像并不喜欢扬州啊?”
李元婴诧异地看了身旁的李孝逸一眼,今天孝逸从兄的行为很奇怪啊,难道这位未来的韩国夫人杀伤力这么强大,不到一刻钟的工夫把宗室双杰之一的李孝逸都给俘虏啦?
李元婴嘴角微微翘起,既然如此,那他就帮帮这位兄弟一把好了,给他们创造点机会,至于贺兰安石嘛,那就对不起了,反正你也没几年好活的了。于是颔首道:“孝逸从兄不说,元婴倒是忘记了,武德九年襄邑王叔也曾经出任过扬州大都督。如今正是扬州一年中风光最好的烟花三月,莫非孝逸从兄突然有了下江南的兴致?”襄邑王李神符是李孝逸的亲叔叔,如今已经致仕,他并不像李元婴那些哥哥、侄子,封号更换得频繁,所以对于李神符,李元婴还是知道的。
………………………………
第七十三章 被人道破的心思
“这位郎君是?”天见可怜,武顺总算是注意到李孝逸的存在了。
也不知道杜荷是不是也看出了李孝逸的心思,微微一笑,介绍道:“这位就是梁郡公了!”
梁郡公?武顺当然不可能知道梁郡公又是什么人,不过既然有着开国郡公的爵位,那即使不是宗室也是勋贵之后了,声音有些低弱地说道:“扬州虽好,但和繁华的京师相比,那还是稍显不如的,而且先考已逝,儿又要随外子到千里之外的扬州为官,家慈和两个妹妹也就无人照顾了。”说罢又把那殷勤的目光投向李元婴,贺兰安石现在是越王府功曹,要是滕王殿下一高兴,把安石调到他那滕王府去,那就好了。即使过些年滕王殿下去金州之官,那也比远在江南的扬州好。
这时,赵节突然促狭道:“滕王舅舅,您可知道这位武夫人是什么人吗?”
李元婴一愣,一时不明白赵节这话是什么意思,诧道:“难道不是安石兄的夫人吗?”贺兰安石和李孝逸也是一头雾水地看着赵节,而当事人武顺的眼睛里更是茫然。
赵节神秘地笑道:“不错,但这只是武夫人的其中一个身份而已!”
“节兄,儿还能有什么身份?”这回武顺是真弄不明白了。
节兄?李元婴又是一怔,难不成赵节和武顺两家还有着亲戚关系?不过他们之间好像八竿子打不着吧?当然这也并非不可能,虽然因为隋文帝杨坚开创科举制,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门阀世家通过“九品中正制”对官场的垄断,但是初唐并非后世的明清,科举制度仅仅还是草创而已,也不太受朝野重视。即使科举被录取,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授官,而且唐代科举出身者授官的品秩是很低的,最高不过正八品上,一般都是九品官。
比起这样的科举,显然皇亲国戚、高官子弟们的门荫以及春秋两季的荐官制度更受世人的青睐,所以至少在唐代初期,政权还是掌握在门阀世家的手中,比如著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和山东高门五姓七家。因此,放眼贞观朝,除非是像侯君集这样的从龙之臣,否则哪个朝臣站出来没有一点这样那样的背景。别的不说,就现在李元婴身边的这几个人中,李孝逸、赵节是皇亲国戚,杜荷是功臣之后,贺兰兄弟则出身关陇集团,即使薛仁贵,也是因为攀上了他滕王李元婴,才青云直上的。就算是被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草根宰相,现在还只是门下省给事中的马周,也是因为得到中郎将何常的举荐才能进入仕途。
而说到门阀世家,就不得不说到门阀世家之间的联姻了,这种联姻甚至影响到了皇权的巩固,以至于后来李治登基后还特意下了《禁婚诏》,以限制世家之间的联姻。所以,也许从朝堂上随便抓出两个大臣来,上溯几代就能找到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
赵节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节这妹妹其实就是应国公武家的长女,滕王舅舅没有想到吧?”
见赵节提到她父亲武士彟,武顺就更加地黯然了。人情冷暖啊,当年她父亲在世的时候,作为武德朝十七位开国功臣之一,深受武德、贞观两朝的信任,何等的风光,可惜这种风光在她父亲随高祖大武皇帝而去后就烟消云散了。而她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又实在不争气,如今的武宅,也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了。
李元婴脸上一滞,他哪能不知道这个武顺是武士彟的长女,武则天的大姐,但是赵节这话是什么意思?
武顺没有反应过来,不过贺兰安石可不一样,一下子就发现了赵节话中肯定含有深意,眼睛在赵节和李元婴身上飘移不定。
原来她就是应国公武士彟的女儿啊,李孝逸也有着自己的一番心思。
赵节见李元婴装着一副很茫然的样子,戏谑道:“滕王舅舅,看来您是不知道家慈和武家的关系啊!”
“桂阳皇姐和武家有什么关系?”李元婴刚刚脱口而出,脑袋里就突然闪出一条记忆来,去年随驾巡幸洛阳宫前,李世民本来想把长孙无忌的女儿许配给他,最后因为长孙皇后的帮忙才艰难地让李世民打消了主意。记得当时在两仪殿中,他听李世民说起过,武士彟和杨氏成婚,就是由他便宜老爹李渊亲自做媒,桂阳长公主主婚的。桂阳长公主……可不就这个赵节他娘吗!对了,武则天的老娘姓杨,不会也和杨师道有关吧?
事实正如李元婴所猜测的那样,武顺抢先答道:“家慈也是出身弘农杨氏,门下侍中杨相公正是家慈从兄,而当年先考和家慈的婚礼正是桂阳长公主主婚的!”如今武顺的娘家已经风光不在,而其夫贺兰家族传到贺兰安石这里也只剩下了一个男爵的爵位,唯一能值得武顺骄傲的也就只有她母亲的娘家弘农杨氏。虽然杨氏的隋朝已经灭亡二十几年了,不过杨家依旧显赫,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相继为相,而颇受宠爱的吴王恪也是他们杨家的外孙。
李元婴看着赵节那满脸笑容的模样,更是不屑,看来这个赵节是完全忘记他其实是姓赵了,纵使那个武顺和杨家沾亲带故,和你赵节有什么关系。不过心里还是奇怪,这个赵节怎么无缘无故地提起这个来了?
武顺虽然因为提到弘农杨家而有些洋洋自得,不过现在也反应过来了,虽说武家和杨家有亲,但和滕王殿下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
赵节笑道:“滕王舅舅在小甥面前还隐瞒什么!您前段时间不还曾派郭舍人打听过照娘的情况吗?长孙皇后知道母亲和杨家姑姑交情深厚,原本还想让母亲给滕王舅舅做媒呢,不过后来舅舅在陛下面前主张推迟婚事,母亲这才作罢呢!”
※※※※
注:武则天进宫前的名讳不可考,根据她称帝后改名为“武瞾”,我设定她进宫前的闺名为“武照”,根据唐人的习惯,称之为“照娘”。
※※※※
今天推荐票好少,跪求推荐票!!!!!
………………………………
第七十四章 期待
李元婴目瞪口呆,饶是他脸皮不薄,也是尴尬不已,毕竟人家的姐姐就在站在面前呢。那长孙嫂嫂也是,就这点破事至于到处宣扬吗?恶狠狠地瞪了郭迁一眼,要不是他经不住考验,被杨保媪套走了话,哪会有现在的尴尬。
李孝逸微微一怔,目光有些躲闪地看了李元婴两眼,转而对赵节迟疑道:“照娘是?”
而武顺的眼睛更是亮堂了起来,直直地盯着李元婴看,没想到滕王殿下竟然看上了她们家照娘。心里盘算着,如今滕王还没有大婚,若是照娘能够如愿进入滕王府,以她应国公之女的身份,又有皇后和桂阳长公主做媒,自然就是滕王妃了。滕王可不是宗室里一般的亲王,深得圣宠就不必说了,少时就有孝悌之名,如今独创“滕王体”书法更是让滕王名满天下,长安城里哪家的女郎没有听说过滕王殿下的名声啊。如果照娘能够成为滕王妃,那她这个做姐姐的脸上也有荣光不是。
不过武顺随即心里就开始自怨自艾起来,也怪父亲,当年怎么就把她嫁得这么早呢,虽说贺兰安石确实也是个貌比潘安的美郎君,不过比起滕王殿下,身份着实低了些,头上虽然安着一个应山县男的爵位,可这都几年了,还在越王府里面厮混,也不懂得去求求侯相公或者杨相公,至少调回京师也好啊。照娘虽然是她的妹妹,秉承了她的美貌,不过如今还只是个黄毛丫头而已,哪能及得上她,也不知是哪里来的运气,竟然能被滕王殿下看上了。
武顺瞥了一眼也不知低头在想些什么的贺兰安石,很是骄傲地挺了挺胸脯,抿着微翘的嘴唇自叹一声,唉!要是她现在还是未嫁之身就好了,否则哪还轮得上照娘那小丫头片子。
赵节笑道:“照娘当然就是节那杨家姑姑次女的闺名了!对了,顺娘,你好不容易才回来一次,今天三月三上巳,没有跟杨家姑姑她们一起出游吗?”
赵节今天可是开心得很,自从上次福临楼把李泰的跟班柴令武的脑袋开瓢了以后,由于父亲亲自出面,柴令武也没敢拿他怎么样,算是为被李泰骑在头上的太子殿下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看着柴令武那竖子最后灰溜溜地离开太府寺,他们东宫的人憋屈了这么久,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此后他和贺兰楚石两个就被杜荷拉着成天往滕王府跑,他也知道杜荷是为了争取滕王舅舅对太子殿下的支持,没见柴令武那竖子也和他们一样没事就去平康坊转悠吗?不过他对这个年纪比他还小,但却摆着长辈面孔的舅舅并没有多少好感,从来都是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模样,杜荷又不是他老爹杜如晦,他可不信以杜荷的能力能把滕王舅舅拉到太子的阵营中。如果不是因为李泰那边也派柴令武去滕王舅舅那里套近乎的话,他才懒得去滕王府装孙子呢,嗯,确切地说是装外甥。
没想到今天他赵节能够让名满天下,一向无悲无喜的滕王李元婴也脸红一回,现在只有心里面只有一种感觉,舒畅啊!不过谁也没有注意到杜荷在听了赵节说起李元婴和武照娘之事后,眼睛里一道精芒一闪而逝。
李孝逸点了点头,虽然心里早有预料,不过听到赵节肯定的答复后眼睛里还是泛起一丝失落的眼神。他今天第一眼见到武顺娘就被她那颤人心弦的风韵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可惜罗敷自有夫,他也只能独自黯然神伤。原本一开始李孝逸还想私下打听一下这个武夫人的娘家,如果还有尚未出嫁的妹妹,能退而求其次也无妨,没想到原来这个武夫人就是应国公武士彟的长女,而武家次女却早已进入了二十二郎的眼帘,而且此事连长孙皇后都知道了。李孝逸不由苦笑,既然是长孙皇后已经定下的滕王妃,那他还能如何呢……
眼神又不由自主地飘向武顺,李孝逸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其次毕竟是其次,还是想开点好,像顺娘这样绝艳的女人,哪是这么容易就能找得到能够替代的。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听从二十二郎刚才的建议,过几日跟着顺娘和那个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贺兰安石一起下扬州,虽然不期望能发生点什么,但能与顺娘多呆上几日,也是好的。
武顺自不知道李孝逸心里在想些什么,现在还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中呢,连赵节刚才的问话,她也是半点都没有听到心里去,还是贺兰安石替他妻子回答,避免了赵节的尴尬,“今天安石与拙荆正是和丈母她们出来踏青的,原本已经说好去渭水的,结果三娘早上吵着要来芙蓉园游玩,所以才会在这里遇到诸位。”
“哦?杨家姑姑她们也来芙蓉园了吗?”赵节喜道,又转头促狭地看着他那滕王舅舅。
李元婴也是怦然心动,看来今天就能见到那位被后世演绎过无数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了!想到这里也就不再在意赵节那促狭地目光。虽说因为他的蝴蝶效应,让孙思邈治好了长孙皇后的病,使得历史发生改变,并没有出现历史上贞观十一年那次大规模的选妃。不过李元婴并不敢大意,他那天可汗哥哥还能再活十几年呢,以后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李元婴对历史上那个心狠手辣的一代女皇可是深深地忌惮,要知道历史上李元婴那几个儿子就是全葬送在武则天的诏狱之中,他可不想冒着老来不得善终的风险,也许滕王妃就是武照娘最好的归宿吧。
“三娘!”李孝逸的眼睛也突然亮了起来,忙不迭地问道:“应国公家可是还有季女?”叫出声后李孝逸也知道自己刚才的反应太过激烈了,老脸一红,尴尬地笑笑。
李元婴微微一怔,他是知道李孝逸看上了武顺的,却没想到他也打起了武顺妹妹的主意。看到李孝逸那一脸兴奋地模样,李元婴哪还不知道在此之前李孝逸也打过武则天的主意,不过却因为赵节道出他的心思后才知难而退的。
李孝逸、武则天,李元婴不禁摇了摇头,在他的记忆里,隐约记得历史上帮助武则天平定徐敬业、骆宾王反武势力的那个主将正是他这位孝逸从兄。
………………………………
第七十五章 失望
正浮想联翩着的武顺突然被李孝逸的叫声惊起,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不悦地瞪了李孝逸一眼,忿忿道:“儿当然有个季妹,梁郡公觉得很惊讶吗?”武顺现在心里面已经是以滕王妃的姐姐自居了,一个开国郡公而已,在她眼里也已经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好一抹风情万种,动人心魄的眼神啊!李孝逸傻傻地摇了摇头,他哪里敢在他心目中的神女面前反驳什么,暗暗自嘲,没想到他李孝逸向来不羁,竟然也会有今天。转而看向贺兰楚石,心里更叹,如此相貌,掷果盈车的西晋潘岳恐怕也莫过于此了。心情再次低弱下来,顺娘有夫如此,看来他这番心思最终也只能同楚襄王一般了。
贺兰安石笑道:“丈母她们带着敏之就在前面呢,刚才某和拙荆在芙蓉池畔观鱼,看到有百济蛮夷和我们大唐人动手,所以才赶了过来,没想到那个丢尽了我们大唐脸面的人竟然是楚石!”说罢轻轻叹了一声。
贺兰楚石的脸色再次臊红,对于这个拉扯他长大的长兄,贺兰楚石面上虽然不敢说什么,不过心里还是有些忿恨的。虽然他是实力不济,但怎么说也算是继承了贺兰家的武勋传统,那贺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