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皇叔-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古龙僧高谢陛下荣恩。吾皇万岁!”既然已经决定仕唐,古龙僧高当然也就不再自称“外臣”了。
而李元婴却在一旁暗自腹诽。有个外族王子的身份就是好啊,还没怎么着呢,轻轻松松地就成了十六卫将军,而苏定方呢,当年作为攻灭东突厥的前部先锋,马踏东突厥王庭,结果回来后也就安了一个左武候中郎将,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在献陵救驾有功,才擢升为右武候将军。
李世民接着又道:“对了。古龙卿家初次进京,在京师应该也无落脚之地,张阿难,你去将作监传旨,让将作监就在平康坊给丰龙卿家起一座宅院!在宅院没有落成前,古龙卿家就暂时住在鸿驴寺吧!”
“臣谢陛下恩典!”长安城寸土寸金,与皇城仅隔着一条春明大街的平康坊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古龙僧高马上就伏地谢恩,同时心里也是恍然大悟,心道难怪刚才滕王殿下突然改口,集来是担心陛下会将他强留在鸿驴寺中。
李世民也知道李元婴等人今天刚刚抵京,还没有歇息一会儿就进宫来了,所以在与古龙僧高又对问几句后,也就示意他们可以先回去休
不过李元婴兜里面还揣着那份前头刚刚写好的奏疏呢,虽然李世民前一刻才将许敬宗给贬出京去。但是李元婴思虑良久后,还是决定把这份奏疏给呈上去。反正许敬宗又不是犯了谋逆这样的大罪,而他荐举许昂也只是因为怜惜许昂之才,触怒李世民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许敬宗被贬洪州司马,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他李元婴之故,而现在他若能在许敬宗被贬之际反而荐举其子许昂,这么一来,不仅不会让许敬宗这只将来权倾朝野的老狐狸对他心存怨恨,反之,感激涕零也许不会,但加增许敬宗对他的好感是肯定的。毕竟在许敬宗为中书舍人时,那是锦上添花,如今被贬黜,则为雪中送炭,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当然,至于许昂能不能入的李世民的法眼,那就得靠他自己的努力了,李元婴再神通广大,对这个自然也是爱莫能助。
从本文本手中接过李元婴呈上来的奏疏,大致地浏览了一下后,李世民面露奇色,狐疑道:“许昂,杭州富阳人?二十二郎,这个许昂应该也是许敬宗的宗族之人吧?”前一刻李元女、哇治二人才提到许敬宗是杭州富阳人,李世民古马就联教引 许敬宗。
“回禀皇兄,许昂正是许敬宗的长子!”这种事情李元婴当然不可能隐瞒。
“呃?许敬宗的长子?”李世民眉头微皱,晏然感到有些意外。
李元婴颌道:“不错,许昂不仅家学渊源,而且师从永兴县公。臣弟在京中时,就早闻许昂善属文之名,而臣弟在杭州期间,正好见到了返乡的许昂,也就对其进行了一番考教!”
“原来是虞爱卿的高足!”李世民抚捋着短须笑道:“既如此,那这个许昂皇兄还真要见上一见!湖州刺史独孤延寿,湖州经学博士徐孝德,唔,二十二郎江南之行辛苦了,这奏疏就先放这吧!”
李元婴看到李世民脸上并无不豫之色,也颇为奇怪,心里暗道,或许是因为李世民回过头来,觉得为了这点小事而把潜邸旧臣给贬出京去有点儿对不起耸敬宗,想要通过许昂来补偿一下许敬宗吧。
而且看样子李世民好像对独孤延寿也没有表现出多产不满,就仿佛是不认识这个人一样,让李元婴本来已经准备了一肚子的问对之言顿时就没了用武之地。不过这样当然更好。也就拱了拱手高声道:“那臣弟就先行告退了!”与古龙僧高一同退出两仪殿。
※※
走出两仪门,薛仁贵和郭迁也就迎了上来,另外其中还多了一个李
逸。
“咦?孝逸从兄,您怎么也在这里?”刚才进宫的时候,李孝逸就已经离开了滕王府,故而李元婴有此一问。
李孝逸哂笑道:“二十二郎,你瞧某这个千牛备身还算恪尽职守吧!连旬假都不曾休息呢!”
李元婴不由翻了个白眼,没见过这么自卖自夸的。
古龙僧高一旁言道:“滕王殿下。是刚才宫使去滕王府宣召僧高,粱郡公担心僧高不晓宫里规矩,便一路伴着僧高进宫!”
李孝逸身为宿卫李世民身边的千牛备身,当初昆仑奴作乱扬州城一事传入京师,李世民了多大的火,他当然心知肚明。今天出城迎接李元婴时,现李元婴对这个昆仑奴魁多有倚重,于是也就上了心。本来想着寻个时间私底下跟李元婴提上一提,结果没想到等李孝逸再临滕王府时,李元婴就已经进宫去了。正好又遇到王君宣召古龙僧高,于是李孝逸也就跟着进宫来了。
不过看到走出两仪殿的李元婴和古龙僧高皆神色轻松,李孝逸虽然不解,但也就放心了下来,所以也有了开玩笑的心思,接着便向李元婴询问了刚才两仪殿里生的事情。
由于现在还身处宫中,李元婴也没有多作解释,只是道了一遍李世民对古龙僧高的封赏。
“啊?”李孝逸不禁大嘴微张。惊了半晌才拱手贺道:“左屯卫将军!李某恭喜古龙将军了!自从阿史那将军出为东突厥左贤王后,左屯卫将军就一直空缺着,看来这半年多来左屯卫那些眼睛一直盯着这个位子的各府中郎将以及那些折冲都尉们都要失望了!”虽然看到李元婴满面春风地走出两仪殿,李孝逸已有心理准备,但这个结果还是大大地出乎了李孝逸的意料。
被李孝逸这么一说,古龙僧高也不由眉头紧皱,担心道:“滕王殿下。梁郡公!僧高本一介外臣,更曾多次冒犯天朝,今日蒙陛下圣恩,骤擢高位,左屯卫众将官恐怕也不会服气吧,”
古龙僧高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大唐立国未久,而且贞观朝以来也是征伐不断,武勋出身的将官多不胜数,而像十六卫将军这样高秩的武职事官,乃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少人在那眼馋着呢,古龙僧高只是以外国王子归化而擢授左屯卫将军。手下不服那是肯定的。
当初李世民两仪殿考对薛仁贵。对其满意非常,而且薛仁贵还有救滕王于目固之功,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日李世民本有意擢薛仁贵为左屯卫翎府左郎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如果不是阿史那忠提议让薛仁贵充任滕王府的王府官,李世民还真不知道该把薛仁贵往什么地方放呢。
不过李元婴还是宽慰道:“古龙兄不必太过担心,前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原本也是东突厥归化之人。若擢旁人为左屯卫将军,恐有他人不服,但是由古龙兄接任嘛,左屯卫将士自然不会有何非议!”,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李孝逸的愿望
※不师里的各种有司衙门。除了雍州刺史、长安令、万年嘻一刚属干地方性质的衙门外,其他衙门公癣都分布在紧邻宫城的皇城之中,鸿驴寺当然也不例外。
鸿驴寺以及鸿驴寺客馆皆位于皇城最靠外的那一排,被朱雀门和安化门夹在中间。李元婴等人将还有些患得患失的古龙僧高送至鸿驴寺客馆后,也跟古龙僧高道了声歉,毕竟古龙僧高进京是因为他李元婴的缘故,虽然左屯卫将军一职不算辱没了古龙僧高,但入朝仕官还是有违古龙僧高的初衷。
虽然因为早年的经历。古龙僧高不大愿意仕唐,但现在摇身变成了左屯卫将军,南海县子。古龙僧高潜意识里还是很高兴的。不过鸿驴卿就站在他的旁边,古龙僧高也没有多言,只是抱拳道:“滕王殿下言重了!若无滕王殿下,僧高不过一海贼尔!”
取得了古龙僧高的谅解,李元婴也就不在鸿驴寺多做停留,反正李世民已经在平康坊给古龙僧高赐了一座宅院,过些日子待将作监将那座宅院修算好,自然就是邻居了,朝古龙僧高拱了拱手,便取道朱雀门离开了皇城。
“想不明白,不明白啊”。出了皇城,李孝逸就一边摇头,一边自言自语着。
“一向睿智聪颖的孝逸从兄,也有想不明白的事恤这还真是个稀奇事儿啊!”李元婴笑着戏德道。
横穿过春明大街,李孝逸突然驻足下来,感慨道:“二十二郎,你是不知道,前段时间因为扬州的事情,圣人了多大的火!没想到那个叫古龙僧高的昆仑奴匪不仅无事,反而还成了新任的左屯卫将军,人皆说圣心难测,果是如此啊!原本某是想提点一下二十二郎,让你有个心理准备,没想到还没一会儿的工夫,你就进宫去了,所以某才也跟着王君和古龙僧高一起进宫来,不曾想某是杞人忧天了”。
李元婴也微笑地附和道:“莫说孝逸从兄,元婴也感到有些意外呢!孝逸从兄所说,前头卢卿也跟元婴提到过了,元婴本以为皇兄能给古龙僧高一个中郎将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没想到竟是接了阿史那将军的班”。
李孝逸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卢承庆虽然极受圣人信赖,近日又迁雍州别驾,执掌京畿,但毕竟是外臣,禁宫之事,哪有他这个宿卫宫中的千牛备身清楚,摇头道:“二十二郎可知道,不久前阿史那欲谷设统一了西突厥,高昌王钩文泰仿佛是找到了靠山般,腰杆子突然就挺了起来,不复朝唐,甚至联军西突厥进犯伊吾、焉者,蜜绝西域商道。圣人自然大怒,敕旨责之。征召鞠文泰入朝。而在圣人看到扬州奏报的前一刻,正好收到了鞠文泰的抗表!”
“高昌?”李元婴顿时一愣,没想到距上回离京不到一年,高昌局势就变得如此紧张了。来自后世的李元婴当然知道大唐和高昌必有一战,而且也是以胜利告终,不过此战也为侯君集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只是没想到会是这么快。
“看来这个鞠文泰是越老越糊涂了,难道他以为抱上了西突厥的大腿,就能对抗大唐吗?蛛螃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昔日东突厥的领利,吐谷浑的慕容伏允、天柱王,吐蕃的弃宗弄赞都是这么想的,结果呢,只是自取其辱罢了!”李元婴失笑道。至于李世民为何会在盛怒之后,还将古龙僧高骤擢高位,李元婴心里早已把它归结为才才在两仪殿上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以及李世民内心深藏着的高句丽情结了。
讲到高昌之事,李孝逸也就不再纠结于李世民给他的意外了,有些郁闷地说道:“可惜某现在是大内的千牛备身,高昌之战。注定无法参与其中了!”
说话间。一行人也走到了滕王府前。
看到李元婴归来,自从古龙僧高被王君宣召进宫后就一直在滕王府门前如热锅上的蚂蚁般来回踱步的摩迦立马就迎了上去,看到回府的众人中并无他的大龙头的身影,摩迦顿时脸色一白,惨然道:“殿,,殿下!大龙头怎么没有随殿下一同回来?”情急之下摩迦又冒出了原来在岛上时对古龙僧高的称谓。
李元婴笑道:“摩迦尽管安心好了!你们的大龙头现在已经是大唐的云麾将军、左屯卫将军、南海县开国子,自然不能像你这样住在滕王府里,在圣人赐下的宅院还没有修耸完之前,借住在鸿驴寺的客馆中,如果摩迦不放心,可以让郭迁带你到鸿驴寺去看看!”
“不必了,不必了!摩迦失礼,请殿下恕罪!”虽然摩迦对大唐的官制并不怎么了解,不过也能从这一连串官名中听出,他的大龙头肯定是得到大唐皇帝的赏识了。心里也由衷地高兴。毕竟如果不是他当初在杭州失手,现在古龙僧高应该还在方丈岛当着闲云野鹤,逍遥自在着呢!
回到书房中,李元婴接着才才的话题,“孝逸从兄什么时候又开始向往沙场了!”
“二十二郎这话说的!”李孝逸撇撇嘴,愤愤道,“好像某就是那种纨裤膏粱似的,咱们陇西李家的儿郎,骨子里那点尚武之风自然是有的,二十二郎莫以为某这个千牛备身是花架子不成!要是以后某也能像河间王兄和江夏王兄那样就好了!”
李元婴深深地看了李孝逸一眼,见他并不似作伪,于是便故作神秘地说道:“其实孝逸从兄要想随军出征高昌,其实也并非难事”。
“哦?愿闻其详!”李孝逸也难得正色起来。
“呵呵,如果元婴没有记错的话,道彦从兄现在应该还在凉州都督任上吧,如果皇兄决定征伐高昌,那道彦从兄身为凉州都督,八成也会随军出征!而淮安王叔和皇兄乃是布衣之交,昔日皇兄与隐太子争,宗室中仅淮安王叔与江夏王兄等寥寥数人旗帜鲜明地站在皇兄这边,淮安王叔壮年而薨,皇兄甚悲,一直不曾忘怀,只要孝逸从兄向皇兄请命,希望到凉州军前效力,皇兄感淮安王叔昔日情谊,儿飞般为,皇兄不仅不会反对,而且还会对孝逸从兄多作,心一呢!”李元婴娓娓道来。
只是话音网落。李孝逸就立刻摇头道:“二十二郎有心了,可惜此议虽佳,但还是无法成行!”
“呃?这是为何?”李元婴不由愣道,自个儿又回想了一边,好像没有什么砒漏吧,,
李孝逸面露苦色,低叹道:“二十二郎难道忘记了!当初家兄随卫国公出征吐谷浑,结果因一时疏忽,导致兵败野狐峡,数万大军皆没,坐减死徙边。数年后才重新起为凉州都督,身子骨更是因此每况愈下,若穿上次家兄因拜陇右道黜涉大使,返京述职,圣人看到家兄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般,请孙道长为家兄调养身体,恐怕现在已经天人永隔了!唉。先不说圣人此次会不会征召家兄随军出征,就因为当年之事,家兄现在已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丰绳。肯定不会同意让某在他帐前效力,重蹈覆辙!”
“若是皇兄的圣命,难道道彦从兄还敢违抗不成!”李元婴对李孝逸的顾虑并不以为然。
李孝逸苦笑道:“圣人钦命又如何?去了凉州军前,除了不厌其烦的唠叨外,家兄哪还能让某有什么大展身手的机会!”
“这倒确实如此!”李元婴点点头,随即又道:“不过这也无妨,既然凉州去不了。那就不要去凉州了,这次出征高昌的主帅,不出意外地话,肯定是侯相公尧疑,孝逸从兄到侯相公帐前为将,岂不更好!正好元婴也有事要找侯相公这位吏部尚书,到时候也跟侯相公提一提孝逸从兄的事情,如何?。
李孝逸也是眼前一亮,颌道:“如果能够成行,那当然好!”李孝逸也知道这段时间以来,李元婴和东宫方面表面上的关系还算融洽,这种事情对于侯君集来说只是小事一桩,自然不可能不应下,不过话锋一转,又迟疑道只是此次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一职,却也并非一定就是侯相公!”
“此话怎讲?”李元婴微微一怔,李孝逸宿卫宫禁,所说之话自然不会无的放矢。狐疑道:“难道皇兄属意英国公挂帅?应该不会吧,英国公若西征,那北疆怎么办?还是皇兄已经决定重新起用江夏王兄
?”
“二十二郎想岔了,某是说巍王泰那边!侯相公乃是东宫里的人,去年松州一战定吐幕,军中威望一时无两,从这些日子以来杜楚客和苏助两人一直在上蹿下跳的情况上看,魏王泰恐怕不会坐看东宫在军中的影响力日益增长而无动于衷!”李孝逸马上解释道。
“可是魏王门下又有何人能够取代侯相公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呢?”薛仁贵这时也忍不住插口问道。
“除了相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亮外,还能有什么人!”李孝逸摊着手说道。
“张亮”李元婴默默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随即摆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