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皇叔-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将长孙无忌等人排除出去,但是李元婴还是想不到在幕后推波助澜的会是什么人。他现在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藩王而已,有个金州刺史的头衔但也没有去之官,仅有的家当也就是头顶上的圣眷以及那八百户的实封,碍不到什么人,也影响不到什么人。即使真的和长孙胖子变得势如水火,好像也没有人会得益吧!
“腾王殿下,陛下相召!”这一会儿的工夫,张阿难又屁颠屁颠地从两仪门里面走了出来,谄笑道。
李元婴微微颔首,让郭迁帮他再整一整衣冠,有些头痛地把这个问题抛却一边。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吧!反正李元婴现在看来这条流言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还是让长孙无忌去头疼吧,说不得那幕后之人所要攻击的对象就是这长孙胖子。再说,即使没有前些日子两仪殿拒婚那件事情,李元婴也不指望能和面团团有什么交情,心里面就从来没减轻过对这只笑面虎的警惕。
跟着张阿难的步伐,刚刚踏进两仪殿,李元婴就感觉到面前一阵清风拂过,半大的身子立刻就被人一把给熊抱住,耳边传来一阵爽然的笑声,“好!好!好!二十二郎,你可算是回来了!自从二十二郎被那个贼子掳去以后,皇兄一直担心得要死。那贼子怨恨皇考当年杀了他祖父刘文静、叔祖刘文起,后来刘文静的两个儿子谋反,又被皇兄我籍没其家,二十二郎落入其手,后果可想而知。今天从左武候府萧钥口中得知二十二郎脱厄回京的消息后,皇兄这几个月来的忧惶一朝顿解,仿佛死而复生一般!哈哈!”
听着李世民激动难平的声音,李元婴连忙说道:“臣弟让皇兄担心了!”心里暗赞,唐太宗就是唐太宗,果然深谙为君之道,即使他这番感言并不是发自肺腑,只是故作姿态而已,这一番话下来,换作这一时代的任何人,谁今后还不会为他效死命!贞观朝那些层出不穷的名臣猛将,怕都是这么被天可汗哥哥笼络来的吧!
………………………………
第三十四章 举荐
这时候阿史那忠也走到了李元婴面前,羞愧地说道:“天幸腾王无恙归来,否则忠万死难辞其咎啊!”
李元婴这才注意到,两仪殿中除了天可汗哥哥以外,还站着阿史那忠和李大亮、李道裕叔侄等老熟人,抱拳道:“史将军言重了!当日若不是史将军舍命将元婴推开,元婴今天也无法再站在这两仪殿上了!将军的救命之恩,元婴没齿难忘!”李大亮叔侄见腾王的目光投向他们,也同时抬手作了个揖。
“职责所在,何恩之有!当日如果忠能多出一分戒备之心,腾王也不会身陷反贼之手,腾王如此说,羞煞忠了!”阿史那忠摇摇头,黯然道。
李世民把着李元婴的手,笑呵呵地带着他走到两仪殿里面,挥了挥衣袖说道:“好了,既然二十二郎已经回来了,史卿家就不要太过自责了,再说当日之事也确实怪不得史卿家。”
“皇兄说的不错,史将军不要太过介怀!元婴前几天听李道裕将军说起过,史将军当日在函谷道身受重伤,几乎害了性命,不知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不碍事!”阿史那忠重重地拍了几下自己的胸膛,总算是露出一丝笑容,“腾王有心了!忠是个粗人,经得起摔打,当年在草原的时候,再重的伤忠也都挺过来了,那点小伤算得了什么。再说,长安城里还有药王孙道长在呢!”
听到李元婴提起阿史那忠的伤势,李世民抓着李元婴的那只手突然一抖,目光转移到李元婴的双脚,有些紧张地问道:“噫!皇兄刚刚听道裕卿家说,二十二郎的右腿曾经摔断过,而且还在黄河里浸泡了几刻钟,现在怎么样了?可千万不要落下什么病根啊!”
李世民心里越想越紧张,因为他那个不争气的太子就是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才导致现在走路的时候还是一跛一跛的,二十二郎可不能再出这种意外啊,连忙叫道:“张阿难,快点给朕去把孙道长请到两仪殿来,不得有误!”
自从听了李元婴的建议,李世民派高履行从峨眉把孙思邈请到京师后,尚药局的工作算是减轻了不少,比起尚药奉御许孝崇,显然李世民更加信任名声在外的孙思邈。虽然许孝崇对圣眷正隆的孙思邈眼红得很,但又有什么办法,谁让那牛鼻子老道一入长安城就治愈了久病缠身,让他们尚药局的这一干侍御医们束手无策的长孙皇后呢。即使许孝崇嫉妒孙思邈,但也不得不承认,孙思邈的医术确实会比自己强上一些,不愧药王这个称号。
“孙思邈啊……”李元婴轻轻嘟囔了一声,这杂毛老道对他可是怨念颇深啊,强笑道:“皇兄不用担心,当日从贼人手中救下臣弟的河东义士薛仁贵乃北魏名将河东康王薛安都之后,不仅允文允武,而且对药石方面亦有所研究,在薛氏夫妇的精心照顾下,臣弟这双腿没有什么大碍的,就不用劳烦孙道长了吧!”李元婴也瞅着这个机会把薛仁贵推荐给李世民。
“没关系的,三清殿离两仪殿也不远,如果不让孙道长好好看看,皇兄实在是放心不下!”李世民怕李元婴脚伤未愈,不能久立,忙让另一个内侍王君给李元婴准备了一个胡床。初唐的时候椅子还没有出现,当时的坐具就是这种叫做“胡床”的东西,因为是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传过来的,故名“胡床”,现在依旧很常见的马扎就是源于这个胡床。
既然如此,李元婴就不客气了,话说在两仪殿里坐下来,他还是第一次呢。端坐在胡床上,李元婴心里暗思,比起这胡床,还是椅子舒服点,回头跟郭迁知会一声,这种没技术含量的东西应该能鼓捣出来吧,记得他以前好像看过一本穿越小说,其中的主角就是靠卖这些家具起家的。
想起他前世看过的那么多五花八门的穿越类小说,李元婴心里就憋屈得紧。那里面的主角要不虎躯一震,只要是历史上留名的,纷纷哭着喊着要为主角效力;要不就是缺什么造什么,炸药、钢铁、玻璃都已经过时了,就算出来个飞机、潜艇也不是稀罕事。为什么同样是穿越,主角换到他身上这些就行不通了?
孙思邈就不用说了,这是李元婴的伤心往事。也就薛仁贵的出现还能安慰一下,不过薛仁贵之所以出山,也是看在李元婴能在李世民面前为他谋个好前程,他效忠的对象始终还是皇帝。至于什么钢铁、玻璃,飞机、潜艇的,那就算了,李元婴的脑袋里可没装着百科全书,前世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而已,谁没事去研究什么钢铁、玻璃!至于火药嘛,在书海中漂泊多年的李元婴还是记住了“一硝二磺三木炭”这个脍炙人口的配方,但是现在已经是大唐贞观年间了……别的不说,就眼下就要被请到两仪殿的孙思邈就是个炼丹家,玩火药的祖宗。至于更高级的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等等,在大学《有机化学》这本书上,李元婴倒是有见过这些名词,不过也仅仅限于知道这些名词而已。想来想去,他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还算大致了解今后的历史走向了。
李元婴因为一个胡床而两眼出神,浮想联翩,李世民则低头念了两声薛仁贵的名字,好奇地问道:“刚才李卿家对那位河东义士薛仁贵也是非常的推崇,说是不世之才!原来是河东康王之后,而且还精通药理,难得,难得啊!不知薛仁贵有没有随二十二郎进宫啊?”
李元婴起身离开胡床,躬身道:“皇兄没有召见,臣弟不敢擅自做主,薛仁贵现在暂且在臣弟府中下榻。”
“唔!”李世民轻轻捋着胡子,颔首道。
李道裕也同时进言道:“陛下,臣虽然和薛礼仅有三日的接触,但所言绝无夸大!”
“薛仁贵之才比卿家如何?”李世民看着李道裕含笑问道。
“臣差之远矣!陛下未能早获此人,乃泰州刺史,龙门县令之失!”李道裕挺着腰杆说道。如果让李道裕得知薛仁贵因为会兴渡口薛士元那件事情而不屑与他为伍,也不知他会不会后悔今天在李世民面前如此极力地举荐薛仁贵。
………………………………
第三十五章 孙思邈
虽然早先的时候李道裕已经在李世民面前举荐过一次薛仁贵了,但李世民却没想到李道裕会给那个薛仁贵如此高的评价,微笑道:“在年轻一辈中,能让李卿家如此折服的人好像还没有吧,我倒是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个薛仁贵了!嗯,王君,去一趟腾王府,宣龙门薛礼觐见!”
王君自领旨而去,李元婴也是心里暗喜,事情比想象中的顺利啊,投向李道裕一个感激的目光。李道裕自然也能感觉到腾王善意的眼神,微微回个礼,压在心头的巨石放下了一些,今天也算是送个腾王一个大礼了,腾王应该不会再在陛下面前提起薛士元的事情吧!
李道裕虽然对薛士元半点好感都欠奉,但他毕竟也是右卫翊一府的旅帅,他有什么过错,自己作为翊一府中郎将也脱不开责。今天在平康坊外,李道裕之所以提醒李元婴要小心薛万彻以后可能会给他使绊子,其目的也只是希望李元婴不要把会兴渡口那件不愉快的经历上奏给陛下。不过从当时李元婴的表情上看,李道裕估计自己可能弄巧成拙了,所以才会在李世民面前极力举荐对李元婴有救命之恩的薛仁贵,以期获得李元婴的谅解。
其实李道裕却是想岔了,李元婴压根就没想过把会兴渡口的那件事告知李世民,一来正如李道裕之前所想一样,打了薛士元一百棍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若将此事上奏,李道裕、薛万彻,甚至是右卫大将军李大亮都有可能受到李世民的处罚,一下子得罪了李大亮和薛家四虎,这么不划算的事情李元婴自然不会去干。二来以他的身份,若是牵扯到十二卫里面去,而且是十二卫中份量最重的左右卫,指不定他那皇帝二哥会怎么想呢。
打发完王君去宣召薛仁贵后,李世民自道:“薛仁贵当然有功,不过李卿家一路护送二十二郎归来,也不能不赏!李卿家,不知你要什么赏赐啊?”
李道裕慌忙跪下道:“护送腾王殿下回京,那是微臣的职责所在,岂敢向陛下讨要赏赐!”
“起来说话吧!这次二十二郎从陕州回京,一路上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这就是爱卿之功,朕还是赏罚分明的!”也许是为了加强其肯定的语气,李世民少见地用起了“朕”这个一般只在正式场合才使用的自称。
“赏罚分明……”李道裕慢慢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心里暗暗叫苦,他怕的就是这个赏罚分明,还不知道腾王会不会把会兴渡的那件事情上奏出去,现在得了赏,待会儿要是受起罚来,那就更重了。
李世民只道李道裕是在谦让,也是,历来臣下受了赏赐,哪个不推上三五次,以表示自己的高风亮节,更何况还是向君王讨要赏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碰到了傀儡皇帝,哪里能想到李道裕现在的心思。自顾说道:“李卿家现在是守右卫翊一府中郎将吧?骤然再迁也不合适。这样吧,加本品为壮武将军,赐彩段二百。”(注1)
“陛下,道裕才刚刚守右卫翊一府中郎将,这么快就提升本品,怕是与礼不合吧?”李大亮随即谏道,他的心思和其侄李道裕不一样,只是觉得如此一来,李道裕恐会受朝野非议,当初在函谷道的时候,他就曾极力反对李道裕出任右卫翊一府中郎将。李道裕一回到长安城就去了右卫公廨交令,随即到两仪殿觐见,而李大亮早朝后就一直跟随着李世民,李道裕还没来得及将薛士元之事告知李大亮。而两仪殿中的另一个大臣,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一个胡将,只负责天可汗的安全,其他朝堂之事一概不关心。
李道裕见他叔叔同样反对,不由大喜,他叔叔在陛下心中的份量还是很重的。暗道,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阿叔果然和我心意相通!他却忘了,当初在函谷道,李大亮旗帜鲜明地反对他出任翊一府中郎将的时候,他可是把他叔叔恨了个半死。
虽然李元婴暗恨李道裕想把他拖到右卫内部的争斗中去,但是对他刚才极力举荐薛仁贵一事还是很有好感的,低头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臣弟今番回京,幸亏是在会兴渡遇到了李将军,承蒙其照顾,否则这一路行来,指不定还要受多少苦呢!”
李道裕眼前一亮,惊讶地看向李元婴,腾王这是什么意思?看这情形,腾王殿下应该不会再揪着薛士元不放了吧……如果是这样,陛下的赏赐自然要得。
这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阿难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走了进来,“陛下,孙道长已经在两仪殿外候着了!”
“那还等什么?宣!”李世民不耐地挥了挥手说道,然后把目光转向李大亮、李道裕叔侄,“孙道长到了,那此事就不要再议了。就这么定了,道裕爱卿本来就是正四品下的中郎将,授壮武将军也是常例!”
李道裕现在的心思已经和原来截然相反,见陛下都乾坤独断了,自然是欣然谢恩。而李大亮唯有苦笑,正四品下的职事官授壮武将军当然没问题,但道裕任中郎将才三个月的工夫,而且他的年纪也尚轻。朝野中对他深得陛下的信任早就眼红不已,他手下的右卫将军薛万彻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怕是更甚了。
少顷,一个鹤发童颜的牛鼻子老道便出现在了两仪殿上,自然就是初唐几大妖孽似的人物之一,药王孙思邈了。听说这个牛鼻子已经九十七岁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唬人的,不过那一手医术倒是不掺假。
“贫道见过陛下!”这老道在李世民面前也只是打了一个稽首。
孙思邈被请来也有两年的时间了,李世民对此当然不以为意,降低姿态说道:“打扰道长清修了!二十二郎日前右腿受了伤,世民惟恐落下病根,还请道长施以妙手,世民不胜感激!”
注1:唐官制,不管有没有实际管理职务的官员都各有品阶,即散官。许多时候,职务与品阶并不一致。《贞观令》,以职事高者为“守”,职事卑者为“行”,仍各带散位。文中“壮武将军”就是正四品下的武散官名称,“右卫翊一府中郎将”则是职事官名称,品秩也是正四品下。
………………………………
第三十六章 大医精诚
在从三清殿出来的路上,孙思邈已经从张阿难口中知道了此行的目的,稽首道:“陛下宽心,贫道这就为腾王殿下察看腿伤!”说罢就不再理会李世民拳拳的目光,径自走到李元婴的面前,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的微笑,“请腾王先坐在胡床上,贫道才好施诊。”
李元婴对孙思邈可是发憷得紧,看这牛鼻子老道那模样就知道他还记得仇呢。想起这事李元婴依旧是忿忿不已,如果不是自己当初向天可汗哥哥进言,派遣高履行下剑南道寻访这牛鼻子,继而被天可汗哥哥供奉在宫内的三清殿里,衣食无忧不说,并且让秘书省著作局和殿中省尚药局协助他编修医书,否则现在这牛鼻子怕还在峨眉山喝西北风吧。不念情也就罢了,至于把自己当成仇人吗!
不过听说这牛鼻子的医德还算过得去,应该不至于动什么手脚。李元婴自思薛仁贵的医术只是半路出家,虽然现在已经可以活蹦乱跳了,但能让药王孙思邈好好检查一遍,那总归是好的,若是真的落下太子大侄子那样的病根,哭都没地方哭去,便按照这个牛鼻子的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