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小皇叔 >

第119章

大唐小皇叔-第119章

小说: 大唐小皇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大郎不必多礼!”李元婴微笑道:“某在京中的时候就曾听说过耸阁老家的大郎素有善屏文之名,可惜一直未能得见,甚以为憾,没想到许大郎也恰巧在这时节回乡!”

    许昂尴尬地笑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想想离京前父亲的,丁嘱,他可不信眼前这位滕王殿下不知道他这次回乡是特意的。

    潘求仁也自来熟地笑道:“不知贤侄回乡几天了,怎么也不到钱塘来看望一下你潘叔,如果不是前几日从富阳令口中听说贤侄回乡,潘叔还不知道呢!”许敬宗可是在朝中地位最高的杭州人,潘求仁作为杭州的父母官,如果能够交好于许敬宗,绝对不会是什么坏事。所以虽然潘求仁从未见过这个许昂,却也一见面便以潘叔自称,用以拉近跟许昂之间的关系。

    “是小侄失礼了。不过小侄也知道潘叔政务繁忙,故而未敢打扰潘叔!”许昂也是打蛇随棍上,毕竟他们许家的根基还是在富阳县,和杭州刺史当然也要保持良好的关系。

    李元婴此行新城的目的只是为了当面对这个许昂考教一番,虽然李元婴记得历史上的许昂颇有才名,但毕竟涉及自己所要荐举之人,当然最好还是小心稳妥一点好。

    依照唐律,荐举不当。也是要追究荐举之人的责任,李元婴可不希望闹出什么无妄之灾来。若是这个许昂真有才学,李元婴当然乐得当这个伯乐,但要是腹中空空如也,那别说托苏定方的关系,就算是托房玄龄、魏征的关系。李元婴也只能驳了这斤,面子。

    当然,李元婴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当年在弘文馆的求学生涯可谓惨不忍睹,也就靠着前世背过的几小诗充充门面罢了。不过没关系,旁边还有潘求仁呢。他可是一个实打实的文学家,当然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寒暄过后,早有心理准备的许昂便把李元婴、潘求仁等人引进他的书房中,心里面也突然有些忐忑不安起来。他自幼随其父从文,自信在文才方面不弱于人,不过,就不知能不能入滕王殿下的法眼了。

    因为虞世南和许敬宗同为当年的“十八学士”之一,而且在隋朝的时候同在江都,本就有些交情,而且当年宇文化及叛乱,虞世南之兄虞世基和许敬宗之父许善心同时被宇文化及所杀,这两人侥幸逃脱,也算是一起共过患难,所以许昂的书法也曾经得到过虞世南的倾心教导。

    当年许昂哪会想到自己入仕要通过滕王殿下的荐举,因此即使在“滕王体”风靡大唐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字体。直到一年前,滕王李元婴被钦命为江南道黜涉大使,许敬宗当然不止许昂这么一个儿子,不过他对许昂的才学还是有几分自信的,所以便打上了主意。毕竟许昂若是能够通过李元婴的茬举入仕,那就能为他们许家省下一个门荫的名额,于是在四处托关系的同时,也让许昂开始临摹“滕王体”要想得到滕王的荐举,这个滕王殿下最引以为傲的“滕王体”即使成不了敲门砖,那也绝对是其中一块“垫脚砖”

    但是许昂临蔡“滕王体”毕竟没有多少时日,而且早前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字体,所以事到临头心里面也就有些不大自信了。

    不过兴趣缺缺的李治并没有跟进书房,而是带着薛仁贵出门去了。反正有薛仁贵护卫,李元婴也放心得很,只是,丁嘱李治不要跑远,便由他去了。

    ※※

    走进许昂的李元婴有意荐举许昂的潘求仁闻弦歌而知雅意,便开始了考教许昂。(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而李元婴,则一边留意着潘、许二人之间的对话,一边打量起书房的装扮起来。走到其中一张几案前面,抽出放在几案上的一卷纸卷,小声念道:“昂闻休气降祥。与圣人而合契,明灵之现,候昌辰而咸通。自五帝寂寥,九皇悠缅。神龙逃夏中之世,一去莫追;景灵歇伊帝之朝,千龄不嗣。逮乎兹日,翔骤来仪,天道去人,何其交际?,”

    许昂听到李元婴的声音后脸色顿时一白,连忙跪地解释道:“学生前日听乡民说在钱塘县出现了青龙嘉瑞,一时兴起,故而写下这篇胡乱之作,没曾想后来又听闻那青龙嘉瑞竟是钱塘令王金义的作伪,忘记将它丢弃,还请滕王殿下恕罪!”

    “原来是篇贺庆嘉瑞之作难怪!”李元婴将手中的纸卷放在几案上,微笑道:“许大郎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虽然李元婴也不知他才才读的这篇表文水平如何,不过看到潘求仁连连点头就知道应该不对于这篇表文的真伪。李元婴甩凡用任何怀疑。毕竟就算许昂为应付他的考教而找人捉刀代笔,也绝不可能以那个假青龙作为题材。

    “谢滕王殿下!”许昂不由擦了擦冷汗小心里暗道好险,滕王殿下怎么一抽就把这卷纸卷给抽出来了呢。他可是刚网听说王金义因为作伪青龙嘉瑞被滕妻殿下当场识破,丧心病狂之下煽动民变,企图对滕王殿下不利。他刚才还担心滕王殿下会因此而迁怒于他,幸亏只是虚惊一场。

    “许大郎的书法应该是师承于虞公吧!”自从李元婴展现出书法的天赋后,就没少跟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这些书法名家交流过,自然一眼就看穿了许昂书法的师承。当然李元婴也看出了许昂的字体里面多少还有些他那“滕王体”的影子,不过他并不以为意,如今朝野中,他那“滕王体。的名声,可一点也不亚于书圣王羲之,百官士子,哪个没临塞过他的“滕王体。”李元婴心里也就把许昂当成他的拥更之一了。

    想到这里,李元婴看向许昂的眼神,自然也就更和善了。

    不得不说,许敬宗让许昂临阵磨枪,修习“滕王体。”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无怪乎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那些应考的举子,都得拼命地迎合主考官的个人癖好。

    听到李元婴一口道出他的师承,许昂顿时就有些郁闷,多年养成的书法风格,岂能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前几天许昂写下这篇表文的时候。也只是一时兴起而胡乱写写,所以他并没有去特意模仿“滕王体。”没想到这篇表文却落到了滕王殿下的手中,看来通过书法来博的滕王殿下的好感已是不可能了。

    不过许昂也不会把心里的郁闷写在脸上,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回滕王殿下,家师正是永兴县公!”永兴县公就是虞世南的封爵。

    李元婴领赞道:“看来大郎也已经得到了虞公的真传!许阁老后继有人啊!”

    “滕王殿下的“滕王体,享誉天下,学生岂敢当得殿下谬赞!”许昂心里顿时一喜,看来情况还不算太坏!

    潘求仁看到李元婴的样子,知道许昂这应该就算通过了,也就没有再出言考教许昂,心里对许昂也颇为羡慕,他潘家那几个小子哪有这般运道。不过潘求仁也没有自怨自艾,他心里面亮堂着呢,许敬宗的地位和他相比,那是一今天上一个地下。若非许敬宗是掌制诰的中书舍人。若非许敬宗托了那行,薛将军老师的关系,又岂能让滕王殿下亲自屈尊到新城镇往许宅走一遭呢!

    没想到这个许昂运是虞世南的徒弟。凭着这个身份他李元婴也不敢将其给埋没了呀,李元婴和煦地问道:“说来某离京也已经半年有余了。不知虞公现在身体还康健否?”

    许昂当然知道滕王李元婴和他的恩师关系不浅,要知道如今李元婴既书法之后,诗名也传遍天下,就是虞世南极力推崇的结果,连忙拱手道:“多谢滕王殿下关心!学生在离京前也专程去见过恩师,听孙道长说。恩师现在的身体是越来越硬朗了!这还得多谢滕王殿下啊!”

    潘求仁这时也想起了关于虞世南的那则传得神乎其神的传说,讶道:“求仁听说当年永兴县公病重,在病榻上得到滕王殿下所作的那篇《莆桥送贺兰功曹之扬州》后,顿时不药而愈,难道是真的?”

    李元婴讪笑道:“这个潘使君可不能相信,那只是夸大其词的传闻而已,虞公如今身体康健,那还是多亏了孙道长的精妙医术,某岂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这时候许谨从门外走进来,恭敬地作揖道:“滕王殿下,漆使君,小郎君!晋王殿下回来了!”

    李元婴虽然有些奇怪李治怎么这么快就从外面回来了,不过既然对许昂的能力已有一定的了解,李元婴也就无需再留在许宅,于是便趁势跟许昂提出告辞。

    滕王殿下要走,许昂自然没敢多作挽留,只好小心翼翼地将他们送到门外。

    穿过穿廊,走到客堂上,李元婴就看到李治一脸喜色地奔了过来,而薛仁贵却是一副无奈的模样。

    “许大郎留步!”李元婴对许昂拱了拱手,然后抚着李治的小脑袋笑道:“椎奴,我们走了!”

    看着李元婴等人消失的背影,许慎战战兢兢地问道:小郎君,滕王殿下怎么这么快就走了?那小郎君的事情,”

    许昂摆摆手,不耐烦地问道:“滕王殿下的心思,岂是你我能够猜想的到的,不过看起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小许谨、许慎,你们两个下去准备一下,某马上回京!”

    ※※

    觉睡到天黑,耸
………………………………

第一百九十八章 离去

    小遥遥以轻晒风飘飘而吹衣;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在富阳县逗留了十几天,李元婴估摸着京里的回信应该也差不多到了,这才打道回钱塘县。果不其然,在李元婴回到钱塘县后的第三天,京师传来的八百里加急就放在了李元婴的几案上面。

    “大王。圣人怎么说?”阎立本看着正低头思阅的李元婴小声问道。

    李元婴微微一笑,把手中的敕:“不出正则所料啊!”正像刘仁轨所预测的那样,李世民一纸敕令就赦免了摩迦,不过王金义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伪造嘉瑞。这可是欺君之罪,再加上又企图煽动民变,故而责令杭州刺史将王金义押往京师问罪。

    阎立本接过李元婴手中的敕:“不过圣人希望大王能够收伏这支“东海水鬼”以免那些昆仑奴危及沿海百姓,这斤,恐怕不大容易啊”。

    李元婴毫不在意地说道:“就算没有皇兄的旨意,这斤。“方丈岛。元婴也是要去的,王师应该也能预见到,若是让这斤小“东海水鬼,形成了气候。对沿海地方的危害有多大吧!这样也好,有了皇兄的旨意,也不怕我们转道去海州会给李泰他们留下口实!”

    阎立本捋着长须,颌道:“立本也明白大王和圣人的担忧,不过这些昆仑奴都是被我们唐人掠卖到大唐来的,而且其中的领还是扶南国的王子,从他能只身逃出目圆,并建起这斤小“东海水鬼。组织,就能看出此人定非庸辈,想要将其收伏阎立本长叹一声,“难!”

    李元婴负手轻轻踱了几步,脸上闪过一丝厉色,冷声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如果不能荐其收伏,那就把危险抚杀在萌芽之时!”

    李元婴那冰冷刺骨的声音也让阎立本不由一激灵,骇然道:“大王,您是说,”

    “当然。这也是最后没办法中的办法,如果这个“东海水鬼。不能为大唐所用,那某不介意化身修罗!”李元婴轧了轧手指,回头叮嘱道:“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尽量能够争取那个古龙僧高,刚才元婴所说之话。言出元婴之口,入王师之耳,切不可外传!就算是维奴、正则,也要对他们守口如瓶,以免坏了大事!那些昆仑奴个个精通水性,而且对于那个“方丈岛”我们也一无所知,可以说那些昆仑奴已经占据了天时的利,所以即便最后那些昆仑奴不能为我们所用,那也要徐徐图之,以免打草惊蛇!”

    “立本明白了!大王嘱咐,立本谨记!”阎立本朝李元婴深深一躬,退出房门。

    ※※

    翌日,高赐铭亲自将王金义及其一干党羽押送至京,而李元婴一行也启程离开杭州,不过高赐铭走的是江南运河这条水路,李元婴则要前往湖州,走的是余不溪,所以李元婴和高赐铭并没有在一起上路。

    看着载着李元婴、李治等人的大船缓缓离开,渐渐消失在天际中,潘求仁也不禁长松了一口气,回想这近一个月来,他可是经历了大喜,又遭遇了大悲,忙忙碌碌地精心准备了一年。结果到头来还是镜中花,水中月。不过想想他能够在王金义一案和王洲乡贡橘一事中独善其身,心里也就平衡多了,不管怎么说,比起那个被押往京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王金义来说,比起已经掉了脑袋的武昌令徐元、武昌承刘铭彰来说。他已经算是幸运儿了。

    ※※

    湖州治中郭文忠,也就是前任富阳县令。他这段时间以来可谓是饱受煎熬。原因很简单,因为滕王李元婴在杭州得知王洲乡禁止贩卖富阳楠的那道禁令后大雷霆之怒,第一时间就传到了他的耳中。毕竟郭文忠也担任了好几年的富阳县明府,而且如今又是高升,在富阳县衙里,还是留有不少心腹的,所以富阳县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逃不过郭文忠的眼睛。

    所以说傻人有傻福,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郭文忠现在还是无忧无虑的湖州治中,等着滕王殿下黜涉湖州的时候得到滕王殿下的青睐,以更进一步。可惜郭文忠的耳朵太长了,虽然探听到的消息称梳,州刺史潘求仁以及他在富阳县的那个继任看好像都没有被滕王殿下问罪,只是听说潘求仁曾经被滕王殿下给元斥了好几遍。

    但是即便如此,也没能打消郭文忠心中的惶恐,毕竟那道该死的符书是他一个人力排众议颁布的,潘求仁不过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而那行。继任的富阳令更是无辜,因而他的性质可跟潘求仁他们不一样。心里暗道,虽然滕王殿下能够潘使君他们,但不见得就能饶得过自己。

    唉。天知道郭文忠这十几天是怎么过来的!偏偏这段时间李元婴还因为那些昆仑奴的问题而在杭州多呆了几天,这对于惴惴不安的郭文忠来说。无疑是软刀子割肉,只好天天派人去打听杭州的消息。虽然郭文忠心里也知道,就算他能第仁时间得到滕王殿下的行踪,那也没什么意义。不过他还是乐此不疲,权当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这不。李元婴离开钱塘县,郭文忠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不由长叹一声。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这样也好,总比半死不活地吊着,成天担惊受怕来的强。不过郭文忠对当年王洲乡一事心里也没有多少后悔,他知道他在任那几年是吉星高照,每年运往京师的贡楠都没有出过一丝差错。但若是没有未雨绸殊,一旦出事,他别说官位。就连身家性命也不见的保的住,更别提现在迁任湖州治中了。

    既然的到滕王殿下马上就要到湖州的消息,郭文忠也就坐不住了,立刻就去把这个消息告知湖州刺史独孤延寿,也算是卖个他一个人情,如果不幸言中,到时候滕王殿下问罪的话,若是能够得到独孤延寿从旁说情。相信应该能够作用的!

    ※※

    先两千,小牛通宵接着码,不过不要等了小牛对自己的码字度可没有多少自信!
………………………………

第一百九十九章 独孤

    作为紧邻杭州的湖州刺吏杭州生的事情自然瞒不油物拟寿,这些日子以来,郭文忠那副成天惶惶不安的样子。他也都看在眼里。见郭文忠匆匆忙忙地赶过来向他报信,独孤延寿心里面也不耸暗暗摇头。看来郭文忠是被滕王李元婴吓得丢掉原有的冷静了,滕王殿下离开杭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