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宁1950 >

第243章

辽宁1950-第243章

小说: 辽宁195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谁都逃不了,但是我们这里能逃到美国去的人多着呢!”

    “哦?你什么意思?”

    “你还不知道吗,王室都已经跑到加拿大去了,带着他们的珠宝和黄金,还有大笔大笔的钱。”

    “少来这套,国王陛下不是前两天还有上电视吗?”

    “哈?谁说国王了?国王都快要老死了,我说的当然是伊丽莎白殿下了,她早就已经乘船跑到加拿大去了。到时候我们本土完蛋了,大英帝国的王室在加拿大照样活得好好的。”

    “不会吧,你从哪里听来的?”

    “是你自己孤陋寡闻了,现在整个王室除了国王之外都已经到加拿大去了,他们肯定也和美国人一样,觉得不列颠没救了。”

    这名侃侃而谈的顾客喝得叮咛大醉,不过他无意间嚷嚷的话却让在场的其他人都很在意。英国王室仍然是英国很多人心目中的精神象征,如果王室已经抛弃了不列颠的国民,那么人们就会开始质疑政府的合法性了。

    “其实我也有听说这件事,说是沙特阿拉伯人切断石油供应之后,王储殿下就带着一家人跑到加拿大了。”

    “我听到的说法是以色列人开战之后,而且是在美国人的接应下秘密去加拿大的,他们还带上了全国所有的黄金。。。。。。”

    又有几个人开始信誓旦旦地谈论这样的话题,他们对王室的信任似乎早就已经消磨殆尽了,根本没考虑这会不会是有心之人散步的谣言。

    而事实上,英国王室的绝大多数成员确实已经抵达了加拿大,身为王储的伊丽莎白二世早在伊朗的石油断供之后便开始考虑是否将王室转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而在沙特阿拉伯同样宣布石油禁运措施之后,他们便展开了行动。此时英国王室中除了包括时日无多的国王在内的少数人之外,都已经携带自己的资产前往北美洲,他们甚至占用宝贵的运输能力,将一座城堡拆除后搬到加拿大重建起来。

    加拿大政府对英国王室的态度比较微妙,他们同意了英国王室转移到加拿大的请求,但是也不希望到时候英国王室真的把加拿大当成自己家。

    “说真的,我们以后要怎么办呢,要是首相和国王一家子都把我们扔在这里,我们以后要怎么过活?”

    “是啊,如果他们真的把工厂都拆走了,就算有了石油我们也没有工作能干。”

    “到时候我们这里会被俄国人占领的吧,就像是东德一样?”

    “谁知道呢,但是看东德人的那个样子,他们至少还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能干,还有合理的收入可以用。”

    “我们现在都失业了,之后不列颠会有更多人失业,我真不敢想象那时候城镇里会变成什么样!”

    “或许到时候,大家都得回到乡下去种田,毕竟现在拖拉机也没油开了,农场会需要很多人帮忙种田的。”

    “那岂不是变成中世纪的样子了!”

    “不然呢,难道你有办法给我们找到石油吗?”

    醉酒的人们开始将一开始的话题发散的其他方向上,虽然他们在这里把仅剩的钱财用来购买啤酒无疑是一种自暴自弃的举动,但这不妨碍他们瞎想未来的事情。

    二战结束还没有几年时间,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国家的经济恢复也很缓慢,现在又遭此挫折,由不得人不想他们还能走多远。

    “话说,如果我们不再跟美国人扯上关系,俄国人和中国人是不是就能放我们一马了?”

    “天真!你该不会是听信了共产党的说辞吧,俄国人那东亚的那些黄种人只是想把我们的不列颠都变成殖民地而已,他们就是想榨干我们!”

    “对,就算啥都没了,我也要和那些俄国人战斗到底,现在的这一切不都是他们造成的!”

    虽然局势已经极不明朗,但英国的人们还是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欧美政府多年来对共产党的抹黑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在二战时期,英美等国还对身为盟友的苏联不乏赞誉之词,但是仅仅几年之后,他们就把共产党描述得像是纳粹一样了。

    当然了,英法意等国的共产党组织在这段时间里面逐渐表现得活跃起来,大批的失业工人是扩大共产党影响力的绝佳土壤,他们的宣传也非常的容易,毕竟美国驻军的行为完全是不利于欧洲本地人的生存的。他们号召欧洲人反对美国驻军,保护本土的工厂和公共设施,既然许多工厂已经因为石油危机而停产,那么工人们就应该把它们从资本家的手中抢过来,以谋求未来的重建。

    各国政府对本国共产党组织的活跃表现得极为警惕,他们一方面对未来的社会崩溃感到忧心忡忡,一方面也害怕东边的百万红军会趁着欧洲最薄弱的时候冲过来。不到最后时刻,他们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国土的,即使他们都有机会跑到美国去成为流亡政府。

    “对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皇家海军最近要裁撤掉很多很多的兵力和舰船,比过去几年裁撤的加起来都要多。”

    “是吗,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吧,现在石油都没了,就算有战舰也开不出去,养着那些船不就是浪费钱吗?”

    “确实很浪费,我们现在要那么多的战舰有什么用,难道皇家海军能够打得过中国人的那支舰队吗?”

    “你们搞错重点了,重点不是皇家海军要裁军,而是皇家海军选择裁军的时机!”

    “哦,这有什么说法?”

    “你想想看,皇家海军一次可能要裁掉几十万人,也就是说有几十万失去工作的,完全懂得如何杀人的年轻人要被释放到我们的城市里面!”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但是之前不是还在宣传扩军吗,怎么现在突然又要裁军了?”

    “扩军,他有那个钱吗?他扩军了要去打谁?没钱可不就得裁军了,我在陆军的一个兄弟和我说过,现在有些军队已经发不起军饷了,说不定之后得出大乱子!”

    “不会吧。。。。。。”

    “怎么不会了,还是做好准备比较好,不然到时候出了乱子,自己再应付不来,全家人都可能要遭殃!”

    听了这样危言耸听的言论之后,酒吧里面的人们也无心继续喝酒了,他们浑浑噩噩地走出店门,回到各自的家中。

第334章 焦土政策

    柏林事变发生之后,美国政府命令驻欧洲的军队开始对西德实行最后的处理,他们从社会主义阵营在近一段时间的行动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事实证明,西德还能存在的时间已经没有多久了,他们也不能慢吞吞地搬迁西德的全部工厂。

    驻德美军司令部收到了一份十分简短但同时又十分狠毒的命令:炸掉所有工厂、发电厂、桥梁与铁路,同时为机场和公共设施安装炸弹。

    这一命令已经堪比纳粹德国的焦土政策,只不过实施的程度稍微轻一点而已,尤其是美军其实没有权利去炸毁西德的国有工厂和公共设施。

    “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我们其实还没有要放弃西德不是吗?”

    “是啊,我们真的要现在就执行这一命令?”

    司令部里面的参谋军官们对本土传达的命令感到为难,他们倒是不介意执行这种焦土政策,而是认为现在还不到时候。

    “我认为总统的命令自有其道理,你们也都知道,德国各地的城市里面出现了大批的暴徒,这个国家撑不了多久的。”司令官看着面前的下属们说道,“共产党吞并西柏林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他们已经准备好对西德发动入侵了,我敢说,那些正在暴动的德国佬里面就有不少俄国人和东德的间谍。”

    下属军官们面面相觑,最近西德境内确实已经乱成一片了,美军拆除、炸毁各地工厂的行为使得各座城市的居民纷纷涌上街道抗议,城市的治安也因此陷入混乱。西德政府试图通过向失业人群分发救助金来暂时缓解这一局面,但随着美军的进一步行动,西德境内的失业率已经超过50%,再怎么分发救助金也不可能镇得住场面了。

    迅速贬值的德国马克也使得公务人员加入到反对政府的行动当中,有些城市的警察直接对违法犯罪行为坐视不管,抢劫与纵火出现在所有的大城市当中。整个西德都面临着一副末日景象,而造成这一切的美军还仅仅是刚开始执行任务而已。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撤离这里?”一名军官忧心忡忡地问道。

    “本土应该有消息吧,既然我们都要执行这样的命令了,继续驻守这里也就没有意义了。”另一名军官点点头说道。

    “五角大楼似乎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这个时间不会离我们太远了,现在我们只需要坚决执行总统的指令。”司令官耸了耸肩,他其实是知道最终撤离的时间节点的,不过现在还没必要向手下人透露,不然到时候又有什么意外情况导致时间推迟,可能会让底下的士兵们闹出事情来。

    当美军进一步行动的消息传到西德政府中后,所有人都被深深的震惊了,他们意识到了美国政府的真正态度。如果美国人有信心能像二战那样反攻欧洲大陆的话,他们是不会选择执行焦土政策这种自断民心的举动的,现在这一系列的行为已经证明,在美国政府高层的预期当中,欧洲将很快陷入共产党的手中,而且未来几年内不会有任何改变。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目前西德境内能够逃往美国的人都已经乘上了前往美洲大陆的轮船,几个资本家族以及德国的老牌贵族们都已经带上自家的财产和工厂转移到美国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不管是不是自愿的,也已经被美军带走,现在的西德其实只剩下了美国人不想要的那些人。美国已经在几个月时间里把西德压榨到了极限,即使这片地区被东德吞并了,对方也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西德地区的社会生产能力。

    美军的破坏行为渐渐变得疯狂之后,周遭各国自然开始谴责美国政府的这种行为,他们的行动已经搞得整个西德像是二战末期的德国一样。从任何角度上讲,美军也没有权力把西德变成一片废墟。

    命令下达之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美军在德国各地的工业区进行了近乎疯狂的破坏,工程兵们将无数吨的炸药塞进有将近一百年历史的庞大工业基地里面,让所有那些代表欧洲工业最高水平的厂房在声声爆响中倒塌进尘埃里面。整个西德的工业能力在美军的蓄意破坏之下直线下降,其惨烈程度比起1944年的战略大轰炸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一情况下,苏联领导层很快找上了我党,想要共同制定一个紧急对策,毕竟两德统一是中苏两国计划中的事情,一旦西德的工业能力被破坏殆尽,那么之后社会主义阵营就不得不花费额外的物资与精力来帮助西德重建工业。想要让德国人有能力能偿还战争赔款的前提是他们至少能保证自己不饿死,如果美军的破坏继续下去,当地人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我主要想知道一下你们对行动底线的看法,我们最激烈的反应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上?”斯大林以及其他联共高层人员的身影出现在中南海某会议室的大屏幕上面,两党领导层现在经常开这种视频会议,相比以前那种必须有一方飞到另一方国土上才能开会讨论的情况方便了非常多。

    主席和总理等人围坐在屏幕前的会议桌上,耐心地听过了斯大林的叙述,苏联方面对美军的破坏行为感到心急如焚,但是他们又不能确定要用多激烈的手段来制止美军的进一步破坏。

    “美国人对西德进行焦土式的破坏,我们肯定是不能放任不管的,要我说的话,最终动用武力来逼迫美方让步也不是不可取。”主席对着屏幕另一边正在认真倾听的联共高层说,“现在美国人对西德工业的破坏已经达到了比较大的程度,按照我们的卫星侦察,大概有一半左右的工厂已经被破坏得失去了生产能力。这基本上证明美帝国主义已经打算放弃对西欧地区的控制,我们不能在这种时候表现出妥协来。”

    “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形式来阻止美军的进一步破坏行动?”苏方的与会人员之一莫洛托夫问道,“事实证明,美国人现在已经不会理睬我们在外交层面上的警告,但是我们也没有直接军事介入西德地区的理由。”

    中苏两国早就在联合国大会上面激烈谴责美军破坏德国生产设施的行为,要求美军立刻停止这种毫无道理的破坏。但是美方一支坚持他们的行动都是和德国政府达成了正式协议的,与中苏两国或是联合国都没有任何关系,并否认他们的行为在德国境内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而事实上,美军的破坏行为已经导致德国遍地都是失业工人,他们现在只能依靠德国政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断绝的救济活着,一旦美军最后撒手不管,西德城市中发生饥荒事件都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当然不能选择毫无预警地进行军事介入了,”主席笑着说道,“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西德人民的感受更加真切,如果他们不能先起来抗争,我们的帮助也就无从谈起。”

    “您的意思是说?”

    “美国人不是把西德搞得一团糟了吗?西德的人民再怎么能忍耐,他们的抗争精神也会在美国军队无底线的压迫之下爆发的。只有到了他们自己愿意揭竿而起的时候,我们才能作为无产阶级同胞共同加入对帝国主义的抗争。。。。。。”

    中苏两国的高层很快在会议中达成了一致,毛主席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共同的支持。以当前西德境内的情况来看,德国失业人群与美军的武力冲突已经不可避免,而按照美国军队的一贯风格,冲突的激烈程度完全可以想象。

    一国军队在另一国境内对平民进行武力镇压,这无论如何也违反了联合国的和平原则,如果西德人民能够意识到他们最后的生存机会在于何处,那么就应该主动向东方请求帮助。

    于是,在两天之后,两德边境的一座城市中发生了令美国人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当天上午,美军的一支工程部队在一个步兵连的保护下进入了这座城市的工业区中,准备执行上级下发的破坏工作。

    由于这一地区距离两德边境仅仅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执行任务的美军心中非常紧张,现在他们的部队中没有人愿意进入到距离边境地区太近的地方,谁也不知道边境线的铁丝网后面会不会藏着解放军的突袭部队。最近驻德美军大肆进行破坏活动,每一个基层士兵都知道这种行为很可能引来苏联的军事介入。

    当美军车队离开沸沸扬扬的城区,前往位于郊外的目标工厂之后,他们很快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美军执行拆除任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前来阻挠的德国民众,他们会围在工厂周围打出标语高喊口号,有时候还会超美国士兵丢垃圾,但今天他们发现通往工厂的道路上异常的安静,没有看到任何其他人的影子。

    “这伙德国人什么时候这么听话了?”坐在一辆吉普车上的美军工程兵带队军官四处张望着,他本以为执行任务之前还得像之前一样驱散抗议人群。

    “这不是很好,我们也省的麻烦了。”负责护卫工作的步兵连长看到这一情况后则感到轻松,他很不喜欢和那些抗议的失业者们纠缠。

    “不,我只是觉得很奇怪而已,他们怎么就突然开窍了。”

    “管他的,反正我们完成任务就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