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联邦调查局的这个专门调查组中,有一位名叫克里斯的调查员,由于在其不算长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能力,被破格提拔并加入了调查组。然而,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克里斯却看到自己的上司们争论是否让他参与纽约城内出现的大规模走私商品的调查。
“你是不是昏了头?不能让那种愣头青去纽约!”
“我有什么办法,如果不让他去的话,我到哪里去给你变出人手来?”
“从其他地区的分组抽调,然后把他打发到德克萨斯那边,那里不也很缺人吗?”
“你又知道什么?这个叫克里斯的家伙家庭很不一般,上级已经要求我们关照这小子了,我不得给他安排更能搞业绩的地方?”
“你让他去纽约搞业绩?你不知道那里有些什么人吗?”
站在门外的克里斯皱着眉头听着门没有关好的办公室里传出来的声音,两位上司似乎对将他安排到什么地方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克里斯确实是来自华盛顿的政治家庭的子弟,不过这个小伙子从小就非常有正义感,而他的父母倒是全力让他远离政治。他选择加入联邦调查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正义感,也在入职后的几个案子里表现颇佳,让上级连连称赞。虽然如此,克里斯非常讨厌上级因为自己的家庭就给他安排简单的差事,这让他感觉受到了羞辱。
因此,克里斯在两位上司争吵的时候敲响了办公室的门,没等他们回应就走了进去。
“长官,我想去纽约的专案组!”
看到闯进门后就大声喊出自己志向的克里斯,两位上司都愣住了,先反应过来的那位职权更高的上司一见克里斯主动请缨,就不顾副手的反对,将克里斯归到了纽约那边。
“好好干,克里斯,你会收获颇丰的。”这是上司在克里斯离开之前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满怀信心的年轻探员在不久之后抵达了纽约的专案组,他在来到这里之前已经仔细研究了已有的信息。出现在纽约的走私货物主要是高价值的奢侈品以及他闻所未闻的药物和“先进”科技产品,能缓解癌症症状的神药以及清晰度极高的彩色摄影机之类难以想象的东西逐渐在纽约的富人圈子里面蔓延开来。
先前展开的调查中,专案组的人确认将这些东西送到纽约这里的大概是黑帮分子,但是当克里斯想要继续深入时,却发现相关的报告都被截断。
而当他正式进入专案组之后,却发现这里的同事们没什么紧张感的样子,带队的组长平常也很敷衍,不安排他进行工作。
在没什么意义的文字工作中浪费了几天时间后,克里斯找到自己的组长,并向他说道:“长官,我难道有哪里冒犯你了吗?我需要工作。”
组长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好吧,看来也应该让你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今晚跟我出去一下。”
看到组长这种反应的克里斯感到非常奇怪,不过还是在当天晚上穿着便装和组长一起外出调查。他被自己的组长带到了一座纽约市中心的高级酒店里,正当克里斯好奇为什么他们要来到这种高端的地方时,他被带进了酒店的一座大厅门前。
十几个身材健壮的保镖站在门口,克里斯大概猜到里面可能有什么大人物,但他同时又很好奇为什么组长带他光明正大的过来,难道不用隐藏一下身份来保证安全吗?
当克里斯疑惑的时候,他却看到自己的组长和站在大厅门前的保镖说了几句话,然后那几个保镖点了点头,又有人进到门内,过了一会儿才出门。
“行了,你跟我来吧,过了今晚你就该知道一些事情。”组长面色凝重地对克里斯说道。
“什么?”克里斯非常疑惑,这算是什么场面?
他们二人随即被门口的保镖带进了这座豪华的大厅,见过不少大场面的克里斯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型的拍卖现场。他们两个人被好几个保镖带到房间的一角,正围坐在几张圆桌边的二十几个宾客没有注意到他们。
拍卖台上的主持人正在激情四溢地介绍拍卖品,还没能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克里斯只好先听一听。
“。。。。。。这是治疗XXX病的特效药,一个疗程即可治愈,已经做过完全的实验,起拍价为五十万美元。。。。。。”
被这一数字惊呆了的克里斯这时感到自己的手臂被人戳了戳,他这才意识到是自己的组长。
“怎么了?”克里斯呆呆地问道。
组长没有回答,只是伸手指向他们面前的宾客。
“那是。。。。。。”克里斯还没叫出声,就被组长捂住了嘴。
纽约市的市长正坐在一张圆桌边,另外还有克里斯来到这里之后见到的其他几位纽约的高官。他们在这之后又观看了一会儿这场拍卖,让克里斯见识了一个又一个的天文数字,而那些巨量的资金,仅仅是为了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商品或者药品。
在这天晚上的“外出调查”结束之后,年轻的克里斯调查员在纽约专案组里面再也没有向自己的上级要求什么任务了,而是和其他人一样乖乖地干一些普通的文字工作。如果他看到的仅仅是那些高官权贵的话,或许还不会顺从下来,但在那些人群中,他看到了一个自家人。现在的克里斯终于知道,为什么上个月开始自己母亲的重病开始好转了。
来到纽约之前的克里斯还想着要把这里的那些卖国贼兼走私犯们清理干净,但仅仅过了几天之后,他就融入了这个群体。
在不久之后纽约专案组提交给华盛顿的总部的报告中,专案组的成员们一致认为纽约这里只有几个“走私鞋子和运动服”的小贩子,对国家安全没有任何的影响,先前发现的什么神药和珠宝都和中国商品无关,只是一些“意外发现”。
这些“意外发现”在美国的各大城市都很常见。
第262章 橱窗
正当美国政府因为其国内各地出现的大规模走私而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的北约盟国也在欧洲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倒不是说英法等国的国内出现了来源不明的中国产品,这个摆在他们面前的新问题甚至不是发生在铁幕的西边,而是出现在了冷战气氛最浓烈,双方对峙最特殊的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中,苏联红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占领了德国的首都柏林。而根据战后的相关协定,柏林被分为苏军占领区与盟军占领区,德国也被分裂为西边的联邦德国和东边的民主德国。这两个新诞生的国家在两个阵营中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联邦德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员,不仅在战后大量保留了纳粹余孽和前容克贵族,而且拥有比民主德国多得多的工厂、企业和自然资源。美国在战后为了对付英法两国,自然不会对联邦德国进行全面阉割,而是保留了其大部分的工业能力,并在随后的马歇尔计划中为西德大量注资,使其国内经济迅速地恢复起复来。
而另一方面,民主德国作为一个完全由苏联扶持起来的政权,其执政党基本上是联共的傀儡,领导人的能力也难堪大任。苏联在二战结束之后为了加速国内的恢复与发展,自然不会对曾经作为侵略者的德国人民客气,大肆盘剥了东德境内的工业企业,对先进设备和工厂进行整体搬迁,并给东德加上了不小的债务负担。两相比较之下,东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差距,这种差距在这时候还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原历史上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到云泥之别的地步。西德的工人消费能力比东德工人强,工作强度比东德工人低,这自然导致东德这个“社会主义的橱窗”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在柏林墙下留下了两百多具尸体。
事到如今,历史已经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北约国家之间经过协调之后,英法两国勉强同意进一步降低西德的债务负担,美国人想要让西德在这一时代继续发挥出原历史上的作用,让那些根基不稳的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糖衣炮弹下一一垮台。然而,苏联领导层也没有坐视事情朝原来的错误方向发展。
在1951年5月初的时候,苏联召集了东欧各国的代表,修订了他们和民主德国之间的协议,赋予民主德国更大的政治和经济自主权利,并承诺将立刻开始对民主德国国内的恢复与建设进行帮助。苏联此种作为的目的,自然是让东欧各国的人民都能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如果苏联像原历史上那样,盘剥东欧国家来养活一些在亚非拉既不是同志也不是同胞的国家,那肯定会让东欧人离心离德。
虽然就目前来看,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内最有潜力的新中国暂时还没能彻底释放强大的工业产能,对外的产业援助项目也没有完全铺开,即使苏联有意补贴民主德国人民的生活与消费,在短时间内也是追不上现在的联邦德国的。
“既然还不能让整个民主德国压过西德一头,我们就让东柏林压过西柏林一头!”斯大林在和国内领导层召开网络会议的时候如此说道,他决定先从一个最明显的展示台开始,先消解当地人对共产党政权的畏惧,让他们感受到在东德治下的生活比纳粹时期好得多。
当然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靠苏联自己的力量是肯定不够的,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橱窗”,怎么能缺少由中国生产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最优质的消费品呢?斯大林向主席提出这个建议之后,我党内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最终结果是可以采纳,但有一定的限度。
主席在给斯大林回复时说道:“我们也不能为了打造一个橱窗,就用上所有的货物嘛,如果到时候人家真的进了我们的‘商店’里面,我们却拿不出橱窗上的货样,这不就闹笑话了?”
在我党的未来规划当中,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是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排在第一位考虑的,但主席也有屡次强调,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最好不要建立在其他国家生活水平的停滞乃至是下降之上。因此,中国的对外产业链分包与国内的产业分布是同一时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只有对日本的一部分零件制造、对朝鲜的矿物挖掘和粗炼产业以及对越南的农业技术援助。要让东德的社会消费能力迅速提升,还得有个让他们的产能迅速提升的前提。
由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在现阶段将某种配合中国国内的产业链条分包给东德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党需要找一个简单易行的产业,在欧洲可以轻易找到相应的资源和市场,也能让东德的工业能力承接得住。想来想去,似乎最简单的产业就是军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了,在中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内其他国家的产业援助中,军工和设备制造相关的部分占比相当的大,这也让斯大林担心会让苏联国内军工占比太大的问题进一步加重。
将军工产业和部分设备制造业放在东德这个提议并未受到苏联的反对,虽然现在苏联已经大大降低了在对峙前线的兵力部署,但整个东欧的国防事实上还需要非常多的武器装备,让民主德国生产一部分不会造成什么恶劣影响。这一方案最令人顾虑的是,产业链条中包含的先进自动机床、先进武器可能受到东德境内大量北约间谍的威胁,不过现在苏联对自身情报机构非常的自信。至于二战后签订的那些限制德国发展的条约,苏联方面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去理睬,毕竟北约现在对西德的扶持早就越界了。
于是,在各国之间达成共识之后,在柏林这个被铁丝网和步兵掩体一分为二的城市里,其东西两个部分都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
最初的变化发生在西方这一侧,虽然北约各国立志要让西柏林成为资本主义的鼓风机,让腐朽之风吹进铁幕的另一侧,但实际上,在解放军志愿飞行队出现在欧洲的天空上,并时不时跑到两德边境的上空展示武力之后,英法两国强烈要求加强在德国的守备力量。美国往欧洲多运了一个装甲师,部署到西德境内,而英法两国则不顾他们自身的窘迫境况,也在西德境内加码自家的军事力量,这让西德的社会氛围反而变得更加紧张起来。另外,由于北约方面在东欧的间谍网络几乎全灭,他们疯狂地扩张了自身的特务组织,在西德的各座城市额外设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秘密警察,随时盘问街道上看似可疑的人物,一种草木皆兵的奇妙气氛渐渐在西德乃至整个欧洲境内蔓延开来。
这一变化最显著的就是西柏林了,由于这里是盟军的占领区,美国自然能在这里摆上一些军队。但考虑到西柏林深处东德境内,一旦开战西柏林市内的军队除了投降以外没有任何作用,美军高层也没有放太多的兵力。即使如此,美军的指挥部也要求西柏林的军队对东边的苏联驻军加强戒备,他们要求靠近边界的住宅区里面的居民搬走,为“保卫自由城市”留下军事缓冲区,并挖掘了更多的防御工事,设置了更多的铁丝网和地雷。
而在另一边,驻守东柏林的苏联红军则做出了令北约各国始料未及的举动。原本他们甚至会开着IS3重型坦克跟美国人的M26坦克隔街对峙,每天早上双方士兵都在街道两边凶神恶煞地相互瞪人。但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苏联红军竟然开始主动拆除东柏林一侧的防御工事和铁丝网,并要求西方重新开放了两德边境的通道,让那些想要跑去西德的人都能不受阻碍地过去。这种一改往常的举动让西柏林的美军士兵和德国市民都大跌眼镜,他们不知道苏联人的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不久之后,东德市政府突然宣布,将在市中心建立一座特别的市场,用以销售最新奇、最优质的商品。现在的东柏林居民其实都还没什么消费能力,因此这一消息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他们只当这不过是政府的又一个没什么意思的宣传。
但这个不起眼的小新闻却让英法等国的政府高层非常关注,他们基本已经猜得到那座商场中将会出售什么东西了。这些高层人物多多少少已经通过某些渠道,得到了一点点从中国流出的商品,虽然只是一些衣服鞋袜、简易电器之类的低端消费品,但其质量和使用时的舒适度都让这些挑剔的富豪们感到吃惊。
他们还知道,莫斯科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民用轿车和其他类型的汽车,这种车辆不仅非常省油,而且性能良好、可靠性高、驾驶极度舒适。唯一比较可惜的是,这些明显含有未来技术的民用汽车即使在莫斯科也是限量销售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辆流出到他们的手里。对中国商品的追求已经逐渐开始成为一种西方高层人员内部的风气,但是他们同样认为绝对不能让本国的民众接触到这些“社会主义的糖衣炮弹”。
然而,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很快便发生在了柏林,东德政府在东柏林临近城市边界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崭新的市场,里面开始出售一些前所未见的商品,很快就吸引了柏林市民的注意力。这个市场目前只销售一些新潮的服饰、简单便宜的家用电器,但是谁都不能保证之后会不会有更有诱惑力的产品出现。
“我们不能让事情这样发展下去,你们都知道如果俄国佬继续这样的举措,不出两三年时间就会有西德的人往东边跑!”在一场北约会议中,法国代表拍着桌子大声吼道。
“难道你对我们高贵的生活方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