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在对外战争战败宣言上签字的官员。
而在拟定文书的过程当中,美国代表团正试图挽回一点颜面,他们想让中方尽量不要在文书中提及“侵略”、“帝国主义”、“屠杀”之类的字眼,但是遭到了中方的反驳。
“艾奇逊先生,如果你们不能正视自己对他国的无理侵略的行为,那么你们永远也无法走出这次战败的阴影。”周总理在反驳美方要求的时候义正言辞地说道。
“但是,周,我们之间不必要做到这种地步,在这种正式的停战协定上,我们不应该在修辞上偏袒某一方不是吗?”
以艾奇逊为首的美方代表们对周总理的话不以为意,他们只是认为不应该在这种文书上对任何一方有所偏袒,反正胜负已定,要打嘴炮的话大可以在其他平台上对垒。
“反正你们已经赢得了战争,为什么要在这种小事情上斤斤计较,更何况,对于朝鲜战争,我们各有各的理解,停战协定的修辞应该是更加中立的。”
美方的发言强烈刺激了在场的从辽宁省来的中方干部们的血压,让他们感到美日两国不愧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周总理没有因为艾奇逊这种不要脸的言论感到生气,倒不如说他早就知道美国人会这么说了。
“我们认为,停战宣言上的修辞对于参战双方在是否能够在未来正视历史具有极大的作用,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的所作所为与纳粹军队并无差异,为了防止某些国家试图掩盖某些军队的无耻行径,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关键性的协定上让参战双方都承认一个统一的战争原因。”
美方代表在听了周总理的话之后非常难堪,艾奇逊当然知道为什么美国政府要求他在修辞问题上不要退让。如果停战协定上只是中立地描述了双方所达成的一致,那么对于战争的解释权就在双方各自的手中,美国政府也好保全自己的脸面。一旦他们接受了中方在正式文书中加入对战争起因和结果的描述,那么美方代表团一旦签了字,就证明他们承认中国人的这种说法,承认自己是卑劣的侵略者。
这种结局对美国政府而言非常难以接受,毕竟在西方世界的战争中,无论获胜的一方取得了多大的优势,都不会在停战协定上添加对参战双方的描述,这是为了给对方留个脸面。现在中国人不仅在战场上狠狠地给美国的霸权扇了一耳光,他们还要在战后的各种事项上继续破坏美国的国际威信。
艾奇逊在之前的谈判过程中明白了一点,想要让中方在任何他们所坚持的细节上让步的唯一办法就是美方出卖更多的国家利益进行交换。这种交易无非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割肉和在看得见的地方打脸之间做取舍,他自认为现在已经没什么暗地里的利益能够出让给中国人了。
在双方将会秘密签署的外交备忘录中,美国已经承诺放弃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所有利益,包括军事基地、跨国企业、情报机构等等。如果中国在这之后发现美国的任何组织仍然留在规定区域内,中方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待这些顽固分子。
美方必须在公开场合表态不支持任何中国国内的反动势力,也不许有任何在暗地里支持这些势力的实际行动。任何干涉亚太地区国家内政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中国的严重侵犯,美国将因为此类行为受到任何有可能的惩罚。
而最让美国政府感到痛心的秘密协定就是战俘交换协定,杜鲁门不得不动用行政力量,得罪国内跨国企业的利益,以持续供应矿产和其他各类物资的代价分批换回被扣押在朝鲜的战俘群体。而且这一交易还不能换回所有的战俘,许多联军士兵将不得不在中朝两国服刑数年之后才能被释放回国。美国情报部门极度担忧这些人在回国的时候还能不能是自由世界的文明人,毕竟中国人用共产主义思想“侵蚀”文明世界的能力有目共睹。
到时候如果有几万名思想上彻底投共的士兵被送回美国,杜鲁门担心这些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美国公民会在国内掀起可怕的暴乱。毕竟中国人只承诺了他们会善待这些战俘,当美方代表团要求他们不能对战俘进行“洗脑”的时候,中方代表总是用一种蔑视的眼神作为回应。
双方关于措辞问题的辩论持续了整个下午,使得拟定文书的进程被严重拖延,为了尽了快结束这一浪费时间的扯皮行为,周总理对美方说道:“不能正视自己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国家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我们双方都非常清楚,请你们不必在这种问题上继续纠缠。”
这句话果然镇住了一直喋喋不休的美方代表团,他们都听得懂话中隐含的威胁。
艾奇逊他们果不其然地输掉了这场国家间谈判的最后一次辩论,就像他们之前输掉的上百场辩论一样。美国人在对外谈判的过程中几乎从来不用和人讲道理,因此艾奇逊发现当自己不得不讲道理的时候总是没有道理可讲,他们完全找不到什么能让自己相信的理由来掩盖他们的无耻行径,任何借口都会被中国人无情地戳破。
在当天晚上,这份《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正式文书终于拟定完毕,它在后世也被称为“澳门宣言”,标志着冷战的中心由两德边境转向中国周边的历史性转折点。
其正文部分为: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联合国军主要军事力量代表,为停止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对双方造成巨大痛苦与流血牺牲的由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挑起的侵略战争,并维系该地区的长久和平与未来发展,各自、共同,且在相互接受的情况下同意下列条款所规定的停战条件,并受条约的约束。
一、以美国军队为主的伪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不义侵略已经在中朝两国的抗争之下失败,以美军为首的侵略军队将不再继续向该国领土增派任何兵力,已存在的所有军事人员必须在协议签订后两个月的时间内撤离中朝两国所规定的区域。
二、由美国所扶持的以李承晚为首的反动法西斯政权已经被朝鲜半岛人民推翻,未来各国将不承认该政权的合法性,也不接受不支持该政权的任何残余势力。
三、协议签署之后,伪联合国军中任意一国的部队不许在未经中朝两国的共同同意的情况下进入朝鲜两百海里以内地区。
四、以美国为首的伪联合国军参与国将对在侵略战争中对中朝两国人民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将由中朝两国建立专门的委员会进行核算。
五、中朝两国有权监督伪联合国军一方对停战协定的执行情况,并以其认为有必要的方式在任意一国违反协定或抗拒执行决定时采取相应的强制行动。
。。。。。。
在读完协议全文之后,艾奇逊感到自己眼前一片昏暗,几乎晕倒过去,他在之前的每一次妥协中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现在看到自己搞出了这么一份赤裸裸的战败宣言,其冲击力将在美国国内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可想而知。
但美方代表都很清楚,无论他们是否在协议上签字,都改变不了现实中的结果。中方虽然在修辞上进行施压,但是总体上看这份协议还是给美国人留了一点面子的,至少没提到他们的失败有多么的惨不忍睹。
中方代表团则对这份停战协定非常满意,协定的内容对中国而言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但协定本身的存在将极大地打击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打击美国国民的自信心。美国的霸权很大程度上建立于美军的“不败神话”,一旦这个基础被人摧毁,很可能会导致一轮使霸权彻底崩溃的连锁反应。
冷战中的两大阵营的攻守易势就在这一纸协定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在事实上拥有了对资本主义阵营发动攻势的能力。不过毛主席并不会因此就急于像原历史上的苏联那样行动,中国本身的和平建设的时间才是这份停战协定所赢得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修正了几处小瑕疵之后,中美双方代表团正式确定了停战协定的全部文书内容,工作人员将打印出来的文件装入保险箱中。为了庆祝双方最终达成的共识,中国代表团特地准备了一场晚宴,同时还邀请了澳门岛上有兴趣的群众一同参加。一直在旅馆中被软禁的葡萄牙殖民政府官员也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参加了晚宴,并得知了美国投降的惊人消息。
在餐桌上,周总理带着微笑对坐在对面闷闷不乐的艾奇逊举起酒杯,并说道:“祝我们两国在未来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艾奇逊虽然心情非常不好,但也没有不理对方的胆子,只好举起自己的酒杯并配上笑脸:“和平万岁。”
在晚宴结束之后,中方代表团邀请美方人员到码头上共同迎接将要举行签字仪式的军舰到港。
“你们不是打算在那条驱逐舰上签字的吗?”艾奇逊之前并未被告知签字仪式的地点,他只知道中方打算在一条未来军舰上举行仪式。
“不,我们最这种具有强烈历史意义的时刻向来是非常重视的,必须以最高规格进行准备。”周总理笑着说道。
两国代表团的人员来到码头上后又等待了一段时间,直到艾奇逊看到那艘神秘的舰船出现在海天相接之处。
福建号航空母舰终于在1月1日之前准时抵达了澳门,不过由于澳门港没有停泊十万吨级战舰的能力,她只能停泊在港口外的海面上。虽然福建号并未靠岸,但是这条巨舰的身姿依旧震撼了站在码头上的美国代表团。
他们大多知道中国人有一条非常强大、非常先进的航空母舰,但当她的真身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没有人不为这条比美国现役最大航空母舰还要大上一圈的战舰感到震撼。
中国代表团的许多人其实也是第一次见到福建号,周总理看到战舰出现在港口外的海面上时也非常地难以置信。
已经在中方的通知下到达澳门的各国记者纷纷拿出相机记录自己面前这不可思议的一幕,他们将把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爆炸性新闻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福建号在海面上停稳,她所引发的涟漪将迅速扩散向整个世界。
第146章 签字仪式
1951年1月1日上午,世界迎来了新的一年,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中,中美朝三国的代表人踏上了福建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一个简单的签字会场已经在昨天夜里布置完毕,被邀请至此的各国记者在解放军战士们的引导下被安排到一处专门的拍摄台上。
周总理在福建号抵达澳门之后就登舰参观,并和舰上官兵们一起住了一夜,现在整个中国代表团都在甲板上进行签字仪式的最后准备。所有人已经在凌晨的时候对今天的签字仪式流程进行了一轮预演,务求做到完美无缺。
从辽宁省赶来的摄影团队已经在会场周围布置了大量的摄像机和麦克风,到时候可以把整个仪式的影响以三维立体的形式保存下来。而其他国家的记者最多就有一两部彩色摄像机,毕竟现在的彩色胶卷仍然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
朝鲜当局的代表团是在几天前才被通知来澳门参加签字仪式的,由于之前朝共一直在进行内部斗争,他们甚至没能选出一名代表参加停战谈判。朝共代表团的领导人就是如今朝鲜名义上的二号人物崔庸健,在金日成遇刺之后这位金日成嫡系的二号人物拒绝了朝共让他担任临时领导人的请求,并直接带上护卫跑到新义州去视察基层了,实际上就是在躲避朝共内部的倾轧行为。
崔庸健本人对权力的兴趣并不是那么的大,毕竟他是在独裁欲望强烈的金日成手下干活儿。和朝共高层的其他人不同,崔庸健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到各处的基层进行了认真的走访调查,和金日成那种主要为了宣传工作服务的走访不同,崔庸健认真地观察了此时朝鲜的基层情况,并得出了令他感到十分震惊的结论。
在他的视察活动期间,崔庸健发现中国军队的军管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朝鲜人民的心理认知。尽管中共方面一再向基层干部强调,中国军队在朝鲜只是帮助维持社会秩序,不能喧宾夺主干预朝共的基层建设。但是朝共由于其内部的激烈斗争忽视了基层建设的重要任务,导致中国富有经验的基层干部们不得不担负起绝大部分的工作。
于是朝鲜人民对中国干部们的看法朝着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迅速发展,一开始他们认为中国干部们只是向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暂时帮助朝鲜人民维持社会秩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干部们开始帮助当地人恢复生产,组建民兵组织,并习惯性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这样一来,在朝鲜人民的眼中,这群和蔼可亲、热情洋溢的中国干部们就比天天到村子里宣传“金日成将军是朝鲜人民的太阳”的朝共干部要好得多。
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崔庸健发现在朝共高层进行激烈的内部博弈的同时,中国干部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赢得了新义州和其他几个地区的朝鲜百姓的民心。这一点在原南伪政权控制区尤其显著,那些地方的民众比起朝共的基层人员,更愿意依赖中国人。
他曾试图将自己看到的这种不太好的趋势报告给金日成,但是急于进行民间宣传和内斗的金日成没能重视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后果。金日成并非不知道如果这样的基层情况继续进行下去,朝鲜百姓很可能认为还不如让中国人一直管理朝鲜半岛算了,但是他觉得自己在党内的权利斗争将在很短时间内赢得胜利,到时候再让中国人收回他们的干部,朝鲜人不至于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完全失去民族认同。
但随着金日成遇刺,朝共内部斗争看起来已经进入了势均力敌的情况,唯一有足够的法理基础继任领导者的崔庸健却对目前的朝共内部局势感到十分的失望。他本人是足够了解中国领导人的,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阴谋行为,但是中国干部对朝鲜人民的同化确实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他不认为自己掌握了权力后有能力带着朝共解决这一问题,他没有金日成那种为了独裁不惜进行大清洗的魄力。
为了逃避平壤内部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辩,崔庸健选择跑到外面去,正好中方邀请他们派出代表参加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他毫不犹豫地在没有任何人阻拦的情况下带着朝鲜代表团来到了澳门。
当朝共的代表团第一次见到福建号航空母舰的时候,对辽宁省的事情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猜测的朝鲜人全都震惊了。周总理在迎接崔庸健的时候简单地向他介绍了辽宁省的事情,震碎了他的三观。
崔庸健并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一直向朝鲜隐瞒此事,尽管他们早已经通知了苏联,而且美国人似乎也已经知道。但是他现在更加确定,朝鲜半岛的局势必然已经彻底落入了中国的掌控当中,金日成的游击队派最终掌权的希望已经不大了。
在朝鲜代表团抵达澳门,并在中方接待下简单参观了福建号航空母舰之后,他们也被安排住在澳门的一家旅馆里面,只等签字仪式正式开始。
至于艾奇逊率领的美国代表团,他们在那间舒适的旅馆里面度过了备受煎熬的一晚上,艾奇逊本人彻底失眠,心中不停纠结着自己是不是要真地在那份协议上签字。中国人的代表曾经在一战结束后的那场巴黎和会上愤而离席,美国代表当时也出于不同原因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