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平城里一片愁云惨淡。
伪明的军队现如今已经打到了保定,距离北平不过百里之遥。
一向逃跑积极的咸丰皇帝这次倒是还没跑。
不是他不想跑,而是实在跑不动了。
咸丰皇帝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基本上已经出气多,进气少的那种。
原本历史上的咸丰其实还是能再撑两年的,但现如今估计是天天听朱元璋又打到哪里的奏报,被吓的提前感受到了死亡的召唤。
“李鸿章,海上的消息到底有没有传回来?”在咸丰皇帝的床边,一个女人尽心尽力的侍奉完咸丰睡下,这才走到外间接见现任直隶总督李鸿章。
虽然李鸿章的际遇和历史上同样有了很大的出入,甚至因为之前差事办砸了的缘故,导致咸丰皇帝对他的观感极差。
但他和历史上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紧紧的握住了军权。
甚至因为曾国藩突然的死亡,让李鸿章把湘军也一并收入了囊中。
这样以来,他甚至比原本历史上威势更胜三分。
当然现如今的满清也不是历史上那个直到此刻依然威压海内的大清王朝了。
被朱元璋一通操作之后,此刻的大清就像咸丰皇帝一样,距离死亡就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奴才这次来就是来汇报海上军情的!”李鸿章脸上露出一丝苦涩。
他叹了口气道:“八国联军的无敌军队败了,伪明的舰队依然海上无敌。”
“啪!”听到这个消息,坐在上首位置的那个女子手掌一颤,杯子一个没拿稳就掉在了地上。
“你再说一遍?”她脸色惨白的道。
“皇后娘娘,奴才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
“八国联合舰队在台湾附近被伪明的舰队击溃了!”
“听说逃回去的战舰连一半都没有!”李鸿章道。
“这可如何是好啊!”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未来的慈禧一脸慌乱。
“啊……!”
里屋之内,刚刚睡下,却又被刚刚杯子落地的声音惊醒的咸丰帝同样也听到了李鸿章的臣奏。
本就已经身处死亡边缘的他,骤闻噩耗,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朕即便是死了,又有何颜面面见我大清的列祖列宗啊!”
“噗!”喊出这句话,激怒攻心的咸丰皇帝直接一口老血就喷了出来。
外面的叶赫那拉氏听到里间动静,哪里还顾得上别的,慌慌张张的就往里面跑。
等她跑进里屋,看到的画面就是咸丰皇帝死不瞑目的躺倒在床上,已经彻底没有了气息。
此刻的叶赫纳拉氏终究还不是二十年后手握大权的慈禧太后。
现在的她只不过是被咸丰皇帝宠幸的一个后妃而已,若不是三年前他为咸丰皇帝生下了皇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估计这会儿她连咸丰皇帝的身边都接近不了。
“这可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啊?”叶赫纳拉氏这会儿是彻底慌了,颤抖着手想要把咸丰皇帝的眼睛闭上,又有些不敢靠近。
“皇后娘娘,陛下身死,为今之计是早立新君,稳住朝局!”
“另外还要尽快召见沙俄的使者,立马答应他们的所有条件,让沙俄兵尽快入关。”
“要不然若是等伪明打到北平城下,不等我们抵抗就要有人开城投降了!”
李鸿章这会也顾不上别的了,紧跟着叶赫纳拉氏进入里间,看到咸丰的模样,他瞳孔不由一缩,马上就意识到这将会是他的一个绝好机会。
彻底握住大清王朝权柄的机会。
现如今随着海上八国联军舰队尽丧,海上优势已经彻底没有了,局势也已经彻底明朗。
大清想要依靠自己保住关内的地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伪明势大,没有洋人海军骚扰沿海的情况下,他们正面完全对抗不过。
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引沙俄入关。
他这些天一直在和沙俄的人谈判,而且也为此请示了咸丰皇帝。
双方已经进行了好几轮的谈判,局面一直在僵持。
沙俄要的很多。
想要让他们进兵关内,抵挡伪明,就要割让新疆伊犁地区和乌苏里江以北大片土地。
而且还要满清承诺把青岛这个不冻港作为租地租给沙俄一百年。
这些条件让咸丰皇帝非常肉痛,几轮谈判都没有松口。
毕竟他们之前其实还有希望。
若是八国联军舰队能够一举歼灭伪明的舰队,那他们只需要守住北平城一段时间,伪明老巢受到洋人海军威胁,退走的可能性极大。
到时候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向沙俄低头了。
但现在洋人的联合海军舰队被灭,满清最后一丝希望顿时破灭。
沙俄若是不帮忙,那大清恐怕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会被伪明直接覆灭。
到那个时候,别说地盘了,连能不能活命都是问题。
对于这一点,咸丰皇帝看的很清楚,李鸿章自然也明白。
“你说的两件事自然都很紧急。”
“但我那皇儿还小,若是继承皇位,恐怕他那几个叔叔会有不同意见啊!”
“而若是无法继承皇帝位,我又以什么身份去和沙俄的使者谈判呢?”叶赫那拉氏也的确精明,很快就抓住了现在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皇长子只有三岁,而几个亲王还都大权在握,现如今咸丰帝新丧,在这样的乱局之下,如何保证皇太子顺利登基称帝,便是叶赫那拉氏最关心的事情。
因为皇太子的利益其实就是她的利益。
只有皇太子顺利登基称帝,她才有机会从叶赫纳拉氏进化成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奴才愿效犬马之劳!”
“陛下若有遗诏,奴才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替陛下完成。”李鸿章语气满是郑重的开口。
叶赫纳拉氏抬起头和李鸿章对视了一眼。
其实在咸丰皇帝病情加重之后,她便已经开始和李鸿章眉来眼去了。
当然不是两人有什么奸情,而是两人都有意愿让对方成为自己的政治盟友。
叶赫纳拉氏身为皇后,最需要的便是让现在还只是皇长子的爱新觉罗·载淳在咸丰皇帝死后,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帝位。
而这就需要外朝重臣的帮忙。
李鸿章想要的是在现在混乱局势下北平城里只有一个声音,最关键的是那个声音最好由他来发出。
而这同样需要内廷皇权的鼎力相助。
正巧,两人手里都有对方最需要的牌。
那相互联合就很是顺理成章了。
李鸿章的动作很快,先是秘不外传咸丰皇帝身死的消息,然后以咸丰皇帝的命令调淮军入京。
万事俱备之后,直接以谋反罪斩杀几位实权亲王。
直到此时才把咸丰皇帝的死讯传出去,再拥立皇长子登基称帝,同时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总览朝局。
这一套操作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全部完成,快的所有人都目不暇接。
等朝堂之内的大臣反应过来,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大局已定,已经无法再改变什么了。
到这个时候,纵然有些人还有一些别样的心思,也只能压在心底了。
两天后,百里之外的大明军终于得到了咸丰皇帝身死的消息,但这个时候北平城已经换了主人,而且依然维持了最基本的稳定。
再想要拿这件事做文章已经没有了意义。
“处事雷霆果决,杀人从不手软。”
“看来这个李鸿章和那位慈禧太后都是搞政治斗争的高手啊!”朱元璋听到锦衣卫打听到的关于这件事的始末,不由赞叹了一声。
“可惜,如果咱们能早两天得到消息,或许这会儿北平都已经破了!”朱元璋道。
“属下无能!”毛骧赶忙半跪在地上请罪。
“起来吧!”
“这哪里是你的过错!”
朱元璋背着手站起身沉声道:“无非就是再打一仗罢了。”
“说实话,咱现在倒是开始期待这两个政治高手会如何应对咱这几十万大军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元璋的头脑风暴
然而李鸿章和慈禧的应对让朱元璋很失望。
他们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更没有血火拼杀的勇气。
他们选择了割地借兵。
这在朱元璋看来简直愚蠢之极。
因为他们这样做失去的将会是尊严和勇气。
而这对一只军队,一个政权,一个民族来说却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满清这个政权最让他看不起的就是这一点。
或许他们从来都没有融入过这一片大地,了解过这片大地上的人们最内核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两百多年过去,他们依然还是当年的那群起于边荒的野蛮人而已。
他们不明白什么叫抛头颅洒热血,不明白什么叫做汉家江山,寸土必争,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精忠报国,什么是民族脊梁。
他们也不可能明白。
因为汉人在他们看来从来都是家奴而已。
一群家奴又谈何家国天下,谈何民族脊梁。
家奴就是用来被奴役的。
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而造成这个时代悲剧的在朱元璋看来并非满清。
这个政权说到底也只是恰逢岂会而已,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占据大明江山的。
但朱元璋明白,他亲身经历了明末,很明白满清之所以能入主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天下的士绅选择了他们。
他们需要满清来为他们解决越来越尾大不掉的农民起义。
这也是为何满清南下之时,南方士绅几乎就没怎么抵抗,各座城池几乎都是传缴而定的原因。
最后选择抵抗满清的只有李定国、孙可望这些农民起义者,以及郑成功这个海盗。
当然这是剃发令颁布之前,至于之后……又有什么用,已经太晚了啊!
每次看到在这个面位真实的明末历史,朱元璋都会感觉到一股浓浓的讽刺。
因为这些士绅就是被他在大明开国时制定的那些国策养起来的。
那些在明初自己制定下来的对读书人的各种优待政策,非但没有让读书人感激大明,反而成为了大明覆灭的祸根。
他们太过贪得无厌了。
这也是他在明末位面以及现在这个清末位面为何要如此坚决的扫清天下士绅的原因。
因为他很明白,这些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毒瘤。
靠着科举制度长在这个民族体内的巨大毒瘤。
或许系统让他来到明末和清末,就是让他弥补大明曾经犯下的那些错失的。
“伯温,如果你是李鸿章,你会如何应对我大明这几十万大军?”朱元璋突然心中一动,不动声色的把手中锦衣卫送来的情报递给旁边的刘基。
“如果单从战略层面考虑的话,李鸿章向沙俄借兵的主意并没有什么过错。”
“当然他做的还不够多,如果我是他的话,会同时派遣得力心腹南下,安徽、河南、山西等地的士绅现如今只是刚刚被陛兵锋压服而已,正是民心浮动之时,若是有人前往游说,说不定就能说动当地那些士绅造反,进而威胁陛下粮道。”
“如此以来,前方攻击受挫,后方粮道不稳,说不定就能迫使陛下撤兵。”
刘基捋着胡子开口,说到这里他眼角一瞥发现朱元璋依然面无表情,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自己。
依照刘基对朱元璋的了解,瞬间就断定这是因为自己的奏对并没有让朱元璋满意。
这让老刘浑身一激灵,脑子瞬间开始高负荷的运转起来。
“但此举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满清此举无疑与虎谋皮,引狼入室。”
“那些沙俄人愿意派兵十万入关和我们死战,可不是为了区区乌苏里江以北的弹丸之地,他们看上的是整个东北,甚至还有新疆和蒙古。”
“所以,此战之后,无论胜败,满清都会成为沙俄控制东北的傀儡政权。”
“陛下对此定要早做打算才是!”刘基大声道。
“我知道了!”
“你先下去吧!”朱元璋挥了挥手。
刘基满脸纳闷的走出殿内,他觉得自己奏对的一点毛病也没有啊!
为何老朱显得有些不太高兴呢?
等刘基离开,朱元璋站起身,皱着眉头在大殿之内来回踱步,默默思索起来。
“刘基此人聪明是聪明,但终究属于元庭旧臣,思考问题的时候,其实和那些士绅一样,最先想的依然还是利益得失,根本就没有民族、国家大义!”
“或者说国家、民族大义,在他们眼里同样也是利益得失的一部分,是可以舍弃,或者说可以拿出来进行交易的。”
“这就是大多数读书人潜意识里最根本的认知。”
“所谓家国天下。”
“先家、后国、之后才是天下。”
“家是排在最前面的,这个家并非一家一户的小家,而是家族。”
“当家族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九成的读书人都会选择家族利益,或者说被迫选择家族利益,抛弃国家利益。”
“只要家族利益不灭,国家的生死存亡,利益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这也是大明帝王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这种事情若是放在以前基本上就是无解的!”
“因为你即便能把天下士绅杀光,但新的士绅阶层依然会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形成。
“除非国家能打破家族对家族成员的控制,彻底消灭士绅这个阶层!”
“这种控制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归根结底是在一个孝字上。”
“而这个孝的根出自儒道。”
“这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共同选择!”
“也就说是,如果要彻底消灭士绅阶层,最先要消灭的就是儒家学说。”
“而儒家学说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进行大一统有效统治的根基,特别是在隋唐开始实行科举之后。”
朱元璋想通了所有关节,眼中顿时闪过一道精光出来。
历朝历代的帝王不敢做,或者说没法做的事情,不代表他朱元璋就做不成。
毕竟现在的大明可是正在经历着生产力大发展的工业革命的。
未来的大明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或许再单单以孝治国,单单以儒立国,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家国天下,家国天下!”
“或许是时候,对这句话进行重新定义了。”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第一百三十二章 飞艇的空中优势
当然,如何对大明进行改革,这是一个细活,欲速则不达,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了的。
对朱元璋来说,这只是刚刚出现在他心底的一丝念想,后面还有很多的细节要填充,要实验。
现如今对他来说最紧要的事情是打退沙俄的援兵,破了北平。
让满清的统治者圆润的从华夏大地之上滚出去。
这件事可以说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从当年第一次通过传送门来到这一方世界,看到满清的所作所为之后,这个念想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现在总算是要实现了。
“李……,你放心好了!”
“我俄罗斯帝国的步兵天下第一,曾经在欧洲战场上打败过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这些伪明军队,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沙俄的统兵元帅罗科夫看着前来阵地进行慰问的李鸿章充满自信的开口。
“这个我当然知道!”
李鸿章脸上挤出一丝笑意:“罗科夫元帅,这次我们带来了东方的特色美食包子,现在都还是热气腾腾的,希望贵方能够喜欢!”
“哈哈,李,你们实在太客气了!”
“有酒吗?”
“我的士兵上战场之前若是没酒可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