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朱元璋的原话就是:“邓愈,去北平把鞑子皇帝给咱捉回来,咱要亲自砍了他的脑袋。”
“陛下,不好了,不好了!”
“伪明打过来了!”琦善一路逃回北平,进紫禁城,面见咸丰皇帝。
刚一见面就开始嚎哭起来。
“什么?”此刻的咸丰皇帝正在吃早饭,闻言吧嗒一声筷子就掉地上了。
“不是说洋人已经同意替咱们攻打伪明了吗?”
“朕可是刚刚接到李鸿章的奏折,里面说,大英帝国的舰队威武雄壮,这次定能够所向披靡,一扫广东。”
“还说此事功成之后,他要提着那朱洪武的脑袋来见朕的。”咸丰皇帝喃喃自语道。
“我的陛下啊!”
“那李鸿章误我大清啊!”
“臣昨晚还在睡梦里,突然就听到了打炮声,不等臣起来查看,天津城就被攻破了,若不是臣激灵,换上汉人的衣服逃出了天津,估计臣都见不到陛下了。”
琦善一边说,一边就开始拿袖子抹起了眼泪。
他这有三分是在演戏,但更多的还是被吓哭的。
昨晚那轰隆隆的炮声真的快把他的魂儿都吓飞了。
他本来还以为是英国人,结果派人一查,攻城的竟然全都是华夏人,披的都是红铠,打的还是大明的旗号。
这差点把他吓死。
这一路为了小命疯狂逃窜,还没什么感觉,此刻站在这里,他突然就有了一种劫后余生,想要大哭一场的冲动。
自己能活下来,不容易啊!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咸丰皇帝急的团团转。
“陛下莫慌,我大清有精锐八旗拱卫帝都,两百年前能把那伪明打的屁股尿流,现如今依然可以!”琦善赶忙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对!”
“快,召我大清第一勇士僧格林沁,着他统领健锐营、火器营、八旗精锐骑兵,去迎战伪明军队,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赶出天津。”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大清这一架腐朽、老迈的机器终于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很快由僧格林沁统帅,匆匆组建起来的五万精锐开赴向了战场。
而另外一边邓愈率领着一万九千陆军新军精锐也同样朝着北平方向急行军。
最终双方在通州地区遭遇。
“都统,对方差不多有两万人!”
“携带有火枪,还有火炮。”手下斥候快速来报。
闻言,僧格林沁一脸冷肃:“那又如何,我八旗勇士何惧这些?”
“再说,我们又不是没有火器和火炮!”
“继续前进,我要让伪明明白,即便过去了两百年,我八旗勇士依然不是他们能够力敌的。”
“对方的武器很落后!”
“我都有种在明末和努尔哈赤打仗的感觉!”
邓愈站在山坡上用望远镜查看对方的阵地,越看他脸上的表情就越是惊讶。
两百年的时间,这些满清鞑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吗?
火器真的就一点进步都没有,用的竟然还是火绳枪。
火炮倒是有些变化,变得越来越大了,可惜依然还是只能发射实心铁弹的红夷大炮。
而此刻他军中装备的可是清一色的后装线膛野战炮,用的也是威力更大的爆破弹。
他们拿什么和自己打啊!
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误朕
双方距离一千五百米。
开始互相炮击。
然而令人尴尬的一幕出现了,满清的红夷大炮连大明士兵的衣角都摸不着。
而相反大明军中的野战炮每一炮都能给对方造成重大伤亡。
“火器营继续掩护火炮部队前进。”
“敌人没有重装步兵,我带骑兵硬冲敌人军阵侧翼,等我把对方军阵冲散,便是我军发起总攻之时。”
僧格林沁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此刻箭在弦上,根本就没有退缩的可能。
于是他一咬牙,便准备发动满清祖传技能,骑兵冲阵。
可惜大明步兵之所以不穿重甲是因为他们现在装备的是从德国佬那里购买的米涅步枪。
这是现如今全世界最先进的前装线膛步枪。
传统的鸟枪攻击距离只有一百五十米,而这种步枪最远射程已经将近千米,有效攻击距离也有六百米。
而且因为改进了子弹,装填速度也大大加快,训练有素的士兵,甚至可以做到五到六秒发射一轮。
所以当看到对面满清开始大规模聚拢骑兵想要冲击自家军阵,邓愈差点笑歪了大牙。
“这些人还真是愚昧无知啊!”
“以为现在还是两百年前吗?”邓愈无语吐糟。
虽然他作为一个从五百年前穿越而来的老人家这样说更让人感觉怪异。
“砰、砰、砰!”
敌方骑兵在冲入射程之内的一刹那,邓愈一声令下,瞬间万枪齐发。
只一轮就直接打掉了对方上千人。
“稳住,不慌,只要咱们冲过去,他们依然是待宰的羔羊!”僧格林沁怒吼着给身后满清铁骑打气。
但其实他内心早已慌的一匹。
因为对方竟然在距离自己足足七百步的时候就开始射击了,而且只一轮就杀掉了上千骑兵。
这意味这什么?
自己想要带着骑兵冲过去接敌砍杀,还要挨几轮齐射?
而邓愈给他的答案是:“无数轮!”
大明军阵中的枪声就没有停过,满清的骑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双方相距还有四百米时,满清骑兵部队已经折了一半。
而剩下的距离还有一半。
这无疑是一条死亡之路。
终于有满清骑兵开始抑制不住心中的惊惧,调转马头疯狂向远处逃窜。
而这瞬间就引起了连锁反应。
满清的骑兵瞬间溃散。
号称大清第一勇士的僧格林沁也跑了。
而且还是带头跑的。
“压上去,把对面的步兵方针也给我冲了!”邓愈一声令下!
顿时整个军阵开始向前推进,然后敌方的步兵也跟着溃散了。
此战一万九千大明军对战五万清军。
明军死亡人数为零,只有三个倒霉蛋在追击的时候歪伤了脚,对面满清五万人阵亡九千,逃跑两万,被大明俘虏两万。
说实话,这是这一只新式明军组建以来第一次作战,战果之丰硕连邓愈本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原来武器装备的差距在拉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是真的可以做到不伤一人,击溃数倍于己的敌人的。
但说实话,这一场胜利并没有让邓愈太过高兴,就满清这些土鸡瓦狗一般的存在,他即便不用新装备,带上一万他曾经统领的明初精锐同样也能杀穿。
相反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危机感。
要知道这些装备可都是太子殿下出面从西夷人手中买来的。
而据他知道的消息,西方由于一直都处在乱战之中,所以催生了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
特别最近几十年,武器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整个西方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发明在诞生,新的武器装备不断被列装投入到战争之中。
就比如这种米涅步枪,现在看来的确算是新式步枪,但据说西夷人那边已经有比这种步枪更先进的步枪了。
如果只是因为打赢了英国佬的海军,无伤打溃了满清就沾沾自喜,恐怕要不了多久,那些西夷人又会拿着更先进的武器杀回来的。
难道他们还要去买?
万一到时候人家不卖给大明了怎么办?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邓愈是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时代的洪流在滚滚向前。
这是一个不向前,就会落后的时代。
反正在来这个世界之前,他是真的想象不到骑兵会被步兵如此轻易碾压的战争。
更想不到一场战争打下来,竟然连敌人的面都还还没有碰到。
这要是没来之前,有人和他这么说,那他一定大耳刮子上去,让他冷静冷静。
但现在,邓愈觉得他自己倒是需要冷静冷静了
作为一方将帅,他能敏锐的察觉到,战争的模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定会带来战略和战术方面的无穷变革。
以往行军打仗的老经验或许已经不能再信任了。
邓愈看着正在收拢俘虏的大明新军,突然有了一种危机感。
一种跟不上时代的危机感。
作为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堂堂卫国公,他讨厌这种感觉。
北平城皇极殿内,得到前线五万大军全部溃败的消息,咸丰皇帝气的差点吐血。
第二天早朝,他在朝堂上怒骂了僧格林沁整整一个时辰,那涛涛怒意几乎要掀翻整个皇极殿。
“僧格林沁误朕!”
“朕要御驾亲征,与那朱洪武拼个你死我活!”咸丰皇帝最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结束语。
然而下面本该配合他表演的群臣们却安静如鸡,没有一个人开口。
这顿时让咸丰皇帝有些尴尬。
“你们这些大臣就没个人出来劝劝朕吗?”
“朕要你们何用?”他心里怒意勃发。
最终还是琦善看不下去了,而且他自己也是戴罪之身,这个时候正是巴结皇上的好机会。
所以他直接跪下奏对道:“陛下安全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还请陛下随同太后,皇后,几位娘娘一起秋狝承德。”
“至于京师,城高池深,料那朱洪武也攻不破!”
“而只要拖延一段时间,我勤王大军定然从四面八方赶到,杀绝那朱洪武的谋逆之军。”
“好吧,看你如此诚心劝说的份上,朕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这里就交给怡亲王载垣还有琦善了。”
“务必守好京师,莫要让贼寇肆掠!”
咸丰皇帝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就坡下驴,直接宣布退潮,然后就急匆匆的返回圆明园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这里太危险,距离那个朱洪武的大军太近,他是一刻也不想多待。
大殿之内众大臣:“……!”
看着这位匆忙出逃的皇帝陛下,众多官员心里不由就想到了前朝末代皇帝崇祯。
人家虽然脑子有点不清楚,但最起码人家尽到了作为一个皇帝的本分,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啊!
“唉……!”大殿之内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的叹息声。
第九十八章 剪掉辫子,我方是我
邓愈两万大军来的很快。
不过咸丰皇帝跑的更快。
等邓愈赶到北平城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得到探子的汇报,咸丰皇帝都已经快要跑出顺天府了。
邓愈:“……!”
北平本就城高池深,再加上城内官员、士绅一听是朱洪武打过来了,守城也是一个比一个坚决。
没奈何,邓愈最终也只是示威性的放了几炮,选择了放弃打穿北平城的想法。
不过既然来了一趟,他也不能白来。
北京城外的圆明园就成了他的目标。
这座满清皇室倾情打造的皇家园林直接被邓愈搜刮了一遍,作为此次北进的军资。
然后带着大军,拉着一车接着一车的宝贝,在北平城头上众多士绅、官员的目送之下,打着大明的日月战旗,大摇大摆的走了。
于此同时,常遇春的海军一样在渤海湾耀武扬威起来。
每隔一段时间就打两炮听听响,把岸边的清军吓的心惊胆颤。
“听说了吗?”
“盘踞在广东的伪明把英国佬的无敌舰队打败了!”
天津城内一处茶楼。
几个年轻人正在聚会。
“这样的大事吾辈怎么可能不知道!”
“而且何止是打败,是歼灭,全歼!”
“真是解气啊!”
“英国佬欺负我们多少年了,这两年更是越来越狂妄,没想到终于有人把他们收拾了!”
“唉……可惜不是朝廷的舰队!”有人叹息道。
“诸位,我倒是觉得不是朝廷的舰队才更好!”
突然一个年轻人沉声开口:“难道你们就真的想要带着这东西过一辈子不成?”
年轻人说话间指了指自己背后的辫子。
“子语,慎言!”
“此地不是说这话的地方!”有人立马出言提醒。
“有什么要慎言的!”
“你怕不是已经忘了,天津现在在谁的手里!”
“这里现如今是大明朝的地盘!”
那叫做子语的年轻人突然笑着站起身,一把扯住自己的辫子,从身上抽出一把小刀,一刀便从中间把辫子割断了。
周围所有人都是忍不住一阵惊骇欲绝。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此条法令经过二百年的严酷执行,早已经深入人心。
“子语,你疯了!”
“那些人在这里呆不长的,他们耀武扬威两天就要回广东了,你难道还要和他们一起走不成?”
有个年轻人扯住他的袖子,满脸焦急道:“赶快趁着现在没人看见,去里面躲一躲,我让人给你买个假辫子带上。”
“道林兄,子语在这里谢过你的好意了,不过我这一辈子再也不需要那玩意了,我无亲无故,今日就要南下广东了!”
“诸位兄弟,后会无期。”
“我知你们家大业大,不可能南下,所以希望以后不要再见!”
“再见……或许我们就是敌人了!”
余子语说完,就这么披头散发的走出了茶楼。
“泱泱华夏五千载,吾辈从此始为人……!”
他一边唱着,一边大踏步的扬长而去。
不知为何,之前犹豫不定时,一直寝食难安,现如今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却是立马便有些迫不及待起来。
他想要去广东,去看看那个汉人不用为奴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去看看那些能把英国海军全歼的军队到底是何等威武。
他想要为那一片土地,献上属于他的一份心力。
身后众人看着犹如狂生一般的余子语,脸上都闪过一丝羡慕。
不过正如余子语所说,他们每一个都家大业大,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
一路走,一路被围观。
余子语丝毫不在意,他一路走到天津城门前,第一眼就看到一个身穿红铠的年轻将军
“将军,能否带我去广州,我愿意投军。”余子语道。
沐英远远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披头散发的年轻人。
他很明白,如果自己不带他一程,这年轻人很可能走不到广东就被人拿去邀功了。
当然对于第一个敢于割掉辫子的同胞,他是不会看着他遭遇不测的。
朱元璋早就教过他关于舆论的威力。
他们耗费几个月时间,跑到北平城下耀武扬威,可不就是为了在整个华夏大地掀起舆论吗?
如果所有人都如这位青年一样,敢自行割掉头上的辫子,那鞑子这大清朝根本就不用打,自己就土崩瓦解了。
“可以!”
沐英点了点头,笑道:“你来的正是时候,我们马上就要撤了,你若再晚来一会儿,可就见不到我了!”
他说完扭过头看向身后的人群。
“还有没有要和这位小哥一样的!”
“我们马上要起航南下,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了!”沐英开口。
终究也再没有第二个人站出来。
不过沐英却从这些人眼中看到了期待,看到了异动,看到了光。
这是希望之光。
“不要紧!”
沐英笑着看着面前越聚越多的人群:“我们还会回来,大明还会回来的,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你们都有割掉辫子的那一天!”
“万岁!”
看着沐英带着余子语离去的背影,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呼喊。
“万岁、万岁……!”
声音越来越大,渐渐震耳欲聋。
沐英听着这呼喊声,觉得这或许就是陛下时常和自己说的民意吧!
属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