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4章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4章

小说: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标觉得这是一个好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这些事情他也就在心里评价一下,然后默默为老朱加油助威,期待他早日完成试炼任务。
  毕竟他现在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除了加油助威也做不了什么了。
  他现在每天的行程如下。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跑步、锻炼一个小时,然后吃早饭,上午跟着宋濂等文臣学习文化知识,中午午休两个小时,下午跟着朱元璋派来的嫡系武将学习兵法韬略。
  晚上八点就能躺进侍女已经暖好的被窝休息。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吃什么,一句话就有人给你安排的妥妥当当,想玩什么,一个眼神立马就有人给你去找。
  可以说这几个月,对于朱标来说,每天除了学习,别的什么也不用担心。
  而且他也并不抗拒学习,虽然他是从现代穿越来的,但古人的智慧同样不容小觑,自己现在才十三四岁,正是需要学习的时候,无论是文学还是兵法韬略都是他的短板,作为大明帝国的太子,多学一点没有任何坏处。
  这样的生活,除了没有手机、电脑娱乐,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可奢望的了。
  这一天,正常的学习结束,朱标刚刚吃过晚饭,突然听说有大臣上门求见自己。
  这可是新鲜事,自从他被封太子之后,因为一些忌讳,很少有大臣会私自来东宫拜访自己,特别是在晚上。
  “殿下,老臣刘基拜上!”
  等人进来,开口报上自己名号,朱标心中又是一动。
  这位就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中的刘伯温?
  他仔细打量刘基,发现这位还真有些神异,此时的刘基应该已经五十多了,但看起来却还如同三四十岁一般。
  “殿下,老臣是奉了陛下的皇命,来此教授殿下一些强身健体的内练法门的。”
  “从今天起,每天吃过晚饭,老臣都会前来教授殿下一个时辰。”刘基不等朱标问话,直接道明了来意。
  朱标心中一动,根据原先的历史走向,朱元璋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他对自己继承人定下的标准就是文皇帝,是要带着国家休养生息的。
  而练武之人难免喜欢妄动刀兵,所以他一直没有让朱标习武。
  但现在历史改变了。
  这应该是老朱看过大明朝历史,特别是知道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病死之后,做出的第一个影响历史走向的决定。
  “看来老朱还是关心我身体的!”朱标心中生出一丝暖意。
  “不过老朱竟然让刘基来教自己功夫,刘基不是文臣吗?”
  朱标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先生会功夫?”朱标也懒得绕弯子,直接就问了出来。
  刘基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傲然,捋了捋嘴角的胡子笑道:“殿下有所不知,老臣年轻时曾修过十年道法,也曾拜过武道名师,功夫还看的过去,算是国朝三位武道宗师之一。”
  武道宗师就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根据朱标这段时间得到的情报,整个大明朝明面上的一流高手绝对不超过十个。
  他没想到刘基竟然就是其中一个。
  这就有些挑战他的三观了。
  难怪后世对刘基的描述带有那么多的神秘色彩,原来这还真是一个神人啊!
  “原来先生不但学富五车,而且还是武道大宗师,太厉害了!”朱标毫不吝啬的送上溢美之词。
  然后他又有些好奇道:“先生说国朝有三位武道宗师,但据我所知除了先生之外,就只有常遇春常将军啊,还有一个是谁?”
  “徐达,徐天德!”
  “只不过徐达为人低调,而且很少出手,没多少人知道罢了!”刘基道。
  朱标恍然的点了点头。
  果然,整个大明徐达应该是最能苟的。
  “不过他们二人和老夫又有所不同!”
  刘基捋着胡须继续给朱标科普:“他们修炼的都是硬功,靠的是战场拼杀增长力气,这样练功修炼速度虽然快,但容易留下暗伤,如果不仔细调养身体,晚年必定伤病缠身。”
  “而老臣修炼的是内家功夫,只要掌握门窍,不但不会伤身,甚至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就如武当山的张真人,内家功夫登峰造极,现如今据说已经一百多岁了,依然健在。”
  “哦……!”朱标果然来了兴趣。
  穿越到古代,他又怎么可能不对功夫感兴趣。
  之前他就跟自己那两个算是二流高手的近卫讨教过,也胡乱练过几次,但自己侍卫练的基本都是硬功,是从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朱标根本就学不了。
  正如刘基说的,硬功练着伤身,特别是对现在还在长身体的朱标来说,所以他也忍耐住了。
  他在等老朱帮他完成资格试炼任务,到时候奖励的既有功法,又有武道资质,再加上他身为太子能调动的庞大资源,还怕练不成武道高手?
  不过现在一个内家大宗师就在身边,又是朱元璋特意派过来教自己练武的,那他也就不用等了。
  “那怎么样才算掌握了门窍呢?”
  “先生是不是有什么绝世功法要传给我?”朱标满脸期待的看着刘基问道。
  “糟糕!”
  刘基看到朱标的表情,心里陡然惊醒,忍不住暗暗叫苦。
  他虽然是武道大宗师,但相比较起来,他更是一个文官,而且也更认同自己文人的身份。
  作为一个文官,特别是一个希望施展自己抱负的文官,他可不希望接替朱元璋的皇帝是一个喜好练武、痴迷修道之人!
  所以他虽然接下了朱元璋教导太子练武的差事,但内心却是准备说服朱标,让他明白练武没前途,读书习文才是正道。
  到时候,朱元璋问起,自己就可以说太子自己不愿意,这件事也就过了。
  但刚才被朱标稍微夸奖两句,顿时老毛病又犯了,人有些飘,一不留神把练武的好处说了个遍,倒是把朱标的好奇心激起来了。
  “不过不慌,太子殿下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而已,自己想要让他回心转意厌恶练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想到这里,刘基脸上微微一笑,顿觉胸有成竹起来。


第九章 五禽戏
  “殿下,所谓的绝世武功只不过是民间百姓谣传而已!”
  “真实的武学是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每天练习才能有所成就的。”
  “殿下知道何为入劲吗?”刘基试探着问道。
  “知道!”
  “能把全身力量汇于一处打出,达到这个境界才算武道入门,江湖上已经能称一声高手了。”朱标这些天没事就喜欢带着侍卫到南京城里闲逛,听那些市井之人聊天,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很清楚的。
  刘基闻言心中再次一沉,心道看来太子殿下有练武心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有些不好办了。
  “那殿下知道一个普通人要达到入劲层次需要多长时间吗?”刘基又道。
  “别人我不知道,但我问过身边侍卫,军中将士的话,需要十年左右才有可能。”朱标道。
  “那是资质好的才行的!”
  “我军中将士百战老卒很多,但能达到三流高手的总共也不超过三千人,用千里挑一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况且那些都是外练法门,殿下乃是千金之躯,又如何能修习,而如果走内练之法速度只会更慢。”
  “以我估计,殿下若是想要有所成就,至少需要十……二十年的时间!”刘基一脸驽定道。
  “那还等什么呢,开始吧!”朱标站起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刘基:“……!”
  他是这么意思吗?
  不过朱标都已经开口了,他也只能教了,如果不教,传到朱元璋耳朵了,对自己来说可就不妙了。
  “老臣入劲所用法门乃是五禽戏,今日先教殿下虎戏,一共八式,老臣先做,殿下可以跟着学……!”
  刘基做着动作,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笑意。
  “这五禽戏在江湖上号称最难入劲法门,就让殿下去练吧,要不了多久他自己就会坚持不下去的。
  而且这五禽戏还有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也算完成朱元璋的任务了。
  “简直一举两得!”刘基不得不对自己的机智默默点了个赞。
  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
  经过一个月的练习,朱标总算是把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猿、鸟,一共四十式招式全部学会。
  还别说,每天早晚各练习几遍,还真比跑步、做俯卧撑更有效果,他这一个月来明显感觉自己身上有了一些肌肉。
  当然距离入劲依然遥遥无期。
  对此朱标也不着急。
  因为他的任务奖励貌似马上就要到账了。
  现如今的明末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五月,按照朱标记忆中的历史崇祯皇帝早已经在煤山吊死两个月了,但现在他还好端端在北京城坐着。
  而李自成虽然打下大同,但因为朱元璋一系列操作,这会儿还被李邦华、周遇吉挡在宣府之外,连北平城的影子都还没摸到。
  另外一边,经过四个月的杀戮,朱元璋已经彻底把整个北平、甚至顺天府都梳理了一遍。
  该杀的都杀的差不多了,该编练的新军也已经全部编练完毕。
  他决定不再等待,而是主动带着崇祯皇帝一起率领两万新军支援宣府,准备彻底解决李自成这个隐患。
  说实话崇祯皇帝对于这个提议是相当兴奋的,他很早就有亲自上前线看一看的想法,但可惜每次刚一提出来就遭遇大臣们的集体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但这次不同了,因为提议的是朱元璋。
  那些敢反对朱元璋的家伙早就在这四个月里被杀的差不多了。
  “知道咱为什么要带你一起吗?”骑在马上走出北平城的时候,朱元璋扭头看向崇祯问道。
  崇祯摇头。
  “原因有两个!”
  朱元璋扭头看了一眼北平城笑道:“第一,这几个月咱杀了不少人,但还有一些人在蛰伏着,咱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看似能夺取北平控制权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跳出来。”
  “等把这一波人杀光,北平才算是彻底安稳。”
  “皇祖果然阴险!”朱由检心里吐糟,面上却是一副受教了的表情。
  这是他这几个月来摸索出的和朱元璋的相处方式,在这位面前你千万不能摆皇帝架子,只能乖乖的当孙子,要不然他真会抽你。
  对于这方面的经历崇祯皇帝不愿多回忆,回忆多了都是泪。
  “第二,军权!”
  朱元璋继续道:“这一次越过文官集团让你有了亲自接触军队武将的机会,希望你能把握住时机,控制住军权。”
  “握不住军队,你这个皇帝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架空,然后在城破之后,找棵歪脖子树上吊殉国。”
  “皇祖,你……!”朱由检有些迟疑。
  军权可一直都在朱元璋自己手里握着呢,现在突然说要给他,这让崇祯皇帝心里有些不安。
  “咱打完这一战就要离开了!”
  “这里的一切终究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朱元璋不等崇祯皇帝说完,便直接开口。对于这位大明最后一位皇帝,朱元璋的感情是复杂的。
  在他看来,这个人不是一个昏君,是想要把国家治理好的,而且也足够勤奋,但可惜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最关键的是被手下的文官忽悠瘸了。
  朱元璋能帮他的就是给他留下一支还算忠心的军队,至于大明的结局到底如何,还是要靠他自己去努力。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连自己亲儿子、亲孙子的事情都还没安排妥当,哪还顾得上这个传了十几代的后代啊!
  说到底,这里终究不是他的大明。
  他只不过是因为一个任务,在这里留下足迹的过客而已。
  崇祯皇帝看着朱元璋的背影,顿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从朱元璋突然出现到现在几个月的时间,是他自从当上皇帝以来,过得最轻松的一段时间。
  现在突然听闻朱元璋这一战后要走,他一时间都不知道自己是该欢喜还是该忧愁。
  “皇祖,您能否多留一段时间,这万里江山,外有满清逞凶,内有流寇肆掠,朕一个人真的能力有限的很!”崇祯皇帝追上朱元璋,满脸苦涩道。
  “嘿,这可不是咱能决定的事情!”
  “两个月,两个月后咱再不回去,就要彻底留在这里了!”
  “你希望咱彻底留在这儿?”朱元璋似笑非笑的问道。
  崇祯皇帝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第十章 任务完成
  李自成这段时间很烦。
  这仗刚开始打的时候是真的很顺利,襄阳、荆州、德安、承天,官兵守军基本就是一触即溃。
  但自从在宁武关遇到这个周遇吉,他的噩梦就来了。
  先是在宁武关被挡了三个月,大军死伤七八万。
  再之后到大同,又是两三个月,死伤七八万。
  现在到了宣府,又是如此。
  这个周遇吉就如同一个狗皮膏药,打不死、撵不走,就是跟自己死耗。
  官兵越打越多,人心越来越凝聚,他手下的人却是越来越心浮气躁。
  “这大明朝不会还喘过气来了吧?”李自成灌下一口酒,满是郁闷的的叹了一口气。
  “根据线报,的确有这个可能!”
  “北平城里出了一个厉害人物,叫朱三!”
  “如今就是他在掌控北平城,整个北直隶在他的治理下乱象已经消失,贪官污吏被斩杀殆尽,大多数百姓甚至都分到了田产,我等即便破了宣府,真到了北平城下恐怕也破不了城,只能无功而返。”李自成身边一个身材微胖的读书人开口。
  此人叫牛金星,乃是李自成座下第一谋士。
  “牛先生,你可不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
  “大家可都等着跟随大哥灭了大明,去北平城里封侯拜相、吃香喝辣呢!”李自成下首位置刘宗敏不满的叫嚷起来。
  有刘宗敏带头,其余贼头都跟着大喊大叫起来。
  李自成看手下群情激奋,撤退的话已经到嘴边了,一时间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
  这些人虽说都是他的部下,但却都有自己的私兵,自己在做决定时也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牛金星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心里忍不住重重的叹了口气。
  流寇就是这样,永远看不清楚形势,没有丝毫的大局观。
  打顺风仗还行,稍一遇到点挫折定然就是内讧。
  “跟着这样一群人真的能推翻腐朽的大明,再造新朝吗?”牛金星心里再次升起一丝迷茫。
  “大王,营寨外有人送来一封信!”
  “说是朱皇帝派人送过来的!”就在这时有手下突然跑进来报告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消息。
  “拿进来!”李自成心中一动,略有些期待的道。
  信是朱元璋亲自写的,内容只有一句话,李自成只要愿退,朝廷将封他为西北王,并且把整个山西、陕西两个省正式作为封地赏给他。
  看到封王这两个字,李自成顿时心神狂跳。
  别看他现在已经自封皇帝,但和大明皇帝金口玉批的一个异姓王相比还是后者更香一点。
  而且他本来就不愿意再打下去了。
  大明出了一个能人,显然气数还未散尽。
  再打下去,除了损兵折将没有任何益处。
  “送信的人呢?”他赶忙问道。
  “那人已经走了,不过他说如果大王愿意,三日后可去宣府城下会盟,正式商谈此事!”
  李自成当然愿意,这件事若是成了,他就再也不是贼,而是堂堂正正裂土封疆的大明异姓王了。
  一想到这里,李自成的嘴角就忍不住勾了起来。
  三天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