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23章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23章

小说: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是骑兵?”
  郑芝龙和郑森父子俩面面相觑。
  大明马政早已经完全败坏,再加上马场都在北方,现在已经是满清鞑子的占领区了,根本就弄不来战马,没有战马哪来的骑兵啊?
  如果大明能有一只能征善战的骑兵,又怎么可能被满清欺负到这种地步。
  “明末没有骑兵这个咱知道,但明初有啊!”
  朱元璋仿佛知道两人此刻在想什么,笑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岸边:“应该快到了,你们也来看看咱大明的骑兵到底如何吧?”
  他特意让郑芝龙把船队停泊在这边的开阔地带,就是为了此时。
  以大明铁骑震慑郑芝龙是其一,其二也是为了自己安全着想。
  若是郑芝龙真起了什么歹意,凭借藏在暗中锦衣卫的高手,以及这一万精骑,定然能给郑芝龙一个大大的惊喜。
  大地震颤,轰隆隆的犹如敲响了战鼓。
  远处的大地烟尘四起,就好像无数头洪荒巨兽正朝着这边奔涌行来。
  等那一道钢铁洪流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郑芝龙和郑森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煞气,顿觉呼吸都有些不畅。
  这是真正的百战铁骑,是在战场上经过无边杀戮硬生生杀出来的。
  而且这一万铁骑比之原本更强,因为他们全部都已经开始修炼朱标弄出来的简化版炼体三十六式了。
  虽修炼时日尚短,入劲者不多,但无论是血气还是力量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次把这些人弄到明末来,朱元璋也有检验炼体三十六式修炼成果的一层原因在。
  明初虽还有一些战事,但无论是蒙元残余势力,还是陈友谅、张士诚的残部都已经是丧家之犬,用他们来试刀有些大材小用。
  既然是好刚那就要用在刀刃上,过来明末碰一碰满清的八旗兵再合适不过。
  满清鞑子的八旗说到底和当年成吉思汗的骑兵在战术上是一脉相承的,但相比起明初蒙元的腐朽,现在的满清八期正是战力最强盛的时候。
  这样的骑兵才能算是大明铁骑的真正对手。
  还有一个原因,再造大明的任务只有五年,五年时间想要犁庭扫穴,扫荡各路强敌,然后再造一个活力四射的大明朝是真的很有难度。
  即便是朱元璋,单靠自己一个人也完成不了,他需要来自原世界的帮助。
  等一万铁骑停下脚步,森然立于岸边,郑芝龙和郑森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些人带给他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强了。
  “如何?”朱元璋笑问道。
  “很强!”郑森满眼放光的舔了舔嘴角,相比起海战,显然他更喜欢这种来去如风,冲锋陷阵的感觉。
  “陛下,能不能也让我加入您的骑兵部队?”郑森满脸期待道。
  见到这么一只犹如凭空出现一般的强大骑兵,郑森对于朱元璋的身份再无任何质疑。
  对于真正成为其手下战将甚至还有些迫切。
  毕竟作为明人,谁不想跟着传说中的洪武大帝一起征战四方啊!
  “你不行!”
  “咱说了要带你回南京娶公主的!”
  朱元璋哈哈一笑:“你小子别想跟咱耍马虎眼。”
  “靖海公,把咱这一万精骑用船送到北方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朱元璋笑问道。
  “北方哪里?”郑芝龙满怀敬畏的问道。
  “金州登陆,咱要一路打到鞑子的老巢盛京去!”
  朱元璋目露精光道:“咱说要端了鞑子的老巢可不是和你开玩笑的。”
  “最少也要三个月,而且还必须要到明年海风方向合适的时候。”
  郑芝龙沉吟了一下,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同时也在心里暗暗心惊:“乖乖,深入敌后孤军奋战,这也太大胆了吧!”
  朱元璋点头道:“问题不大,那我这一万人就交给你了,不要走漏任何风声,安全把他们送过去,做好了,等把鞑子灭了,咱就封你为靖海王。”
  “靖海王……!”郑芝龙嘴巴不由自主的咧开,嘿嘿傻笑起来。
  “陛下,大军后续的粮草怎么办?”旁边郑森问道。
  “全军只带三天粮草,剩下的当然是抢鞑子了!”
  朱元璋呵呵一笑:“咱这次也和鞑子学一学,让他们尝尝被烧杀抢掠的滋味。”
  “陛下,请一定让我加入这一次行动!”
  “我略会武艺,精通操船,而且还和陛下军中的沐英相熟,一定能帮上忙。”郑森激动的脸都涨红了。
  这么大胆刺激的大战略,他是一万个不想错过。
  “不准!”
  “咱说让你跟咱回南京,难道你还想抗旨不成?”朱元璋轻描淡写的开口。
  郑芝龙被这句话吓的一激灵,一脚就踢在郑森的屁股上:“臭小子,陛下让你去哪你就去哪,哪有你讨价还价的余地。”
  郑森这次是真的蔫儿了,碰上朱元璋这种修炼成精的如来佛祖,他这刚刚破土的小孙猴是真的难顶啊!
  一直站在朱元璋身后的沐英看到这一幕,不由朝着这位这段时间还算熟识新朋友无声呲牙一笑,露出一丝同情的目光。
  这家伙犯在自己义父手里,以后恐怕有好果子吃了。
  不过……,能被义父看中,要亲自带在身边调教的家伙,显然以后定然是要有一份远大前程的。
  这小子现如今还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什么样的机遇呢,若是知道他恐怕做梦都要笑醒。


第五十四章 清军南下
  洛阳城。
  曾经的布政使衙门现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军政议事大厅。
  徐达高坐首位,在他两旁的下手位置是二十多个身披铠甲的将军。
  这些人有左良玉的手下,也有朝廷的将官,还有他号称义王时发现的几个可用手下。
  无论曾经出身是什么,但现在经过徐达三个月的整合,砍掉了超过上千人的脑壳,所有人都已经对他服服帖帖。
  虽然这种服帖有可能只是暂时的,但能在如此混乱,如此军心浮动的时候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这就是徐达的本事,无论再多的军队,再复杂的局面,经过他梳理之后也能凝成一股绳,一致对外。
  常遇春说自己最多能掌十万兵,人送外号常十万,而如果让朱元璋评价徐达,或许就要用上曾经兵仙韩信说的那句话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这句话用在徐达身上,同样合适。
  “报……!”
  “鞑子已尽起三十万兵马,其中二十万汉军旗,十万精锐八旗正向我洛阳推进中!”有斥候跑进来,快速汇报着最新军情。
  “再探!”
  徐达挥退了斥候,这才看向两侧的将军们:“不出陛下预料,鞑子果然来了,八旗精锐骑兵尽出,看来这是要和咱们决战了啊!”
  听到徐达此言,下方的将军们有大半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之前他们虽也一直抵挡着满清南下的脚步,但山西有李自成牵制满清一部分精力,山东还有一些私盐贩子在闹腾,这就让左良玉集团的压力还没那么大。
  但现在左良玉身死的消息传到多尔衮的耳朵里,显然他这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推平左良玉,把整个河南都打下来了。
  不得不说,多尔衮虽比不上皇太极,但依然算是极其了得的军事方面战略家了,对于战机的把握相当精准。
  若徐达没过来,或许根本就不用多尔衮出手,这些曾经左良玉的手下大将们听到大军压境的消息恐怕有大半都要投降,剩下的差不多也要不战而逃。
  毕竟左良玉的这些手下八成都和满清交过手,见识过八旗骑兵的厉害,他们已经被吓破胆了。
  但很可惜,现在他面对的对手是坐镇南京的朱元璋,以及亲临前线指挥的徐达。
  “诸位,都说说吧,咱们怎么办?”徐达扫视一圈,把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问道。
  “撤……撤退那是不可能的!”卢光祖开口,他本来是想要说撤退的,但说到一半,被徐达目光扫到,又生生的给憋回去了。
  这货在原本历史上属于投降积极分子,在左良玉死后第一个提出降清,之后更是对满清忠心耿耿,甘当南下急先锋。
  甚至在攻打顺庆的时候,死战七天七夜不退,堪称满清门下最忠心奴才。
  可惜奴才终究只能是奴才,而且他也不像吴三桂、尚可喜等人一样一直手握重兵,等仗打完就被满清寻了个由头直接杀了。
  现在他显然不会知道自己原本的命运,他内心就算真想投降,在徐达的威势下恐怕也只能永远憋在心里。
  “哪那么麻烦,直接出城打就是了,他们三十万人,咱们也有三十万,谁怕谁啊!”黄得功的大嗓门第二个响起,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他从军伊始就在打流寇,而且崇祯十五年以前一直都是撵着流寇屁股打的,没和满清八骑正面对战过,没吃过亏,自然不知道痛。
  有两人率先开口,整个大厅里顿时乱糟糟的吵成一团,说什么的都有。
  徐达静静的听着,突然扭头看向坐在他左手位的周遇吉:“萃蓭,你是锦州将门出身,应该最了解鞑子的骑兵,你怎么说?”
  听到徐达开口,整个大厅顿时一静,所有人都扭头看向周遇吉。
  “出城浪战就是找死,为今之计只能占据大城死守,等候朝廷援兵!”
  听到周遇吉此言,大厅内超过半数的人脸上都不由猛然一松。
  只要不让他们和鞑子正面作战,那怎么都好说。
  “就依萃蓭所言,大家分城拒守就是,诸位放心,陛下神机妙算,早已有了破敌之法,只要能坚守三个月,咱们必胜!”徐达一声令下,众将轰然应诺,下去准备去了。
  等所有人都离开,周遇吉才满脸凝重的看向徐达:“大帅,鞑子现在军中火炮可不弱,咱们若是一味死守恐怕并非良策。”
  “陛下……!”他犹豫着不知道怎么开口。
  当今之世,鞑子骑兵就是无解的存在,从万历末年李成梁的辽东铁骑被废开始,其实大明就已经对满清没有半点办法了。
  当然那时候其实还是能守得住的。
  但到后面九边重镇被破,北平城被满清兵锋指到脑门上的时候,其实整个北方就已经废了一半了。
  至于剩下的一半,是李自成弄废的……。
  现如今的局面。
  除非那位陛下能变出一只不弱于满清的骑兵出来,否则一切都是枉然,最好的结果就是依靠长江天险划江而治。
  “放心吧!”
  “守住三个月,自见分晓!”徐达笑着宽慰他。
  至于奇袭鞑子老巢的计划,他虽然知道,但却不会向任何人透漏分毫,确保此战术万无一失。
  金州城外二十里。
  刚刚被郑芝龙运送过来的一万精骑,在李文忠率领下肃然而立,静静的看着远处隐藏在黑暗之中靠近海岸线的这座小城。
  在他身后,此次大军的向导之一,土生土长的辽东人李四泪流满面的跪在地上,终于忍不住痛哭流涕起来。
  二十多年前萨尔浒之战,大明边军大败,努尔哈赤几乎占领辽东全境,他和生活于此的六十多万百姓被迫迁入山海关。
  到现在已经过去足足二十多个年头了。
  在这一场大迁徙中,他的父亲、母亲、两个哥哥全部死于非命,只有他一人苟活至今。
  本以为自己终生再没有返回这片黑土地的机会,却是没想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会再次回来,而且还是以向导的身份,带领大明铁骑复仇而来。
  说实话,这一天他已经期待太久太久了。
  他做梦都在期待着能够手刃鞑子的那一天到来。


第五十五章 骑兵对冲
  “啾、啾!”远处的夜色中突然传来两声神似鸟鸣声的信号。
  正肃然而立的李文忠听到声音,铿锵一声抽出腰间的佩刀,声音低沉道:“马钦、章青你二人各带两千人守住金州城四门,没我的命令一只蚊子也不许放走。“
  “剩下的人随我入城,把城内的满清鞑子全部屠尽,一个不留。”
  “低速奔袭,不许喧哗!”随着李文忠一声令下,六千精锐骑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向着二十里外的金州城悄然挺进。
  同一时间,金州城城墙之上,一道道阴影藏身在黑暗中,正在肆意收割着城墙上守城士兵的性命。
  率领这些人的正是沐英。
  他现如今的修为是融劲巅峰,而他率领的这六十人小队同样是清一色的融劲强者,全部都是这两年因为灵气复苏,再加上修炼简化版锻体三十六式从入劲突破的融劲,然后被朱元璋召集在一起,组成的攻坚队。
  说实话,这样由清一色武道强者组成小队,进行攻坚或者暗杀的想法还是朱元璋从朱标组建的亲军卫得来的灵感。
  用朱标的话说这叫特种部队。
  老朱觉得这个想法很赞,所以就先一步在军中把特战队组建了起来。
  这一次沐英率领特战队进入明末位面,同样有小试牛刀的意思。
  显然效果相当的好。
  直到李文忠率领骑兵接近到金州城下不到三里,城内的鞑子才终于意识到那轰隆隆的声音是马蹄声,有大股骑兵正向着金州方向奔腾而来。
  但直到如今金州城的鞑子首领还以为这是友军过境,毕竟这里可是辽东,距离战场河南隔着一个山东呢,敌人的骑兵难道还能插着翅膀飞过来不成。
  而且大明有骑兵吗?
  想到这里,这鞑子首领不由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
  不过很快,等他急匆匆的奔上城墙看到对面已经冲到眼前,身披鸳鸯战袄的钢铁洪流时,顿时吓的目瞪口呆。
  “敌……!”这鞑子首领正要高声示警,不料一把刀从他背后悄声无息的插入。
  干脆利落的杀掉这个鞑子官,沐英满脸笑容的朝着城外的李文忠挥了挥手。
  而此刻的金州城城门大开,李文忠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直接冲入了城内。
  然后就是一阵砍瓜切菜。
  第二天一大早,一排二十多个留着老鼠尾巴的鞑子被押解到城内广场上。
  这已经是城内仅剩的所有鞑子男丁了。
  “有没有和鞑子有仇的?”李文忠扭头看向四周正在观望的百姓,高声呼喊。
  四周百姓一阵骚动,但终究没人敢站出来。
  李文忠一刀把其中一个鞑子砍死,鲜血喷薄而出,他满脸怒意道:“都特么是不是爷们,连杀仇人的刀都不敢接吗?”
  “我来!”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快步走来,接过李文忠手中的刀,手起刀落。
  “我也来!”有人带头,顿时百姓之中接二连三的有人站出来。
  眨眼间,这二十多个鞑子就被砍得的稀巴烂。
  李文忠满意的点了点头,随手指了指最先站出来的那家伙:“你家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
  “见过军爷!”
  “小人马六,祖籍山东,是六年前被鞑子掠过来的,小人的老父母都被鞑子杀了,媳妇儿也被抢走了,小人愿意投军打仗,还请军爷收留。”
  “咱手下都是骑兵,你做不来!”
  “不过咱可以把金州城交给你!”
  “这座城你给咱守好了,等咱回来给你记一功,明白吗?”李文忠道。
  “啊?”马六一脸懵逼,幸福来的太突然,让他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李文忠根本就不给他反应的时间,只随意提点了他两句,便直接带着人马以及三天的干粮,开出了金州城。
  兵贵神速。
  朱元璋给他定下的策略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横扫辽东,尽量灭杀鞑子的有生力量和后备兵员,至于城池,除了鞑子的圣京沈阳,别的都不在李文忠的目标范围之内。
  “全军以百人为单位,散开,目标沿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