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21章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21章

小说: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子朱棣!”朱棣同样也在打量崇祯皇帝,看他竟然穿着龙袍,那眼神已经开始不友善起来了。
  这龙袍天下间除了自己父皇谁有资格穿,此人实在该杀!
  也就是朱元璋在这儿站着,要不然面前这一看就很虚胖的家伙此刻已经死了。
  在朱标亲卫军中打熬了一年多的朱棣,早已经不是一年前那畏畏缩缩的样子了。
  特别是入劲之后,已经开始初步展现永乐大帝的风采了。
  “朱……朱棣!”崇祯皇帝感觉自己腿有些发软,有种想要跪下的冲动。
  “噗通!”最终在朱元璋和朱棣都很不友善的眼神下,他还是跪了。
  “见过皇祖、见过……小皇祖!”崇祯皇帝强忍着心中升腾而起的羞耻感开口。
  “起来吧!”
  “带你这位小皇祖好好了解一下咱大明朝的历史,问问他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甩下这句话就去了奉天殿,他还有事情要忙,没时间在这儿看这一出认祖大戏。
  等崇祯皇帝把满怀戒备的朱棣带去皇室机密藏书楼,亲眼看到这里记载的有关大明朝历史的时候,他不由猛地瞪大了眼睛。
  “破案了。”
  “总算知道老爹前段时间为何总喜欢揍我了。”
  “原来症结在这儿。”
  朱棣这一瞬间,突然就明白了很多藏在心里的疑惑。
  不过下一刻,他猛地反应过来。
  “胡扯!”
  “这是假的!”
  “我怎会抢大哥儿子的皇位,而且我大哥乃先天大宗师,怎么可能不到四十就身死,你个奸贼胆敢离间我和父皇、大哥之间的关系,我斩了你!”朱棣一声大喝,铿锵一声就拔出了腰间佩剑。
  现如今的朱棣可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十多岁就被扔到军中,爹爹不疼,舅舅不爱的野孩子了。
  他从去年加入朱标的亲卫军开始,就一直跟着朱标学武、习文,虽才一年多时间,但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已经懂了很多事情,其中自然也包括皇家之事。
  他虽从未和人说过,但心里立下的志向就是要成为大将军,未来为大哥开疆拓土的。
  在他现如今还不到十二岁的幼稚心灵中,皇位本就是属于大哥的,他虽羡慕,但却不嫉妒,更谈不上奢求皇位了。
  大哥是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又怎么会去反他?
  “小皇祖息怒,我听皇祖大人说过,这里和您所处的世界是两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历史并不代表未来一定会发生。”
  “所以您要冷静啊!”崇祯皇帝看着距离自己近在咫尺的剑锋,一滴冷汗悄无声息的落了下来。
  这位年纪不大,脾气看着怎么这么火爆啊!
  “哼!”
  朱棣眼神变幻了一阵,最终还是有些不情愿的收起了宝剑,继续看史书去了。
  后面记载的自己儿子、孙子、重孙子的事情,说实话朱棣都没什么感觉。
  即便是看到土木堡之变,自己重孙子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光辉形象他也只是撇了撇嘴,心里暗骂了一声废物而已。
  毕竟他才不到十二岁,连媳妇都还没有呢,根本就没法想象自己有重孙子时的光景。
  “大明二百多年的史料都看完了?”奉天殿内,忙了一上午的朱元璋把朱棣叫了过来问道。
  “父皇!”
  “儿臣绝不会谋大哥的反!”
  “而且大哥也绝不可能在不到四十岁时病死!”朱棣跪下,虽声音依然有些颤抖,但却斩钉截铁的道。
  看着眼前的朱棣,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没被吓哭,说话还很有条理,不错,不愧历史上永乐大帝之名。”
  听到朱元璋的夸赞,朱棣没来由的就感觉浑身一冷,有些害怕。
  “想不想做皇帝?”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幽幽响起。
  “儿子不敢!”朱棣几乎五体投地的趴在了地上。
  “你不要害怕!”
  “咱仔细读过洪武末年的史料,虽料定你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定然会美化当年自己的所作所为,但你既然有能力篡位,而且这个皇帝做的还很好,说心里话咱虽生气,但并不怪罪你。”看到朱棣吓的浑身瑟瑟发抖的模样,朱元璋的声音不由柔和了一些。
  “咱再问你一遍,想不想做皇帝?”朱元璋又开口。
  “皇位是大哥的,未来是大哥儿子的,儿子定然尽心尽力辅佐大哥。”朱棣没有丝毫犹豫的开口。
  “呵!”
  “你爹打下的江山可不止一座,咱没说刚建起来的那个大明朝,咱说的是这里!”
  “想不想做这里的皇帝?”朱元璋道。
  朱棣一呆,一时间甚至没反应过来。
  “你也看到了,这里原本的皇帝,也就是那位崇祯皇帝是个十足的草包,咱不放心把这里的亿万子民交给他。”
  “但咱对你却很放心!”
  “咱还会在这里待两到三年时间,这段时间咱亲自教你治民、掌兵之道,然后把这里的一切都移交给你,你来做这里的皇帝!”
  “如何?”


第四十九章 大西王张献忠
  朱棣闻言心里怦然一动。
  做皇帝,谁不愿意啊!
  但他很快就又有些忐忑。
  “老爹不会是诈自己的吧?”
  “万一自己答应了,老爹转头又不承认怎么办?”
  “他不是不相信老爹的人品,只是……好吧,就是不太相信。”
  看出朱棣眼中的犹豫,朱元璋一笑道:“你不用着急给咱答案,还有的是时间,你现在还小,等你再大两岁再做决定也不迟!”
  搞定了朱棣的事情,朱元璋随便扒拉了点饭,便又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
  现如今的明末局势较之一年多前已经大有改观,长江以南大明朝的基本盘经过他这一年多的梳理已经大致理清。
  官、商、士绅结合而成的庞大利益共同体已经被他一番操作,搞的支离破碎。
  再加上免除各种苛捐杂税,以及杀掉了将近半数的大地主阶层,本来尖锐的土地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可以说即便现在朱元璋直接抽身回去,大明朝短时间内也倒不了。
  因为在此刻的大明朝内部已经再次形成了一批拥护朱元璋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即便朱元璋不在了,他们同样会自发维护现如今的制度。
  谁敢反对,那就是和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
  就算是崇祯皇帝也不行。
  当然朱元璋现在肯定是不会走的,毕竟这再造大明的任务还没完成,那让他垂涎的任务奖励还没拿到手呢!
  他走个锤子啊!
  非但不走,他还要尽快展开新一轮的行动和计划。
  毕竟任务时间相当紧迫,他的对手还没有被尽数诛灭,现在并不是松懈的时候。
  张献忠、多尔衮。
  这是现如今被朱元璋列在小本本上的最后两个名字。
  一个被他之前定下的计策牵制在北方,陷入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寸进,另外一个已经坐拥四川,安享富贵。
  不过很意外的,朱元璋最先盯上的目标并非还在和北方大大小小的军阀鏖战的满清,而是盘踞在四川的张献忠。
  其实这一年多来,朱元璋在整治官绅的同时,也在冷眼旁观四川的情况。
  他早就发现,这个张献忠成不了什么气候。
  自从登基称帝之后,没有任何作为,整天流连女色,贪恋富贵。
  其治下的四川看似平静,其实早已经暗流涌动。
  可以这样说,现在身在四川的各个阶层都不满意。
  作为农民军出身,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后,没有选择对地主阶级进行彻底的清算,而是选择了妥协和安抚。
  同时严明军纪,不让军队扰民,整治吏治,力求政治清明。
  但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如今的明末各种矛盾早就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四川需要的不是整治官吏,而是改革,一场从上到下轰轰烈烈的改革。
  可惜,张献忠没有这样的魄力,或者说身为农民起义者,让他打仗杀人行,让他治理地方却十分抓瞎。
  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士绅不满意,因为他们觉得张献忠乃贼寇出身,现在却站在他们头上拉屎撒尿,这是一种羞辱。
  百姓也不满意,因为满心欢喜期待的农民军掌权后,他们依然还是老样子,依然受到地主压迫,依然吃不饱肚子,依然没有田种。
  他麾下的军队同样不满意,因为之前攻城略地后可以烧杀抢掠,但现在大西王都称帝了,却不让自家兄弟这么做了,敢做的甚至要被杀头。
  这特么的不是卸磨杀驴吗?
  每一个人都有怨气,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没有得到满足,其结果不用想都知道会怎么样?
  历史上清军打来的时候,张献忠只经历了一场败仗,转眼间整个四川反抗他的力量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甚至还有他手下的起义军将领直接反叛,转头当了清廷鞑子的带路党。
  朱元璋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把下一个对手瞄准张献忠的。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对手看似强大,其实脆弱的不堪一击。
  只要能找准最关键的那个点,然后轻轻一推,这个让崇祯朝上至皇帝,下到百官头痛了十几年的流寇集团就会顷刻间土崩瓦解。
  半个月后。
  依然还是奉天殿。
  毛骧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
  “陛下,四川有消息传回来了。”他轻声开口。
  “哦……!”朱元璋停下手中的工作,接过毛骧呈上来的密信,只扫了一眼,脸上就忍不住露出笑意。
  “张献忠死了?”他问道。
  “是!”
  毛骧也笑了起来:“是被一个货真价实的鞑子刺客当街刺死的,当然咱们有几个兄弟也在其中起到了一些小小的作用。”
  “但他死于鞑子密探之手的事实确凿无疑。”
  “好!”
  “大西王虽是流寇出身,但却也是咱大明承认的一方势力之主,鞑子竟然如此丧心病狂,当街刺杀大西王,此事咱无法坐视不管!”
  “传咱的旨意,把前几天抓到的所有鞑子探子还有那些想要投靠鞑子的狗汉奸全部抓起来凌迟处死,以告慰大西王的在天之灵。”
  “另外,你亲自走一趟四川,代表我向大西王的手下们表示慰问,带上两份侯爵诏书,两份伯爵诏书,问问他们有谁愿继续打鞑子为大西王报仇的,可以直接封了他们。”
  “还有,借着他们的手,把四川的官绅阶层好好的犁一遍。”朱元璋眼中闪烁出一丝寒光开口道。
  “遵命!”毛骧答应一声,就要退走。
  “对了,带上老四,让他也跟着你们去涨涨见识!”朱元璋又道。
  “这……四川现在正是乱局,四殿下身份尊贵,要不缓一缓?”毛骧犹豫道。
  “咱的儿子岂有不经历磨难的道理,此去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他去做,不要因为他姓朱就区别对待,要不然就真要被养成猪了!”
  “看看现在这些姓朱的宗室,一个个的都是任人宰杀的肥猪,哪还有半点皇家威严。”
  “老四!”
  朱元璋说完又扭头看向朱棣道:“无论你最终的选择如何,但想要以后过得顺心如意,就要长本事,明白吗……。”


第五十章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奉天殿之内,一个模样干瘦的老头被侍卫领着走了进来。
  老头叫宋应星,是个屡试不第,没考上进士的老举人。
  他自问没什么名气,所会的也不过是一些奇技淫巧之类的东西,不值得被朝堂大佬看中。
  他是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带到这里来。
  他有些忐忑的向四周打量了一圈,最终目光落在了正坐在高台上批改奏疏的朱元璋身上。
  他目光中有些惊奇,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对于真相的探寻。
  早在大半年前,江南地区就开始有一则传言广为流传。
  “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忍百姓困苦,不忍异族铁蹄踏破汉家河山,掀开棺材板从孝陵里跑出来拯救大明朝来了。”
  这则流言被人刻意散播,上至八十岁老翁,下到刚上蒙学的孩童,甚至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都言之凿凿。
  宋应星甚至听说,前段时间还有人特意跑去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去看明孝陵是否真被掀开了。
  对于这些滑天下之大稽的言论和行为,宋应星一向是不屑一顾的。
  什么朱元璋复生,这绝对是一场惊天大骗局,是有人在刻意利用洪武大帝的名号在朝堂上搅弄风雨。
  但直到三天前,有锦衣卫突然找上门来,言称洪武大帝指名道姓要见他,这顿时让宋应星吓了一跳。
  本以为自己身在江湖可以随意指点江山,但没想到这些锦衣卫这么神通广大,自己只是在没人的时候发几句牢骚而已,这就事发了?
  “难道自己真是因为那些私下吐糟洪武大帝的言论被抓到这里来的?”
  “这也太兴师动众了吧?”直到此刻站在奉天殿里,宋应星依然有些难以置信。
  “你就是宋应星?”
  终于,批改完最后一份奏疏的朱元璋抬起头来,看向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问道。
  “是,草民就是宋应星!”
  “这本《天工开物》是你写的?”朱元璋从高台上下来,手里拿着一本书问道。
  “是……是草民崇祯十年的时候发行的。”
  “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陛……陛下见笑了!”宋应星颇为忐忑道。
  “胡扯!”
  “以后谁再敢说这是奇技淫巧,咱就砍他的脑袋!”
  朱元璋怒意勃发:“一本利在千秋,能造福万亿子民的奇书就这样被这群尸位餐素的家伙视而不见,每次想起来咱就气的牙痛。”
  扭过头,看到被自己吓的脸都有些发白的宋应星,朱元璋一脸怒容瞬间融化,换成了和善的笑意。
  “先生见笑了,咱不是说你,是说那些当官的呢!”
  “先生大才,《天工开物》咱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但现在再读依然觉得受益匪浅。”
  “这是本奇书,能写出这本书的自然也就是奇人。”
  “先生可愿入朝为官,咱想让你做咱大明的工部尚书,替咱造火枪大炮、改良水稻、小麦的良种,改进织机,发展……先生书中提到的工业体系。”朱元璋满脸都是期待道。
  “陛下认可草民书中所言?”
  宋应星眼圈微红,他这大半辈子的研究,没有得到半个人的认可,所有人都斥责他玩物丧志,说他研究的这些东西乃是奇技淫巧。
  但今天他终于获得了一个知音,而且这个知音还是皇帝,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这是多大的殊荣啊!
  “当然!”
  “先生在这本书中说,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这句话对于土地、作物、动物演变规律的总结咱深以为然,咱也当过农民,自然明白先生书中说的都是对的。”
  “大明需要先生这样的大才,咱让先生做这个工部尚书,还请先生千万不要推辞。”朱元璋一脸认真。
  “可草民连进士都没考上,按照规矩只能做一些不入流的杂官,如何做的了六部天官!”宋应星脸上露出苦涩,这是他一辈子的痛。
  “呵……!”
  “先生既然知道咱是洪武大帝,那自然应该明白,文官定下的规矩在咱面前连一张废纸都不如,咱让谁做工部尚书,谁就是工部尚书,没人敢和咱呲牙!”朱元璋满脸平淡,笑呵呵的开口。
  这一刻宋应星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皇者的霸气。
  虽然严格算起来的话,他其实也是士大夫中的一员,但此时此刻他是真的被朱元璋的气度折服了。
  他心中产生了一丝明悟。
  “看来洪武大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