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

第17章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第17章

小说: 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阻力是不是一下子就小很多了?”
  “这当然是极好!”
  “天下老百姓有福了。”史可法满脸赞同的点头。
  “可如果不收税,朝廷养兵的银子哪里来?”次辅张慎言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毕竟他除了是次辅之外,可是还担着户部尚书呢,朝廷若是没钱,最终还是要找他来解决的。
  “银子这一块你们不用担心,咱有的是。”
  “很快,第一批一千万两白银、二十万石粮食就会押解进京了。”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道。
  几位重臣闻言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定然是之前灭了上百江南豪族,抄家抄出来的银子。
  当然这件事是无法宣之于众的,毕竟这是那个自称义王的乱贼做出来的事情,和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又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自然看到了几人的小动作,他也不在意,继续吩咐道:“现在朝廷的首要的任务还是商税和考成法这一块,只靠咱一个人是不成的,你们都要担起担子来。”
  “另外,在用人这一块咱要提醒你们,现在是非常时期,不用拘泥以前的各种规则制度,只要能做事的人,只管推荐给咱,咱这里现在不看出身,只看能力。”
  “要说出身,咱自己就是泥腿子出身,你们出身可都比咱强多了,明白吗?”
  几人闻言颇为尴尬的站在那里,一时间都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
  若在元末,朱元璋这话是对的。
  但现在大明朝已经统治这一片大地将近三百年了,朱家作为皇室,身份已经深入人心,朱姓就是这个时代最尊贵的姓氏,没有之一。
  “定不负陛下所托!”最终还是李邦华最先开口,缓解了此刻的尴尬局面。
  看着几位大臣鱼贯离去,崇祯皇帝犹豫了半天还是问道:“皇祖,他们真的会用心做事吗?”
  “他们基本上都是北方人,无论朝廷政策怎么变,都已经影响不到他们的家族,现在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念想就是打回北方,把鞑子赶尽杀绝,青史留名,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们会不会用心做事?”朱元璋似笑非笑的问道。
  “原来如此,这就是皇祖的用人之道吗?”
  崇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满是兴奋的点了点头:“我好像有点懂了。”
  “你懂个棒槌!”朱元璋懒得理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后辈子孙。
  两年前他就曾经尽心尽力的教过崇祯皇帝为君之道,甚至还给他留了一大堆的锦囊妙计,结果他还是把自己的布置搞砸了大半。
  自己给他留的文臣武将一个不用,用的都是马士英、钱谦益之流,屁能力没有不说,争权夺利、夸夸其谈倒是在行的很。
  当时崇祯皇帝可是也和自己信誓旦旦的说他懂怎么做来着,到头来还不是要自己来给他擦屁股。
  对于这个重孙子,朱元璋已经彻底放弃治疗了。
  “毛骧!”朱元璋再次开口。
  “微臣在!”一道身影不知道从哪里悄无声息的飘入了大殿之内。
  现如今在明末,朱元璋手底下其实有两套锦衣卫班子。
  一套放在明面上,以严九为首,其核心是这两年陆续招收的青山堂精锐帮众。
  另外一套藏在暗中,首领就是毛骧,其成员鱼龙混杂,有从明初带过来的,也有这两年新招揽的。
  说实话,这一套锦衣卫班子才是朱元璋能够稳坐南京,掌控天下的关键,也是他这两年耗费心血亲自打造的。
  要不是有毛骧在,只靠一个严九,想要和天下士绅对抗,恐怕难上加难。
  “你负责监察各地,特别是海商扎堆的福建、广州等沿海地区,我估计商税只要开始征收,这些地方的海商必反。”
  朱元璋看着毛骧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声音冷冽道:“你的任务,配合徐达,在他们没有造成巨大破坏之前,以义王之名把他们连根拔起,明白吗?”


第三十九章 郑芝龙
  历史上对于大明朝最为诟病的一点,就是朱元璋的闭关锁国政策。
  这个政策的确存在,而且基本贯穿了整个洪武朝,但当时的确有其历史意义,是为了防范逃入大海的张士诚残部。
  其实这个政策到朱棣时期就已经基本上被废除了,毕竟大名鼎鼎的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郑和下西洋可不单单是为了宣扬上国威严,它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次皇家主导的对外贸易。
  只是可惜这样的国家贸易在宣德八年随着郑和逝世,再也没有出现过。
  但有明一朝的对外贸易就真的停止了吗?
  当然没有,只不过这庞大的利益被东南沿海的士绅官僚收入了囊中。
  他们通过走私,每年都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海量的白银。
  然后再通过银子作为敲门砖,贿赂官员,拉帮结派,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这个利益集团的触角几乎蔓延到了整个南中国。
  最强盛的时候,他们甚至已经有了插手内阁首辅更替的能力。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四起,朝廷剿之不尽,最终只能彻底封闭海关,这其中就有这个庞大利益集团在暗中影响的原因。
  朱元璋在通读大明史的时候,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官、商、士绅共同参与的庞大利益集团的存在。
  他明白,这个集团就如同趴在大明朝身上不断吸血的水蛭,想要大明破而后立,必须把这个水蛭捏死。
  之前一年时间,徐达、李文忠灭掉的上百豪族中,有七成都和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比如松江府的华家和徐家,全部都拥有超过十万亩以上的桑田,乃是向海外走私丝绸的主要供货商。
  当然已经被朱元璋灭掉的这些家族并非这个以走私为主的利益集团的主体,只是他的枝枝蔓蔓而已。
  他的主体分布在沿海,甚至都并非是像晋商那样有名有姓的几个大家族,他们人数众多,好勇斗狠,出海则为倭寇,入境便是良民。
  他们就藏身在大明沿海亿万万的百姓之中。
  这才是这个利益集团打不掉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很清楚,即便他能杀掉这个集团几个明面上的首领,但只要不灭掉这个集团的主体,那这个走私集团永远都在。
  “郑森,你爹想好了没有?”
  “我们陛下可就只给了他三天时间考虑,错过了这个机会,若是等到民乱先一步被朝廷剿灭,你们的船队没帮上忙的话,那之前答应你们的一切可就都不算数了!”沐英一身短打,露出身上已经被晒成古铜色的肌肉,趴在船舷上懒洋洋的问道。
  “呵呵,这种大事哪是那么容易做决定的啊!”
  “不过你放心,我了解我爹,朝廷答应他一个靖海公的爵位,他推辞不了的,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一个看起来比沐英还要小一点的少年,和他并排趴在船舷上一起眺望大海。
  “臭小子,就你聪明!”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一个大汉龙行虎步的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看到来人,沐英不由精神一震。
  他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你真的是沐英?”郑芝龙直勾勾的盯着沐英问道。
  “如假包换!”沐英毫不畏惧,目光炯炯有神的和这位海上枭雄对视。
  “朝廷真的要开海?不再做任何限制?”郑芝龙略过这个话题不提,又开口问道。
  “没错,东南沿海至少十二个通商口岸,全部都可以对外贸易,受朝廷保护,只需要缴纳少量商税。”沐英道。
  “哈哈,不愧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真他娘的有魄力,有胆气!”
  “但你们这样弄,简直就是要那些在沿海以走私为生的龟儿子的命,他们不跳脚才怪。”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只要这个消息传开,整个东南沿海包括福建、浙江、广东在内,全都会掀起民乱,同时也一定会有大批量“倭寇”登陆烧杀抢掠,你们那位皇帝陛下对此到底有没有做好准备?”郑芝龙满脸郑重的问道。
  “这就不用郑把头操心了。”
  沐英淡然一笑道:“不过据我所知,义父从不做没把握之事。”
  郑芝龙脸色又是一阵变换,最终猛地一咬牙:“他奶奶的,老子这次干了。”
  “无论南京城里那位洪武大帝是真的还是假的,老子都跟着他干了。”
  郑芝龙脸上闪过一阵潮红,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拍在沐英面前。
  “福建的金沙帮、广州的四海帮、广宁的林家,潮州的钱家,还有我这名单上记载的名字,你们尽快派人去杀,只要灭掉了这些人,那这次民乱的程度至少会减轻六成。”
  “我会替你们暂时抵挡海上来的倭寇,至于内陆的民乱,就只能靠你们自己去围剿了!”
  “好,事不宜迟,我这就回去安排!”
  沐英眼中同样闪过一丝兴奋,他快走了两步,猛地停下来扭头看向郑芝龙道:“你不会为这次选择后悔的,靖海公爷。”
  “靖海公……!”
  “嘿嘿……哈哈哈!”郑芝龙念叨了几遍这个名字,终于还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很快。
  朱元璋就从沐英那里得到了消息。
  他眼中同样闪过一丝精光。
  成功招降郑芝龙,那就意味着自己面对“倭寇”作乱时,不再只能止步于内陆,自己将有机会彻底肃清整个东南沿海的倭乱。
  等剿灭了沿海民乱,肃清了倭寇,那整个长江以南,基本上便算是彻底落入自己掌控之中了。
  剩下浙江的几个盐商,还有一些漏网之鱼的士绅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到时候有庞大的海贸支撑,不出三年,整个大明帝国定然就会缓过一口气来。
  也就是说,最迟三年就是自己举兵北伐的时候了。
  “哼,就是可惜皇太极死的太早,不能让他亲眼看看咱大明真正的军威,说起来还真是有些遗憾呐!”
  朱元璋喃喃自语一声,心情在一瞬间轻快了不少。


第四十章 先天有多强
  “十六岁。”
  “前世十六岁时的自己在干什么?”
  “应该是正在上高中吧?”
  “而现在呢,自己不但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还统领着护龙司,以及一部分锦衣卫,甚至马上就要大婚了。”
  两相对比之后,他觉得,还是现在更特么的爽一些。
  躺在东宫一处宫殿房檐上,朱标枕着胳膊一边看星星,一边感叹。
  “殿下,您还是下来吧,房顶上太危险了。”
  “您是千金之躯,万一摔着了怎么办?”下面朱标的贴身太监孙小宝扯着嗓子,满是担忧的喊着。
  不远处的角落暗处,已经成为朱标贴身护卫之一的段真真闻言,不着痕迹的撇了撇嘴。
  一个化劲大宗师,上个房顶能有什么危险啊?
  就凭朱标一身恐怖的横练功夫,从比这里再高十倍的地方摔下来,也伤不到他一根汗毛。
  “矫情!”段真真低声嘟囔了一声。
  朱标耳朵一动,就听到了这声微不可查的吐糟,他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进阶先天境果然很爽啊,这么远的距离,自己只要想听,依然能听得见。
  当然他倒也没怎么在意,继续翘着二郎腿体会自己进阶先天之后身体各处的微妙变化。
  用张三丰的话来说,踏入先天境,打开身体的第一个秘藏丹田,才算是真正踏入武道门槛。
  之前朱标还觉得老张这是在跟自己装逼,但现在他才发现老张说的是实诚话。
  无论是入劲、融劲、化劲,其实都还是在普通人的范畴之内,即便是化劲大宗师,上百个身披盔甲的军卒结合战阵也能轻易耗死。
  但先天强者却是不同,开辟出丹田之后,体内劲气和体外灵气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气,被收纳入丹田之中。
  张三丰把这种气叫做真气。
  这种真气在体内可以保护五脏六腑不受损伤,可以修复身体暗伤,可以延缓身体衰老,延年益寿,可以增强五感,提高反应速度。
  在体外可以形成护体真气,可以隔空伤敌,若是学会特殊的功法,甚至可以真的像武侠剧中那样飞檐走壁,一日千里。
  总之就是妙用无穷。
  如果朱标有一个系统面板的话,他在进阶先天境之后,其各项属性定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就连寿元恐怕也会再往上增个十年二十年的。
  有时间的话,倒是要再到堆放武功秘籍的武道殿翻一翻,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运用真气的窍门可以学一学。
  朱标心中默默思索着。
  就在这时,接连三道破空声由远及近,极速而来。
  远处身为贴身护卫的段真真心中一紧,手不由自主就摸到了背后的大刀。
  不过很快她就松了一口气,来人她认识,锦衣卫的一个千户两个百户,都是朱标的心腹手下。
  朱标自然也发现了三人。
  “殿下!”三人落在朱标身前,恭敬半跪行礼。
  “拿回来了?”朱标满是期待的问道。
  “幸不辱命!”那千户恭敬的递上一个盒子。
  朱标接过打开,期内是一颗闪烁着氤氲光彩的宝珠。
  这是一颗蚌珠,不过却和普通的蚌珠不同,它是被一头快要成精的老蚌孕育出来的。
  半个月前,老蚌被渔民从河里打捞上来。
  据说个头比寻常河蚌大了十倍不止。
  然后……它就被渔民们欢天喜地的分着吃了,至于这颗蚌珠则被拿去集市上换了二十两银子。
  再然后这颗与众不同的珍珠就落入了一些有心人的视野之中,成了众多势力争夺的焦点。
  一直严密监察天下,特别是这种有关灵气复苏事情的锦衣卫自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朱标立刻派人过去,最终经过一番厮杀,把这颗灵珠拿了回来。
  “好东西!”朱标拿着这颗宝珠,体内真气稍稍一探,就感觉到了这珠子的玄妙之处,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喜色。
  这是一颗自然孕育而成,自带聚灵效果的宝珠,把这东西带在身上,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说,就连皮肤也会被灵气滋润,越变越年轻。
  “明天进宫送给老娘,她一定喜欢。”
  朱标一瞬间就想到了这珠子的归属。
  “朱七,你们此事办的极好,记你们一功!”朱标对这位锦衣卫千户笑着勉励了一句。
  这个千户是朱标在锦衣卫中亲自挑中,重点培养的心腹之人。
  他原先就是融劲巅峰,被朱标赐下几株宝药,不负众望的脱颖而出,两个月前已经进阶了化劲大宗师。
  而且他现在才刚刚三十岁,可以说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就在朱标正要挥手让三人退下的时候,突然心里一跳。
  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朱标猛地抬头,这才发现一道身影不知何时已经无声无息的出现在了对面距离他只有三丈的另一处屋顶上。
  “什么人!”朱七第一时间察觉到异样,扭头看到对面的黑衣人,脸色顿时大变。
  “唰!”他猛地抽出佩刀,如离弦之箭一般激射而去。
  那黑衣人,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目光死死的盯着朱标,眼中杀意几乎凝成实质。
  他连看都没看猛扑而来的朱七,一步跨出。
  他距离朱标本来还有三丈,但这一步却是突兀的越过了朱七,出现在了朱标眼前,手中剑犹如毒蛇吐芯,一剑刺向朱标咽喉位置。
  朱标微微眯起眼睛。
  此人展现出的能力虽然诡异难防,但其实速度对于他来说还构不成威胁。
  充其量就是一个化劲大宗师而已。
  他肩膀微晃,就要拔剑。
  但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