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还能留的一个名声,那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关键是大秦现在的军队制度,还是沿袭了当年商鞅制定的大军制度。
也就是耕战之法。
但是随着六国平定之后,这个耕战之法自然不需要了。
在楚风上一次的指点之下。
始皇帝回去之后就废除了,然后提升了大秦的士兵的待遇,大肆宣传了一番。
如今的大秦,也算是蒸蒸日上,一片向好。
“这第三杯嘛。”
楚风看了看崇祯皇帝,他这一次来,并没有好消息,坏消息倒是有。
………………………………
第七十三章 迎接工业时代的到来吧
这位崇祯皇帝带来了什么坏消息了?
这就要说道说道密云的总督左良玉以及辽东的总督袁崇焕二人。
本来发生在崇祯三年春的皇太极南下。
也就是己巳之战。
结果因为崇祯皇帝第一次进入这民宿,听到了楚风提留了一嘴。
也就是崇祯会发生的己巳之战。
这是改变了大明命运的战争,因为这一场战场,彻底让大明这座大船漏了水。
先是被皇太极破关而入,代表着经营了两年多的辽东山海关守备,宣告失败。
其次也因为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计谋,也因为阉党余孽的报复行为,再加上东林党之间的那点争斗。
导致辽东总督袁崇焕被崇祯皇帝给处死了。
要说这袁崇焕,的确不是啥好人,就因为和毛文龙有一些过节,双方谁都不让谁。
结果就设计,杀死了毛文龙。
当时的毛文龙那是辽东镇守的功臣之一,也是大明的名将之一。
结果就被袁崇焕给杀死了。
再然后,那就是经略辽东,把这个本来属于大明的地方,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
在辽东,那就是袁崇焕说了算。
这都不算什么。
毕竟他镇守在辽东,鞑奴就不能突破山海关而进入关内。
保证了大明北方的安危。
只不过嘛。
这位总督要起钱来,那也是六亲不认。
大明为了满足这位总督的胃口,最后来了一个征三响。
这三响最后落在了谁的头上?
那自然是最好欺负的老百姓头上,本来就有天灾,朝廷不赈灾不说,还要向他们要钱要粮食。
要钱没有。
要命一条!
他们不反,还指望着被朝廷给吃干抹净不成?
当然啦。
既然袁崇焕有这么多的不足,还是一个胃口很大的人。
那杀死他,似乎也是为民除害了?
事实上,当然不是。
袁崇焕怎么说,那也是辽东的总督,也是打了一场胜仗,取得了宁锦大捷的总督。
这祖大寿、黑云龙、孙祖寿、吴襄等总兵,可都是袁崇焕的心腹之人。
崇祯皇帝在鞑奴兵围紫禁城的时候,直接杀死了袁崇焕。
这不就是阵前斩将嘛。
结果可想而知。
没了袁崇焕的带领,勤王的大军直接成了一盘散沙。
那些将士们则是想着。
我们可是来救你这个皇帝的,你不感谢就罢了,还杀了我们的英雄袁崇焕。
那还了得。
不少人是直接就撤退了。
最后还是孙承宗好说歹说,劝说了满桂等一干武将继续抵御鞑奴的大军。
却也因此死了不少的名将。
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也就罢了,还听信了谗言,把朝堂上有能耐,并且还算是忠心的几个官员也给拿下了的。
剩下的都是一群狗囊饭袋。
一个温体仁,只知道报喜不报忧,还要打压异己。
结果被周延儒给斗下去了。
周延儒也是一个报喜不报忧,更是喜欢糊弄崇祯皇帝的人。
最后嘛。
当崇祯皇帝从骆养性那里得知,自己竟然被周延儒给骗了。
已经辞官归乡的周延儒,被御赐白绫。
从这样一段历史也可以看出来。
崇祯皇帝现在虽然是听从了楚风的话,回去就杀了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些喜欢党争之臣。
也杀了王永光等一干阉党余孽。
还派遣了左良玉去镇守密云,挡住了鞑奴的入关。
算是扭转了乾坤。
可惜,大明是真的拦到了根。
这位新晋总督左良玉,那也是一个喜欢要钱的主。
大明没钱了。
左良玉竟然想着要撤退了,放弃龙井关等关口。
上奏,请求说什么退到密云,然后联合辽东的袁崇焕之守备,和鞑奴来一场大战。
这种时期,也算不上坏消息。
紧接着,却是陕西、山西等地的旱灾,百姓已经是苦不堪言了。
洪承畴等人,请求朝廷赈灾。
好吧。
这其实也不算什么。
那,要是南方的白莲教趁机起事呢?
东南那边已经乱起来了。
这还不算什么。
北地的蒙古竟然也开始扣关,朔州传来了战报。
如果还有一个西域之地的话,大明就是四面楚歌了。
所以来到了这民宿之后,崇祯皇帝就差一点儿要哭着请求楚风出手了。
他是真的把楚风当做了仙师。
觉得楚风要是亲自出手,那肯定是挥一挥手,这些敌人也就会灰飞烟灭了。
可惜,被楚风拒绝了。
楚风知道,自己肯定不是什么仙师。
到现在,他也不过是确定这些人是所谓的平行世界的那些历史上的帝王。
自己是可以帮助他们改变历史的。
然而他却不能跟着他们一起去进入历史之中,毕竟他连嬴政这些人说的青铜门在那都不知道。
这怎么出手?
第三杯嘛,自然还是为了大明。
“大明现在雨水少,是因为大明现在处在一个气候变化的特殊节点,说多了,你可能也不能理解。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最好就是鼓励这些北地的百姓,迁徙到南方去。”
楚风是专门查过了。
得到的答案是,大明现在正好处在一个小冰河时期。
这时候的气候是无常的。
要么干旱,可能会赤地千里。
要么就是洪涝。
而大明这个时候要面临三十多个省的旱灾,到时候真的可能是颗粒无收。
这就是天灾。
“先生,迁徙之事谈何容易啊!”
崇祯皇帝面露为难,他觉得真的要是迁徙,那些百姓肯定不愿意的。
“有什么不容易,北地的干旱已经是有目共睹了,那里根本就不适合耕种。
继续守着,只有死路一条。
去了南方,才有田地可以耕种。”
崇祯皇帝无奈地回道:“先生,那这些百姓去了南方,也没有多少耕地呀。
何况乎,南方的那些乡绅,还有那些佃户以及百姓,可能也不会愿意。”
楚风冷哼一声。
“你可是大明的天子,为了能够让北地的百姓不再受天灾,不被饿死。
为了能够让大明京城不再受鞑奴的侵袭,为了大明不被蛮夷所统治。
谁要是有什么怨言,那就是大明的敌人!”
吃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自己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又看了看还在为难的崇祯皇帝,楚风就看向了嬴政。
话说,梳着大秦独有的那种发型,再加上嬴政本来就菱角分明的面貌。
到时候有一种帅气大叔的气质。
“始皇做的就不错,大秦时期的那些个贵族,完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着想,完全就不知道,大秦这个国家的未定,才能让他们家族得以生存。
雪崩了,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大秦要是没了,他们这个贵族难道还能很好地存在吗?”
嬴政颇为赞同地点头。
大秦的贵族一直都在更换,现在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了。
楚风靠在椅子上。
“大明也是同样如此,谁敢反对,那就告诉天下人,他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大明会亡国,百姓会被鞑奴屠杀。
最终的结局就是中原会被蛮夷统治,蒙元再现,民不聊生。
如此一来,百姓们自然害怕这样的结局出现,自然会支持你这位仁德、圣贤的大明天子。
要是还有人执迷不悟,那你就拿出天子的威力。”
想要治理好一个王朝,没有一些强硬的手段是不行的。
特别是现在的大明。
那些醉生梦死的世家、乡绅、富商、地、主老财,是真的需要整治一番了。
从洪武到现在,大明已经因为那些个昏庸无能的皇帝积累了很大的弊病。
崇祯皇帝只有治好大明的顽疾,才可以挽救这个病到膏肓的王朝。
崇祯皇帝沉默了。
他不敢回应楚风的这种指点。
嬴政作为始皇帝,作为大秦的帝王,却有着这样的魄力。
“左右不过是一个杀,杀一家而保千万家,此乃最为正确的做法。”
一语中的。
楚风的意思本来就是这个意思。
难道为了不制造杀戮,就委曲求全,或者是苦了所有人,慢慢地熬下去?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的财富早已经积累在了这些人的手中。
如果不从他们手中抠出来一点儿,大明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辽东和密云的军饷。
至于直接撤了左良玉和袁崇焕的职,然后清肃整个辽东和密云的守备。
那是更不可能的事情。
鞑奴已经强大起来,没了这些守备。
大明将会重走历史上的灭亡之路。
至于大明境内的叛军,还有历史上的闯王大军等威胁。
对于楚风来说,并不是什么事儿。
来一场迁徙之后,北地百姓多少会多一条活路,大明也就多了一息尚存的机会。
再然后,那就是建造工厂。
“这是制造曲辕犁的技术,大明已经有了,大秦和大宋还没有,你们可以拿着,回去之后就可打造出来,到时候耕地会变得更加快和简单。
农民可以省去很大的力气,耕种更多的田地。”
楚风先是拿出了曲辕犁。
然后,则是又拿出一样图纸,上面是烧制玻璃的方法。
“这个呢,是琉璃的制作方法。”
楚风给每人都发了一份,这里也考虑到了他们对于数字的陌生,还有现代简化字的陌生。
大秦用了他们的小篆,大宋和大明也都是一样。
至于如何做到的。
钱到位了,一切都好说。
“锻造玻璃必须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另外安排人,直接成为皇商。
卖琉璃得到的钱财,一部分交给国库,一部分,也可以你们自己调度。
等到赚的差不多了,就直接把技术卖出去。
这个时候,可以卖给很多商人,再赚取一笔。
等以后,我在给你们其他的技术。”
楚风也是想了很长时间,想到了古代的功业。
农耕的发展实在是有一些慢。
如果能够进入工业时代,到时候工厂多了,生产的多了,会不会有所改变。
至于生产过剩的问题。
可以来一个大航海嘛!
………………………………
第七十四章 大秦的工业刚刚起步
什么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吴玠就是这样的心里。
他总算是明白官家和韩世忠到底有什么胆气,在当时做出三路大军抵御大金的南下的决定。
并且还坚信大宋会取得胜利。
一个,自然是来自于大宋的那个虎樽炮。
还有一个,便是坐在这里侃侃而谈的仙师,仙师的每一番话都有着一些深度。
治理国家似乎对于仙师而言,完全就没有什么难度。
如果仙师是一位帝王的话,那他所在的那个王朝,必然是能够建造的前所未有的盛世。
大唐的贞观和盛唐,大宋的丰享豫大怕是都比不过吧?
随着时间流逝。
这一夜的课程,也就到此结束了。
嬴政带着扶苏和蒙毅回到了大秦的咸阳宫。
这时,所有的大臣都在外面候着,等待这一次仙师的指点。
“仙师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今大秦已经建立了学宫,可以让更多的学子求学。
臣以为,仙师的第二阶段的指点,也可以慢慢地建立起来。”蒙毅和扶苏两个人一唱一和,把在仙境之中的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
嬴政并没有直接点头,而是看向上了其他的大臣。
“陛下,臣听闻,先王以应侯为相,事事都询问应侯,得以壮大大秦,削弱了六国。
如今,仙师庇佑,言治国者六策,其一为仁政和知之,其二为工业和发展。
如今之大秦,四海升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这都是仙师之指点所得,便犹如当年之应侯献策,曰之强秦必先弱他国,以战养战是一个道理。
臣奏请,左相言之有理,如今之大秦,可以建造工业,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大秦也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冯去疾直接站出来,躬身奏请。
说起来,他可是大秦的右相,官职还在当年的李斯以及现在的蒙毅之上。
然而,他却未能进入仙境之中。
反倒是站在他旁边的蒙毅,竟然有幸,一直跟随始皇帝进入仙境。
这让他是十分的羡慕。
所以在后来,这位大秦的右相便想着要立功,要把自己的这个右相的职位的职责表现出来。
不然,自己迟早也会被蒙毅给代替了。
其实冯去疾的想法是多余的,当初楚风就指点过始皇帝等人,告诉他们如何利用自己帝王的身份来管理大臣。
那就是平衡。
蒙毅一直跟随他一起进入仙境,算得上是真个大秦绝世无双的大臣了。
毕竟其他人都没有那个能力进入仙境之中。
再加上蒙毅现在左相的身份,算得上是德高望重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蒙毅这已经是最高点了,也就是到头了。
冯去疾的存在,就是站着一个位置,压住蒙毅。
“冯卿所言不错。”
嬴政这时候,才点点头。
大秦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工厂了。
上一次,仙师就曾指点过,让他建立一些工厂。
让那些从北方修建长城等等退下来的民夫,可以有一个养活自己的生计。
墨家建立起来的一些工厂,也的确得到了不错的效益。
各地具有着自己本地特色的一些手工艺,通过行脚商的这个中间商。
从南方到北方,或者从北方到南方。
大秦的商业还是非常原始的,五铢钱在这个时候,携带也不是特别的方便。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大秦最开始并没有重视商业。
一部分的民夫都去徭役,还有一部分,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商业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就是原生态。
什么是原生态?
就是大家还都是以物易物。
因为很多人的手中都没钱啊!
如今五铢钱发放的多了,毕竟大秦有一个以工代赈。
这些被墨家带领,在各地建造都城,开始搞房地产,也就自然有了一些收入。
百姓的手中有了一些钱,商业市场也就慢慢地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