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风点点头,曹操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已经很不错了。
有时候,人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想要改变,可能非常难。
楚风给曹操倒了一杯茶,继续道:“打天下靠的是武力和智谋,而想要守住这个天下,靠的就是权术。”
楚风从一个王朝的经济、民生、法治、农业、教育等五个大的方面,来讲述,每一个层面对于一个王朝的强大,所占据的位置和作用。
每一个,那都是必不可少。
曹操一时间也是沉默不语,很多人在接受这样的狂轰乱炸的知识灌输,可能也都是一样。
楚风也没有让曹操一下子就真的能够领悟到,建设一个真正强大,并且可以稳定的王朝的方法。
他起身走进了另外一个雅间,然后让李世民来这里。
“大唐有着深厚的底蕴,如今也已经稳定下来,西域、高昌、吐蕃、岭南也都成为大唐的疆土。”
“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办?”
李世民坐下之后,楚风直接开口问道。
而他也早已经和大臣们商议好了,这时,直接就回答道:“东征!”
楚风点点头,说道:“东征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谋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帝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启,那就不能停下来。”
李世民回道:“仙师所言极是,如今大唐有了边军,有了远征军,有了军机处,就不能让这些将士们闲下来。”
“他们天生都是为了战争而活着,如果很长时间没有一场战争来让他们去拼搏,可能久而久之就会有懈怠之心。”
“我已经处罚了十几个反了事情的校尉,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之上,却死在了大唐的律法之下。”
这就是建立了新的军队制度的一种弊病。
常年驻守在地方上,又或者是驻守在边关的将士们,在悠悠如日之下,自然会有一些懈怠,还有一些失去了人生目标。
“东征之后,你可以迁徙一部分的大唐子民,如此一来,也算是缓解大唐内部的一些矛盾。”
“大唐那么多的皇子,可以向外面任职了吧。”
楚风的指点,也缓解了李世民的那些个皇子之间的争斗。
因为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态度,那要比历史上好多了,而且,一直是很明确地表示,支持李承乾这位东宫太子。
如今,李承乾也开始建国,有了自己的东宫官署,有时候也会参与到监察天下的巡查之中。
至于在历史上被李世民宠爱的青雀,如今已经去了岭南。
在那里当上岭南王。
还有一个李恪,也去了西域之地。
剩下的那些个无能的皇子,也没封地,而是自己谋生,想要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并没有被束缚。
因为大唐现在的良田,那可是被户部掌管,分的清清楚楚,每一处田地,那都是记录在册。
楚风的话,让李世民想到了九皇子李治。
这位原本历史上,会继承自己皇位的皇子,有着盛唐之治的高宗。
如今的能力也的确比较强。
也是时候把这位皇子给派出去了。
“多谢仙师指点。”
楚风又和李世民谈论了一番,关于如何东征,东征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还有关于以后该如何发展大唐,以如今大唐的基础建设,其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之后,则是到了大宋的赵构。
这位大宋官家,如今已经被世人称之为圣君。
史册上。
这位官家在大宋危难之际,临危受命。
然后就得到了仙师的点化,清除了朝中的奸臣,任用韩世忠、岳飞、吴阶、李纲、吕颐澔、吕好问这中兴六臣,北伐大金,取得了黄天荡、尧山、太原、陕州等大胜。
最终直捣黄龙,打败了大金。
如今又北伐蒙古,御驾亲征,打败了蒙古的铁骑,保住了大宋的江山社稷。
可以说,赵构是文治武功,在大宋的史册上面,已经是和开国之君赵匡胤一样的圣君。
天下士大夫无不臣服,无不夸赞。
那称赞赵构的诗,都已经是千百篇了。
估计以后,这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以为帝王,就是这大宋的赵构了。
“大唐已经确定东征。”
“而你早已经让韩世忠东征,如今那片岛屿,治理的如何了?”
赵构连忙回道:“回仙师,治理的很好,镇守在那里的乃是仙师您钦点的大学士虞世南。”
“此人也的确有大才,拉拢了一些当地的世家大族,给了他们好处,让他们帮助安抚百姓。”
“然后又以法治,惩处了不少欺压当地百姓的恶贼,这才得了民心。”
“又经过这些年的迁徙,那里已经彻底被掌控。”
这岛屿也当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开垦出来的良田不少,年年也都算是风调雨顺,收获了不少的粮食。
已经成为了大宋北地的粮仓。
因为西北之地风沙大,再加上常年寒冷,并不适合种植。
而那里收获的粮食,也都会通过海运和陆运,运送到这些西北的边军之地。
楚风喝了一口茶,说道:“西南之地,也可以进入你们军机处的谋划之内了。”
“我和唐皇也说了,远征军,可以让他们一步一步地扩张,然后每一年的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都可以去这些地方。”
“只有当这个远征的大军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更多、更大的效益。”
赵构连忙回道:“仙师说的是,我回去之后,就会和韩将军等人商议一下。”
楚风也是通过青铜门最近的一些反馈感觉到了。
大唐的李世民、大宋的赵构,已经产生了懈怠的心,他们没能一直坚持,建立一个和大秦一样的盛世王朝。
大秦毕竟也是经历了几代帝王。
而他们如今差不多也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真正的万国来朝,繁荣、昌盛、稳定的王朝。
这心中难免会开始自满,开始享受。
而大明的朱元璋却不一样,他是真的想要大明天下的万民,都可以过上非常好的日子。
要说这历史上的帝王们,可能也就只有朱元璋,是一个站在百姓那边的皇帝。
“仙师。”
………………………………
第三百八十六章 老朱亲民,战神铺路
楚风对朱元璋的好感,可能要仅次于大秦的始皇帝。
虽然说,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晚年的时候,杀了不少的开国大臣,传下来“四大案”。
可是真正了解了这“四大案”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对这位大明开国皇帝的理解。
养了那么大的儿子,再过几年就可以继承皇位了。
结果病死于床榻。
一个皇长孙过于年幼,几位开国功臣也因此有了其他的想法。
朱元璋何尝不知道朱棣的想法?
对于这个儿子,他其实也是比较喜欢,有雄心,也有野心,有手段、也有谋略。
可以说,这继承人最为合格的人选,其实是老四朱棣。
然而立长不立幼,一旦朱棣要是上位了。
其他几位肯定心生不满。
这对于大明的稳定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朱棣对待朱允炆等人,怕是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其实,最关键一点在于,朱元璋他自己不能开这个先河。
这才让朱棣去了燕京,让他带着兵马去抵御外敌,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让四皇子掌权。
一旦朝中大臣欺压朱允炆年少无知,一旦大明江山要落入他人之手。
他还有一个四皇子朱棣。
这便是朱元璋!
“坐吧。”
楚风招呼了一下。
朱元璋坐在了他的对面,亲自给楚风倒了一杯青茶。
“听你说,如今朱棣已经完成东征,即将带着舰队南下,在天竺等地,建立他的燕国?”
朱元璋回道:“是的,经过仙师你的点化,我让老四一直在外领兵。”
“他也不负众望,先是平定了高昌,然后完成东征,在岛屿建立了很多船厂,建造大型的舰船,如今已经拥有了一支可以横行于海上的舰队。”
“这些年来,老四也一直请求,想要南下西洋,不过,我一直压着。”
朱元璋已经退位让贤了。
朱标顺利登上了皇位,他也没有病死,因为朱元璋一直让医师跟在他身边,调理他的身体。
不仅如此,还要带着朱标还有朱允炆学习武艺,骑马、射箭、马术、棍棒、长拳等。
朱标也就没有体弱多病,也没有被什么人下毒给害死。
现在已经成为大明的第二位帝王,一直在朱元璋的帮助之下,慢慢地建立自己的势力,控制整个朝堂。
老朱家的皇位,在朱棣东征之后,算得上是达到了非常高的稳定性。
一般人都难以撼动。
因为朱标为帝王,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太上皇,四皇子朱棣为远征军的大帅。
都是位高权重的人。
想要自持身份的蓝玉,还有李善长,也都不敢继续玩弄权术。
随着朱元璋退位让贤,他们也分出手中的权力。
在朱标稳定了朝堂的第三年,他们就辞官归乡,当一个富家翁。
早年跟随朱棣一起的徐达,如今也已经成为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
一直守在燕京之地,没有再回金陵。
楚风听完朱元璋的话,便开口道:“算一算,这个时候,也是可以南下西洋,慢慢地建立大明的殖民地。”
“天竺等地,在南边,那里风调雨顺,其实也非常适合种植。”
“有着不少的深山老林,资源也比较丰富,到时候,你们可以运送木材。”
“陆主任现在需要一些上好的木材,正好,你可以先提供一部分。”
朱元璋抱拳说道:“谨遵仙师之意,我回去之后,就让他们去准备木材。”
现在这八个王朝,除了还在统一天下的东汉末年,其他的王朝,都已经开始和青铜门研究院做一些比较大的交易。
这煤炭还有那些个木材等等资源,都是一车一车地从里面运送到民宿。
要是可以。
陆主任恨不得直接在民宿这里打造一个火车站,把这些物资每一次都多运送一些,然后通过火车直接拉走。
不过,他还不敢这样做。
因为民宿的时空之门到底是如何产生,需不需要某一些媒介。
他们还不知道。
这个时候,要是破坏了民宿的风水,要是破坏了仙境。
岂不是得不偿失?
“南下之后,可以在水陆两个线路,打造连接的道路,水上培养大明的海军,陆地上,则是修建丝绸之路一样。”
“想要发展,那就需要人,需要土地,如今的大明已经可以养育更多的大明人。”
“大明和大秦都是一样,想要建立更为强大而又繁荣的庞大帝国。”
“最后都是一个人的治理。”
大秦现在是每一代的王公贵族都开始向外面扩张,连一些不牧之地,都有了人。
每一代占领一个地方,每一代都会为大秦的疆域图填上一笔。
到现在,真的是已经从大秦东土直接连接到了极西之地,在那里乘坐大船,向东而行,还还真的就回到了大秦的东土。
可想而知,如今的大秦到底有多大了。
“多谢仙师的指点。”
朱元璋觉得自己有生之年,是见不到大明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时候了。
不过,在自己死之前,让大明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降服于原本的周围番邦。
也算是一件可歌可颂的功业。
朱元璋离开之后,不一会儿,朱祁镇走了进来。
“这瓦剌没有南下,其实你们也可以北伐,不一定非要等到瓦剌的大军南下。”
“有了火炮之后,完全可以改变大明的大军作战方式。”
“能够以炮火攻击,那就不必还要步卒冲锋,完全可以培养火器营,还有重骑兵。”
“以后,远征的机会还有很多,现在就可以开始培养大明的远征军了。”
朱祁镇连忙回道:“谨遵仙师的指点。”
然后又有一些试探性地问道:“仙师,那这考察天下……?”
楚风说道:“等你能够稳定边关之后,再行考察天下吧,此乃大明以后繁华强盛之基础,不得马虎,最起码,你有了些许声望。”
“而那锦衣卫也已经把朝堂清理了一下,这朝中的大臣,也换上一些听话,并且算得上是你的人。”
“如此之后,开始考察天下,也不会乱了大明的根基。”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崇祯远志,神器升级
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就是现在这几位帝王遇到的境地,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就觉得天下太平了。
至于大秦这个目标摆在这里,却在长时间无法达到大秦那种盛世王朝的情况下。
被时间慢慢地磨灭了他们的毅力,也磨灭了他们的意志。
楚风的作用就是让这些帝王保持他们建立最强大的盛世王朝的毅力,坚持下去。
如果不成,那就换人。
大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朱元璋那边有一个朱棣。
此人如果没有建立像是大明那样的盛世王朝,他必然不会甘心。
所以在西洋之地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也应该是朱棣毕生的信念了。
有着朱元璋的支持,朱棣的这个目标,其实也不难完成。
因为此时的西洋那边,要说强大的帝国,其实也就那么几个,面对大明的强大火炮,是完全没有了什么还手的能力。
但是相对来说,这汉武帝的大汉时期,其实已经处在了一个瓶颈期。
因为前期的积累,产生了不少的世家大族,这些富贵人家的存在,拉开了贫富差距。
地方上的一些乡绅开始霸占那些田地,生产出来的粮食,也被他们掌控了一部分。
就算是汉武帝建立了粮食司,开始由朝廷来掌控天下粮仓。
可是面对这些世家大族,再加上这汉武帝一直在让远征军对外开战。
如今也占领了西域之地,完成了西域都护府的建设。
这种强大的消耗,大汉关内的粮仓其实也并不是很多,就算是高产粮食的产量高。
那也抵不住汉武帝这样挥霍。
所以那些粮商也就在这个时候疯狂地把握机会,开始大肆买进卖出。
汉武帝对此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不仅仅是一个粮商,就是他手底下的子钱家,还有朝廷得这些个官员,也都加入进来。
要不是他们还有一些基本的底线,知道做的太过了,汉武帝就会出手。
汉武帝就算是没有办法,还有一个仙师在后面。
他们才没有做的太过,保持了百姓们的最后一口粮食。
这个时候的大汉,怕是真的要乱起来了。
朱祁镇走了之后。
楚风就感觉到了什么。
对于青铜门的了解,似乎又加深了一些。
在这八个王朝的时空内,他想要开启哪一个朝代的青铜门,就可以直接开启。
完全凭借他脑海里面对于青光的勾勒。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要不是这些年下来,楚风的心性已经是非常稳重,大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怕是要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