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

第160章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160章

小说: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一场,通过青铜门穿越时空,去见证历史的旅行。

    “刚刚已经得到消息,下一次的青铜门开启,就在三天之后。”

    “这将会是我们的第二次交易。”

    “而这一次,我们的交易对象还是大唐,最后获得的还是金银财宝之类。”

    “通过薛怀义的传话,我们会派人去大唐运送三车煤炭回来,后期将会有煤炭、稀土等等资源,如果能研究出来青铜门存在的理论,以后就算是天然气都可以运送过来。”

    “所以你们可以开动自己的大脑,要把如今存在的青铜门,以及它连接的七个王朝,把这些利益扩展到最大!”

    章程在指着银屏上面的内容,以及以后壮大的第二步,还有以后发展的目标。

    “当真是稀奇啊!”

    “生平能够见到如此难以忘记的壮举,这一生,都没什么遗憾了。”

    “这可才刺激了!”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下来,他们实在是忍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如果可以,他们倒是希望可以直接把这件事情公布出去。

    不过,再一想,这样会引起其他势力的觊觎,还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更有可能因为青铜门的存在,造成第三次的世界大战。

    所以能够进入青铜门研究院的,能够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那都是忠诚之人。

    最开始的汉东的那些人,那些跟着薛怀义一起,进入了大唐的人,如今就已经是青铜门研究院的一些文职人员。

    说白了,那就是隐藏性质的软禁。

    赵专家疑惑道:“你说,我们可是打了很多疫苗的现代人,这要是穿过了青铜门,会不会把病毒和细菌等等,带去那些个王朝?”

    钱专家思索了一一下,回道:“那估计不会吧?”

    “听说,那楚总都已经使用青铜门很多年了,后来才选择了摊牌。”

    赵专家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悄悄地轻声问道:“那你说,为什么这青铜门就出现在了楚风的院子里面,为何偏偏就只能是他,能够使用青铜门?”

    “难道,上面就没有怀疑?”

    钱专家看了一眼赵专家,说道:“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应该理论的,你还是好好写一份报告吧,多做事,少说话。”

    赵专家看到钱专家转身走人,离开了之后,直接给了自己一巴掌。

    “让你嘴碎,也不看看人!”

    ……

    民宿中。

    楚风看着薛怀义带来的货物,差不多是两大货车。

    “楚总,你看……以后有没有可能,运送天然气,把天然气开采的设备,运送到那边,再培训一些人?”

    楚风也想过这个问题。

    他回道:“我知道石油和天然气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现在非常紧缺的资源。”

    “但是能够进入青铜门的人,都是君臣,你怎么培养这些人?”

    “至于把现有的技术人员,送去那边。”

    “我们也无法保证,这时间的流速不同,会对这些人有什么影响。”

    “一旦违反了某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理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我也不知道。”

    “所以还是等我们可以掌握青铜门的规律和规则之后,再做谋划。”

    薛怀义连连点头,回道:“楚总说的是,章院长只是做了一下这样的规划。”

    “等再过一天,这个规划就会出一个文件,到时候,还请楚风会面,我们一起商讨一下。”

    楚风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既然已经做出上交的决定,这种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不过一会儿。

    青铜门出现了。

    浓雾升起,周围变得静悄悄。

    连一只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已经上了年纪的来福,都是安静地站在楚风的身边。

    青铜门缓缓地打开,从里面走出来的,是沉默不语的赢炎,还有大秦的几位官员。

    “拜见仙师。”

    “拜见始皇太祖。”

    “拜见各位仙人。”

    施礼之后,赢炎才上前,有一些不舍和担忧地说道:“仙师,皇爷爷重疾在身,如今已经卧榻不起了。”

    楚风开口道:“我经常说,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之常情,相对来说,扶苏其实已经多活了几十年。”

    “这一次,我就去见一下他吧。”

    始皇帝在一旁开口道:“听仙师的话,人固有一死,你也不必太过忧伤,扶苏也算是了实现了他的理想抱负,此生没什么遗憾,死,或许也是一种解脱,也是另外一种开始。”

    他不知道为何仙师仅仅是把他复活了。

    而对于如今这个世界的了解,他或许明白了一些什么,又或许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安慰了一下赢炎,刘彻也带着他的大臣们,进入了民宿。

    然后便是大唐的李世民,大宋的赵构,大明的朱元璋和大明的崇祯皇帝。

    “拜见仙师!”

    ……

    众人一一行了个见面礼之后,这才进入了民宿内。

    薛怀义带来的人,则是坐在了另外一边,成为了观察员,记录这些帝王在民宿里面的经过。

    也算是掌握这些王朝的发展,从而给反馈给青铜门研究院,好让他们做大数据分析。

    相比较赢炎的忧伤,刘彻就显得更加意气风发了。

    厚积薄发。

    休养生息五年之久。

    如今,终于是看到了盛世的曙光,大汉学子已经从以前的几万人,到现在的三十万。

    这三十万学子,都将会成为大汉各地的官员,分配到各个官署,担任大汉官员。

    形成了和大明差不多的官职制度,多级监管、明察暗访、钦差巡视等等。

    不仅如此,各地工厂的建立,以工代赈的促进等等,使得各地原本存在的一些矛盾,一些百姓的造反,都少了很多。

    大汉从以前藩王自治,到现在的层级治理,避免了藩王势大,威胁长安的隐患,也避免了仁政传不除长安的弊端。

    刘彻想要把大汉建立成为第二个大秦的愿望,差不多是快要实现了。

    听完刘彻的汇报,楚风心中一动。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教育是强国的基础

    又是一个盛世,将会在自己的指导之下,建立起来。

    如此一来,是不是代表着,自己又多了一个掌握着青铜同门的权限?

    可是,在刘彻描述完了之后。

    楚风还是没有得到一点儿的反馈,并没有当初大明朱元璋接受指点,放下了心中的疑心。

    把自己的目标放到了更远的地方,建立更加强大而又繁荣昌盛的帝国。

    那时候的那种,对于青铜门多了一丝熟悉的感觉。

    也多了一种,青铜门开启之前的一种预知,冥冥中就知道这一次青铜门的开启,他能不能进入那个王朝内,能不能带着人,去看一看那个王朝的繁华。

    看来,这大汉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某一个标准。

    楚风心下把这个可能性记住了。

    然后便是大唐。

    在这两次的扶持之下,再加上,楚风这位“仙师”的亲临,代表的意义自然是非凡的。

    虽然很多人都未能见到仙师的仙容,很多人也没能进入皇宫之中,参加那一场宴会。

    可是对于舆论而言,李世民就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谁还会在意李世民造成的玄武门之变,又有谁还会在意李世民这个拥有一些胡人血统的帝王?

    只要是他得到了仙师的认可,得到了仙师的支持。

    更为关键的是,李世民能够给大唐带来繁华,让他们这些人过上好日子。

    那李世民就是圣君,是大唐的天子。

    “大唐有了上一次的物资支持,再加上仙师亲临,如今上上下下都对大唐的仁政赞不绝口。”

    “百姓们也都过上好日子,更加想要谋求富足的生活。”

    李世民口中的大唐,其实和刘彻口中的大汉,也没什么区别。

    两者的发展,都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却也需要时间来证明,他们所走的路,是正确的。

    他们的发展的关键也在于人口的提升,在于基础建设的升级,在于更多的更好的物质出现,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子民自己不得不去奋斗。

    楚风点点头,说道:“嗯,大唐如今和大汉差不多吧,差的就是时间,你们也不必着急。”

    两人拱手施礼,表示了谢意。

    至于刘备所在的东汉末年,如今还在稳固他的兖州还有徐州的统治。

    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一切都是按照楚风的一些布局在做事情。

    相对于内政来说,诸葛亮算得上是内政的一把手。

    他可以把徐州和兖州的官员以及楚风的布局,办理的更加好,让刘备轻松不少。

    如今,他已经联合了江东的孙权,娶了江东的大小姐孙尚香。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两州之主,他也有了自己的子嗣,对于跟随他的人来说,是一件可以稳定内部的事情。

    刘备要是没有子嗣,万一他出了个意外,那跟随他的人,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大家需要的就是一个名头。

    需要的就是一个聚拢在一起建功立业的借口,没了人来主事,他们就成了一盘散沙。

    孙尚香的怀孕,对于徐州和兖州的官员来说,那就相当于是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位储君。

    至于大明的朱元璋和崇祯皇帝,如今也还在休养生息中。

    朱元璋开口道:“大明已经吸纳了不少的西洋人,不过,相比较崇祯,我所在的大明的西洋人,还是差了一些。”

    “也就昆仑奴,还可以做一些苦力,从而减轻了大明的徭役。”

    大明的流速稍微慢一些,朱元璋从进入仙境到现在,也不过是八年的光景。

    这八年来。

    一些开国功臣,病死了几位。

    还有一些,如今也已经安享晚年起来,成为了国公,被朱元璋建立的一些官署架空了一些权力之后。

    他们也明白,想要真的保证自己可以安享晚年,那就不能太过贪权了。

    历史上的胡惟庸贪腐的案子,并没有出现。

    因为大明的宰相,已经就是一个象征,一个统计投票数,一个朝堂内勤人员了。

    胡惟庸也察觉到了朱元璋的一些杀意,就立即收手,做起了一个老黄牛一样的朝臣。

    这才让朱元璋没有下杀心。

    “毕竟你们还相差百年多的时间,而在这个时期,西洋的理论才开始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

    “按照现在的发展,你完全可以在偏远地区建立重城,然后修建水泥路,联通这些重城。”

    “其次,也要大力发展一些基础设施,比如修路建桥,比如建立更大的都城。”

    “有了水泥,其实你们的建筑完全可以改变以往的土木建造,而建立水泥砖石的高层建筑。”

    “除此之外,就是理论了。”

    “观你对于自己王朝的一些政策,对于教育这一块,其实汉皇、唐皇和你都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

    “当然,汉皇还是做的比较好的,毕竟在他的那个年代,你们也知道,读书识字的人本来就不是很多。”

    “就算是建立了书院,也是需要夫子来教导。”

    “多多发展教育吧,这个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只会让王朝变得更加强大。”

    朱元璋连忙施礼道:“谨遵仙师教导。”

    始皇帝则是趁着这个时候,开口道:“在这里,我可以提一句,你们可能对于此间世界不是很清楚。”

    “我而在这里这么多年,了解此间世界的一些知识之后,我就告诉赢炎,一定要多建立学院。”

    “以后,直接把八岁之后的孩童,都送进学院之中,由官府免费支持他们求学。”

    “如此一来,不管如何,以后人人都识字,人人也都明白道理,明白是非。”

    “这个王朝的发展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你们可知,此间世界的教育,是何等规模?”

    这个楚风以前没有提起,已经这关乎于这个世界,关乎于他的身份。

    那时候的他,还是比较在意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暴露。

    到时候,这些帝王还会不会听从他的话,听从他的指点。

    所以并没有说出来,只是指点他们要发展教育。

    李世民抱拳道:“还请始皇可以道个一二,让我等学习一番。”
………………………………

第三百四十七章 薛怀义的交易

    当他们听完始皇帝对于此间世界的教育的细致讲解之后,才知道,此间世界的少年,竟然是这样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三岁开始进入幼儿园,七岁开始进入小学阶段……。

    难以想象!

    在他们看来,男子及冠之后,就要成家立业。

    差不多到了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已经可以独树一帜,不仅有了自己的家,也要有自己的事业。

    不然,就是一个一事无成之人,难当大任。

    要知道,李世民在十九岁之前,就已经成婚了,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开始鼓动李渊造反。

    也差不多是这个岁数,带着人,从晋阳一路杀到了长安。

    而此间世界的十九岁少年人,竟然还只是在上大学,就相当于是他们的太学?

    这样的求学过程,对于他们而言,总觉得还是太长了。

    众人也都没有说话。

    始皇则是继续道:“仙师有言,每一个时代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适合自己的路。”

    “你们不必去建立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像是此间世界一样的教育机制。”

    “但是最起码的,在你们的财政输出之中,这个教育一定要拥有很大的比重才行。”

    “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出现,才会有更多的大才者,拥有学会文武艺,报于帝王家的想法。”

    赢炎连忙站起来,表示多谢始皇的教导。

    其他人,也都点点头。

    一番议会之后。

    就到了这一次的议会的重点。

    “这几位,乃是此间世界的使臣,他们想要和你们做一些交易。”

    “现在就让这些使臣来说一说,你们之间的交易。”

    楚风伸手示意了一番。

    薛怀义站起来,走到了前面,先是打开了银屏,连接了自己的平板。

    这才开始说道:“大家都已经知晓了我的身份,那我就不用多做介绍了。”

    “在这里,先说一点,我们已经和大唐进行了两次的交易。”

    “第一次,送去了一大批的物资,这一次,还是一样,我们拥有很多很多的物资。”

    “为了能够让你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带来了一些样品,你们都可以看一看。”

    薛怀义说完之后,对几位下属示意了一下。

    这些身穿黑色西装的人,则是从隔壁的厨房拿出来早已经准备好了的不少物品。

    “我来一一给你们介绍一下。”

    薛怀义拿起一个大钟表,说道:“这个呢,叫做钟表,你们可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我先给你们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吧。”

    “这个钟表是用来记录时间所用的,这个呢,是根据你们所习惯的计数法。”

    “一天呢,其实有二十四个小时,而你们通过时十二个时辰来计数。”

    “我们也就用了你们所用的记录时间的方式,从子时开始,这两个指针,长的是代表几刻,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