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9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89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亮!你再失礼就”诸葛瑾出言阻止。

    还是太史慈作为客人劝阻了诸葛瑾:“无妨,看来令弟倒是早慧有见识,我军确是渡海而来。”

    诸葛瑾蹙眉忧虑:“渡海仓促而来,若是船只不够,恐怕初期兵力不足。其实刘府君可以不用急的,我们再撑二十日,甚至一个月,也还撑得下去,如若仓促进攻、偶遇挫折,反而不美只是如今军侯千辛万苦杀进重围告知我等,也不好教军侯再杀出去通知刘府君宽心了。”

    太史慈笑道:“我家长史早知诸葛郡丞是谨慎之人,定然会担心援军兵力不足、仓促不得解围,没想到公子也有乃父之风,如此谨慎。

    所以李长史特意让我实言相告:援军虽不足两万人,但他早有良策,十日内破围城之敌绝无困难,请诸位宽心!只是,他还特地说了,他所用的计策,涉及朝廷积弊,所以不能细说。”

    诸葛瑾这才很谨慎地选择了相信,不再多嘴:“既如此,我们便相信刘府君李长史之谋,谨守城池,以待时清。”

    然后他就让人礼送太史慈去用饭歇息。

    太史慈一走,诸葛瑾就拉着弟弟,原本还想拉着孔县尉一起商议讨论李素可能采取的计策,但想了想,还是把孔县尉借故支开。

    诸葛瑾左右顾盼两眼,压低声音跟弟弟商议:“刚才我想请孔县尉一并参详、李长史所定的利用朝廷积弊破贼的计策,究竟会是如何。但想了想,既然涉及朝廷积弊,让孔县尉知道了,人多嘴杂也不好。

    你不是平素最喜欢猜人心思了么,这次可好,总算给你个机会,跟为兄一起想想看,李长史如何破敌?”

    正常情况下,诸葛瑾是绝对不会拉着小屁孩弟弟聊这些的,今天是逼得没办法了父亲昏迷,孔县尉又不方便,只能找个关起门聊私房话的自己人探讨。

    诸葛亮难得受到兄长信任,也有一定点小兴奋:“跟剿贼相关的朝廷积弊,无非是往权责不明、越权行事等等方面去想。只是,我等本就不知道刘府君身为辽东官员,为什么会来青州平乱。

    幽州刘使君指派的么?还是陛下指派的?莫非是准备跟黄巾军打了一半时,假装被上司勒令退兵、诈败诱敌追击?除此之外我实想不出来了。不过这也不至于能击破五倍之敌。”

    诸葛亮终究只有九岁的智商,再逆天也只想到这点粗浅的道理。

    “那也没什么出彩,跟我想的差不多。”诸葛瑾点点头,觉得弟弟的见识层数跟他一样。

    罢了,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相信刘备和李素,好好守城吧。

    实际上李素要采取的分化瓦解敌人的计策,当然不是连全局信息都还没掌握的九岁诸葛亮,所能猜透的了。

    诸葛兄弟在那儿瞎几把想的时候,李素本人已经让典韦周泰保护、外加带领精锐突骑一千作为随身护卫,往南迂回绕道奉高县西南面、位于敌后的巨平、平阳一带。

    赵云要督阵刘备军的后军,如今还在海上没登陆呢,所以这次不能跟李素来当保镖。太史慈又被派去杀入重围报信了,以至于李素这次执行外交诈骗任务时,身边的警卫力量空前薄弱。

    只剩下典韦周泰了。

    幸好,他要去见的敌人臧霸实力也不是非常强,至少比丘力居还弱好几成。所以,少一个赵云保镖,倒也勉强够安全了。

    万一谈不成,一千名一人双马的幽州突骑兵,想跑是怎么都跑得掉的。

    以巨平为据点的臧霸,以及以隔壁平阳为据点的孙观、孙康兄弟,很快就紧张起来,因为他们一早就得到消息,有上千人的朝廷精锐骑兵进入了他们的势力范围。

    臧霸和孙观不得不立刻派出斥候拦截警戒。

    “来者何人!是敌是友!可是要与我们臧将军一战!”作为“泰山贼”的斥候,也是不怎么讲礼貌的,所谓先礼后兵只能是生硬到这种程度了。

    李素立刻一个眼神,让周泰打马上前答话:“我们乃是辽东都尉帐下兵马!请你们臧将军前来答话!若是害怕我军突击,你们自选会晤地点也可!”

    双方一番往来磨合,半天之后,臧霸、孙观总算是答应在巨平县东北一处汶水边的郊亭会晤。

    那地方是河边的平原农田地带,谁都设不了埋伏,在那儿谈判双方都安心。

    臧霸也表示绝对不多带兵马,随身只带三千人护卫。

    傍晚时分,两阵对圆,身穿玄铁甲、头戴内层锁甲披肩缓冲软盔、外套锻铁头盔的李素,终于在典韦持戟、周泰架盾的姿态下,出阵喊话:“汉护乌桓校尉李素,请臧将军答话!”

    臧霸孙观也带着几个精锐护卫,稍微突出阵前百步,双方都绕马一圈展示没有带弓箭偷袭,这才接近到可以听到互相说话的距离。

    至于后面跟着的大军,肯定是听不到这些大逆不道的交易细节的。

    姿态一如“曹操阵前聊天间韩遂”的架势。

    李素倒也开门见山:“臧霸!我知你和孙观,至今为止并未扯旗背反朝廷,也未明确依附反贼乌苏,只是割据地方以自守。既如此,朝廷大军到日,乌苏不日授首,尔等何不早日弃暗投明?

    若肯与王师并力击杀乌苏,想要官至郡丞、都尉,假以时日恐怕也不难吧!至于眼下,凭尔等势力,立授县令也是轻而易举!”

    “哈哈哈!仅凭阵前数语,就要我们数万青壮兄弟为朝廷卖命?姓李的你就是这样说服丘力居的?那丘力居还真是傻得可以!”臧霸忍不住哈哈大笑,还对大汉至今以来的外交胜利产生了怀疑。

    这特么这种水平话术的骗子都能骗来胡酋投降?那胡酋智商还真是低啊!

    臧霸甚至有了一种“我去游说我也行”的错觉。

    但是很显然,李素的杀招还没说出来呢。

    “臧霸!有个问题你恐怕没想过吧,刘府君为何要来青州助阵?他可是朝廷明令授予的辽东太守!他来青州跟你们拼命,还不是朝廷法度逼的!

    乌苏与他的嫡系人马,是右北平乌桓诸部的精锐。如今上谷乌桓与辽东乌桓部族尽已被灭,辽西乌桓丘力居归降了朝廷,只剩右北平乌桓一些不归王化的残部在死硬到底。我们才不得不来此!

    你以为刘府君乐意拿幽州军嫡系精锐跟你们对耗人命?只要乌苏授首之后,以朝廷法度,纵然有州牧刘虞的调令许他越境击贼,刘府君也再无借口滞留青州,他也不想为青州人而流自家子弟兵的血!这其中轻重,臧将军不会想不明白吧?!”

    这番话,才让臧霸心中一震。

    他对朝廷的法度、吏制不是很懂。

    原来只要乌苏死了,刘备这个丧门星就没有理由再呆在青州了吗?朝廷会逼着他必须回到自己的防区、不许他再多管闲事了吗?

    要真是这样似乎跟朝廷合作一下,把乌苏干掉,也不会被江湖同道耻笑了。

    他臧霸又不是为了自己想抢老大的位置,而是为了整个青州的江湖同道不再被刘备祸害,他是为了大家呀!

    “日李素这厮的舌头,真乃鬼神,刚才老子还在嘲讽他我去我也行,现在就轮到咱自己可恶,但偏偏没法拒绝啊!”臧霸内心挣扎,觉得很没面子。

    真香!

 第46章 天杀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

    其实吧,说句心里话。就青州黄巾军和泰山贼这种程度的松散组织,每个小山头派系之间,是真没多少江湖义气可言。

    所以他们才号称裹挟百姓三十余万、青壮十万,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遇到朝廷精锐来镇压,以邻为壑、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儿,简直不要尼玛太多哦!

    但是,如果不把刚才那番道理挑明,臧霸是绝对不敢拿乌苏去以邻为壑的。

    毕竟青州黄巾如今能崛起,最初的星星之火就是乌苏那一两千乌桓骑兵搅合起来的。

    饮水不忘掘井人,随随便便出卖武林盟主并取而代之,那肯定是要被全体江湖同道讨伐的呀!

    但李素给他瞌睡送枕头、教他借口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臧霸是为了救大家!送灾星!

    乌苏一死,灾星刘备就得乖乖按照朝廷调令的套路滚回家!不能再管闲事了!

    人家是汉臣,不是土匪山大王,做事要按照朝廷那套逻辑来的。你们这帮黄巾渠帅之所以没想到,是因为你们没做过大官没这方面见识,不知道汉臣的顾忌!

    只要及时把这个信息透底给其他青州军渠帅山大王,他们就能理解臧盟主的苦心了。

    臧霸半推半就跟李素密谈了一刻多钟,终于一脸勉为其难地觉得可行。

    “既如此,自古胡汉不两立!我等虽然也不尊朝廷,可好歹是汉人,怎能与乌苏那个乌桓蛮夷同流合污?咱先一致对外,帮朝廷一把。

    咱青州兄弟之间那点私事儿,到时候再关起门来自己料理嘛!这可是华夷之辩、胡汉大义,兄弟们可不能错走一步啊!”

    这就是臧霸回头再帮忙劝说孙观、孙康兄弟时的说辞。

    孙观孙康听得一愣一愣的:这臧大帅怎得跟李素悄咪咪说了些话,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说起话来措辞都不一样了,整个人充满了正气。

    这么大义凛然的话,像是你一个山大王自己想得出来的嘛?

    我信你个鬼哦!肯定是从李素那奸贼处学来现学现卖的吧!

    孙家两兄弟一边被忽悠得一愣一愣,觉得此言确实不无道理;但一边还是忍不住在内心那般吐槽。

    “就算跟着刘备打乌苏,真把乌苏杀了刘备就会退兵,可我们自己的嫡系,也要损失不少人马吧?自相残杀终归是不祥之事啊。”孙家兄弟中相对淳朴一些的孙康,忍不住这般犹豫。

    臧霸用从李素那儿学来的台词,谆谆教诲地开导:“老弟,你想想,现在咱青州兵号称十几万,那又如何?还不是被乌苏带沟里了?人不在多,在于齐心。就现在这山头林立,号称十几万可真听你我的也就三万,成不了事儿。

    打仗肯定要死点兵的,但这又不值钱,兵是能补充的呀。只要杀了乌苏,而且有江湖大义可以兼并那些最死硬跟着乌苏干的山头,把他们的人马兼并过来,你我弟兄还是稳赚的啊!

    比如那个昌豨,我看他就是最不顾华夷胡汉大义的!心甘情愿给乌桓人做狗,这种人都能当渠帅,简直是丢咱全体汉人的脸,要我说杀了乌苏之后,咱第一个就把乌苏和昌豨的本部人马分了”

    话说到这份上,孙家兄弟终于也被胡汉华夷大义所感动,决定齐心攘外一把。

    “走!暂时跟刘府君和李长史干了!”

    暂时肯定是暂时的。

    他们还没傻到真去长期投奔刘备,充其量只是相互利用、临时客串演一场表面兄弟的戏码。

    三天之后,奉高县以东,汶水河畔。

    刘备的两万主力,终于赶到了泰山战场正面,右侧依托着汶水,向左展开阵型兵力,一副要全力营救奉高县守军的积极姿态。

    作为围城一方,如今名义上的泰山贼和青州黄巾“盟主”乌苏,也是早在四五天前就朦胧知道汉军援军要来了,也做好了以逸待劳的准备。

    五天前,他刚得到消息时,其实城下兵力还不算很多,他虽号称十余万众,真听他的也就七八万。

    而且很多人并没有来围攻奉高这种小地方,大家都要恰饭的嘛,围城兵力太多军粮供给也容易出现困难,用不上的多余兵力,还不如分散在各县就食,减少转运损耗。

    所以,乌苏也是在这五天里,临时从周边各县,甚至是齐郡、济南郡抽调回一些人马,集中起来想跟汉军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压倒性战役。

    黄巾军和泰山贼这样的野路子武装,太缺乏完善的后勤体系了,长期大量聚集兵力真是吃不起。所以他们最喜欢要打大仗才集中、打完后抢完东西分完赃立刻各自散去。

    见刘备终于如期来了,乌苏心中居然还挺欢喜:“来得好!咱还怕把七万兵马集结起来之后,你反而跟咱拖着不肯决战,那咱集中粮草可就麻烦了。现如今刚集结好、士气正盛,就有决战可以打,那就再妙不过了!

    咱以七万对两万,至少要痛击刘备让他不敢再来!去年你仗着麹义的先登营助你,联手以多欺少杀我兄长。如今麹义远在渤海,你刘备关羽落单了,咱可就要报杀兄之仇了!”

    乌苏的哥哥乌延明明是被麹义射杀的,但乌苏找不到麹义报仇,算到刘备头上也无不可。

    乌苏也不怕背后奉高县城里的泰山郡守军突围,所以只留了大几千人驻守围城营地继续围困,而把至少六万五千人集中到了汶水河畔的正面战场。

    乌苏要的只是奉高县这座泰山郡郡治的地盘,好作为将来盘踞泰山的根据地。至于城里的守军和郡丞诸葛珪一族,乌苏跟他们又没什么深仇大恨。

    早在攻城之初,乌苏其实就是围三缺一网开一面,给诸葛珪机会跑了。

    但是诸葛珪自己不珍惜,非要用以死守殉城的姿态来证明“自己跟张举没有任何瓜葛”、洗刷家族的名声,才死守着不走,乌苏内心巴不得诸葛珪快点滚。

    两军列阵完毕后,时间大约是八月二十六日的上午辰时。

    乌苏稍微等了一等,一开始还希望汉军主动进攻主要是因为青州黄巾缺乏精良的远程火力,骑兵也只有三千人,不想去撞汉军的前排弩阵。

    如果汉军主动出击,弩兵无法在前排保持行进射击的效率,那接敌前黄巾一方就能少死点人。

    可惜,刘备和关羽并没有出击,两阵对圆,双方呐喊、骂战,关羽和张飞也轮流出阵挑战想要斗将。

    乌苏一开始还不觉得关张斗将能耐如何主要是去年秋天灅水南岸那一战,乌苏的兄长乌延还在“以随地乱洒的财物诱敌”的情况下,误打误撞用出了“饵敌之计”,一个反冲锋把张飞打伤在病床上躺了仨月。

    那也是没办法的,高手也有偶尔失手的时候,强如文丑中了饵敌之计直接就在乱军中挂了,张飞被乱军践踏只是受伤也不算丢人。

    但就因为那个战例,让乌苏对于张飞的武力值有所轻视。

    汉军挑战斗将时,他也就忍不住吩咐手下的一些将领出去一战。

    这些出身泰山贼和青州黄巾的没文化斗将,好多还消息闭塞不知道这两年关张在幽州的威名,倒也愣呵呵地应战单挑。

    结果连续折了三个龙套战将,几乎都是被秒杀。

    乌苏这才闭嘴,不敢再派人斗将。

    偏偏刘备却很执着于单挑,不想派大军冲杀,就让关张在阵前挑衅、小兵们齐声骂阵打击黄巾士气、狂喷乌苏胆小怂哔。

    “刘备这是想干啥?是想拖延时间、消耗我军士气吧?没办法了,斗将斗不过对方,骂战耗着太伤士气,就算刘备弩兵犀利,也只好强冲汉军军阵了。

    不然在这儿对骂一整天,汉军士气越来越高涨我军越来越低落,傍晚时他再冲杀,说不定六七万人还真打不过对面一两万了。”

    乌苏捋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终于在午时之前,下令全军正面进攻!

    汉军阵前三千张单兵手弩严阵以待,随着乌苏军进入射程,便瞬间箭似飞蝗,又是一波“北海之怒”铺过去,箭尾的白羽把汶水河畔的松软泥土地插得跟芦苇荡子似的。

    血浆混入泥淖,惨叫不绝于耳。

    乌苏也算是生死看淡之人,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