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72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672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曹操反手一掌打在曹洪肩膀上:

    “废物!这杨修精着呢!他是先派人到袁谭处投降的。虽然袁谭已是傀儡,可毕竟咱还指望着袁谭的脸面过渡收服袁绍故地。

    要是今天直接撕破脸,青冀士民阴怀怨愤,过几年刘备打来,还指望青冀军民为我死战?有袁谭做见证,这杨修杨彪暂时是杀不得了。

    总要搁置一年半载,另寻罪名由头,不能让人看出是跟今日之战有关、不能是因为他们拥护袁家而死!

    邺城里的朝廷官员,只能是因为勾结审配、欺上瞒下、以幼篡长……才被明正典刑!不能是别的原因!我军只反袁尚审配,不反袁绍!”

    曹洪在曹操身边的宗室诸将中,也确实算是以喜欢抢劫著称了,历史上破邺城后抢劫得最开心的也是他。

    所以此刻被堂兄教训了,他也不敢吱声,意识到确实是自己办事思路太糙了:“大哥教训得是!那这屠邺城洗劫三日的约定,还让将士们执行么?”

    曹操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现在确实是财政缺口太大了。

    眼下刘备虽然没打过来,那不过是因为寒冬腊月的,北方战场不适合再大规模作战,不是刘备转了性子。

    转眼明年暖和一些、生产有所恢复后,肯定会战火重燃的。

    邺城打了那么久,之前幽州惨败,损失填进去那么多人马,他充其量只有三十万老兵要对付刘备六十多万,还没有险要可守。

    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立刻扩军备战,也顾不得长远了。要想尽一切办法既搜刮到军资、钢铁、布料、粮食,还不能伤害了兵源的士气和凝聚力。

    扛过了这一波,就还有希望。而且最好还能不伤害关东政权的可持续竞争力,不能跟董卓和西凉贼将那样越打地盘潜力越弱。

    难呐。

    至于放弃,那是不可能的。一来曹操以坚韧著称,他向来心态好,不会被一场战败或者困难打垮。

    何况他现在也只是易水小败,今年总的来说还是开疆拓土的。

    二来么,毕竟历史上曹操拥有十三州的九州后,孙刘只有南方三州,那还不抗衡了几十年么?历史上孙刘也没投降呀。

    曹操现在至少还有关东平原肥沃地区的五个州,只能说是主动进攻刘备、打硬仗,他肯定是没希望的。但要说固守待变,曹操觉得还是可以一搏、贵在坚持。

    历史上孙刘对付曹操,每次不都是以“待天下有变”为前提。诸葛亮北伐需要待天下有变,孙家每次北上合淝也得等西边打出优势局面,甚至是等“淮南三叛”之类的曹家内乱。

    无非现在的局面换了过来,曹操知道自己弱,只有对方一半人口和兵力,不敢主动再挑衅了。但他自忖寿命怎么还有一二十年好活,不给刘备机会,等等看刘备内部有没有矛盾爆发出来,说不定就有机会了。

    要是李素造反了呢?关羽造反了呢?张飞割据自立了呢?赵云割据自立了呢……

    而自己这边,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洪,那好歹都是有骨肉血缘的亲兄弟啊,曹家的内部团结不比对面一堆貌合神离的异姓外人可靠?

    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曹操为了自我安慰,还是会下意识这样心理暗示一下,然后就找到了坚守待变的毅力和勇气。

    曹操在那儿貌似呆滞了半晌,把未来跟刘备之间相持竞争要点在心中盘算了一遍,意识到不抢是不可能的了,军资和军心必须稳定。

    而且就在前几天,他还听说了刘备在那儿大搞工商税,开放各种原本国营的垄断产业给工商界,换取工商界支持和多交税。

    还把那些关西伪朝上层这几年弄出来的新技术新生产力设备,也开放给普通工商业主,换取民间经营者给专利费,交织机税、水能费……

    听说,关东五州的富商豪强,也有跟刘备勾结,转移动产,两头下注的了!曹家地盘上的工商界实力,正在快速失血!

    曹操都不知道自己治下到底有多少分头流亡下注的世家参与了,没有明确证据也不敢乱杀,只是稍稍杀了几户确凿泄密的,抄家没收了财产。

    不过因为刘备那边也示众斩杀了一些泄密的工商税务官员,所以关东这边有钱人对刘备的向往之心并没有止住,恐惧似乎也缓解了。

    大家暗中都默认“被曹操杀了的关东豪强富商家族,都是确实不小心被曹操的细作刺探到他们转移财产,不能怪刘备,而且刘备也吸取教训加强保密了”。

    要是曹操扩大打击的话,剩下的工商阶级也会彻底逃到刘备那边去的。

    只有不经营工商、只有纯土地财富为主的地主型豪强世家,才跑不了,毕竟土地是不动产嘛,没法转移财产。

    除非是发现有哪些世家豪强忽然大面积出售土地、庄园套现,那就得高度关注了,肯定是变节投敌无疑,抓起来都杀了也没冤枉的。

    曹操心中对于这些关节,其实早在之前的几天,就想透彻了。今天杨修再把“不能无差别屠邺城抢劫”这个难题抛给他之后,他把两个难题结合起来看,苦思良久,竟豁然开朗。

    曹操心中暗忖:“难怪《韩非》里面说,在大争之世,割据乱世,当提防儒、侠、言谈、工商。

    吾今唯才是举,以耕战治国,论儒侠言谈,吾招揽不如本初,论工商,吾招揽不如刘备。

    既然给他们好处,也留不住他们的人心,至少不如刘备。那索性无视世家、工商,只收耕、战之人心。

    但凡有世家豪强敢卖田地庄园者,一律视为转移财富、通敌之罪,杀其全家,分其田地以供屯民。

    尤其冀州至今人口依然众多,而袁绍治下世家豪强始终不得平抑,土地兼并从未解决。不如广查通敌卖产者、与审配党羽,说不定能让四百万冀州贫农耕者有其田。

    这些人不读书不识字,也不懂刘备对工商的吸引,咱就一条道走到黑,以农敌工,专注一道,庶有济乎?”

    曹操在重压之下,居然走了极端,想到了彻底放弃工商业阶级的利益,放弃对世家的吸引。

    反正他再示好世家能超过袁绍么?再示好工商能超过刘备么?都不能!那索性走极端,一点都不要了!

    抓住自己要团结的核心阶级!

    当然,这里必须指出,曹操有了这个心思,并不是说他的理念多先进了,甚至开始搞“均贫富、耕者有其田”。

    他这是被逼的,因为别的路被别人先走了,他想模仿也走不过别人,只能是另辟蹊径。天下三大路线,拉拢士人、拉拢工商、拉拢农民,前两条刘备袁绍堵了,他只剩第三条。

    毕竟只有天下第一的路子,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走的,而第二第三,要想“弯道超车”就只能避开前人。

    京东不是天生想卖自营、强调正品率的。如果能走量卖便宜货,说不定能占据更大的市场。

    但这不是淘宝已经把前面的路堵了,才导致京东走上另一条路。拼多多更是走上了第三条路。这跟创业者的风格和人品没关系,他们只是在捡先行者挑剩下的。

    曹操这是被迫逼成了一个貌似站在农民立场上的统治者。

    有了这个决心之后,该怎么对付邺城的残局,曹操也有了想法。

    他果决地大手一挥,吩咐曹洪:“允许将士们劫掠犒劳的承诺不变,不过不能无差别屠城了。

    咱只抓阿附袁尚和审配的百官,还有他们背后的有钱世家、豪强,把这些能抓到罪名的都杀了抄了家,钱财分赏将士。

    至于那些穷人,就别屠别抢了,也没多少钱财,杀了不划算,还指着他们得了好处跟着咱继续纳粮、跟刘备决战呢。

    杀世家豪强大户得到的无主田地,还可以分给无田贫民屯田。照例收一半的税就好,虽然税重,可他们头上毕竟再无庄园主、没有世家豪强盘剥了,所有上缴,直接全额给朝廷。”

    曹洪闻言大喜,立刻组织部队去城里抄家。虽然这一波杀人数估计会从一开始预估的杀几十万人,降低到只杀几千上万有钱人,但能劫掠到的财富,应该只少了没几成。

    毕竟几十万穷人的动产,也不如最前面一两万有钱人的动产多。

 第804章 不是拷饷胜似拷饷

    随着数万曹军已经进城、分头控制邺城各处,曹操自己也终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袁谭一起,从南门而入。

    南门外站着杨修为代表的四五家“绑审投曹义士”,列队恭迎。

    “大鸿胪杨修,拜见丞相。家父年老体衰,近年已不列朝政,还请丞相见谅其不能出迎。”杨修老远看见曹操,便谨慎行礼。

    措辞也很精确,称曹操为丞相,显然是承认了曹操此前接受的郭图、孔融推戴的官职。加上此刻孔融也在侧,曹操就愈发不好对杨修发难了。

    孔融和杨修家族的交情一贯也是不错的。

    历史上祢衡在许昌那几年,经常开玩笑说许昌所有朝臣他祢衡几乎都看不起,只有两个才德之士能入他祢衡之眼,所谓“大儿孔举、小儿杨德祖”。

    虽然这一世祢衡跟他们没什么官场交集了,早在四年前祢衡就因为流亡荆州期间试图大闹李素的科举,被羞辱得不行,最后什么都没考上,为天下耻笑,堪称超级社死。

    不过杨修和孔融的交情,还是一直摆在那儿,没有变化。

    曹操心里对杨修颇为不爽,表面却还装作佯笑,温言安抚来降之人。

    随后,曹操转向审配,先拿马鞭抽了审配几下:“魏郡多匹夫,说的便是你这等谗言惑主、为一己之私及乡党牟利之人吧!

    大将军在世时,朝政别无阙失。唯独以你们魏郡人为首的冀州世家,诛锄异己、排挤英贤!害大将军好贤之明!

    朝廷武备不振,才智之士不能为国尽忠,以致战场上被刘备屡屡击败,都是尔等的罪孽!如今还有何话可说!”

    曹操这次可没像演义上抓到审配时那样,还好言好语劝他投降,而是直接几句高屋建瓴大义凛然的话语,把审配的立场挤兑住。

    就算最后给审配一个痛快的、有尊严的死法,那也只是褒奖他跟着袁家到底的死忠,让大家知道“忠心始终是好的,是朝廷提倡的,无论谁当权都一样”。

    但审配的“拉帮结派、谋派系私利而害大局”罪名,必须数落清楚,这样才便于清理官场嘛。

    谁知,审配也是早就等着这个当着两军将士的面、自述其志的机会呢。他相信听到的人这么多,就算曹操控制的史官不记载,总有人流传出去,说不定能被关西刘备朝廷的史官记下来,那他也算死得轰轰烈烈了。

    审配也不跟曹操纠缠,直接盯着袁谭骂道:“哼,汉室衰微,天道陵迟,如今虽然还尊奉陛下,不过是因为天下人心习惯了。

    但汉室自安、顺以来,冲质桓灵,历六七帝,哪个不是轮流宠信外戚、宦官,无德无行。天数有变,人君失德,以致天下大乱,有岂是因循旧制、换个皇帝能根治的!

    我辈跟随大将军,只为制约昏君贼戚奸宦。大将军故后,我辈支持三公子而非大公子,也不过是看在三公子有雄心,能继承大将军壮志,为天下士林振臂争取。

    大公子,你连曹操的傀儡都甘心去做,又能有多少毅力继承大将军的遗志,你扪心自问你配么!”

    审配这番话,也是有点不符合逻辑的,但是一个人临死喊口号,肯定是往大了喊。

    从其中多少可以抽丝剥茧看出一些端倪最铁杆支持袁绍的那些世家大族,追求的是什么?

    是期望袁绍可以带领他们,建立一个比汉朝愈发制约君权、对世家更加下放权力、大家一起共治的天下。

    至于这样的天下,最后会具体建成什么样,他们不知道,但心里意淫一下远景还是可以的。

    而这方面,袁谭比较保守,袁绍自己也看过了,觉得袁尚才“英武类己”,这不仅是因为袁尚帅或者武艺好,更多是禀赋品性跟袁绍接近,袁绍和审配都觉得袁尚会继承他的政治路线。

    说白了,袁绍和袁尚至少在“重用河北世家大族”方面,是绝对一致的,这父子俩的基本盘才重合,袁谭的基本盘和重用派系,跟父亲已经不重合了。

    审配的临终遗言,也算是给自己和那些忠于袁尚的人,临时多贴金了一层。

    曹操也知道他是想争个面子,不过既然已经让对方开口了,现在再气急败坏阻止也没用了,该说的都说完了,反而显得曹操没风度。

    也罢,给他一个“愚忠但谋私”的名声,杀了算了,免得多生枝节。

    曹操以马鞭指道:“还指望巧言令色脱罪?看在你也算公卿,准你自己挑个死法!”

    审配一昂脖子:“我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何必多言!”

    说罢,审配看见曹操身边跟着许褚,扛着大刀,他虽然双手被绑缚,却也能纵身一跃,往许褚撞去。

    许褚还以为审配这时候还想暴起行刺,当然是本能地挥刀一挡,直接将审配挥作两段。

    曹操懵逼了几秒钟,心中暗暗不甘:“这家伙被生擒,最后又如此死法,还不如直接被杨修谋刺拿首级来献呢!临死居然还给他机会装了一番忠义!”

    曹操把那些杂乱的念头从脑海中驱逐出去,策马直入城北,路过大将军府,看到烈火熊熊,才知道是袁尚举火殉城了。

    不过将士已经进去许久,只是发现了一些妻妾侍女的尸体,外加一具带着袁尚玺绶的焦尸服色当然是看不出来了,衣服早就跟着烧光了,只有金印和其他饰品烧不掉。

    曹操虽然疑惑,但觉得袁尚肯定是翻不起风浪来了,就算是想诈死苟活,估计也就是下半辈子隐姓埋名,没有威胁。

    不管未来天下归谁,袁尚都是洗不白的,应该是真死了吧。

    曹操下令将士加速救火,抢救大将军府的财物,先登记造册,再分配赏赐。

    毕竟这次没能直接屠城,肯定不能让将士们按照谁抢到归谁,那样就分赃不匀了。只能是先统一上缴,官府再二次分配。

    当然,有些东西肯定是不会分配的,比如女人。

    曹操素有这方面的癖好,而这一世的袁绍又一直压着曹操打,逼着他认怂当小弟,现在总算有了报复的机会,曹操怎么会不趁机宣泄一下他的压抑呢?

    他亲自带着许褚等侍卫,来到大将军府后宅转了一圈。府上袁家父子两代的女人,都早已被控制绑缚。而且还有其他曹家子弟先到了,曹操定睛一看,竟是他长子曹昂。

    没办法,客观来说,也只能是曹昂了。谁让这一世曹操破邺城,比原本历史早了三年半呢。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破邺城时曹丕应该有周岁十六、虚岁十七,但现在曹丕才刚刚周岁十三。

    曹丕就是想随军出征,甚至是想好色,他的肉身也不支持呀。

    倒是曹操的长子曹昂,因为没有张绣之战,存活至今,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而且因为多活了三年,曹昂如今已经娶妻,甚至有了一个孩子。今天进邺城之后,曹昂也来大将军府上查问情况。

    当然他不如他二弟将来那么好色,所以只是巡视一番,没有什么别的举动。

    袁绍家族的女眷看到曹操进来,连忙求饶,为首者正是袁绍的后妻、袁尚之母刘氏:“丞相!您跟亡夫也算生死之交,跟谭儿一起正本清源,也就罢了,何必为难亡夫遗留家眷!尚袁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