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42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642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用膝盖想想也知道,桓温活着的时候总不至于以奸佞篡逆自居吧,他听了“如诸葛亮故事”时还大喜接受,说明这个诸葛亮故事在东晋时还是非常正面的形象。

    要是桓温直接以当坏人为光荣,那他还图个什么“如诸葛亮故事”,直接如王莽董卓曹操故事不就好了么。

    正如董卓废立还如伊尹霍光故事呢,但这不能说伊尹霍光不好,是董卓把伊尹霍光的典故搞臭了,害得从此以后的朝代哪怕废立确实废的是无道昏君,也不好意思再引用伊尹霍光了。

    刘备现在是实打实的实权皇帝,他的任何决策都没有丝毫的胁迫。所以他给李素赐虎贲三百人可以入宫、朝见时虎贲在殿外等候,完全是发自内心通盘考虑的正常决策。

    而且刘备太了解李素了,知道他没有武功还特别小心谨慎苟,注重安保工作。

    李素原先平时外出都能带很多保镖,但上朝的时候因为保镖不能进宫,所以李素都不怎么带,最多随从十几个,往往是典韦、陈到之类武艺高强的人。人多了都挤在宫门口等候也不成体统。

    现在刘备允许三百甲士进宫、只是不能进朝觐所在的那一进殿,隔了一道殿门,这些保镖安置工作就方便多了。刘备纯粹是君臣互相理解互相方便一下。

    而且,按照刘备的旨意,李素还可以自择丞相仪仗队的甲胄旗号服色,朝廷古无成例,朝廷只是赐了一笔钱作为置办,具体李素自行定夺。所以李素如果为了威风漂亮,可以自己贴钱弄三百套镶金嵌银的亮闪闪板甲,给他的保镖仪仗队穿。

    不拜不名不趋,加上虎贲入宫,这丞相的待遇也算是满配了。

    李素再次顿首谢恩,恭领旨意。

    拜已经不用拜了,那谢恩当然只能是低下脖子点个头而已。

 第764章 似乎跟原来也没什么不同

    “喝哈——又酸又冲,这味儿伯雅你怎么忍得了的?还隔三岔五坚持喝?朕算是信了,你这人呐,为了修道养身,什么苦都能吃,怕死到你这种样子的,还真是少见。

    这玩意儿真能有用?看你最近倒是筋肉结实了,好像又长高了一寸半寸?再下去你要跟翼德阿亮一样高了。算了,不管有没有疗效,这玩意儿朕受不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做人就是要及时行乐,朕还是喝酒吧。最近如愿当了丞相,有没有什么感想?”

    这是李素担任丞相之后第三天,连续的迎来送往宴客结束之后,他总算能得个清净,然后就迎来了刘备串门。

    刘备也是直到这一刻,才第一次亲口喝到李素府上罗马工匠生产的分离乳清蛋白,那味道实在是腥膻酸涩不敢恭维,让刘备这种喜欢口腹之欲的大呼受不了。

    刘备其实是喜欢结交朋友的,也喜欢和老朋友喝大酒,但不喜欢人太多大家放不开。如果是跟铁哥们喝,他希望外人统统有多远闪多远,那些虚伪客套恭维的就别出现了。

    所以特地等了两天,客人都散得差不多了,他才来串门。

    关羽在南阳,赵云在吴郡,张飞在雁门,所以其他段数足够的哥们儿都不在,刘备也就跟李素私聊。

    另外,作为皇帝,几天没跟李素私聊,也不光是为了叙旧或者说些不能为外人道的密谋,更是因为前方军务消息频繁,刘备刚刚听说袁谭已经在曹操的支持下,跟袁尚发生了武装冲突,所以要问问李素一点具体的对策,算是公私两便。

    当然了,袁谭和袁尚打起来也还不过最近三四天的事儿,目前还看不出什么军事上的端倪,也不知道两方强弱、袁家各地方势力的向背态度。

    雒阳和河内那边的边将最早得到情报,对于这种紧急军情当然是日行六百里往长安送,所以四天后刘备就已经知道了。

    面对刘备对乳清蛋白的质疑,李素也只是赔笑:“臣身为文官,健身锻体时间不如武将多,只能是取巧养身了。陛下尚武,觉得难喝不喝便是了,也不需要这些。

    多吃牛肉鸡肉鹿肉驴肉,还有鱼虾和干货海贝,少食猪羊,勤加锻体,效果也是一样的。另外,如今的牛乳还普遍有些酸。

    等臣让家中经商的管事负责改良品种后,得到完全醇厚无异味的牛乳,再请陛下品鉴,也可壮骨。臣家中人口少,这些事儿都是托付给宓儿的家人的。

    她们家这些年也不做别的营生了,就惯常经营饮食日用,虽不厚利,却也稳妥。赚钱少的营生,又复杂,想来抢的人便少,竞争便不激烈。而且到了这个份上,还差钱么。”

    刘备听了,不禁莞尔:“都说先汉初年,张苍养身饮乳,贤弟你这是奢靡讲究远过于张苍,不过在饮乳上倒是收敛,还算仁善了,没有以人为畜之歪风——对了,别躲问题,还没回答当了丞相之后感想呢,可有所不同?”

    刘备原先不怎么读历史书,对古人那些没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小事儿,都一带而过了。因为他是听博士们这些知识二传手转述的,博士们知道刘备的癖好,也就跳过那些没干货的部分不讲。

    但是最近大半年,刘备被蔡邕李素启发后,认识到造核问题的重要性,开始自律起来了,自己亲自读史读原文。所以也见识了更多有血有肉的古人,说话都开始引经据典了,虽然引的仍然是荤段子居多。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读了《红楼梦》的人,那些高雅的东西没记住,但是初试云雨情之类的小黄情节、或者诸如“豆蔻梢头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女儿乐,一根几脖往里戳”之类的薛蟠体联句记得贼清楚。

    这不,刘备开口就是“张苍饮乳”的典故来嘲讽李素,当然这都是哥们儿之间说荤段子开玩笑,并无恶意。

    西汉初年,王陵、陈平死后接任相位的张苍,就是活了一百多岁,晚年牙齿掉光了就喝奶维生。九十岁开始纯喝人乳喝到死。

    而且坊间还传言张苍妻妾和通房侍女加起来一百多个,都是让女方怀孕之后就不再宠幸了,换一个再宠。

    很多人因此怀着恶意揣测,都是认为张苍这是在自己制造人乳生产源。而且那时代喝人乳也不可能挤出来再喝,那就是直接趴在自己侍妾身上喝了。自己造出一个有乳的侍妾后就跟自己孩子抢奶喝,也是没谁了。

    跟那么恶劣的先例相比,李素改良牛奶品种,已经算是非常仁德了。考虑到张苍之后几百年,不是没有达官贵人做过喝人奶养生的事儿,无非代价太大用得起的人极少。

    李素这也算是为彻底革除一项“以人为畜”的野蛮蒙昧,做出了点贡献。毕竟非母婴关系喝人奶总归是奇葩的,养侍女喝奶就更奇葩了。

    李素谈笑着回答刘备的问题,一边给刘备倒新的饮料:“实话实说,其实拜相之后,感觉没什么差别,人前反而愈发礼法拘谨了,不如原先轻松——陛下要是觉得臣辜负圣恩,斟酒赔个不是。”

    刘备哈哈大笑:“这都是演给外人看的嘛,拜不拜相,该你做的事儿不一直让你做。朕还嫌拜了相耽误正事儿,都不好随便放贤弟出京了。

    否则这时候,贤弟也该在雒阳主持大局,查漏补缺。不过还好,等春耕之后,长安这边习惯了新的班底,自然会放贤弟去雒阳,这边的事儿,还是公达元常他们日常料理。明年正式迁都过去之后,就没这个麻烦了。”

    当丞相之后最大的一点不方便,就是刚拜相那阵子肯定要留在朝廷所在的正式首都,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治理体系扭转过来,梳理一下。

    历史上诸葛亮在刘禅朝初期,也是得稍稍坐镇成都一段时间,然后才好亲自南征北伐,对付孟获和曹魏。

    当然后来诸葛亮就常年驻军在外,季汉的政务中心也挪到了汉中,大事儿靠使者往还到汉中请示丞相的意思。

    李素现在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雒阳太靠近前线,关键是设施还不够好,百官在长安已经稳定了,长安也造得那么繁荣,直接去雒阳得过苦日子,大家都不愿意。

    总还要一两年的过渡期,把现在还是一片大工地的现状翻篇了,才好全部回去。

    只是刘备的朝廷猛将如云,能独当一面的帅才也不少,所以李素暂留长安的时候,关张赵如果有机会出击,还是不耽误打仗的。

    刘备调侃了几句,随口拿起李素刚给他新倒的饮料想解解渴再继续聊,但还没靠近嘴唇,鼻子就先闻到一股比较冲的味道,不由转移了话题,好奇问道:“这是加了酒?奶酒?”

    李素得意显摆:“刚刚鼓捣出来的,这不是第一批人工选种育种的罗马奶牛还没生出来么,先拿原有的一小批阿尔卑斯牛的乳做做实验,看看有没有办法彻底掩饰掉其中的酸涩味。

    这不,就想到了先加糖,后来觉得还是不够,就加了这种去年刚出的竹蔗烈酒——臣去年在博望,新建了一个大糖厂,产白糖、冰糖,陛下是知道的。

    因为本来就要二次脱色,所以为了防止浪费,也不用拿益州的结块红糖来加工,直接拿粗榨的产物来加工白糖就行了。

    不过后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只要粗榨的话,竹蔗渣提炼不够彻底,虽然省了时间,却浪费了原料。臣就想到用粗榨的竹蔗渣酿这种甜酒。

    也不用蒸馏了,直接跟中山冬酿差不多醇厚。反正掺到牛乳里喝本来就要冲淡的,想喝烈酒的才蒸馏。”

    李素提到的,显然就是甜酒或者说朗姆酒了。历史上古巴的朗姆酒产业爆发式发展,就是跟白糖取代红糖颇有关系。

    红糖里的很多杂质或者说糖以外的营养成分,本来就是甘蔗高强度压榨后带出来的,如果稍微浅榨一点,杂质也就没那么多。(现在女人熬红糖喝来养生,其实有效成分就是那些杂质微量元素,蔗糖反而不是养生的原因)

    所以做白糖的时候,榨得轻一点其实是有好处的,至于甘蔗渣残余营养多,直接酿酒就是了。

    成品不蒸馏度数大约十五到十七八度,可不是中山冬酿的度数么。如果掺在牛奶里喝,只要两三成就足够彻底掩饰异味了,也就三四度,根本喝不醉人,也不会有酗酒的问题,喝着养生都行。

    后世超市里也有不少朗姆酒加奶的奶酒,而牛奶本来就是该加糖喝的,李素用酒精和糖掩盖质量还不太好的酸涩牛奶,做成甜奶酒,正是借鉴了其中成功经验。

    刘备喝了之后,也是啧啧称奇,他本来是不但反感喝乳清蛋白养生的,连喝牛奶养生他都厌恶,视为蛮夷饮食习惯。

    被李素这么一改造之后,发现香甜醇厚四绝俱全,倒也不反对了。

    谁会反对甜美而又酒香浓郁的养生饮料呢。

    “这也是贤弟招募的那些罗马匠人献的酿西域酒的法子?这倒是比葡萄美酒更有点意思了。甄家的人也经营得好,这些日用民生之物,每每有所创举,还能惠民,不出几年,这些东西普及了,也算与民同乐。”

    面对刘备的问题,李素只好托词:“确实也是受了那些罗马工匠启发……”

    虽然朗姆酒真的跟罗马人没关系,但谁让他要为自己的新点子多找些借口来源呢。

    刘备想了想,吩咐道:“甄家那俩弟子,这些年也都做些闲官。朕防外戚专权,也没让他们做过什么营生。这几年观察下来,也不是贪财之人,算取之有道。

    让他们管皇家内务产业吧,再设置一个卿位,另寻朝廷重臣为卿。让他们从郎中、侍郎做起。”

    刘备觉得这些维持民生日用稳定的行业,也该新设弄个部级的官员来管管了,目前的九卿制度只有大司农改的财部,是管国库不管皇室内帑的。

    刘备一朝勋贵产业又多,是得弄个可靠的人管独立的皇家财富的。

    这个东西跟清朝的内务府差不多,或者说跟曰本人那边模仿唐朝三省六部制时多出来的“大藏卿”差不多——历史上,曰本人派遣唐使来学习,模仿大唐制度后,回去搞的就是七卿制,比六部卿多出来的大藏卿,就是官天皇内帑和皇家工程、开销的。

    考虑到刘备的特殊情况,也该这么搞了,否则财政压力太大,政府税收不够用,皇家和勋贵的自营产业补贴国家统一大业,也没个足够明晰的账,有点和稀泥。

    内库卿设置之后,就可以跟财部卿之间互相拆借了,国库钱不够用,先跟内库借,大不了皇帝不收利息,到期还就是了。勋贵要借钱给财部,也可以走个过场,统一由内库备案,增加公信力,也防止财部欺负借款人。

 第765章 都当了丞相了总得干点活

    刘备来找李素,当然是有正事儿的。

    了解一下李素拜相之后的心态,顺便吃喝玩乐聊聊皇亲国戚的事儿,那都只是捎带的。

    安排妥了甄俨甄尧这些纨绔子弟的差事后,刘备很快切入了正题,问起对最近关东诸侯之间内战趋势的应对。

    看看一切是不是按计划行事,还是李素有发现更好的机遇、可以随机应变调整、加快收割。

    李素也没有更多的情报,所以并没有拿出什么让刘备觉得惊艳的新想法。其实这也正常,奇谋妙策哪那么容易想。

    “陛下不必过于担忧,二袁如今的冲突,还处在试探阶段,即使动武了,一开始也会找借口,说对方那边有奸佞欺上瞒下、篡改袁绍遗命云云。

    袁绍的领地覆盖三州,也算广大,既然是内战,肯定不能全靠武力解决,袁谭袁尚更多是指望拉拢对方州内的官员承认自己。

    所以臣料定,开战之初第一个月,肯定双方内部都会有反水变节、自居大义之人,形成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态。二袁军事上未必有多大作为,还是扑灭自己内部的敌方内应为主。

    待内部选边站队彻底结束之后,快一点的话那就二月末,才会是全面内战。何况袁绍尸骨未寒,河北正月里如此寒冷,不会真的在正月里大规模动兵的。我军要应对,也有的是时间。”

    刘备点点头:“那除了翼德这一路,到时候按计划行事,二袁一旦全面血战,就趁机袭取幽州,其他可有该注意的地方么?”

    李素想了想:“陛下可即日派使者去吴郡,检查去年让子龙、子义准备的大型北海沙船准备得如何了。如果船只足够、给养也已齐备,就让子龙驰援辽东吧。

    臣以为,原先袁绍在时,袁家不重视海军,缺乏海船。以至于多年前试探性攻打过一次糜竺,却因为无法海路运粮过辽西走廊而作罢。这才有了后来糜竺主动称臣、年纳贡五千万钱包税,换来多年和平虚与委蛇。

    曹操在三韩与耽罗早已站稳脚跟四五年了,还收服了耽罗的公孙度。曹操的海军势力远非袁绍可比,对他而言,是不会满足于糜竺每年给五千万钱的。

    因为他只要武力征服,将来自己用海船队运输辽东物资补给中原,获利能数倍于糜竺的进贡。既然现在袁氏内讧,曹操顺便分兵走海路覆灭辽东,消除后方隐患,顺理成章。

    更关键的是,原先曹操的沿海领地只到徐州,其出海港口为东海郡朐县(连云港),故而跨海远航多半是先去三韩,然后从三韩北渡浿水(大同江)进击乐浪、再取辽东。

    现在袁谭跟曹操相合,而袁谭的领地是青州,曹操得了青州东莱郡的海港黄县(烟台)等地出兵,渡海距离大大缩短,可直扑辽东郡重港沓氏县(大连),种种因素,都导致曹操想动手会愈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