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53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553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既是如此,王平被调走、关羽兵力空虚这个特点,许子远为何不深入发掘利用呢?关羽屯河内,原先的后勤粮道,主要依赖汾水水运,自临汾、侯马转入沁水水运。

    而沁水粮道保障之关键,便是上党空仓岭以西的端氏、蠖泽二县。此二地去年冬天张辽试图夺取,确实曾遭惨败,损兵折将。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惨败,正是因为王平、张任二人联手,王平擅把太行险道,张任擅守城池。张辽兵马虽众,翻越太行余脉空仓岭奔袭,受挫也是应有之意。

    可如今我军大军光复河内大部,轵关、箕关、石门三陉有重兵压境,怕是张任的防守重心,也得从端氏前移到石门,援护关羽合力死守、步步为营。

    我军若是将计就计,把目前的主力大军,只留十万人在河内,其余由丹水转而往北机动、走上党攻河东北路的路线,分进合击。

    具体路线的选取上,再故意走张辽去年冬天失败过一次的那条进攻路线,将计就计、利用敌军的麻痹大意疏于提防。

    只要没有王平阻挠,张辽等将军必然得手,把沁水航道在太行群山之中的几处险谷掐断,关羽纵然从野王和沁水撤到了石门,还是不免全军覆没。

    野王县突围的关羽嫡系精锐有两万人,沁水县之前也有一万,加上石门陉固有守军五千,端氏、蠖泽等地守军也各有数千。

    张辽这次要是能得手,我们还是可以把关羽最嫡系的主力至少四万人,围困至死。而且围困的位置,比在野王城里围困更为有利。

    因为野王还有大量存粮可以相持,我们要全灭关羽还得打攻坚战消耗人命。但太行山谷里可以屯粮的地方很少,关羽原先也不会在这些险要野外之地刻意多屯。

    张辽从上党进攻,张郃高览麹义等将军仍然从河内进攻,把关羽卡死在太行险谷内,都不用打,只要扼守首尾,等关羽自行饿死,或者逼着关羽试图突围。

    到时候太行陉谷的险要之利,就转而被采取守势的我军所掌握。纵然关羽兵士精锐,要杀光他四万人,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小得多,他的士气也撑不到全军战死,说不定连败数场后就士卒逃散、军心崩溃瓦解了。

    最后,一旦张辽翻越空仓岭掐断沁水粮道、据险而守之后,还可以故意放出消息,引诱之前在临汾、绛邑死守不出的河东北路驻军,因为救主心切而离开坚城、主动出击试图打通粮道、夹击张辽、救回关羽。

    到时候,太原吕布再从汾水上游顺流而下、快速奔袭,直取临汾,掐断从临汾出击的刘备兵马退回临汾的后路,以铁骑逡巡不让敌军一兵一卒返渡汾河,如此,则大事可成矣。”

    辛毗这番话他是揣摩了好久的台词,还特地把沮授的意思重新组织了一下,显得有条有理循序渐进,一时竟听得袁绍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说,辛毗这人很有那种后世大公司里、平时不擅长做方案,但擅长拿着PPT去领导面前汇报的天赋。

    计策明明是沮授的,创意也是沮授的,但沮授不爱拍马屁,也不组织语言节奏考虑领导接受度。

    辛毗溜须拍马画大饼一修饰、掺杂上袁绍爱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包装,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袁绍拍大腿大喜:“佐治所言甚是!孤竟不知佐治也有如此王佐之才!孤统兵多年,竟无人教孤如何兴高祖之利、除高祖之弊。

    快,立刻召集众将,孤要分兵!给张辽增兵,把丑也分到北路,随张辽翻越空仓岭断关羽归路!河内留兵十万,多出来的走上党!分进合击、同擒关羽!”

    袁绍一高兴,甚至连“张辽自己就算得手了,如果要长期在太行山沁水河谷里坚守,张辽的粮道该如何保障”这种问题,都暂时忘了去质疑。

    不过还好,既然辛评这主意是沮授那儿白给的,真到了执行阶段,沮授还是会帮他尽量补全。

    当晚,听说袁绍同意分兵以提高战役效率,沮授也是松了口气。

    他觉得他的智商也就为袁绍做到这一步了,要是袁绍再不听,或者对面再冒出什么新的毒计利空,他沮授都回天乏术,只能听天由命了。

    “主动出击,本来就没多大必胜的把握,只是败中求胜。辛佐治善于巧言令色,让主公肯接受劝谏,这是好事。

    就怕主动被阿谀之后,愈发自视甚高,轻敌冒进,不以关羽诸葛亮为意。唉,为人臣者,能做的就这么多了,若事依然不谐,亦无能为也,怕是天命不在关东一朝了。”

    沮授心中苦闷,如是暗忖。

 第653章 张任死不死你们投票决定

    袁绍采纳了辛毗包装转述的沮授“分进合击”包抄战略后,稍稍花了三五天时间调度部队,调整后勤准备。

    从七月中旬开始,袁绍军逐步转入“河内、上党两路出兵,时机合适时太原军也趁机南下”的新进攻节奏中去。

    事关近二十万人的调整,速度不可能很快,张辽和文丑七月初十才从野王的沁水、丹水交汇河口,沿着丹水往北转移到此战的水路出击阵地、随后转陆路前往空仓岭,七月十二经光狼城遗址成功抵达空仓岭。

    说句题外话,四百多年前的长平之战时,廉颇的三道防线从西到东、从前线到后方,正是空仓岭防线、丹水防线和百里石防线。

    光狼城就位于丹水防线和空仓岭防线之间,扼守了两地之间一条比较好走的行军山谷。当年最早是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筑造的纯军事要塞。为的就是帮韩国抗秦、确保太行山西南边缘防区的陆路粮道。

    后来汉朝四百年,光狼城因为没有了军事价值,而且春军事要塞周围也没有百姓生活、位于太行山深谷之中旁边也没田可种,所以始终没有设县,城墙也渐渐废弃。不过现在袁绍要用到这条路进攻关羽,自然要重新在光狼城驻军屯粮、临时修整一下。

    而当年秦国攻打空仓岭防线之前的出击根据地,就是如今张任防守的端氏县城。秦国攻破空仓岭防线、要攻第二道丹水防线时,才把出击阵地从端氏县前移到光狼城。

    所以,这次张辽、文丑从丹水经光狼城西进空仓岭、再进攻端氏县,等于是把当年长平之战的路反着走一遍,从由秦攻赵变成了由赵攻秦。

    当年秦将王龁的部队能走这条陆路确保补给,张辽文丑自然也能确保——除非他翻过空仓岭之后,背后的光狼城被敌军穿越太行山其他险峻不可通过的地形地区夺取,那么张辽文丑的后路和粮道倒是有可能被断绝。

    不过,沮授和袁绍得到的情报都是“王平和数万无当飞军在荆豫扬边界的大别山,距离司并雍边界的太行山相去千里,刘备军中不可能有部队能走光狼谷以外的附近其他路线翻越太行山”,所以这种可能性几乎不用担心。

    诸葛亮和关羽的保密工作也一直做得很好,从六月二十二开战,到七月十二,整整二十天了,袁绍和许攸觉得关羽只有十万总兵力,没有十五万,关羽就真的只拿十万人完成防御。

    王平和他的三万山地兵,此前无论其他战线防守战多紧张,都始终没有投入一兵一卒,连己方友军都以为王平真被调走了。

    ……

    张辽和文丑抵达之后,先略作休整,盘点了一下目前的情况。

    张辽观察到关羽的部队并没有沿着空仓岭山脊布防,最多只是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了一座烽火台,以为战时遇袭传讯。

    这样的防御设施张辽这边其实也有的,毕竟两军已经相持八个月,该有的基础防御设施和通讯设施肯定早就造好了。

    张辽的警戒线跟关羽的警戒线相隔了最多也就十几里地、某些位置甚至只相隔几里,基本上就是两条平行邻接的山头,这边望着那边那点距离。

    如果关羽想翻越空仓岭袭击上党腹地,张辽一样会提前得到警报并且布防到位。

    这天,张辽观察过敌情之后,就指着关羽军的烽火台,跟文丑商量:“文将军,关羽的警戒线虽然一贯如此,但眼下战事骤紧,关羽却没有加强防御,我总觉得还有一丝不安。

    主公虽命令我们掐断端氏、蠖泽二县,断关羽沁水粮道。可我们自己的粮道也要小心,这一点出击之前,沮参军曾反复提醒过我。

    不如我先带兵翻越空仓岭山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居高临下直扑端氏。如若关羽真的把那些登山越谷如履平地的‘无当飞军’全部调到淮南战场去了,这儿一点守隘精兵都没有,端氏县城也能顺利攻破,那你再带着后军一半人马追击过来,由你再攻击蠖泽。

    到时候我们一南一北,一个负责堵住南面关羽的归路,一个负责堵住北面临汾那边吴懿徐晃等支援关羽的人马,逼得关羽饿死在太行山中。

    但是,如果我们拿不下端氏,你也不可妄动,后军的一半兵力再分作两部,主力留在光狼城,确保光狼谷粮道,少部分兵力留在空仓岭光狼谷口,守住山脊隘口,可保万无一失。”

    文丑出击之前,并没有被沮授警告提点,主要是沮授知道文丑是袁绍的绝对心腹,容易在主公面前告密。

    沮授如果说太多,文丑全部如实汇报,袁绍就会怀疑“辛毗献的计策其实也不是出自辛毗,而是沮授的想法,沮授知道自己被猜忌了,才换个人出面献策”,说不定还会多生事端影响计策的执行。

    相比之下,张辽是吕布系的降将,是并州本土将领,不是袁绍嫡系,不会多嘴搬弄是非。

    不过张辽转述的沮授之言确实有道理,文丑虽是事到临头才听说,他也知道好孬,不会跟自己的安全稳妥过不去,就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既如此,我与文远分兵各司其职。端氏方面若有进展、形势明朗,我随时支援。”

    双方一合计,张辽带前军三万、文丑留兵四万,各司其职。文丑的四万人,又分在光狼城暂驻三万、在光狼谷的空仓岭谷口临时扎营驻扎一万。

    袁绍的三十万大军,之前经过连番血战,死了两万多,其他战损四万,那些不能打的伤兵也都运回后方了,不留在前线碍事儿,逃兵就只能自生自灭。

    所以,实际能用的进攻士兵也就二十四万。河内目前留了十一万人,上党这边七万,加起来就是十八万。最后还有六万,是在太原的吕布那儿,要等南边两路有进展了、把关羽军调动起来了,吕布才好瞅准时机配合。

    ……

    七月十四,张辽正式翻越空仓岭后两天,终于顺利抵达了端氏县,这个沁水河谷畔的山区要道县城。

    半年多前的197年冬天,他其实就来过一次,但当时打了一些日子,没能攻破张任的防守,后来因为寒冬天气过于恶劣、光狼谷粮道即将被大雪封山掐断,张辽不得不在粮道断绝之前主动撤围走了。

    因为关羽有留烽火警戒,空仓岭上也有小股巡哨部队,所以当然不可能等到张辽大军围城、端氏县城的守军才反应过来。

    在张辽先锋刚翻过空仓岭山脊后不久,端氏县的张任就通过烽火得到了警告,同时飞马派出信使去石门陉报急,请关羽分兵回援。(相当于从今沁水县到济源县)

    端氏到石门陉,直线距离一百五十里,考虑到要沿着沁水河谷蜿蜒曲折,实际上骑兵得跑近二百里才能把急报送到。

    二百里对于大军调度来说,尤其是山区河谷地形,不带粮草辎重强行军也得走三天。但快马信使可以在大半天之内就赶到、中途关羽设置了好多临时哨所供信使换马接力。

    十三日后半夜,石门关营寨内,关羽是在睡梦中被属下喊醒的,让他赶紧处理张任的求救。关羽看后,倒是没有太意外,让人把诸葛亮也喊醒,一起参详。

    关羽审慎问道:“看来袁绍是明知十七八万人堆在河内、正面猛攻太行三陉太吃亏,部队展不开,搞河内上党分进合击、断我粮道了。

    不过,张辽翻空仓岭而来,逆走王龁当年进军路线,他的粮道也未必绝对安全。张任来求救,如之奈何?”

    诸葛亮摇着折扇,喝了一杯旁边侍从刚煮的热茶,让半夜忽然被喊醒的大脑预热了一下,缓缓分析道:

    “这也不算出乎我们预料,他们敢来,说明王平这颗伏子至今埋伏得还非常隐秘,否则他们绝对没这个胆。

    为今之计,关键是要给张辽他们看到机会、同时又要给他们紧迫感,让他们觉得‘已经尝到一点甜头了,但要克尽全功还得再稍稍加把劲’。这样才会利令智昏、重前轻后,彻底进入我们的埋伏。

    他们从空仓岭而来,只要被王平找到机会绕后袭取光狼城粮道,到时候就成了‘驴肉火烧’之状,张辽貌似断了我们的粮道,王平和徐晃又断了他的粮道。

    徐晃和袁绍在最外面,一个最北一个最南,是火烧的皮子,我们和张辽都是馅,都是堵在太行沁水河谷里,跟己方友军和供粮地隔开的。

    到时候就看是我们和徐晃合力先围歼掉张辽,还是张辽和袁绍合力先围歼掉我们——不过,太尉应该是很有信心的。

    我们这些天,可是一直在以虞对不虞。把端氏、蠖泽的存粮大半前移到了石门寨,还让后方夹击多运了几船队的粮食过来,之前从沁水县撤退时,也把存粮都撤回来了(野王的余粮撤不回来,太远了,船也不够)。

    我们在这儿,就算断了粮道,至少可以吃两个月。可张辽就算占了端氏,只要是一座无粮空城,后路又被断的话,他能撑多久?”

    诸葛亮之所以拿驴肉火烧打比方,而不是肉夹馍,是因为肉夹馍才刚出现不久,名气不大。用酵母发面的活面馍饼还是李素入川后发明的,不发酵的死面倒是古已有之。

    刘备和李素都起家于中山郡,那儿的驴肉死面饼这些年发扬光大,刘备阵营上层都吃。

    眼下这局面,其实倒是有点像后世47年的孟良崮,敌中包围有我、我中包围有敌,就看谁先把对面那个诱敌的馅彻底吃掉、把自己被分割堵住的那一截馅救出来连成一片,谁就能获得整个战场的胜利。

    而诸葛亮把局面引导到今天这个机会的出现,靠的就是李素帮他示弱的信息差——敌人至今不知道王平和他的三万山地兵一直在待命,所以才有这个胆子。

    关羽跟诸葛亮最后确认了一下之后,自己口述、让诸葛亮手书一封命令。

    这封命令里,关羽至今还没有将其中真实理由彻底向下属和盘托出,他只是要求下属即使不理解为什么,也得执行。

    下属不用知道为什么,做就行了,这样才最逼真。

    “传令,告诉张任,石门陉被袁绍十万大军轮番猛攻,而且石门陉回端氏二百里河谷道路,仓促难援。让他在端氏县能守就守。

    如果觉得没把握,就果断弃城突围、向南靠拢,与蠖泽守军会合。若蠖泽也不能守,就继续往南突围,到石门寨与我们会合。不过,无论是放弃端氏还是放弃蠖泽,在弃城时都必须把城中粮食烧光!”

    两个山区小县,每个不过千余户百姓,而且百姓因为持续作战很多都被转移了,或者留下的也都征为民夫、官府发口粮服徭役运粮。

    放弃这样两个小县,把徭役民夫都带走,以空城做诱饵,如果能全歼张辽文丑,就太划算了。

    袁绍不是喜欢听许攸的、好大喜功,以光复土地为功、不在乎有生力量的损失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