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59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59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玩意儿,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一次性反应装甲,至少效果比日本战国时期那些精锐骑兵“母衣众”背在背上的空心布囊“母衣”防箭效果好得多。

    不过诸葛亮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反应装甲或者母衣了。他也不希望这个功能用上,因为是一次性的,太不划算,射穿就漏气了。

    安排好一切之后,诸葛亮还跟他们预定了时间。

    因为是不管不顾埋头赶路的信使,没有意外的话,两天之后的五月十四,他们必须找到关羽的部队,建立联络。如果沿途敌人在黄河上战船巡哨密集,能漂流的路程比较短,要翻山,那就加一天,那样也得确保十五日送到。

    对这个要求密使小队没有异议,全部立了军令状,表示一定五月十五联络上关羽。联络不上估计诸葛亮也没机会执行军法,肯定是死在半路上了。

    ……

    话分两头。

    诸葛亮尝试通过安邑…大阳县这条道路,与关羽重新建立联系,并为关羽的撤退路线探路的同时。

    这两三天里,张辽和贾诩也不会闲着。

    同样是在五月十二日,张辽一早就非常不甘,因为昨夜魏续带着败兵回来了,把刘备阵营派了“至少万余规模的援军驰援安邑”这个噩耗带了回来。

    还告诉张辽:派出去监视的部队折损了三分之一,他和侯成领了六七千人执行这一任务,有两千多人折了。

    张辽板着脸责问:“我让你们哨探牵制为主,还大多都是骑兵,遇到强敌可以避战的,为何还折损如此之多?违我军令轻进易退,不行军法何以服众?来人,先把魏续拖下去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魏续苦着脸求饶:“张将军不关我事,是侯成去截击敌军的,我只是接应,还帮他收拢败兵。那侯成原本也是退得回来的,结果他见阵战或许打不过,就起了贪心不愿走空,尝试与敌搦战斗将,谁知被人击落马下擒拿了,否则也不会败得那么彻底。”

    听魏续输得情有可原,贾诩也开口帮他求了句情:“文远勿要急躁,既是事出有因,还是仔细盘问多了解敌情为上。杖责就记下,让他戴罪立功。”

    贾诩说着,转向魏续:“你且说,敌军规模究竟如何?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战船几许?都打了这么一场败仗了,要是这些都看不真切,就活该杖责了。

    还有,那侯成斗将被擒时,具体情形如何?那敌将武艺果真非比寻常?还是仅略强于侯成?敌军领兵主帅、先锋分别是谁,可有打听到有随军谋士?有没有抓到敌军战俘拷问他们为何会这么快出兵?”

    贾诩问得非常仔细,一看就是做计划非常有条理缜密之人。

    魏续为了免于挨打受刑,也是把知道的都说了,不知道的也找来当初在现场见过侯成斗将被擒经历的侯成亲兵,仔细描述。

    贾诩知道了带兵将领有吴班、张任,在脑子里过了过。

    他暗忖吴班倒是交集不多,不过也知道他在三年前(194)的刘备北伐时,担任过走祁山佯攻陇西、天水那一路,战绩平平,应该是裙带关系爬上去为主。

    至于张任,贾诩也承认张任打营地防守战确实有一套——无论是跟郭汜还是韩遂,张任那两场营地防守战的历史记录,贾诩都是心里清楚的。

    从这个人事构成判断,贾诩心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派张任来,肯定是为了防守河东,而不是给关羽派进攻用的援军。说不定还是指望把徐晃替换到进攻阵营中,直接配合关羽,让张任担过防御重担。

    不然,没道理派个防御型将领参加进攻型战役。

    至于吴班,肯定是用来在关羽不在时,确保河东地区对刘备的忠诚度,不至于因为被敌人收买或者别的什么意外情况出现漏洞——诸侯派自己的亲戚来担任那些对忠诚度有额外要求的岗位,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难道刘备就是给关羽增兵、用防御部队顶替目前的徐晃,结果恰好时间凑巧,跟我们撞到了一起,这才导致敌援忽至、安邑难以攻克?”贾诩忍不住这么想。

    从吴班张任这个人事构成,看不出其他任何哪怕一丝的威胁。

    贾诩看不出问题,只好再详细观察侯成斗将的纪录。

    听了逃回来的亲兵说,侯成似乎是还没接敌就受伤了,然后被一招就擒获,似乎是先有暗器中招。贾诩盘问细节,亲兵又说了那敌将极为高大凶恶,至少身高八尺。

    这几个细节一凑,贾诩瞳孔瞬间缩放了几下,失声呢喃:“极为凶恶高大,武艺高到一招就能击倒侯成,那不是张飞便是典韦了。

    张飞天下名将,不可能隐姓埋名,而且还用暗器,那不就是典韦?典韦在,莫非是李素亲统大军来援?!”

    贾诩太了解李素了,这厮可是身边赵云典韦周泰轮流保护,甚至有时候还同时有好几个保镖,连马超都客串过。

    一想到李素又出现了,贾诩没来由觉得骨子里一阵凉飕飕的阴风。

    普天之下论阴人,他贾诩就没怕过谁,这李素是唯一的例外。

    张辽在旁边看了,都是暗暗诧异。自从贾诩投吕布以来,也几个月了,张辽自忖也见过贾诩各种状态,唯独没见过贾诩这种程度的发自内心下意识恐惧。

    张辽忍不住劝说安抚:“先生勿惊,不是听说刘备派关羽偷袭雒阳时,就已经在准备登基大典了么,之前的情报,也多言李素、荀攸、钟繇等人俱在长安,事多繁杂。

    刘备派出这支援军时,河东尚未遇袭。这等日常换防,怎么可能派李素这样的重臣来?我可是听说,上个月骠骑将军让陈孔璋檄文谴责袁术称帝、首倡必谴之后,可是派人假意去长安给李素册封。

    以燕王名义许诺,说燕王登基后封他为少傅。使者也确认了李素在长安。这样的重臣,不会执行那么渺小的任务的。”

    张辽这番话里,倒是还涉及了一个颇为逗比的小趣事。原来,上个月袁绍引用了殿兴有福论为刘和登基称帝造势后,为了显得更加体面,无聊给李素遥封许诺。

    这事儿吧,其实袁绍也知道李素不会来做官的,但他礼贤下士的姿态要摆,类似于历史上后来那些王朝改朝换代之后,都要给孔子的封号稍微换一换。其他前代那些神仙化圣人化的人也要换个爵位封号,显示新朝新气象嘛。

    李素是论证了刘和、刘备正统性的人,当然也要做做样子(类似于关羽在宋朝就换了八个封号,元明各换两次,清朝也换了十次,区别只是在于李素还活着)

    据说袁绍的使者派到长安做样子的时候,被刘备听说了,刘备倒是也没斩使,只是轻蔑地嘲讽了一顿:小气!还封什么少傅,明知道伯雅不会跟你走,直接封个太傅好了,做梦都不舍得做大一点。

    李素当时也在场,听了这话有些别扭,总觉得跟四百年前刘邦说“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齐王”的口气差不多。

    幸好形势不同了,李素的人设也不同。

    这些插曲便不多说,只说贾诩听了张辽的提醒后,才收住了内心的恐惧,赶紧恢复冷静的姿态,捻须掩饰刚才的丢人:

    “没错,要是李素来了,这何止是一万多人。以刘备如今的实力,出兵少于三五万人是劳动不了李素亲自督军的。是我相差了,不过,只要击倒侯成的真是典韦,除了李素还有谁有那么大面子让他护卫?”

    张辽:“刚才侯成亲兵不是说了,那‘典韦’出阵时是诈称吴班的。说不定就是保护吴班的呢?他毕竟是刘备的妻兄,尊贵和待遇不能以官职论,刘备此人极为重视亲友。

    而且,说不定吴班贪功,又武艺低微,是个纨绔子弟。所以逼着猛将冒名代他立功,也好让刘备有借口多给他升官、升再快一点!”

    张辽显然是个对那些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武将挺看不起的,他自己出身并不富贵,都靠拼杀升官,一想到那些关系户就来气。

    贾诩一愣,随即自嘲:“这事儿倒是文远你看得清楚,老夫竟是灯下黑了。不错,吴班作为吴匡之子,刘备妻兄,确实也说得过去。李素本人不来,再无其他人有这般待遇。”

    解开这个心结之后,贾诩又追问了一些关于敌军近况部署的消息。

    有些魏续也不知道,毕竟他是一败退就逃回来了,所以得问张辽后续派出去接应的人和新派的侦查斥候。

    所以,贾诩毫不费力地注意到了安邑守军的最新布防结果。

    思索再三,贾诩不由笑了:“这是想掎角之势、让城池与码头水寨互相援护?真是胶柱鼓瑟之辈啊。安邑城外的水寨地势低洼,湅水稍稍蓄水就能淹没。

    连战国时魏桓子韩康子都看得明白的道理,张任到现在还看不明白,真是不读史之辈,古人七百年的经验摆在那里白白让你学你不学,活该你找死。”

    (注:汉末还没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所以贾诩嘲讽时说的是“胶柱鼓瑟”,史记里蔺相如说赵括的也是“胶柱鼓瑟”,因为当时没纸。近代才渐渐演化成纸上谈兵。)

 第535章 让敌人以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以为我们知道

    贾诩自以为识破了吴班张任的“安邑城外低地扎营互为掎角”布防的漏洞,觉得可以水攻轻易破敌。但真要实施这一计划,还是需要好几天的时间部署准备的。

    首先贾诩得让张辽派人在闻喜下游,找个河边低洼可以分洪的地方,拦河筑坝蓄水。蓄水还不能太快,要是直接把湅水的水量截得下游都没水了,张任再傻也会察觉到异常。

    何况真要是把湅水截断流了,到时候放水还得把原本河床里那点径流量先填满,那也颇为费事,会给敌人更多反应时间。所以最稳的办法就是蓄水的时候截两三成、放七成继续去下游,流量变化不大,神不知鬼不觉。

    除了拦河蓄水需要时间外,贾诩还有别的部署也需要时间——因为他还不负众望(此处“众”=“诸葛亮”)地从刘备军“舍不得把战船拉回下游待命”的姿态中,看出了刘备一方援军志在进取,而非简单坚守。

    换句话说,刘备军援军认为闻喜、东垣一线的失地非常重要,迫切要夺回这条路确保关羽可以全师撤退。

    既然如此,也就侧面证明关羽多半是舍不得抛弃全部战马、辎重车船物资,冒着摔死一部分人的风险,爬山翻函谷关北面的险破回撤的。他肯定是希望带着全军的装备马匹,有序撤军到河东。

    那么,贾诩就应该给吕布报信,让吕布调整部署,把一部分目前还在合围关羽的兵力,往黄河北岸增调,虚南守北。

    如果河南尹正面战场那边围困比较顺利,还可以分一部分兵力来闻喜这儿增援张辽,以彻底击溃目前还在安邑的守军,到时候趁水攻破敌之势,彻底拿下第一阶段时失手没拿到的河东郡治。

    于是乎,河东战场上,从五月十二到五月十五,整整三天居然没有再爆发新的大规模的战事。

    为了掩饰自己蓄水水攻的企图,张辽甚至都没有派兵直接进逼安邑城下,故意演出一副“张辽军攻破闻喜后死伤也比较惨烈,急需修整恢复”的虚弱姿态。

    这三天里,贾诩的信也送到了吕布那儿,吕布觉得河南尹跟关羽正面战场确有余裕,就把在黄河北岸封堵关羽的成廉、魏越两部人马分出一部,让魏越继续封堵河北,成廉驰援张辽。如此一来,也事实上减轻了一部分关羽那边的压力。

    ……

    五月十五,河南尹。位于河阴县与谷城县之间的瀛水河畔,关羽军阵地。

    瀛水是黄河南岸在崤山东麓的一条小支流,从函谷关背后的谷城县发源,往北到河阴流入黄河。

    总共也就途径两个县,里程不到一百里,全程落差也不到二十丈,实在是一条小得不能再小的河了,全靠崤山东坡的雨水汇聚而成。

    在后世的地图上,这条河早就不存在了,所以哪怕是雒阳本地人也没听说过——就在21世纪初,黄河小浪底工程修好后,因为孟津上游近百里黄河水位抬升,瀛水流域全部成了库区。

    不过此时此刻,关羽的部队却还需要背靠崤山、面对瀛水,且战且退地与敌人相持。

    斩颜良是八天前的事儿,被文丑蒋义渠追击、并遭遇吕布军偷袭小平津渡口,也是六天前的事儿了。

    随后,吕布确认魏越和文丑已经建立了足够坚固的滩头阵地、关羽不太可能北渡黄河逃走,所以吕布本人也率部南渡黄河,亲临追击合围关羽的第一线战场。

    这六天里,关羽军严结车阵,且战且退,从小平津以东退到目前这个位置。平均下来每天不过移动十余里。主要是关羽根本不敢让部队走太快,唯恐在野战运动战中被五倍于己的敌军彻底冲垮冲散。

    最近这两天关羽更是完全没挪窝,因为再往东的路非常难走,关羽还没下定决心。把这两天原地扎营固守的时间刨除掉,那么他的部队行军撤退的速度还算可以,每天能走二十多里。

    连番血战之下,关羽的两万四千人中,战死、重伤竟达四千之多,哪怕把郝普在小平津的败兵收拢,剩余兵力也只有堪堪两万人出头了。

    对面文丑和吕布遭受的伤亡竟也不少于此,主要是关羽依然有明显的装备优势,还能尽量依托地形打防守战。以至于五月初十、十一那两天,吕布和文丑士气高涨急着吞掉战果,反而进攻显得有些急躁、组织不协调,受到了重大的伤亡。

    五月十二之后,吕布意识到“关羽的部队士气并没有崩溃,急攻猛攻也无法快速摧垮,要做好打持久战围歼战的准备”后,吕布一方的战损才明显降了下来。

    不过,吕布军毕竟有四万之众,文丑和蒋义渠也有七万多人,哪怕几场血战下来死伤数千,也不过是抹了零头,还有十万零好几千。十万围两万,优势太大了。

    这时候吕布也想明白了:关羽的后勤路线已经被切断,物资是运不上来的,那何必死战速战求更快杀伤关羽呢?等他粮尽自溃不好吗?每天小规模火力侦察骚扰、引诱关羽开火乱放箭、等他箭射完了不好吗?

    当年赵括被围断粮46天,还不是赵军四十万全军崩溃。强如白起也没追求跟赵括速战速决,那他吕布也不选——跟白起所见略同,没什么丢人的。

    相比之下,确保张辽那一路继续加强封锁,确保关羽物资耗尽这个趋势不可逆,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心态之下,双方的战斗烈度才渐渐降低了,给了关羽喘息之机。

    说到底这事儿还是怪吕布对袁绍的忠诚不够彻底,不像颜良文丑那样毫无保留。吕布终究是个很注意保存自己嫡系实力的军阀,希望死人损失的事儿文丑蒋义渠上、最后抢人头补刀给关羽最后一击再轮到他。

    何况袁绍早先对吕布也不地道——两年前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了向袁绍求和,就演了吕布一把,战场上小挫了吕布锐气后乘胜求和。

    袁绍发现“颜良文丑的嫡系中央军没损失,只有吕布的晋绥军被曹操削弱了”之后,居然也就答应了曹操的求和、鸿沟为界预瓜分袁术。吕布这个晋绥军阀当然心里憋着气了。

    不过还别说,虽然吕布的物理攻势放缓了,但那种无本生意的攻心战节奏,却进一步加大了。

    因为五月十三这天,张辽派来的快马信使,把河东郡的最新战况、以及贾诩的参谋意见,送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