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40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40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素立刻把历史上李光弼的招数又优化了一下。毕竟李光弼是要防止史思明烧浮桥,而浮桥是连接两岸的,没有地方可以腾挪,只能是死撑到火船彻底烧完、自己沉没。

    李素要提防的只是火船烧大船,那就打太极一样四两拨千斤往两岸拨开,让出主航道就行了。

    甘宁听得目瞪口呆,还以为李素为了扶持得意门生,居然在战术决策上那么不谨慎。但冷静下来想想,似乎也挺刺激挺有新意的,真要是尝试成功了,说不定能写入战史。

    甘宁这人素来喜欢装逼出名,不然他少年时也不会拿西川蜀锦当船帆拉风了。一想到战史留名的诱惑,让他也愿意冒险一把。

    甘宁挣扎再三,心中暗忖:“可恶,虽然右将军这是在拉偏架偏袒自己的得意门生,不过反正有右将军扛着负责,咱干就是了。成功了咱也战史留名,不成功那也是右将军决策不力,我担什么责任?

    再说了,我那些老兄弟都是打老了仗的水上好手。真到了刘表送的这些大船被烧毁的那一刻,无非就是船损失了、运的粮食损失了。弟兄们的性命是不会有危险的,我带着大伙儿跳河游上岸就是。”

    甘宁可不像曹操的北方军队那样怕火攻。曹操之所以在赤壁死那么多,关键是北方兵不谙水性,船没了人掉进长江会淹死。

    甘宁的兵怎么可能淹得死?船着火了弃船游泳便是,又没有生命危险。

    干了!

    这么一想,甘宁再无质疑,一脸坏笑地表示诸葛令史和右将军真是奇谋妙算,他愿意试着执行。

    诸葛亮看甘宁也答应了这个方案,又心生一计,想到了一条“目前计划执行顺利后的后招”,又跟李素耳语建议了一番,李素也微微点头,做出了处置,表示“这事儿不用急,真等第一阶段按计划顺利实施了,再讨论不迟”。

    带个诸葛亮在身边,做参谋预案就是轻松。

    ……

    甘宁都不提意见了,军议自然顺利通过。

    第二天开始,也就是三月初八,李素军就分出五千人守新野城,三千人负责运粮以及巡逻河道,剩下三万二全部投入到了攻打淯阳的战斗中。

    淯阳距离新野只有五十里,走了一天就到了,初八晚上大军在淯阳西、南两面扎营包围,算是围二缺一:北面因为在敌后,暂时不绕后包围,而城东是淯水河流,也没法包围。

    初九开始,汉军打造攻城器械,派出骑兵搜寻截杀斥候,赵云亲自督导的斥候战打得有声有色,一度把淯阳和外界的联系全部切断。

    三月十二,第一批重型攻城武器打造完毕后,李素就把试探性攻城的任务交给了高顺——高顺此次带了他自己嫡系的一个陷阵营,还有另一个扩编的陷阵营、原本是部署在荆州的。

    以高顺的特长,当然是最擅长打攻坚战了。有两个陷阵营加其他精锐重步兵,执行攻城战任务刚刚人尽其才。他也不一拥而上,而是非常得体地知道如何分摊敌军防守力量、如何火力准备消耗、如何先瓦解城防设施,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慢慢啃掉外围防御。

    如此一来,尽管淯阳城短时间并没有多少危险,却也让袁术一方的其他友军担惊受怕起来,唯恐乐就撑了没几天后突然就中招遭毒手了。

    赵云越是杀梁纲从穰城方向派过来的斥候,梁纲心里就越担心,越要派斥候给赵云送菜送人头,搞得赵云都吃不下了。

    在这种试探性的攻城中,李素军也抓到了一些俘虏——主要是有个别守城战坠城的敌兵未死,打扫战场被拖走了。当然这种是极少数的,更多的是赵云的骑兵部队在截杀敌军信使斥候的时候截到的。那些斥候也不傻,知道被赵云追上不可能逃脱,自然也有选择投降的。

    李素因为之前的一些消息渠道(袁涣向刘备透露的),已经知道梁纲和乐就的部队当初参与了绕后攻破伊阙关的战斗,所以他也好奇,抓来俘虏就拷问,想知道当初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结果在审问俘虏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鱼信息:一些被俘的袁军中层骑兵军官,老老实实招供说怀帝刘协是被乐就亲手弑君的,乐就还杀了司徒赵温、太仆张义等高官。

    李素不由乐了:“呦呵?攻打个淯阳小县,还能逮到一个亲手弑君的贼臣?这乐就有魄力啊,原来明明自己的人头很不值钱,他这是硬作把自己的人头作得值钱了几十倍。”

 第509章 梁纲你过来啊

    或许在智商处于人类平均水平的人看来,既然李素都意外得知了“乐就的首级价值被他自己作得值钱了许多倍”,那他肯定会把这个消息传遍全军、鼓舞士气、宣布赏格,让大家在攻打淯阳城的时候更加战意高涨。

    可惜,李素和诸葛亮这对老阴哔师徒的处事风格,显然不能用常理来揣摩。

    这不,得知乐就人头价值之后的整整五天,高顺依然蒙在鼓里,每天按部就班以保存实力的试探性进攻为主、一副长期围城消耗的姿态,一切以珍惜己方士兵的生命、减少攻坚伤亡为第一要义。

    一直慢吞吞围城消耗到三月十九,这天收兵之后,一直话不多的高顺才忍不住来找李素,向他确认一个消息。

    “右将军,某今日督战,从赵将军的斥候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是乐就便是当初伊阙关之战的弑君者?右将军您为此已经代大王开下赏格?

    说都尉以下斩获乐就首级者,视原有官阶高低、立封校尉或者中郎将,封亭侯。原官职都尉以上者,立封杂号将军,封乡侯——可有此事?我……我不是贪图赏赐,就是问问。”

    李素当时正在吃晚饭,跟诸葛亮一起吃的,一边吃一边在那儿师徒俩谈笑风生。听高顺来求证,他也随和地承认:“居然被你知道了,确有此事。”

    高顺脸色一变:“右将军这是刻意瞒着属下?属下身负督战攻城之责,居然知道这个赏格比赵将军的斥候还晚。右将军若是不信任我,尽管让他人负责围城攻城便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必如此!”

    高顺也不完全是贪图升官封赏,他这是觉得自己的受信任程度受到了一定的侮辱,领导居然不告诉他情况。

    李素闻言微微一笑,啪地展开折扇扇了两下,用扇面压了压高顺的肩膀,示意对方坐下也吃喝一些:“高使君稍安勿躁,子龙派出的斥候先得到这个消息,也不奇怪,因为这个赏格本来就只是在我心中酝酿,我不光没告诉你,也没告诉子龙兴霸,又何谈对谁尤其不信任呢?”

    (注:高顺目前最高的官职是滇州防御使,比军职的校尉值钱,所以李素称他使君)

    高顺听说李素谁都没告诉,这才有些尴尬,顺势以认错的态度诚恳追问:

    “原来如此,右将军对自己人从无虚言,属下怎敢不信?可既然谁都没说过,这些消息又是哪儿来的,我听得言之凿凿。”

    旁边的诸葛亮看李师卖关子,有点同情高顺,就直接揭开了谜底:“这是计划的一部分,我们是故意先散播给敌军,让敌军误以为我们得知了乐就的首级值钱后,会疯狂猛攻淯阳、数日之内拿下、全歼敌军。

    所以,这赏格确实还没对自己人宣布呢。子龙将军得到的消息,应该是他近日抓获的梁纲军斥候口中拷问出来的吧。

    我们这个消息,就是重点散播给梁纲和其他袁术军西线将领听的,让他们好更加上赶一些快点来,别犹豫观望、等我军‘久顿兵坚城之下,承其敝’。

    梁纲知道了之后,肯定会进一步加大侦查力度,可结果所有的侦查淯阳情况的斥候都被子龙将军截杀了,他的主力不就乖乖来让我们围点打援了么。”

    高顺听完,才彻底解开心结,同时心中微微有点寒意:

    看来这个诸葛令史也不得了啊,原先听说他在朝堂之上,做治学官、历史官、外交官,都颇有奇谋妙算之建树。

    没想到初临战阵,参谋指挥,也有如此才能。若是假以时日,怕不是又一个右将军一般的奇才,难怪右将军如此看重他。

    (注:这里的“历史官”中间加分隔号是因为历官和史官是两种官。掌历法星象天文的灵台令就是历官,太史令才是史官。)

    ……

    连高顺这种自己人都被李素和诸葛亮骗了,梁纲乐就这些外人当然就更加中计无疑了。

    毕竟拿“三国志14”的数据类比一下,这俩货智力值也就在五六十的水平,哪怕是十七岁从没指挥过打仗的诸葛亮,一样骗起来轻轻松松。

    梁纲在穰城观望了五天,听说淯阳那边的情况越来越危急。加上连后方宛城的部分谋士都被“淯阳的激烈战况”骗了,也误以为淯阳已经无比危急,再不救就有可能全军覆没连突围都突围不了。

    宛城那边便接连派人来催督梁纲出战,至少是截断李素军的淯水粮道,这让梁纲不得不出战了。

    好在,经过这五天的等待酝酿,梁纲也自然而然想到了怎么在战船不如甘宁的情况下,断其淯水粮道——他如甘宁预料的一样,选择了火攻。

    三月二十当天,梁纲找来手下一个部将,名叫惠衢,琅琊人,交代了一下战术:

    他让惠衢带着水路火船,去新野以北的淯水分叉口,趁着甘宁的船队刚刚通过岔口、过了一半的时候,惠衢的火船突然顺流冲下,焚烧甘宁粮队,将其截断。

    梁纲自己则带着穰城的陆军主力,等火起后甘宁的船队大乱、纷纷弃船登岸逃命时,在岸边冲杀立足未稳的甘宁军,水陆夹击争取把李素军的运粮部队全歼。

    惠衢这种无名下将也没什么智谋,只是知道执行命令,听了梁纲的吩咐后,他只是追问了一些如何执行的细节:“将军,对于纵火焚烧的时机和细节,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么?”

    梁纲的语气颇为恨铁不成钢,一副“老子好歹是个智力五十几的人,你个智力三十几的垃圾真是无能”的语气,责骂道:

    “这都要问?不会自己想的么,当然是趁着甘宁的船队过了一半,而且有那些楼船斗舰级别的护航大船通过的时候,让火船一拥而上!

    你要知道,这淯水的深水航道并不宽,要是大船进来了,根本没处闪躲。而且白河与淯水分叉河口、略往淯水上游的地方,水量就更少了,你刚好在淯水那一侧支流河口烧沉几艘敌军的大船,说不定能把航道都堵了。

    到时候就算淯阳依然会失守,但棘阳、宛城可就安全多了。李素军不能走淯水河道运粮,还怎么攻打远在二百里外的宛城?他还能靠牛车把粮食运到二百里外、再持续围城宛城数月不成?光是陆路牛车的损耗,吃都能吃死李素!”

    梁纲其实并不在乎乐就的死活,宛城那些衮衮诸公也不在乎,他们担心的是乐就全军覆没得太彻底,会导致后续守宛城的兵力不足、李素军士气大振乘胜攻击宛城。

    梁纲只要能保证李素无力久困宛城,那么就算乐就死了,梁纲也是不会挨处分的。

    惠衢似懂非懂,带着水军火船领命而去。

    ……

    六十里的路其实一个白天就能到了,不过为了袭击的最好效果,梁纲还是选择了让士兵们白天先睡一觉、然后半夜开始顺流而下,争取黎明时分抵达新野北郊的淯水分叉口,然后趁着佛晓发起突击——

    之所以这么选,也多亏了此前几天梁纲对李素军作息规律的观察。梁纲死了百余个斥候骑兵后,好歹摸到了一条重要的情报:

    甘宁和周泰因为过于托大,凡是遇到有粮队起运的日子,会提前一天晚上酒吧船队听在新野城西的淯水码头上,然后趁着佛晓视野清晰,再北上逆流航行。因为之前甘宁已经发现了,过了新野之后,因为航道水量分流,必须小心翼翼地开大船,晚上行船容易偏航搁浅。

    既然摸到了汉军粮队的这个规律,怎么能不多加利用呢!火船烧粮队的时间点,就被选择在了敌军刚刚启航、可以堵死航道的佛晓时分!这样还能避免敌人提前发现梁纲军的靠近,得到最大的突然性!

    一想到甘宁睡了一夜,还有点懵逼,刚刚借着晨曦把船队开到三岔河口,梁纲躲在上游支流白河一侧的火船队,就忽然从芦苇荡子里杀出来,顺风顺水往下游冲、一下子扎在甘宁的腰眼子上,捅得甘宁首尾不能相顾,梁纲内心就阵阵窃喜。

    三月二十二佛晓,决定命运的时刻终于到了。

    甘宁果然带着一条八百人的楼船作为旗舰,还有四条五百人级的斗舰,剩下的则是近战型的艨艟,一共三四千人规模的水兵,护着两千人的运粮队从新野码头启航。

    不一会儿,先锋开道的艨艟就通过了淯水三岔河口,很快一艘斗舰也过去了,眼看就轮到了甘宁的旗舰和剩下三艘最大的斗舰通过。

    便在此时,早已把梁纲交代的作战计划牢记心中的惠衢,从三岔河口的白河一侧、岸边的芦苇荡中杀出,百余条小船顺流蜂拥而下,靠着顺水带来的速度优势,飞快接近了甘宁。

    同时,也顺水点起火来,船上的干柴稻草纷纷引燃,化作了一条条火船。

    甘宁眼神一眯,立刻下令:“所有弓弩手左舷压制!长杆手也全部到左舷撑住!”

    楼船斗舰上每船至少两三百人一拥而到左舷,长杆手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剩下的都是弓弩手,全部有备而来地严阵以待。

    “喀喇——”一阵阵令人牙酸的包铁竹竿撑住木质船壳、或崩断,或扎穿的闷响,一条条火船全部被杆子抵住,然后如同打太极一样往下游浅滩的方向一拨,有些被拨得偏航了,有些直接被竹竿怼到了浅水区搁浅了。

    “不好,甘宁有准备!”惠衢满脑懵逼,梁将军没教过他遇到这种意外情况该怎么应对,他只能继续按部就班让所有火船都冲上去,不管有没有效果。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10章 围殴的作用只是在帮子龙攒怒气

    战前计划做得再好,真到了打起来的时候也不可能全无意外。

    何况甘宁这次防火攻用的还是一种诸葛亮和李素首次发明、前人没有实践过的战术,执行层面战术走样、略微遭受些损失,都是难免的。

    淯水三岔河口上一时杀声震天,火光烟雾翻腾,加上黎明的光照、视野并不是很好,一时间谁都很难统观全局战况。

    战况总的来说是甘宁绝对占优,但表面上看起来打得有来有回的小问题也不少。

    有一艘甘宁军的斗舰和两三艘艨艟,因为安排了太多的包铁长杆手、每艘船撑住了足足七八条小火船,结果自己也被顺流而下的快船的冲击力冲得往河道东侧偏斜,最后搁浅在了河东岸的浅滩上。

    毕竟初中物理学就已经告诉大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嘛,甘宁的战船毕竟不是李光弼的固定式浮桥,受反作用力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李素定这个计策的时候,只想着照抄安史之乱中同类战例的答案,结果就忘了自己的物理思维并不缜密,很多细节都没算到,差点闹了个小乌龙。

    诸葛亮战前其实已经有点意识到这里似乎有点问题,但他觉得自己的算学和物理都是李师教的,李师肯定是算无遗策,他何必在物理方面多提意见呢?也就忽视了这一点。

    此战之后,诸葛亮才彻底意识到:他的算学和物理水平其实已经青出于蓝了,以后遇到这方面的疑点,不能再盲信李师。李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