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沉默了许久,终于松口:“也罢,孤算是看清楚了,你这个雍州牧,啥都不用管,只是给你个雍州牧的待遇。就当是准你这一年假了,可别耽误了阿亮的才干。
孤想办法上表陛下,给你个代天巡狩的差事名义,随便你折腾吧,就当是督促各州租庸调法的变法落实情况。”
官做大了就是这点烦,想瞎几把乱逛都得巧立名目。李素有时候真的挺怀念《xx微服私访记》那种不带脑子的世界,不管你多么位高权重都能随时随地不管国家大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李素再怎么折腾,至少要挂一块“巡视地方变法成果”的遮羞布。
……
拿到了刘备的授权之后,李素其实早就打包好了行李、准备好了卫队,但他还是稍微又多给了三天准备时间,等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才从长安出发。
李素一行把大篷车队放在船上,走渭河水路,先从长安经郿县陈仓、穿过陇山抵达天水,一直到渭河源头实在水太浅,才离船登岸,用牲畜拉着大篷车翻过鸟鼠山进入洮河流域的狄道。
他带了周樱和刘妙,还有一些婢女宫女,另外就是诸葛亮一行——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诸葛亮人缘比较好吧。诸葛亮在长安闭关鼓捣实验室的那半个月里,有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来找他,跟他一起切磋鼓捣,听说他要远行云游,就缠着他一起去。
那个朋友当然就是黄月英了。
诸葛亮当然不会干出带着小姑娘私奔这种事情,所以立刻就找移居长安不久的黄承彦告发了。但黄承彦居然承认了女儿乱跑,表示不介意,还说此女可以给诸葛亮为婢妾,诸葛亮看在两人确实有些方面志趣相投,才带着她一起云游。
反正如今没有那么讲究的礼法,也没规定小姑娘跟别的年轻男子出游过,就嫁不出去了。
而且这一世的黄月英,因为如今还太小,肯定是不可能跟诸葛亮立刻发展出那些方面的事儿的且以她的年龄,就算真到了能嫁人的年纪,诸葛亮的地位,也已经远远不止是区区的朝廷六百石灵台令了。
相比之下,这一世的黄承彦家也没那么大的势力,毕竟刘表没有娶蔡夫人,导致蔡瑁家族在荆州的势力小了何止一大半?所以黄承彦娶了蔡夫人的姐姐也不值钱了,他并不是“荆州牧的连襟”。
诸葛亮家也不是历史上那个死了爹娘后靠叔叔养、结果叔叔也死了的家道中落状态了。他亲哥哥诸葛瑾已经是蜀郡太守,年轻有为,整个家族更是超级巨富。
此消彼长之下,不管黄月英跟诸葛亮还有没有戏,黄承彦肯定是没脸直接求诸葛亮把他女儿娶为正妻的。
这跟诸葛亮的人品无关,实在是双方家族的地位已经有了剧烈的反差,诸葛亮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世俗。
第464章 无聊琐事
因为从长安出发、逆流到渭水之源前,船队都可以平稳地在河里航行,旅途非常安逸,一点不用担心骑马的劳累或者颠簸。
这段路程总共九百里,三百里到陈仓,六百里到天水,九百里到渭源,有足够的民夫昼夜摇橹,可以日行一百五十里,六天就到。
在船上的日子,第一天还有些新鲜,诸葛亮也到李素的坐船上一起讨论学问、坐而谈玄,第二天开始就有些无聊了,大家各回各自船上或吃喝投壶,或蒙头大睡。
刘妙因为也走过好几趟从长安到陈仓的航程,所以对最初几天的行程没什么观景的兴致,想等过陈仓后、穿越陇山那段旅程,再好好看看山河之壮丽。毕竟她一辈子都没有翻越陇山、见到过陇山以西的景物。
所以,上船后第二天,她也闷在自己船舱里,想好好睡一天,明天有精力游览陇山。
李素还以为刘妙是身体不舒服,让周樱去慰问安抚。
刘妙跟周樱也算是有点手帕交的姐妹了,当初十岁光景就偶尔一起玩,所以什么事儿也不避着她。
周樱端来一碗特殊的姜茶请她喝,其实应该算是“姜撞奶”,也是李素侯府里最早搞出来的吃食。
女人每个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或者是畏寒需要驱寒,都会喝红糖姜水,这方子自古就有了,毕竟生姜是本土作物,汉朝人熬制红糖也毫无问题。
不过李素早年看了自己的妻妾喝姜茶,想起后世他爱吃的那些粤式早茶甜点,就自然而然教妻妾们往糖姜茶里加牛乳、做成凝乳布丁一样的东西。
只是汉朝的牛普遍也没有育种,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专门的奶牛,所以大部分牛乳比较酸,气味也不如后世那么醇香好闻。
李素还是让人试了好多牛,从各种味道里面选了相对最好的牛,专门养着产奶,后来还挑了专门产羊奶的奶羊。所以李素家的妻妾甚至得宠一些的婢女,都能喝到香甜的乳制品。
此刻刘妙接过姜撞奶,也是心中一暖,下意识想喝,仰起头一倒才发现是凝固的,差点儿整碗泼出来。连连放平还是有些溅到了衣服上。
“我帮姐姐擦擦,换身襦裙吧。都怪我没说清楚,这是用银挑子舀着喝的。”周樱连忙帮着擦拭,一边帮脱掉外面的披肩。
刘妙仔细用勺子舀着吃,顿觉甘美暖心异常,虽然有些辛辣:“不必麻烦,屋里炭火也暖和,不用穿襦裙了。真没想到,居然酥酪还能做成这样凝如玉脂的,妹妹真是有心了。”
要是换个女人跟刘妙搭讪,刘妙或许会称对方“女居士”,但是看在周樱的交情份上,也没外人,她还是照旧。
周樱温婉地说:“这不是看姐姐刚刚身子畏寒不适,这个养人。是不是晕船了?”
刘妙轻声笑道:“我哪有晕船,就是郿县、陈仓这一路,坐船走过好多次了,无聊懒得看,所以多歇一会儿,明天游览陇山能精力好些。也是我运气好,这次启程的日子,刚好桃花癸过了。”
桃花癸或者桃水,自然是指女人每个月一次的那麻烦事了,秦汉的时候还没有“月事月信”这样的称呼,那些都要唐宋以后了。
说句题外话,在棉布没有普及之前,哪怕是皇室贵妇贵女,也只能用麻布解决那些卫生问题,因为丝绢虽然更柔软丝滑,但吸水性不如麻布好。
有了棉布之后,吸水性更好的棉布才很快取代了麻布,而且女人们很快发现棉布不用光靠那几层布,还可以只用两层布,中间缝制夹入只是弹籽梳棉后的顺溜皮棉,不用纺织直接填充就行,反而吸液体蓄水效果更好。
棉布的第一次批量生产,也已经是去年的事儿了,所以哪怕是长安城里的贵妇,去年冬天也才第一次用上这些东西。
相对穷一点的妇人,用完后可以拆开把皮棉扔了、把两层棉布洗干净下月再用。顶级的家资巨亿的豪门小姐夫人,才能豪奢到把棉布层也一月一换甚至一天一换。
毕竟今年的棉布价格,还在五尺宽布每匹两三千钱的高位呢,需要一两年的普及才会跌下来。几十年后,或许最终跌到同面积普通绸缎的五分之一、蜀锦的十几分之一。
周樱听刘妙说自己运气好,不由掩口轻笑,耳语道:“姐姐想多了,哪里是运气好。我收拾行李那天就发现姐姐身子不适移动,所以跟夫君说了,又把启程的日子延后了两天。”
刘妙脸色一红,这才知道根本不是巧合,李素为了照顾她的身体,特地等她生理期结束了才出发,让数百人的护卫队都不明原因多等了两天。
当然了,对外的名义是“给大家多放假两天,多做准备,跟家人团聚践行”。
“对女子用心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其他志在天下的伟丈夫难以有的了,怕是那些粗人将军,对自己的妻子都没这么细心……”刘妙眼眶微微一红,幸好她定力已经不凡,扭过脸去,几秒钟内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
不过周樱也算了解她了,转瞬而逝的感动,还是落在她眼中。她作为李素的妾侍,对于前些天游览华山时,那些不欺暗室、不愿意偷的事儿,多少也知道。
此刻,周樱不免顺水推舟,语速飞快地交代些悄悄话:“姐姐,有些秘闻,我本不该讲,也是些关于调养身子的。我原先也不知道,自从被夫君纳入侯府两年,才知道夫君有多疼人,多注意保护妻妾的身子。
他并不是不好色,但他也知道妇人产育过多,毕竟是伤身的,所以才颇有节制。哪怕只有妻妾两三人,每人每月也只宠幸两到四次,只在桃癸前后三五日,一个月下来,也不过十次八次。
剩下的时间,他宁可清心寡欲静修宁神,也不放纵。这不是他身子虚弱,其实他龙精虎猛着呢,保养得可好了。”
“你……你说这些作甚!”刘妙挣脱了两下,几乎要让周樱出去。
周樱知道这时候要快刀斩乱麻,趁着刘妙捂耳朵之前的犹豫,愈发加快语速:“我还是让姐姐心里有个准备,夫君之前在华山,并不是流水无情。许是他怜香惜玉,不忍伤你。他心中就算对一个女子真心爱慕,也绝不会冲动到没有跟对方相处生活个把月、摸清底细,就贸然妄为的……”
“这些你不用说了,出去,花月有意,山川有氛,自会……何必妄求。”刘妙生气地让周樱离开。
周樱已经通风报信完了,也不忸怩,起身离开。
“回来!”刘妙心惊肉跳地又喊住了对方。
周樱柔顺无言地回头坐下。
刘妙组织了一下语言,有些东西她真是哪怕跟爱人都说不出口,但在闺蜜面前反而可以稍稍污一下。
这也不奇怪,哪怕是后世,有些女人跟老公都说不出口的污言,在跟其他女性同伴一起的时候,反而能污出尺度。
刘妙咬了咬牙,纯粹低声问些技术型问题和历史问题:“你可知,原本太平岁月,宫中公主出嫁,还有试房的宫女。说是宫女先受些苦,让夫婿湿润了,公主便不会太过受伤疼痛……”
周樱咬着嘴唇没让自己觉得好笑,平复了一下情绪回答:“那虽然也有,不过恐怕效果不大。姐姐,我偷偷告诉你,那种湿润,须臾便干燥了,然后变得滞涩黏腻,后来的反而痛楚呢。
除非是中间没有间隔太久,可若是如此,后来者又难免没有情调,心中委屈。如同夫君跟旁的女子先调漆酝情,最后却……岂不是伤你的心?”
刘妙想了想:“原来如此,那不如这样……今晚若是没有暗号,你就别来我舱里了。”
……
周樱走后不久,刘妙觉得喝完了姜撞奶有点暖和,就把船舱的窗户开大些吹吹风。
姜汤一类的东西本来就是暖身的,没有宫寒的情况下喝多了,确实容易燥。
李素正在船舷上散步,看到刘妙的窗户开大了,过来关切地看了一眼,注意到刘妙连披肩都没穿,就露着肩膀开窗透气,不由怜惜地叮咛:“这才二月天,就算舱里暖和,怎么能露肩呢。”
说着,他下意识脱下自己的长袍,给刘妙遮上。
刘妙顺势往后一坐,投去善意一笑:“没什么的,喝多了姜汤浑身元气足,刚才是不小心洒了襦裙,樱儿帮我另拿一件,凉快一会儿就能穿了。”
李素看着对方又淡泊又巧笑倩兮的姿态,不由有些出神,两人确认了一会儿眼神,没有再多说破坏气氛的多余言语。
刘妙觉得脑袋空白了一会儿,设想过无数次的预案,最后也都没派上用场。
“怎么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
一整个黄昏,与半个夜晚无话。
重新恢复清醒时,都已经是后半夜了,舷窗外满天星斗。
有些招数,最后阶段倒是还用上了,但只是锦上添花,刘妙觉得自己的功课真是白做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却出乎意料地美好。
李素想说些什么,最后还只是抚慰安抚。
“我完了。”刘妙怔怔了许久,低声长出一口气。
“怎么了?疼?难受?”李素非常关心。
“我心里对自己说,美食华服,钱财名望,那些‘苦’我都勘破了……但这事儿,我真的勘不破了!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让人一生割舍不掉的感觉。”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465章 万里长城今犹在(三更赎罪)
此后五日,李素在船上过着又一番神仙眷侣的日子,直到船队航行抵达渭水源头。
要不是他去年就带着妻子去过西域、见识过山河壮丽、写过西征赋,今天这种日子简直要让他羞愧。现在么,负罪感好歹稍微轻一些。
刘妙初尝禁果,食髓知味,一时也难免痴缠,连续数日不曾出船舱,到渭源时才情热稍稍冷静。
还是李素怜惜她,算算日子知道安全期快过了,怕她怀孕伤身,坚持原则。刘妙最初痴缠,后来也知道是为她好。两人才恢复冷静。
刘妙唯一的精神收获,则是再也不敢装出一副看破苦乐的清高姿态,她知道自己还差得远呢,经历过的事情也还太少了,哪有资格说看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连屠刀拿都没拿起过,成什么佛!那是见识少!
她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热爱,更想好好观察生活,再下结论。
二月初九,清晨。昨夜在渭源县城里歇了一夜后,因为前面暂时没有水路可走了,要翻山去狄道、从渭河流域切换到洮河流域。
所以闲置了多日的大篷车,终于被护卫们把从船上拖下来组装好,用六匹马拉着空车翻山。
上坡的路段拉车比较费力,还容易出危险,所以李素选择下车骑马,让女眷们会骑的也尽量骑。
周樱去年来过西域,也骑过一阵子马,已经习惯了。刘妙骑术不太好,就跟李素共乘一骑。反正跟着李素一起来的护卫嘴都很严实,没人敢嚼舌头的。
他和刘妙那点事儿,其实只要不张扬,没有公然露出证据,也没人能掀起波澜。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贵族少女因为身份限制没法跟爱人公然结合,只能秘密行事,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刘妙不耐风沙,骑在马背上登上渭河与洮河的分水岭白石山,难免有些难受。李素给她带了一个竹编框架的轻纱笠,让她尽量靠在怀里遮风,还用自己的斗篷把刘妙包裹在里面。
“要是实在不习惯,还是回去坐篷车吧,多弄四匹马拉,也能翻过山的。”李素怜惜地关心。
“那倒没有,这山景壮阔,看着倒是不错,山脊上那道可以俯瞰洮河的断墙残垣,便是史书上说的万里长城么?能策马翻山看见长城,也不枉此行呢。”
刘妙声音微微颤抖,似是被大风吹散。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就是不知此去西域,是不是后面的陆路都要骑马?水路才能用你说的那篷车?那倒是辛苦,眼下这点还能忍。”
李素鼓励地微笑:“那倒不是,只有这儿要骑马,因为这白石山比较险要,坡度大,是造长城的所在。翻过山后,进入洮河,后续转入黄河、浪水,一路到河西走廊,都是戈壁平原。只要平坦的路就可以坐车,翻山才要骑马。”
刘妙也不是非常怕骑马,她只是怕千里迢迢后续一直要骑马。听说只要再骑六十里就可以不骑了,她的信心立刻就来了,反而觉得难得骑一次是一种体验生活,双驰双飞,好不潇洒:
“原来就骑这一段,那就不怕了,一会儿你带我到近处看看长城的残垣吧。这里是秦长城的起点么?”
李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