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04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04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李素只是又喝了杯茶,酝酿了一下措辞后,委婉地说:“拙荆已有身月余,我下个月可能就要与阿亮云游西凉,家中妻女只能留守,所以今天带她们出来散散心。她不方便,上午才爬了两百丈就歇了。”

    刘妙微微一凛,立刻收起了那一丝暧昧狎昵之味,心有灵犀地淡然一笑,领会了李素的意思: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实话实说,有个姑娘和你有所羁绊,也有几年交情了,也有些领域有共同语言可以切磋,毫无感觉是不可能的。但李素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一个有智力优越感的人,可以容许浪漫,但绝对不容许稀里糊涂的和稀泥。

    如果确实感觉到了,水到渠成顺水推舟,这是可以的。但今天的一切,确实是出乎意料之外,他要是真想做什么,何必带着老婆一起来,然后还丢在半道上呢?那不是同时伤害了两个女子么、造成了不必要的多余伤害。

    所以,就注定了这一次绝对不愿意出事。

    这种心态,普通人很难理解,但对人生很有掌控感的上位者是不陌生的,有点类似于后世李素看过的一部高圆圆演的职场片。电影里那个饰演高圆圆老板的角色有一句明言:

    我xxx看上的女人还用偷么?(那男的好像还演过朱棣)

    李素也是这样,虽然因为刘妙的身份,他们这辈子不可能有结果,但如果真到了那个氛围,至少偷是不必要的。

    不偷,不代表就要昭告天下、甚至白日宣淫,可以只是不偷,自然处之。

    刘妙听李素提起今日之情境,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也就没有深入撩拨。她就是拿过几个蒲团,让李素自己自便,爱睡就睡,想聊就聊,要躺着垫着靠着怎么舒服怎么来,别拘束。

    暂时去掉了那层男女方面的胡思乱想,刘妙毕竟也是修持一年多的人了,她很快进入了诚恳探讨的状态,跟李素谈些心得。

    “自从这两年,跟着你回长安,又看着阿亮把天象与人事的感应全部废除,如今一个个神话传说随之破灭,我一开始还挺空虚的,觉得自己真傻,修了个寂寞。反正仙人肯定是不存在了。

    不过还好,我也就迷茫了半年多,后来静下来想想,哪怕神仙不存在,还是有东西可以修的。今晚听了你和阿亮的问对,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李素听了,谈不上猎奇,只是微微有点欣慰:这算是什么转变?难道就因为跟自己接触多了,所以把一个想避世修仙的人,也影响成了做相关学问的人?

    李素发现自己还是挺有这方面的魔力的,容易诱导身边的人向学,无论是蔡琰刘妙还是诸葛亮,只是这三人努力的方向各有不同。当然也不仅这三人,还有很多人受李素的影响而向学,只是程度轻些。

    蔡琰沉迷于文学和历史解读、用李素的学说反过去解释历史事件、重新架构政治哲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诸葛亮则沉迷于穷究自然法则,将来年长一些或许也渐渐沉迷于穷究社会法则。

    刘妙所学则毫无实际用处,似乎只是在思考“把神话和密信的虚假剥掉后,能剩下什么神学,甚至再剥掉一层,能剩下什么哲学”。

    李素心中在归纳着三人的异同时,只听刘妙主动倾诉地娓娓求教:“这一年多,我也算把前人相关典籍、上至道墨,下至《山海经》与民间志怪看了。

    虽然这里面很多东西,都被你和阿亮批为虚妄伪造,但其中道理还是可以用于修身的。道家的鲲鹏仙人神怪是假的,但自然无为是真的,只是先秦之时为了说这些自然之理,难以归纳,所以附会了那些幻想,洽其体系。至于近世,张角、张鲁等贼冒用道名,胡乱攀扯,以致式微。

    佛所言神佛,须弥世界,按你今日所说,也是虚妄伪造。但其中清净苦厄、无欲方无苦却也是真的,诸多故事,不过是为了愚瞽之辈便于看懂。我这一年里,也借阅了不少蔡司空当年从雒阳白马寺运去江州保存的经文。”

    在汉朝,佛的地位还是比较敏感的,虽然汉明帝永平十年就敕建白马寺,但此后近百年几乎是只有佛学而无佛教传播,白马寺就像个图书馆,在雒阳把身毒传来的经文贮藏着,只给雒阳那些做学问的大儒参详。

    这些书当然也不会进兰台不算国家藏书,但蔡邕这人当初在董卓之乱前抢东西,比较兼收并蓄,什么都要,所以把白马寺的东西也都抢去江州了。

    这些东西李素当然不会去看了,按照原本的历史也不会有人去看。白马寺的存货被烧后,要东晋鸠摩罗什的时候才再有那么全面的梵经东传,之间这一二百年都是民间残简瞎传抄的,根本不成系统。

    所以刘妙研究这些东西,其实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深水区,类似于一个“三国志if剧本”。

    李素不由好奇,想知道自己当初的无心插柳,究竟培养出了什么哲学认识:“哦?愿闻其详?你看出些什么来了。”

    刘妙凝眉思索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说:“比如说吧,把那些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神通恫吓全部去掉,至少‘欲生苦厄’是真的。

    比如桓帝年间、安息僧安世高所译的《大安般守意经》,虽然只是教人呼吸吐纳以求入定清净之法,里面那些神通都是假的,但对苦之来源的转述,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释迦之所以觉得苦来源于‘不足’,而且‘苦’是永恒的,因为生而为人,无欲的都死了——不喜欢食,自己就会饿死,不喜欢色,到他这一代就终结。就算这世上没有成仙,但只要把身死或绝后视为成仙,道理还是通的。

    千百代人繁衍下来,还能繁衍的都是有欲的,而且天道定然会让人欲求不满,求而不够。口腹之欲吃得再多再好,习惯了之后还是觉得膏粱精肉不足味,要吃更好的。

    色相之欲,如我父皇当年那般,后宫佳丽再多,习惯了之后已经不能让他有更多满足——我母后就真不如王美人美貌么?不是,王美人体态臃肿肥饶,不过是父皇对母后腻了而已。

    那些求财的富豪,第一次月入斗金的时候很幸福,以为钱能生福,但月进斗金半年之后,就麻木了,得月进两斗才稍稍有些喜悦。所以不是钱让他们幸福,是赚钱的速度越来越快让他们幸福,就算日进斗金,只要稳住不加速,最后还是不满,永无止境。

    天要催人奋进,催人繁衍生息,天性就不会让人一次满足后就长期满足。而一旦一个人麻木追求,没有时间静下来想,脑子就能一直欺骗他们追求短暂的快乐,唯恐脑子想通了。

    因为只要一个人想通了再怎么努力快乐都是短暂的,你得越来越变本加厉才能保持住快乐度,那你就和修道之人一样放弃快乐怀疑人生了。”

    “停停停——打住。”李素觉得自己脑子有点错乱,要不是他知道刘妙绝对不是穿越者,他都要怀疑刘妙这是拿着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苦”了,让一个小姑娘抱着一堆被打崩的杂学在山上修行一年多,产生的胡思乱想还真是惊人啊。

    不过,总感觉,这个方向倒是没有什么害处。

    或许,这是一个把“道教”、“佛教”的神怪神通六道轮回都打崩之后,去芜存菁留下的哲学部分吧,也许可以叫“道学”、“佛学”。

    李素并不想干涉百姓的信仰,但他也知道因为他带着诸葛亮推崇了科学的发展,那些迷信的东西肯定会受到冲击,哪怕他什么都不管,后续自然发展,人们的思想史发展也不会和原来的历史一模一样了。

    把哲学部分抽取出来,似乎已经是个保留传统文化有价值部分的最好做法了。

    刘妙不知道李素的思想有多混乱,还狠虚心地问:“我说的有什么不对么?若是年少见识浅薄,尽管指出来。”

    李素艰难地随口点评鼓励:“呃……也没什么不对,就是下结论快了点。或许可以再多印证一下,别急着下结论。不过你有如此看法,也不奇怪。

    乔达摩悉达多也是王子出身,见惯了食色华服的顶级享乐,再回头吃吃苦,才知道欲不能永久性解决苦。你也是锦衣玉食入道,首先想到这方面的感悟,很正常。”

    李素对这个不是很擅长,就引到刘妙转移话题。结果刘妙就拿她钻研最深的安世高的《大安般守意经》其他部分,跟《道德经》印证杂糅着讲,让李素很是头大。

    听了半天,也只听懂了《大安般守意经》本意只是一本类似于教人“打坐冥想”的经(“守意”这个词就是冥想的意思,也就是专注,控制自己的思维被胡思乱想思绪乱飘)

    李素虽然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好歹后世也知道很多硅谷人都在研究半吊子冥想,勉强能插两句嘴,最后还是刘妙让他搞懂了

    “要让大脑空无一物很难,因为你什么都不想就会有各种胡思乱想涌入你的脑子。所以初学者只能用专注于数自己的呼吸,通过想呼吸来防止脑子想别的。

    得修行有年之后,才能再慢慢克服默数呼吸次数的习惯,做到不数呼吸后也不想别的,最后再让所有的念头有平等的机会涌入你的脑子,不会多想到你平时注意到的东西。”

    李素就当是听妹子逼烦了几句冥想课教程。

    刘妙看他意兴阑珊,毫无兴趣,又换了个话题,跟李素研究那些“神话最初为什么会被编造成那样”的脑洞。

    这种话题李素稍微能插上点话,就强打精神继续端坐在蒲团上跟妹子聊。妹子提到了李素写的《大江正源考》,也提到了她这一年多里对照着看的《尚书禹贡》和《山海经》,挑了几个点揣摩:

    “先秦之时,世人即传‘共工怒触不周山’之事,可如今按道兄所写,不周山不过是周水之源,并非昆仑群江之源,其西也有日月星辰,并非天尽头。

    所以,共工怒触不周山,不过是古人无法解释苍天西低东高、大地西高东低,日月星辰西行,而江河湖海东归。我看了身毒人的典籍里一些神话,他们就是天地都是西低东高的,所以他们不可能演变出共工怒触不周山。

    甚至我怀疑,上古之时,可能我们华夏之民,一开始也是有单独一套说辞解释苍天西低东高,然后另一套说辞解释大地西高东低,可那种说法都只能一事一释,不够兼收并蓄。

    只是如你所言,千百年来以讹传讹,加之上古没有纸张印刷,只有竹简传抄,所以传抄的时候越来越凝练、去芜存菁,删繁就简,自然演化出一套能用最少的神仙假设、解释出最多自然现象的东西。

    神话都是越古朴越错漏,越近世越伪饰,所谓上古鬼神,根本不是上古之人一开始说的那样,都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传说者优化,共同创作的。”

    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了,刘妙光从她自己读的书里就能找出很多逆推古人阴谋的例子。

    李素也插得上话,毕竟他知道世界各国神话,都分别是为了解释何种自然现象、如何千百年演化而来的。

    比如埃及人因为生活在沙漠中,所以他们的神在主神之下首先要有“干燥神”和“湿气神”,然后才轮得到天地神,这是为了环境解释而绝无仅有的。

    各种文明还要解释神不死而人非死不可的悲剧,日本需要让伊邪纳岐与伊邪那美反目。波斯人需要善恶二元论神。希腊人因为冬天的严寒凋零期比其他南方文明更长一些,得在借鉴过来的神话谱系中再二次创作冥后泊尔塞福涅的悲剧。

    为了解释人世间的不完美,神必须作死,是先有果,再有人去捏造因来缓解人对果的恐惧。

    这里面的哲学逻辑和动机,李素都不用研究,哪怕只是前世在ps上打打奎爷都能悟透。

    所以他稍微信手拈来一些例子,假借他说他看到过的“西域人是怎么编造的”,就印证了刘妙的揣测,也让刘妙颇有挫败感。

    原来她躲在华山上闭关一年多看神仙鬼怪佛道,想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发现,早就有很多人看透了。至少李道兄都没研究也举重若轻。

    刘妙沉默了很久:“我也想写一本把那些神通虚妄的东西抽丝剥茧、戳穿这些神通之说本来图谋的书。再把佛道里那些真的东西抽出来,不借助神通果报吓愚民,也能劝人开悟。大不了,就放弃那些愚顽之人,只度哲人。”

    李素:“想法不错,我支持你,不过别太费神了,天都快亮了。”

    李素也是打了个哈欠之后,才发现东边已经微微亮了。李素最后就找了几个蒲团躺下,刘妙专注力比较深厚,就坐在一个蒲团上,数呼吸数到心无杂念睡着了。

 第461章 蠢蠢欲静而风不止

    第二天正午,在妙真宫用过午斋,李素和诸葛亮就带着随从下山了,刘妙也带了几个宫女下山走走,就当是送他们回长安。

    李素也知道刘妙打的什么主意,但也没阻止,反正他襟怀坦荡,昨晚什么坏事都没干。

    傍晚时分,回到华阴县城,那里是段煨的部将梁兴的地盘。段煨虽然如今算是皇帝直辖,不过跟刘备阵营关系也还不错,所以梁兴对李素的招待非常恭敬客气。

    李素也不想赶夜路,就在华阴城里的驿馆多歇一夜。蔡琰比他早一天下山,见了刘妙之后,开始微微有些狐疑,但也没有吃醋的意思。后来听李素主动坦白了山上的事儿,蔡琰就彻底释怀了。

    至少夫君没有刻意背着她如何如何,也算是不欺暗室。

    你要是想偷,一开始就别带蔡琰来华山嘛,可见这一切确实是突发事件。

    蔡琰也很豁达,另外也是对刘妙暗暗存了考校之心,就拉着她又聊了半夜,想知道她昨晚和李素讨论了些什么学问。好在李素和刘妙确实是讨论学问,刘妙也就心外无物地把谈玄论道的感想说了。

    另外,刘妙也坦荡地说,她想先回一趟长安,一来是送送大家结伴而行,二来是去兰台石渠阁再弄些典籍学习,后续另有些安排。

    蔡琰心中暗忖:“这些东西没有多日的积淀、临阵的机锋,怕是不能捏造的了,看来果然是获益匪浅,应该就是观星谈玄了。”

    自己的夫君有多少斤两、能给别人多少启发,蔡琰再了解不过了。

    嫌疑尽去之后,她跟刘妙的态度也更加开诚布公了一些。

    华阴驿馆歇了一夜后,大伙儿启程回返,次日中午先到郑县,傍晚抵达新丰。算算路程,再有一天就可以回到长安了。

    不过,就在即将进入新丰县城的时候,李素又得到了一个突发的邀约。

    这个邀约还不是来自刘备阵营的人,而是袁术所表的京兆尹桥蕤派来的新丰县这地方,已经靠近刘备和袁术占领区的边缘了,县城是在刘备手中,但南郊一些区域已经有袁术的兵马巡逻。

    之所以占领区如此犬牙交错,也是因为当初李傕覆灭的时候,刘备和袁术算是并力勤王的盟友,当然是谁在李傕死前实际控制占领的区域,就全部归他了。

    李傕死前,桥蕤也有考虑过从杜陵、阴般一线分兵占领新丰,只是兵力不足,在南郊扎营后城里的守军不肯投降,最后还是赵云从北线而来迫降了守军。

    不管将来袁术和刘备会不会撕破脸,袁术会不会成为天下公敌,现在既然是表面盟友,谁也不敢轻易擦枪走火改变现状,给皇帝和其他诸侯口实。

    当时,李素一行正在典韦的护卫下要进城,城门外驻扎了一队数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