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49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349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皇帝上朝是什么样的。朝廷不在首都,威严性和礼法严谨程度肯定有一跌。

    董承被刘协劝住,也只好先忍了阎象,不予发落。

    刘协稳住后方,再和颜悦色对阎象说:“卿与卫将军建议的正肃后宫,重建气象,确是正理,朕虚心纳谏便是。不过,卿等所言关于车骑将军的揣测,朕以为并无根据,不如各退一步,朕整肃后宫,卿等也别为难车骑将军了,如何?”

    阎象还不死心,还想死谏撩拨一下,一脸义正辞严:“陛下,天象示警,陛下就该彻底虚心整改,这还有什么商量的?难道陛下还要跟天意讨价还价?恐非人君之德!”

    刘协脸色很是难看,他知道袁术要是得手了,攻击瓦解了董承护驾的合法性来源,那他这个皇帝恐怕就更没人保护了。

    段煨不过是个反正的西凉将领,就算原先没有跟着李傕一起残害百姓,但光靠段煨主持朝廷中枢所在地的防务,四方诸侯肯定都是不服的,到时候又是一堆的军阀进京,大汉就彻底完了。

    但刘协几个月前刚刚下过罪己诏,显得他对天意还是比较尊重的,现在人家拿天压他,直接驳回丝毫不敬天意,也很容易被诸侯抓住把柄。

    思之再三,刘协几乎用商量的口吻说:“此事还多有可疑,天意之解读,岂可听一面之辞?而且天象之细节,也未必如卿所言。还是搁置数日,等召至灵台令诸葛亮,再问其详。”

    阎象知道皇帝这是在拖延时间,但对于这个程序正义的要求,阎象还真不好闹事,否则就是他和袁术不占理了。

    所以他就表态,愿意等皇帝召来诸葛亮,再具体推敲“这个凶相究竟具体是怎么个凶法、如何解读、天要皇帝如何整改”,这些细节问题。

    不过,临了,阎象还是又拿出了一招撒手锏,代表袁术向皇帝建议:“陛下,卫将军还有一谏,如今陛下体恤四方不宁、不愿扰民征集秀女,但后宫不可不建,因此卫将军希望陛下降职,召各外姓牧守、外镇将领,于辖区拣选秀女,送至弘农,由陛下亲自定夺各授后妃之位,陛下以为如何?”

    刘协看了看董承,一咬牙:“此议甚善,可以先予施行。”

    刘协当然知道,他这么一答应,就意味着他至少要封袁术的女儿一个贵妃了——袁术这么建议,当然不会傻到为人作嫁、真在豫州和南阳挑选民间美貌女子送来了。肯定是从袁术自己的女儿或者侄女儿里面挑个年纪合适的。

    这样,袁术才好在外戚身份这一层关系上,把董承挤开。估计袁术也不是个在乎女儿性命死活的,女儿送来之后,肯定巴不得被其他后宫或者外戚欺负,那样袁术就有借口带兵勤王了。

    以这道旨意安抚住阎象及其背后的袁术后,朝廷足足等了五天,暂时把这件议程搁置着,等诸葛亮到了弘农,再具体讨论。期间刘协也趁着拖延的时间差,做了些别的准备。

    阎象有些焦躁,但也没办法,只是在内心暗恨:这诸葛亮好大的架子,皇帝派人召见,肯定是日行数百里的快马接力,一天多就能到长安。他回程却要走将近四天?三百五十里路,骑快马赶路要那么久么?

    诸葛亮这是不把皇命当回事啊!没说的,到时候得先说道说道诸葛亮的失职。

    好不容易等到了五天后,也就是十月十一日,诸葛亮终于紧赶慢赶,进了弘农,通报之后,被请来参加朝议。

    双方在行宫内排定后,不等诸葛亮说正事儿,阎象直接跳出来了:“陛下,臣弹劾新任灵台令诸葛亮目无王命,荒疏携带。身为朝廷职臣,蒙召觐见,日行不足百里,如此怠慢,其行其术岂可信赖?”

    刘协很想诸葛亮拉他一把,但诸葛亮走得确实太慢了,有点说不过去,刘协也只好温言询问:“诸葛卿,卫将军主簿所劾,你有什么解释么?为何蒙宣召姗姗来迟?”

    诸葛亮还有些不习惯地、用拿折扇的姿势拿着笏板,拱手奏道:“陛下,臣迟来事出有因,皆因天使言及,陛下宣召为问荧惑守心吉凶、天象征召,而臣近日作得一器,可使不明历数之人也看懂星象原理,只是此物颇为沉重,臣请了许多车马帮忙搬运来弘农,故而迟误。”

    刘协连忙顺着话给台阶:“原来是事出有因,如此说来,诸葛卿也是勤于政务,就不追究迟误了。”

    阎象在旁眉毛一挑,不想让诸葛亮蒙混过关,插话道:“陛下当兼听则明,不可被诸葛亮一面之辞所蒙蔽,他既然说迟到是为了搬运解释天象的重器,何不让他带上殿来公示,让诸公卿开开眼界——诸葛亮,你敢么?”

    阎象最后几个字放低了音量,那是单独挑衅诸葛亮的。

    他不想放过这个直接用道德谴责秒杀对手的机会。

    诸葛亮微微哂笑,但没有出声,依然恭敬地问皇帝:“若是陛下许可,当然可以带上殿来公示。”

    刘协原本还想给诸葛亮留面子,不知道诸葛亮的斤两。现在听当事人都说得那么有自信,就准奏了:“来人呐,把灵台令从长安带来的天象重器抬上来。”

    不一会儿,一个几人合抱大小的、雕刻着二十八宿的天球,加上里面几道同心的行星黄道盘、还有同轴底座、转动把手、传动齿链系统,全部扛了上来,诸葛亮还当着众人的面重新把各级传动的地方检查校准了一下。

    阎象在旁边反而看得目瞪口呆,想喷又不知道怎么喷。

    这玩意儿怎么用的?太专业了不好喷啊。但貌似光看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

    五千字大章,所以又更晚了一些……

 第394章 诸葛之算恐怖如斯(八千字大章舌战完结)

    阎象发现诸葛亮带来的设备不似假货,太专业了自己也不会用,就知难而退,暂时不从器物层面喷了。

    而是把话题引回前几天就准备好的、对星象的解读上面,发起讨论。

    毕竟辩论就是要扬长避短。

    阎象说道:“诸葛令史,我等在颍川民间,九月时见荧惑守心,卫将军因之警谏陛下……敢问此天象果有之乎?你身为灵台令,不会没有记录吧?”

    阎象中间还啰啰嗦嗦说了一段“此凶主天子为外戚控制、后宫不宁、子嗣不利”之类的描述,因为跟他五天前说得差不多,就不复述水字了。

    诸葛亮仪态潇洒地静静听完,那气度完全不像是个虚岁十五的少年人,最后气度雍容地果断回答:

    “荧惑守心,我确有记载。而且天象细节、逆行度数、徘徊日数,都有详述。不过,荧惑守心之寓意,我以为未必如前人所载——今人对荧惑守心之解读,多以太史公司马迁著述为准,而后三百年未有更易。

    而司马迁所著,又受同时董仲舒影响甚深,三百年来,天数有变,董仲舒之说已屡遭右将军驳斥,天下咸知。先帝时便称右将军所驳为知天命,最近陛下又再次重申。天人感应已斥为邪说,毫无根据,卫将军何故拘执天象之虚,妄论朝政。”

    听诸葛亮这样侃侃而谈提到李素驳斥过了“天人感应”之后,阎象下意识还是有点心虚的,他知道普天之下有一个人他肯定是辩不过的,那就是李素。

    诸葛亮只是提到了李素的学说,就让阎象骨子里有一股发毛的阴冷,差点儿错觉李素在场。好容易镇定了几秒钟,才意识到这不过是引用。

    “我怎么这么没用,被人提到李素都会怕,有什么好怕的!李素已经是益州牧了!不在朝中!这个诸葛亮不过是狐假虎威!”阎象手在袖子里轻轻掐了一下自己的掌心,暗示自己镇定下来。

    恢复平静之后,阎象故意绕开李素的学说,下意识朝西微微拱了拱手,说道:“诸葛令史!灵台令所掌,不过是天象观测、记载,至于如何指导时政,还需与太史令、太常卿会商而定吧?你也想一言独断么?我们先谈星象的具体表现,如何?

    请问,此番荧惑守心,荧惑在心宿何处停滞、何处逆行、逆行几度、停滞几日?不是我不相信你,听说你才虚岁十五,你所观,不会有误吧?”

    诸葛亮一点也不生气,拿出一张记录:“九月初二出现守滞,位于心宿主星东一度,守滞三日,逆行四度,耗时五日,与心宿主星西三度再次守滞四日,而后恢复正常顺行。前后凝滞两度合计七日,逆行五日,共十二日至九月十四解除——有什么问题么?”

    这些具体参数,其实没什么意义,只是证明诸葛亮的工作质量、专业水准过硬。

    这个数字,跟阎象从黄承彦那里得到的观察记录也略有不同,也跟阎象自己最初的观察有点出入。阎象暗忖:莫非是我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这个星象异常,所以看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初几天的观测期,造成了累计误差?

    但阎象又转念一想:诸葛亮年少,没有名望和资历,反正天象已经消失过去了,无法复现,我直接咬死了说诸葛亮数据不对,然后让陛下允许黄承彦上殿,我也帮腔,咱都更加年纪大资历老信用好,把诸葛亮挤兑走不就好了?

    这一招在往年或许不好使,但阎象最近暗中打听过,诸葛亮上任交接工作时,貌似有些不愉快,太史令系统内的其他官员跟他也不对付,说不定记录就会有疏漏,其他副职、助理也没法给诸葛亮作证,倒时候还不是谁一方人多谁就是真理?

    反正已经无法复现了,嗓门大的有道理!

    阎象想了想,说道:“陛下!臣以为诸葛亮欺君!据臣五日前所奏,此番荧惑守心出现时日要晚三天,而且全程在心宿主星以西守滞,主皇太子无着、天下不安。

    诸葛亮故意上报为心宿主星东西两侧皆有守滞,乃是阴怀恶意,想解释为皇太子、皇庶子皆无着,为陛下迟迟不册立皇后开脱吧!臣请陛下恩准,让南阳天文名士黄承彦上殿,一并奏对,展示他记录的星象,并陈述解读!”

    刘协很不想让阎象的人再开口,但他看诸葛亮一副淡定的样子,便暗忖:如果不让袁术的人把话说完,说不定又给袁术口实,将来找别的借口发难。不如让他们说,诸葛亮要是能彻底驳倒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当是堵不如疏了。

    于是刘协便恩准。

    很快,在行宫外等候的黄承彦也上殿了,把他的星象轨迹记录和象征分析说了,阎象也趁机问郗虑和其他太史令系统内的技术官僚,要他们旁证。

    结果,黄承彦说得头头是道,而灵台丞、太史丞这些杂官因为跟诸葛亮关系不好,怕诸葛亮乱搞颠覆式创新害得他们下岗,加上前阵子工作交接确实有疏忽,最初一段他们也没看清或者没记,结果多有支持阎象和黄承彦的。

    阎象志满意得,觉得这下总算把诸葛亮的专业性给质疑掉了!

    “诸葛亮,你还有何话可说?还敢说你故意把守滞记录提前,不是为了隐瞒‘皇天警告陛下迟迟不册立皇后、以至太子必然长久虚悬’这个警示信息!”

    阎象引用黄承彦的解读,如此猖狂质问。

    阎象的这个观点,外行人或许不太听得懂,所以需要稍微用人话翻译一下。

    如前所述,袁术那道谏言的奏表里,关于凶相有一段描述,“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後星子属”是从《史记》里引来的。

    就是汉朝人认为心宿的主星(心宿二)象征皇帝,这颗星星是个超红巨星,也是天蝎座主星,位于天蝎的心脏部位。而“蝎心”前面的“蝎钳”部分的星星,被汉朝人认为象征皇太子和其他嫡子。“蝎心”后面的“蝎身”部分的星星,被汉朝人认为象征皇帝的庶子。

    阎象和袁术要攻击这次的事儿是天意警告刘协被董承威胁而没立皇后、当然希望星象尽量在象征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天区逆行,而不是在皇帝、太子、皇庶子都能影响到的天区逆行。

    而且从皇帝的失察、失德角度来看,这么攻击对于袁术也是最有利的。因为刘协哪怕不立皇后不立贵妃,他只要每天坚持日宫女,该有让后宫怀孕还是能怀的,该有能生下儿子女儿还是会生的,只不过不立皇后生下来的就是庶出罢了。

    所以,真按诸葛亮观察到的星象,阎象的后续解释就没那么自圆其说了,跟袁术奏表里要实现的目的微有出入。阎象看己方人多,如何肯认这个栽?

    当然了,至于汉朝人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心宿,认为这是明堂和太子、诸皇子星,这里面还有几句闲话:

    主要是因为,古人观察到心宿是在农历三到九月时、在黄道面的可见范围内,三月升起九月落下(所以《史记》里写荧惑守心也只写了三到九月各代表什么征兆,而没有更早或者更晚的月份,因为其他月份天蝎座在地球向阳的一面,晚上看不到)

    所以,天蝎座是在农历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正当黄道盘正中。古人以为“心宿在一年之中时,位于黄道之中,故而象征明堂”。

    这一点,从西方的星座日期算法也能看出——21世纪的看官,几乎个个都知道几月份出生的人该是什么星座,但似乎知道“为什么11月5号前后半个月左右是天蝎座”这种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的人,百分之一都不到。

    其实很简单,这个时间就是按照“星座从黄道面落入地平线”的时间来算的。心宿是农历九月沉下去的,对应公历大约就是十月份——

    这时候或许又有细心人要问了:按照星座学,天蝎座不是到11月22的吗?农历九月半怎么也拖不到公历11月22日吧?随便翻开电脑上的日历,每年11月22日都对应农历十月过半了吧?

    问得好,这是因为,古代的星象周期和现代之间,还有一个太阳运行的岁差问题——因为模拟传统天球运转时,只考虑了地球绕太阳旋转,没考虑太阳还在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累积的误差。

    具体原理就不多解释了,一说就是几万字,一言以蔽之直接记结论,那就是“太阳每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71年,等效于导致星历延后一天”,所以,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算定黄道十二星区的对应日期后,两千年来大约又拖后了一个月。把这个月再加上,就等于“天蝎座从黄道面沉入地平线的日期”了。

    ……

    阎象想得很美,他就是仗着诸葛亮跟同僚人缘不好、没人给他作证,加上他和黄承彦也是确实观测得晚了,没看到最初的那段异象,如此一来,岂不是轻松把诸葛亮的“技术权威性”给打掉了?

    你本来都看岔了,还来讨论个屁啊!粗心无知竖子不足与高士共语!

    刘协在上面,左看看阎象,右看看诸葛亮,心中也是惋惜:难道真的要任由阎象攻讦么?

    幸好,诸葛亮根本没有受到影响,他只是冷冷一笑:“阎主簿,天象如何,何时成了谁人多谁有理?那我要是到宫门外找一百个人来,把我的观察结果背熟了,是不是就我有理了?”

    阎象气得指指点点:“诸葛亮!是何言哉!谁说人多就有理了,可在列的都是当今名儒高士、或是你的同僚前辈,他们众口一词,难道还不足为证?你不要牵强附会、妄图欺君媚上!反正天象不可复现,你现在是咬死了不承认耍赖!”

    诸葛亮:“谁欺君媚上了?我只为真理而言。你们的错误,我也知道,你阎主簿,说不定是别有用心,而其他人,说不定只是发现得晚了,看岔了,所以错过了一段。

    你说我是仗着天象不可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