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27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327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关中大旱,陇西和整个河西走廊的降水也同样略有下降,这对百姓是灾难,不过种出来的葡萄瓜果倒是因为糖分更浓缩而口味极佳。

    至于另一种消暑佳品西瓜,其实现在西域已经有了,只是西瓜沉重、水分多,又不像葡萄能酿酒,从楼兰、龟兹往长安运太贵了,骆驼商队的商人们都不会这么干,所以汉朝并未传入。

    历史上一直到唐朝,西瓜才被更有商业头脑的西域阿拉伯商人,以携带种子的方法从新疆传入内地,然后汉人自己在河西走廊种植。

    李素吃着甜腻的葡萄,怀念着更消暑的西瓜,心中暗忖:今年咬咬牙把荒年扛过去,明年要是平了西凉,可以再重点跟一下这些利国利民的物种大交换。

    虽然没到大航海时代,但物种交换的潜力始终是很丰富的。大汉朝还有很多西南夷和西域诸胡的特产没有引入呢。

    吃了一会儿葡萄,锦瑟又给他剥了一颗,送到嘴边,李素却轻轻抓住锦瑟的小手,往回一带,往妹子自己嘴里塞。

    锦瑟微微一惊,下意识樱桃小口一张,把甜丝丝的葡萄吃了。她居然有些惶恐:“听说这些葡萄,位列九卿、郡守才有分些,妾身份低微,怕是折福。”

    李素摸着妹子的黑长发:“想什么呢,你们原先也是尚书、长史之女,还是被董贼所害,如今西凉贼一扫而空,你们也该振作起来。哪怕族中没了男丁,光凭你们,也能展现家族的门风修养。”

    锦瑟稍稍敏感,意识到了些什么,脸色微红地旁敲侧击:“我们只要在后宅伺候好先生,便是尽到本分了,先生何出此言……可是要我们抛头露面了么?”

    她当然知道,“抛头露面”几个字意味着什么,这是当初在南郑辞别之时,就暗示过的,因为蔡琰不在,李素如今身居高位,也需要夫人外交笼络人心。

    所以少不了要她到时候给其他九卿、郡守或者各曹从事家的夫人请请客,收收那些夫人们送来结交示好的礼物。

    老公做官,老婆收礼,虽然是陋习,后世文明社会早已严查,但腐朽的封建时代是免不了的。

    锦瑟仅仅从李素几句话里,就大致揣摩出主人目前在忙的事儿,大约怎么个阶段了。

    李素怜惜地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更年少懵懂的绣瑟,从凉摇椅旁边的矮几上,拿过两个香木的盒子,塞到妹子手中。

    锦瑟打开,眼中露出一丝惊喜,原来是一只黄金掐丝蝴蝶的压发。蝴蝶的翅膀就跟真蝴蝶一样纤细轻薄,但实际上是用金丝掐成模拟蝴蝶翅膀的纹路。每一根金丝之间,还用极薄的云母片或者其他打磨成轻盈薄片的宝石,镶嵌在金丝纹路框架内,把翅膀填满——

    注意,翅膀上镶的宝石,并不存在一整片的硬基底,而是被金丝纹路分成一个个区域的,能够单独扭曲活动,所以非常的灵动。轻轻对着压发吹一口气,都能看到蝴蝶翅膀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曲率扑扇,微微颤动。

    这种东西,也就在屋里或者坐车才敢戴,要是在外面走路,风一吹都怕翅膀扇狠了。而做工怕是比材料本身贵出十倍不止。

    “这……这太贵重了,该,该给夫人才对。我当初到长乐宫做客,到南郑的王府别院做客,看妙姐都没几件这么好的压发。”锦瑟毕竟是尚书之女,非常识货,也怕折了福。

    李素坦然解释:“这是大长秋苗祀非要送给我的,大王劝我收下。毕竟这次宫女被李傕凌辱太多了,还有后妃被弑。这苗祀也是我五年前从袁术屠刀之下救出的,他念我的好,把这些本来就该做账算是被李傕抢走的,留下一些,也不算亏心。

    还有一些落难的宫女,也不想再跟着陛下奔波了,陛下舍弃后宫宗庙而逃,后妃也死得差不多了,也用不到那么多宫女伺候,如今也下明诏厉行节俭,遣散那些被李傕所羞辱的宫女,恩准她们自行散去。

    我执掌要害,大王也劝我让苗祀安心,装模作样收几个,以后你们负责带领。我知道家里婢女多了,也挺费事儿的,也耽误人,这几件首饰,也算是补偿你们日后要费心了。我家人口少,用不到那么多婢女的话,过两年风头过了,就许她们自由身嫁人。”

    大长秋是中常侍们担任的官职之一,职责是帮皇帝掌管后宫。比如汉灵帝的时候,灵帝之所以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就是因为赵忠是大长秋,负责后宫。

    如今宫廷遭遇那么多大乱,皇帝要罪己,而且确实是皇帝跑了对不起后宫,当然要放出宫女以示悔过。

    另一方面,皇帝的本意或许是“已经被李傕的乱兵玷污过的女人,也没必要留在宫里了,可以自己出宫嫁人”,以掩饰皇家的蒙羞。

    但实际上,很多没有被玷污的少女,也对皇帝的做派伤透了心,离心离德,趁机借故走人,或者是知道苗祀这儿要遣散一批人分给新贵,就恳求苗祀给个好去处。

    说不定,那些能被分给李素的遣散宫女,有不少还塞了好处。谁让李素少年得志,位高权重呢。

    锦瑟听了,本能微微有些吃醋揪心,但很快也收住了,她知道自己没有立场吃醋,自己不也是被救回来的么,要怪只能怪这乱世的薄命离乱红颜实在是太多了,而怜香惜玉能有实力救她们的良人又太少。

    而且先生只是收容她们,将来还是放她们嫁人的。

    她正在走神,李素借故把绣瑟支开了:“绣瑟,再吩咐她们烧几锅水,今日难得休沐日,赐你们也能淋浴。”

    绣瑟没有怀疑,这就走了。

    李素给锦瑟留足了脸面,这才揽入怀中,也不多问:“我李伯雅不是煮鹤焚琴之人,也是知道怜香惜玉的。你从我至今,你的心意我早已明了,别的矫情的话也不必说了。过些日子,你就要以我的妾侍身份,遇到其他朝臣家的女眷来访,你也要帮我接待。

    只是今年大灾之年,实在不宜操办,欠你一个体面的酒席,也不能请你那些闺中密友见证。这只掐丝蝴蝶,就当是略表安抚吧。到时候,其他命妇跟你结交,问起来,你不得不答的话,就说在南郑时,你已是我的妾侍即可,在蜀中办过了。”

    纳妾不同娶妻,没有严格的礼仪,遇到不当回事儿的鲁男子,就是直接收房都行。但李素毕竟是雅人,位高权重,平时如果有可能,还是要怜香惜玉给妹子一些体面的。

    只能说是阴差阳错,他一直觉得时机不成熟,不敢面对,想再养一养,多培养培养感情,最后却让妹子受了点委屈。

    他从来没把妹子当工具人,只是事多照顾不到。

    锦瑟不禁珠泪双垂,感慨莫名:“夫君这是怜惜我,一直拿我们平等相待,这些虚礼不要紧的。夫君的心意,已经比那些莽夫体贴无数倍了。别……妹妹还在烧水呢,不是说了要先休沐么。呜……难怪你今日那么早就要……不过白日宣淫是不是太不合礼法了。”

    “什么白日不白日的,关键是咱又没‘宣’,半夜三更我精力不如现在好!”李素拍了两把,放妹子先去休沐。

    ……

    李生晓梦迷蝴蝶,午睡春梦不觉醒。

    李素神清气爽思绪贤哲,一边抚慰着初承滋润,一边霸道地说:“你既已为妾,要接待外客女眷,再叫你小名也太不庄重了,公卿女眷们也会看轻你。

    以后就叫你樱儿吧,你对外也恢复本家姓氏,别人问起来,就大大方方说是周尚书的庶女。”

    周樱细声细气地回味着:“其实奴挺喜欢夫人赐的‘锦瑟’之号呢,不过既然夫君开口了,当然听夫君的。”

    夫妾俩说了会儿私房话,可惜门口的绣瑟又来坏事了,低着头走进来,隔着一道屏风,向李素通报:“先生,邓主簿知道先生今日休沐,没敢打扰,但他听说了一些坏消息,说可能比较紧要,写成书奏让传进来,说先生若是有暇,可以看一下。”

    李素一阵不爽,但又怕是真的大事。周樱初为人妇,也不希望落下让夫君从此不理正务的恶名,忍痛撑起身子下榻,一拐一拐地几步走到屏风前,从妹妹手中接过信。

    李素展开扫了几秒钟,还真是又有人给他泼脏水了。

    “好家伙,这帮人够算计。明明到了六月份就不用再修翻车挖灌渠、与民休息,是我和大王公议的结果。到了这帮京兆士绅对外散布的流言里,倒成了大王和我始终用民过重,不知休养生息,是那个王必冒险死谏,才让我们收回成命、实事求是的。”

    这帮家伙,公然造谣和对抗还是不敢的,但是躲在暗处散播那些七真三假、旧瓶新酒的小把戏,操弄人心,还真是在行。

    偏偏李素一开始也不可能想到注意这些细节。

    看来得加快节奏了。

    (

 第369章 李傕郭汜的家人们犯过的愚蠢错误

    李素当然知道,关中世家能活到现在,还保有大量田地,经过董卓李傕之乱也只是散去些动产,没有伤及不动产,那说明他们肯定是有很强的求生政治智慧的。

    军阀的刀子在乱世有多好使,这些人不会不明白。真要是敢明着跳出来反对平抑粮价、反反土地兼并,他们肯定会被直接抓住罪证、明正典刑。(世家想趁荒年土地兼并,刘备李素想反土地兼并,所以他们要反反土地兼并,这里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没写错)

    所以,他们只是躲在暗处,而且是躲在人堆里散布流言,先造势增加阻力,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不让李素扩大打击面。

    换句话说,关中四大世家,算上各个分支、外加一些小豪强,可能累计十几路到几十路利益,这些人里,真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依然胆子大头铁搞事情的,可能也就是一小撮,两三成都占不到。

    如果李素抓不到确凿证据,就直接按个别的罪名把有嫌疑的流言者弄死,那当然很轻松,但这样会导致其他还没反对刘备的世家也人人自危,不知情的大多数人会恐惧“是不是欲加之罪,刘备想要钱想要田就能直接随便按个罪名”。

    尤其是现在刘备梳理内政的区域,与其他三家军阀的控制区接壤,这就存在一个竞争关系,谁对人才更好,对人才的家族产业保护更好,人才就流动到谁麾下。世家虽然可恨,但在平民普遍没读书的年代,世家也出人才,不能为了钱粮彻底把人才来源掐了,一定要区别对待。

    刘备此前接受了段煨的反正,但段煨毕竟名义上是“只奉汉帝,不奉刘备”的,就跟历史上关羽降曹的时候姿态差不多,所以既然皇帝没死,弘农地区刘备肯定还要放段煨回去说了算,也是让段煨董承互相牵制。所以二袁和段煨都有可能形成“人才吸引政策”的竞争。

    所以,李素必须先摸清各家对刘备,对他的真实态度,才好下手。

    ……

    “……这事儿就是这点小麻烦,其他其实好解决,所以,你也别多问。过阵子,你把韦家杜家这些家族的女眷,还有杨修的夫人,请来跟她们交往吃饭,顺便看看那些人跟你关系如何,是否真心推心置腹。

    女人嘛,读书少,喜好厌恶不一定藏得住,更容易露出破绽。听说当初李傕郭汜内部有裂痕,之所以修复不易,不就是李傕、郭汜的夫人或短视、或好妒。其他事情,我自然还另有手段。”

    李素平时是不会跟自己的女人说外面的公事的,他有分寸。但今天周樱刚好在身边,而且正是氛围不错,李素挑一些老生常谈不机密的事儿说说,也无妨。

    而且这只是一步闲棋,没指望快速见效,李素当然还有别的办法三管齐下。

    周樱听他提到“女人读书少容易露出破绽”时,还噘嘴不开心了一下,但她也知道夫君不是说她。

    所以她只是就事说事、趴在李素肩膀上,指出了他钢铁直男见事不明的一面:

    “夫君太看得起我了,夫君真是什么都懂,唯独不懂女人——你以为女人是否有手腕、能察言观色,就是看她读了多少书么?根本不是,女人要假装对谁和颜悦色,根本跟读书没关系。

    一个不识字的三旬徐娘,只要家长里短见多了,套话的本事说不定比我还强,指望我打探这些,还不如想别的办法——对了,夫君刚才所言,我就有一点不明。既然说那些世家是怕被针对打击,所以躲在人堆里散播谣言,不露面。

    可拿王必显然是跑不掉的,不管谁拿他说事儿,王必少不了一个配合的嫌疑,王必本人就不怕被丢官处置么?如果怕,夫君为什么不先从王必动手呢?”

    李素呵呵一笑:“王必能说他是被人恶意利用了吧,而且他自己只是‘直言耿介’,我们有什么理由罢官问罪?那不成堵塞言路了么,不利于大王安定长安局面。而且我觉得,那王必根本不怕,他当初是征东将军兖州牧曹操派来送礼被扣的。只要我们不杀他,哪怕罢了他官也能回曹操那儿做事……”

    李素想当然地顺着思路往下说,说着说着忽然眼前一亮。

    对啊!王必当然不怕被罢官,甚至不怕他在长安这些年积攒下的那一丁点家财被抄了,反正他也没什么钱。对他而言只有被杀是需要害怕的,而他学言官上书言事,不管说得再不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死罪。

    所以王必才“无欲则刚”,敢选择“别人都躲在暗处,唯独需要他在明处”的姿态。

    (注:只要不是西凉军阀,因言杀人的事儿都是不能轻易干的,划不来。历史上曹操被陈宫张邈叛迎吕布,并不是吕布有多好,而是曹操之前因为边让骂他,一怒杀了边让,然后兖州“举州同叛”。当然,王必不算什么名士,后果没那么严重,边让是跟孔融齐名的大名士。)

    但是,既然王必不怕罢官,别人或许猜不透王必怕什么,李素却能猜透——王必不担心在长安没官做,那显然是心还在曹操那儿,想着“在长安当搅屎棍拖一把刘备的后腿,然后立刻细软跑”。

    既然如此,当然要让王必生不如死了。

    在你心里,曹操对你的信任才是值钱的,长安朝廷的信任不值钱,那就打击你在曹操心目中的受信任度!

    李素心中,瞬间定下了一条将计就计。

    他忍不住抚慰了小妾几下:“樱儿,你真是我的福星,随口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我。王必的事儿,我自会料理,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最近请那些世家命妇吃吃饭就行。你说你怕人情世故练达不如那些徐娘,也不用担心,我教你一招。”

    周樱忽闪了一下眼神,好奇掩口问道:“夫君出了名的不懂女人,还能教我这方面社交的招数?怎么想到的?不会不靠谱吧。”

    李素得意一笑:“我虽然不在女人上上心,但智者贵以史为鉴,更会吸取当代的敌人的教训——刚才不是跟你提到,李傕郭汜那些粗夯之辈的妻子,有多么愚蠢,我教你的招数,就是从这些教训上来的。

    李傕郭汜其实自从去岁,就略有不睦,所以今年年初北伐的时候,才被大王逮住了各个击破的机会。而他们的不睦,其夫人们的愚蠢短视要占相当一部分。

    李傕的夫人,溺爱幼子、不顾大局,是其软肋,在傕、汜明明已经生出嫌隙之后,贾诩曾一度建议设计弥合双方,让他们各自派幼子到对方军中为官,实则是互换人质,以求互信。

    但李傕之妻怕儿子将来成为弃子被杀害,死缠烂打不许李傕答应,亏得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