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没事!不要瞎说!”张济做梦做得冷汗都下来了,还要强撑,让侍从不许声张。
被这么一搅合,张济也没心思继续睡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连夜披挂上盔甲,后半夜带着一队士兵又去巡城,连士兵们都怨声载道,暗忖:
你不想睡咱还想睡呢,而且还是巡已经被水淹了好几里地的东门,有什么好巡的?东门外的水阔得比渭河黄河还宽了,什么护城河都比不上,还有人能蹚那么远的水来攻城?就算坐船也犯不着从那儿进攻啊。
因为夜色过于昏暗,张济也巡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临近天明,精神实在困倦不济,反而在东城门的城楼上睡着了,穿着盔甲倒头就睡,农历二月上旬的寒冷,几乎是百分百冻感冒。
幸亏张济也不需要感冒的慢慢折磨了,他有更痛快的痛苦。
二月初六,辰时末刻,天色已经大亮了很久,张济才在城楼上醒来,他巡城到卯时初才睡着,所以其实也就睡了三个小时。
醒来之后,他吃了点东西,揉揉眼睛,观察战场局势,还真给他发现了不少了不得的东西。
“城门外二百步,怎么有几个土台子从水中冒出来了?那里水深该有半丈多了吧?原先也不是高地,难道是关羽连夜让人堆土的?肯定是了,旁边还有小船往来在送东西!快,出城去破坏,杀散那些民夫,不管他们是在做什么,肯定不是好事!”
张济想起昨夜的噩梦,直觉告诉他不管关羽想干什么,总之破坏掉就对了,一切跟关羽反着干。
然而没人听他的,军官们只是面面相觑:“将军,城外水深半丈,我军都是凉州人,不习水战啊,也没有船只,只有临时用梁柱结扎的木筏,这可如何出战?”
张济病笃乱投医:“那就放箭!试试城头最硬的床弩,不就两百多步么,床弩还射不到?”
这次倒是有人听了,但尝试很快也失败了,因为床弩只能杀人,却无法破坏工事。敌军用夯土和木柱做了围挡,根本无法破坏。
心中惴惴不安地等到午时,谜底终于揭开了——原来,关羽这几天假装在城西干燥地带大张旗鼓破坏外围工事、打造投石机,最终却把半成品的投石机用船运到了城东阵地,而且运土堆了几个台子把投石机装上去,就瞄准墙根被泡水泡得最松软的东侧南段城墙砸。
配重式投石车这玩意儿,刘备军造出来也有三四年了,只不过原先注意保密,只在蜀地等偏远站场使用,外部军阀不太了解,但风声应该也是听过的,隐约知道“刘备的投石机特别厉害”,但不知道原理和样子。
不过,刘备军的投石机分量、规模也是在不断研制进化的。三年前拿出来的只是一次性丢七十汉斤独头石弹的,现在已经强化到丢一百五十汉斤,对城墙的破坏力也更加惊人一些——
说句题外话,一百五十汉斤也不是很夸张,历史上蒙古人砸破襄阳城和临安城的回回炮,复原出来大约是丢一百五十公斤的石头,折合三百市斤、六百汉斤,所以比李素眼下的货色还大四倍!
这一次之所以刘备阵营准备如此充分,也是考虑到要攻打的陈仓之类的城池,要比原先蜀地那些山城的城墙更高更厚,至于长安,那更是只有郿坞、雒阳能与之相比,都是城墙“高厚七丈”的恐怖存在。
不管城墙的夯土硬不硬,光是一想到厚度就有七丈、折合十六米,都很少有人会觉得光靠一颗颗七八十斤的石头砸能把墙砸塌。最多是砸出一些顶部土方塌落、变低矮些的缺口罢了。
废话少说,一百五十汉斤石头对付长安城墙或许依然不够用,对付正常情况下的陈仓,或许也要费好几天手脚、得碰运气连续对一个点密集火力猛砸。
但幸运的是,关羽现在要面对的陈仓东侧南段城墙,已经不是“普通状态的陈仓城墙”了。
首先,这里从正月三十日开始,城墙根就被积水淹泡了。今天是二月初六,已经泡了整整六天,水位最深是半丈多,折合后世一米五,足够淹死郭、冯之流。
历史上秦始皇灭魏国时,就是由王贲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大梁城(开封),黄河水泡了三个月,别的什么都不用干,大梁城墙就直接轰塌了。
陈仓本就不如大梁,要是纯靠泡,泡上一个多月也能塌,只是关羽等不及那么久了。
所以他在泡酥的同时,再配合重型投石车。
“轰隆!”
“呼隆!”
一颗颗的大石头呼啸飞过两百步的距离,散乱地砸在陈仓城墙上,不过半个时辰,外面的城砖和基石就纷纷崩裂脱落,被砸得碎末四溅,渐渐露出了里面的夯土。
而这些夯土的质地,看起来也不像是用来做夯土的黄土或者高岭土,反而好多地方色泽淤黑,看着都像是河里疏浚挖出来的腐殖淤泥。
包括关羽本人,直到这一刻,都还没想起来——五年前入川之前,刘备军和皇甫嵩、董卓军,三方联手,在五丈原至陈仓之间,跟韩遂打过一仗。
那次韩遂被击退后,皇甫嵩与董卓负责追击扩大战果,刘备军友情帮忙守了一段时间的城,李素还非常好心的出钱包工不包料,帮皇甫嵩整修了一番被韩遂攻打半年而残破不堪的西北两侧城墙。
只是苦于刘备和李素当时预算不足,包工已经是极限,包料包不起,只好拆了东南两侧的优质夯土和石料去修西北两侧,然后又挖了渭河里的黑烂淤泥填到东南两侧城墙的夹芯里,表面上看不出豆腐渣工程。
这当时也没什么坏心,就是设身处地为大汉忠臣皇甫嵩与董卓考虑,考虑到他们的主要威胁是韩遂,所以陈仓城的防务就该重西北而轻东南。
再说这事儿都五年了,但凡西凉军有点种田的耐心,好好经营自己的领地、经常翻修城墙,那也能发现这些猫腻啊。
谁让陈仓城此后数年多次发生战事,被攻打的确实只有西北两侧面对韩遂的城墙呢?东南城墙确实一次都没发挥作用,也没被敌人破坏过,所以这个豆腐渣隐患才藏得这么深。
说难听点儿,但凡有别的攻城者来砸开一次,那也相当于黑客帮杀软公司找到了后门漏洞,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既然你硬是五年没种田,就怪不得关羽了。
“哗啦!”随着一声巨响,连关羽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才砸了半天,城墙居然塌了一个大口子,四丈高的城墙在这个位置被砸得只剩一丈左右,然后在水压的作用下继续扩大溃破,很快墙倒众水推地涌了进去。
“有船的士卒,全军坐船突击!从砸开的城墙缺口冲进去!这又是高皇帝显灵了!是天佑汉中王!”
关羽兴奋不已,带着几百条小船就往缺口冲。
第325章 死硬分子
必须强调一点,在演义里,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事迹,被处理成了关羽筑堰蓄水、淹了曹军和樊城城墙。
而在《三国志》、《后汉书》上,只是当年汉水上游霖雨不断、水位自然暴涨,才有后面这一切。
在初读者看来,似乎演义的形象更为神勇、也更多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谋略”。但知兵之人就能看出,借势天时地利所需的功底,丝毫不亚于人为制造水灾。
说个最简单的道理,当时曹仁就被围在樊城里,他可是在荆州驻防多年的,而且汉水就是他城门口的河,他为什么没有准备好船只呢?他为什么不能提醒于禁、与之协同呢?
或者说于禁为什么没能提前扎营高处,大水来的时候只淹了他却没淹到关羽呢?关羽为什么水一来就能立刻章法有度地全军水陆切换自如、完全没有受害呢?
这都是用兵的功底,几十年的淫浸和经验总结。
此时此刻的陈仓战场,情况也是一样。
李素的有些伏笔,因为太遥远而不能说、不能提醒,比如五年前他在陈仓筑城时搞的豆腐渣工程。
所以关羽排兵布阵的时候,是按照“城墙质量过关,正常按部就班需要多久浸泡加轰击才能砸开”来预算战役时间的,没有把豆腐渣这个变量算进去。
但关羽用兵十年的老练和习惯性地留后手预备队,让他在突发情况出现后,立刻做出了调整,抓住了战机,这才有了如今的效果。
运气还是要的,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
这一世关羽用兵十年,经验资历未必比后世初镇荆州时差,因为工作经验这种东西不是纯粹堆年份的,也要看这些年里参与了什么大项目。比如历史上刘备初投刘表那七年“髀肉复生”的闲散日子,对能力提升其实就没多大帮助。
……
关羽的船队利落地顺着城墙缺口冲进去后,很快就发现城内被淹没的区域也不是很大,南北宽度不过两三里地,东西纵深只有一里多,也就是东南角一个角,占整座陈仓城八分之一的面积。
毕竟陈仓的主城区,是早在西汉之前就选址的,当时就在高处,哪怕西汉水入渭,也淹不到。现在河道复归,当然也就只能淹淹扩张的新城。
但城墙被冲破砸塌,带来的混乱与士气打击,远不是实际受淹面积可以衡量的。
因为事出突然,关羽入城的时候,陈仓一万五千人守军当中,还有足足八千人在西侧城墙上防守、或者是作为预备队在城西的营地内待命,城东发生了什么一时间也不知道。
关羽的部队受限于船只的数量,只有两百多条小船,每船可以运载十几个士兵,所以第一批只有四千步卒趁着水势冲进城内。关羽非常有魄力地让全部船只冲滩、士兵们跳下来巷战列阵,抢夺城内的府衙和粮仓武库等要害。
城内沿街巡逻的张济军预备队,每处不过数百人,遇到关羽的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
有些勇敢的还想拿着弓箭到水边跟船上的汉军对射,但很快就被压制了,一如于禁想组织士兵在河堤上与战船对射一样愚蠢。
关羽的小船虽然不像带船舱和射击孔的专业战船那样防护效果好,但好歹也是有三尺高的船舷的。
他带来的士兵们,都掌握了基本的水战战术动作,跟岸上的弓箭手对射时知道如何蹲姿射击、利用船舷至少能减少七八成的被弹面积。相比之下张济的弓箭手都是直接站在街上射的,一点掩体都没有,杀伤效率差距当然明显了。
累计灭了千余人的城内巡逻队后,府衙仓库全部被占领,关羽命令道:“让各军在西门、东门主街两侧放火,陷阵营跟我去南门!船队立刻回去接第二批部队入城!”
士兵们立刻执行命令,这显然是假装要打开西门、但实际上却进攻南门。因为西门还有八千人,南门却只有两千多,士兵人数还不如关羽已经入城的部队多。
至于东南角外的缺口,虽然可以源源不断冲进来,但水太深了,一米五的水无法徒涉翻越,船不够的情况下要小半个时辰才能运一批部队。
相比之下南门虽然也有积水,但才一尺多深,踩着水就进来了。
到了这一刻,城内的西凉兵也已经充分反应过来,西门内的营地里,足有三四千人的预备队开始往府衙武库反扑,但关羽的人依托高大的建筑防守,弓弩轮射严谨,很轻松就挡住了,搏杀进入了胶着状态。
关羽一方只留了一千多人防守这些位置,倒也无法击退或者歼灭反扑的西凉军,但顶住他们几个时辰是绝无问题的。随着放火扰乱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反扑的西凉军很快就陷入了没头苍蝇一样的状态。
关羽带着一个陷阵营、数百弩手,沿着城中主街杀往南门,很快扑上城楼、斩关落锁。城门冲开吊桥放下,外面大军踩着一尺深的水一拥而入。
仗打到了这一刻,南城墙上还在负隅顽抗的一千余人,在几名曲军侯的带领下成建制地选择了投降——之所以不是负责城门防务的军司马带队投降,当然是因为军司马已经在城楼上被关羽一刀剁了。
“城墙被冲塌是因为高祖皇帝显灵啦,天诛羌贼!张都尉韩司马王司马都被斩了,再抗拒天兵肯定不得好死哒!”各种各样导致士气狂泄的悲鸣,在凉州兵种疯狂快速地弥漫。
就算有些人不信,可是看着对面的汉军士兵一个个那么勇猛,士气跟打了鸡血一样高涨,眼神里都闪着必胜信心的得意火光,让与之交战的西凉人莫不胆寒。
原来没见过益州人打仗那么骁勇、士气高涨啊,这是怎么鼓动起来的?难道他们看到的所谓神迹都是真的,才那么热血?当年张角煽动黄巾力士时都没那么高士气吧。
一个时辰之后,城西的八千守军,还剩六千名活口,终于彻底士气崩溃,也成建制投降了。
关羽这才腾出手来,对付东城门城楼上的张济。
张济一直亲自在东墙上督战,城墙被轰塌了缺口后,他还亲自带着弓箭手过来想堵口,看到下面关羽的船只鱼贯涌入,还吩咐居高临下放箭覆盖射击。
陈仓城墙高达四丈,缺口处只有半丈,所以还是有三丈五的落差的,抵近射击的情况下,双方伤亡都不少。
汉军之前为了通过这个缺口,在船上就被射死了超过两三百人,而张济挤在缺口处的弓箭手队,也被汉军反射射死一百余人,主要是因为城墙的断口处不像外立面有垛堞,所以张济的弓箭手也没有掩体,只是占了个高度落差的优势。
不过,随着城内战斗基本结束,张济今天的战果也就停留在这个“堵口射死两三百人”的程度了。
关羽集结了四千士兵、分乘那两百多条船,从西南方向逼近张济最后守卫的城楼,但是躲在弓箭射程之外,并不靠近。关羽自己则是带着主力、从刚刚攻破的北城门往东绕、绕到城墙东北角后,从北往南沿着城墙掩杀。
张济腹背受敌,最后的三千嫡系老兵,也很快折损惨重,只剩下两千人。
“将军,敌军都控制全城了,还是我军十倍,要不投降了吧,打不下去了!”都尉张先满头是血地拿着一把断剑,一边抹血一边跟张济哀告。
张济面如死灰:“我可是拒绝了关羽的劝降条件的,而且咱凉州人怎么能相信刘备开出的条件,我有杀吴兰、程畿之仇,绣儿还射了刘备一箭,投降了也是死无葬身之地。”
张先:“可再打下去也是个死,弟兄们白白送死,说不定就要哗变了。”
张济一咬牙:“前面不是说还有几个木筏么?让你们出城去打关羽装投石机的土台你们不敢,现在拿来给我突围总行吧?选几百个最得力的弟兄,跳下城去爬上木筏,我们北渡渭河,专挑小路走,只要能过了陇山,跟绣儿和文和会合,就还能回极西北之地当土皇帝!”
求生的,让张济直到这一刻都不放弃回武都郡老家割据的念头。因为他毕竟还有一万多兵马在侄儿手上,只要人能活着回到大西北,还能过风光日子。
他当然也不忘给愿意保护他突围的军官们人人许愿,只要活着回到武都郡,人人官升一级、赏赐相当于三年军饷俸禄的金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的许诺,还真募集到了两百人的心腹精锐,分乘一批用木柱临时扎的木筏,跳城逃亡,至于城里的家眷当然都不要了。
可惜的是,这样的突围显然效果不佳。出城的路上就被城头的汉军弓箭手放箭送行,死了几十个,好不容易划到城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