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因为一开始诸葛亮对于军事运动战的高估,以及初出祁山时马谡失街亭导致部队大踏步败逃,所以诸葛亮有心理阴影了,怕在前沿囤积太多粮食,万一撤军逃得快被敌人缴获,反而资敌。
直到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在军事上已经稳占上风,但因为李严运粮延误而导致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权衡利弊,才痛定思痛决心全面搞邸阁建设。
不过一旦建设邸阁之后,也就不能走攻打天水郡的祁山大路了,因为那儿的道路比较难守,万一部队要退却,邸阁的存粮容易被司马懿缴获。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的路线越来越往东、走艰难的小路、栈道。因为这样的路虽然诸葛亮进攻不易,但就算没打下来,司马懿也无法追击,邸阁的存粮就始终是安全的。
现在鲁肃和法正经营的褒斜道,正是栈道最险要的地形,所以可以搞邸阁建设,只要派遣徐晃这样治军严明防守谨慎的将领看护就行。
此时此刻,徐晃听法正说得那么轻松,“建了邸阁自有敌人提供粮食”,也是信心颇丰,知道法正这是要打游击骚扰了。
两人商议了一番,第二天起,就带着八百人的陷阵营、一百名斥候骑兵、七百名法正带来的弩手,趁着清晨天色微亮赶路,中途没有休息,在九月十三日午前赶到了栈道北口外的五丈原。
他们来的非常突然,五丈原附近一个敌兵都没有,当他们开始扎营的时候,都没有被斥候发现,只有个别郿县南郊的乡民,上秦岭砍柴,发现这儿有军队的动向,但也没多事,只是直接绕道避走,也不给郿县的长安伪朝驻军通风报信,可见李傕郭汜之失民心。
法正和徐晃白白捞到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修筑营地,很快把大营修得初具规模。
法正带来的物资都是有备而来,光是钢锯就有几百条,铁锹也有几百把。
汉末的环保又好,秦岭上的大树根本砍不完。一天时间全军就砍了好几千颗树,每棵树又可以分成好多段,一共是几万根尖桩。
再用铁锹挖土堆夯固定木桩墙,挖出来的土也自然形成陷坑,把砍树得到的无用细枝丫稍微削尖、杂乱丢进坑里形成鹿角陷阱、拒马陷阱。
因为路比较窄,所以迟滞敌军的陷坑一共挖了七八道,每道宽数步、间隔十步,加起来足有一箭之地射程。而且法正还让徐晃的人给武功水挖开几个缺口,每三道有鹿角陷阱的旱坑夹杂一道引了水的水坑。
营地一共分两处,一处扎在五丈原高地上,高地上那个东西都有深沟,南面是秦岭,北面是渭河,所以不用太多防御设施,把上原的路口堵住就好。
第二处营地则是五丈原以东、靠近武功水一侧,这个营地比较低,敌军是可以从西面北段陆路平推过来的,但也只有西面一侧必须重点防御。
因为这个平原营地的东边紧贴武功水,北面靠着渭河,南面是褒斜栈道来路,有秦岭。西面南段是跟五丈原紧贴在一起的,而且有一条路可以绕上五丈原高地。只有西面北段,刚好从五丈原山脚下经过,有路可以攻打到营地。
敌人来犯的时候,左手边就是渭河,右手边就是五丈原,兵力并不是很好展开,有点像塔防图或者《要塞》游戏,通往营地正门之前要先被高原上的弓弩火力覆盖射一阵子才能到。
去年这时候法正和刘备在这儿之所以惨败,一方面是扎营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兵力太弱,兵源素质低,而且刚刚因为主动出击遭到惨败,今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别看还是一千五百人守营,兵源和武器的质量都是天壤之别。
这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当然施工不完,第一天也就砍树立桩而已,法正心中担心敌军反应过来后抢收粮草,也怕百姓逃亡,所以十三日午前抵达、修到十五日天亮后,跟徐晃商量:
“公明,营地差不多了,你趁着敌军没反应过来,先带着一百斥候骑兵,和一半的陷阵兵,共计五百人,先去周边渭南一带征粮吧。咱是王师,不可以劫掠百姓,从那一百车宽幅蜀锦里拿货,跟百姓换就是。
然后买到了立刻运回来,到这边新立的邸阁存起来。我带剩下一千人继续在这儿修营地和粮仓。到时候,我守卫五丈原上这处高地营寨,你守山脚下武功水河谷的营。敌军来犯,我在高原上弓弩支援你,你负责近战堵口。”
徐晃抱拳领命而去:“遵命。”
说着,徐晃就带了五百人,每人背了两匹宽幅蜀锦,去征粮了。
从五丈原往北渡过渭水、再走二三十里,就是郿县县城。但法正现在不急于去郿县县城,所以只是让徐晃沿着渭南乡村征粮,免得渡过渭水后遇到意外仓促回不来。
渭南一路过去也足有十几个乡镇,一开始百姓看到军队过来还逃散,以为又是李傕来抢劫了。但发现徐晃喊话说以钱买粮、价格优厚,不少百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稍稍买一点,果然拿到了锦,而且是正常年景官方平准价的三倍收购。
有了示范效应后,合作者很快就越来越多了。不少百姓不但卖粮,还主动帮运到营地附近,一天之内,徐晃就筹集到了好几千石的军粮,至少够目前的一千五百人吃两个月了。
直到徐晃筹粮开始后,当天午后,郿县的守军和县令才确认了敌情,立刻同时派出两批信使,一边飞报东边两百四十里外的长安,一边飞报西边九十里外的陈仓,希望两地都分兵来剿灭。
至于郿县守军,虽然也有超过五千人,但因为不明虚实,不是主力作战部队,县令比较胆小,就命令先笼城观望,等援军来再说。
第308章 你过来啊
法正九月十三抵达五丈原开始立营、九月十五营地初成后让徐晃分兵征粮、同一天郿县守军得到敌情消息。
但因为郿县守军不敢擅自出战只敢求援,九月十六消息才传到陈仓的张济那儿,十七日传到长安。军情送到后再要决定出兵、慢慢行军,环环相扣至少给了法正和徐晃五天以上的缓冲施工时间。
九月十六,陈仓城。
张济在收到信的时候,也是非常为难,他原本有四万多部队,但是因为正在被韩遂从西侧攻打,所以陈仓城本来就要留很多守军,还要分兵出城堵住渭水谷口,与城池成掎角之势。
另一方面,因为贾诩五天前找到他,借了他侄儿张绣和陈仓军中全部的骑兵部队,甚至包括“骑马步兵”,一共一万五千人,去越过街亭追击兵力空虚的马腾了。
这一万五千人一扣,张济剩下的人就只有两万七八千了,而且是机动力非常迟缓的,没有战马可用。
而对面的韩遂可是兵多势众——韩遂的部队一贯以草莽人多著称,向来是裹挟羌胡无赖的杂牌军,五年前攻打皇甫嵩守的陈仓时,韩遂和当时还活着的王国一共动用了十几万人的杂牌军。
后来虽然折损数万,又被马腾势力的崛起分走了三个郡地盘,但这次依然可以出动包括运粮辅兵在内七八万之众的杂兵。
这也是因为韩遂的地盘天水郡离陈仓更近,步兵走几天路也到了,可以全家老小一波流——相比之下,马腾如果想全面动员的话,动员三四万人也是可以的。但因为马匹不够,从武威过来远征太远了,步兵不能多带,所以才只有两万兵。
韩遂七八万人,对付张济两万八,张济还要堵口,又敢分出多少人去对付背后褒斜道口的法正?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去少了怕被法正阴了,去多了又怕被正面的韩遂突破防线。
偏偏贾诩前几天走了,连个商量定策的高手都没有。
张济身边此刻智力值最高的谋士,就只是一个李傕派给他担任类似监军的左灵——属于那种读史不仔细都不会注意到其存在,只出现过名字的垃圾,搁光荣游戏里智力值绝对不到70。
张济只好跟左灵商议,或者说是半商议半洗脱嫌疑:“左参军,眼下郿县突遇贼情,不明多寡,如之奈何?我军正面要抵挡三倍的韩遂军,还要等待郭将军由街亭迂回敌后,如此紧要关头,我以为陈仓、临渭战场为重。
褒斜道险要难行,敌军若是人少,不足为惧,若是人多,则利在速战,定然粮草不济。我们若是主动进攻,怕是反而让刘备法正幸灾乐祸。依我看,只要坚壁清野、守住城池不让敌军得到粮草补给,待车骑将军亲率兵马灭之未迟。”
张济虽然智商不高,但也算多年用兵,基本功还是扎实的,在判断褒斜栈道的运能方面非常准确,日常数据上不会犯低级错误。
但左灵作为李傕派来的参军,肯定要做做样子,阻止张济出工不出力、保存嫡系势力让李傕打硬仗。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说道:
“既然刘备军先锋打出的是法正旗号,那应该不会有错了。听说法家是郿县大族,所以刘备每次出五丈原都屡屡带法正,估计是想收揽当地人心。
如今秋收未久,虽然田间粮食不多,但百姓晒谷未曾入仓的不少,被法正劫走可就利于敌军持久了,我看还是急击勿失的好。”
张济两手一摊:“急击勿失也不差这三天吧?长安出兵和我们这儿出兵,最多差三天。法正该抢的早就抢了。是有轻重缓急,我不能轻离陈仓,以免与韩遂之战有失。
再说了,万一刘备也是有诈,学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说不定褒斜道口法正刚虚张声势没多久,大散关里就有刘备兵马杀出了。本将军要确保陈仓万无一失!”
左灵:“那将军是想怯战不肯为车骑将军分忧了?这样吧,就算是不能轻离陈仓,分些许兵力去大散关探探虚实总行吧?你说刘备要趁机北伐,与韩遂合兵一处,总不能空口无凭。
依我看,根据战前情报,法正是散关县令、散关都尉,他都出现在郿县了,说不定散关这儿现在正空虚着呢!甚至敌军防守不严,还能给我军趁机翻秦岭偷越的机会。”
张济懒得跟他一般见识:“左参军既如此有信心,我分你一些兵马,你亲自去散关偷袭好了,本将军反正要坐镇陈仓确保万无一失。”
左灵:“去就去,本官对车骑将军忠心可鉴日月,到时候别说我抢你功劳就是!”
张济:“你既自己想去,自己立下请战书,免得到时候车骑将军面前说我逼你去的。”
左灵二话不说就立了字据,然后当天就趁夜带着几千人出城,想沿着秦岭小路摸过去,绕后和尚原、偷袭大散关。
反正两地也就四五十里,大半夜时间行军绝对走得到。张济在这儿坐镇了一年,又加上去年曾经一直打到阳平关下,所以地形都走过一遍了,还真知道有绕后的小路。
只不过小路非常崎岖难行,过不了太多人,也没法运粮,如果没有把握拿下散关的话,最后还是得退回来。
左灵走后,张济也没当回事,只管操心正面吸引住韩遂、等郭汜绕后到位。
不过整整两天之后,左灵还是没消息,张济才有些紧张起来,又派人打探,但是不许靠近大散关。
又过了一天之后,那支几千人的败兵才逃回陈仓,说是偷袭未遂,折损了一千多人马,参军左灵在翻山绕小路的时候中了埋伏。被散关都尉麾下一名别部司马、名叫张任的,在秦岭险要之处设伏弩射杀了,正面佯攻的兵马也被射死数百人。
张济好气又好笑:到底是长安派来的参军,没见过血,没打过去年的散关…阳平关一系列血战,不知道刘备军依险而守的战斗力。
幸好,士兵倒是没死太多,这个损失还能接受。而且左灵是自己立了请战书去的,李傕到时候也怪不到他头上。
张济在得知左灵殉职的当天,就派人把死讯、战报和死者生前亲笔画押的请战书,一起派信使送去长安。
……
左灵的死讯一时半会儿也还传不回长安,因为在他死之前两天,李傕就已经收到了郿县县令发回的急报,说五丈原发现刘备军出谷、褒斜栈道疑似彻底修复了。带兵的是法正,兵力应该不超过两三千人。
李傕的第一反应,其实跟左灵差不多,他也怕法正趁着秋收季节快速补充军粮,所以对郿县县令的怯懦不主动进攻非常不满。
“两三千人就吓住了?为何不击敌于谷口!废物!”李傕愤怒归愤怒,也只好一边准备援军,一边点将奔赴郿县前线,指挥郿县守军先出击。
李傕喊来了自己的部将、校尉胡封,吩咐道:“如今长安城内骑兵不多,之前为了郭汜、张济围剿韩马,大多被调走了。其余骑军要仓促集结整备,也要两三日时间,从蓝田、华阴等地抽调。
所以,此番我只先派步军为主,由李别带领,去进剿五丈原贼军。你先带数百骑本部精兵,到郿县接替原守将的兵权,主动出击,若是法正的营垒易破,就立刻破之。若是试探攻打之后发现不易破,围困等待李别援军也可——
那郿县令实在是废物,就算不肯主攻,也该把法正围死才对,怎能龟缩城池之中待援?那不是给法正时间搜集粮草么!若是法正真筹够了粮草,就怕刘备后续又会添兵。这样一来,就只有等到冬天大雪封了秦岭栈道,才能慢慢饿死法正了,唉,一着不慎,又得劳师围困一个冬天。前几天的漆县马超也是如此!”
李傕也是烦躁的很,手下人打仗一个个手脚都不利索,每次要留点扫尾的恶心敌人干不完,太难受了。
胡封得令,立刻遵照而去。他因为都是快马斥候,所以一天半夜就赶路了二百四十里,抵达了郿县。清晨出发,后半夜到的,以李傕兵符夺了郿县守将兵权,还睡了两个时辰。
交接之前,胡封还拷问了郿县县令,得到了更确切的情报,说法正的部队应该不到两千人。这让胡封越加不满,代表李傕把郿县令痛骂了一顿。
九月十七日清晨,胡封火急火燎按照李傕的命令,从郿县守军里挑了五千士兵,饱餐一顿,前往五丈原迎击。三十多里的路程,部队先往南走了十几里,抵达渭水河边,然后登上已经提前筹集好的民船,沿河往上游绕了二十多里,再往南渡过渭河,摆开阵势。
五丈原在郿县的西南方,但之所以要往西绕过头、再往回东面进攻,显然是为了防止临阵的时候再渡过武功水。谁让五丈原营地是在一个丁字形的河口呢,进攻一方必须迂回兜个圈子来换取少渡一条河。
而正因为胡封的部队在由东向西经过徐晃大营面前的渭水河段时,徐晃都没有主动出击,也没有让弓弩手到岸边以最大射程抛射北岸的船队,这让胡封愈发心中有了成算:
连“半渡而击”这样的便宜都不敢出来占,只敢龟缩在大营里,可见法正兵力薄弱,只能持重。
直到此时他还不知道徐晃的存在,只是临时看到了五丈原高地脚下的那片营地立了一个“徐”字的旗号。
法正和徐晃的营地结构,俨然就像历史上定军山时法正和黄忠的营地。法正在山头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可以靠旗号指挥下面的部队,纵览全局,而且因为五丈原是个台地,边缘是陡峭的悬崖,比定军山还多了一项“可以从悬崖边以连弩火力支援下方战场”的额外好处。
而徐晃只要守住了绕上五丈原高地的道路,法正就高枕无忧了,身边几乎不用安排近战兵力,反正敌人要上来得先经过徐晃。
有那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