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50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250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身为朝廷右将军,四处奔走操劳国事,自然是免不了的。过一阵子确实可能要去江州,先带你去岳父那儿住一阵也好……”

    李素不让妻子出三峡远涉数千里,但几百里路坐船散散心,跟她父亲团聚几日,还是不能阻止的,就当是中短途旅游了。

    如今已是四月天,其实是初夏,不过李素硬要说“春日凝妆”也不算错。

    蔡琰听了,果然心中一阵缠绵悱恻,忽然觉得很多委屈都变得如丝如缕,如云似雾,消散化解捉摸不透,却又不是真的散去。

    怔怔出神了几秒,蔡琰才过来怯生生拉着夫君的袖子:“你说‘先住一阵也好’,那定然是到了江州之后,还要再四处奔波了,说不定不能带我?”

    李素连忙圆转:“是现在事情还没定论眉目,要过几天准备充分了,出发之前才知道,但凭王命而已。只要不危险劳顿的地方,能带你一定带,你身体弱自己又不是不知道,乖,到了江州再说。

    而且郫县这边,侯府也不能没人看着,万一大王或是子瑜他们家有客来访,你也要帮我招待帮衬。我最近进了一批口头赊借的蜀锦,你别管有多少,只要不许外人进咱侯府的府库就是。如果一个话事的人都不留,借我们东西的友人也会担心,说不定要时常来打探消息,反而不美。”

    听夫君明确至少会带她去江州先住,蔡琰内心的忧虑也就被暂时延后了,毕竟现在也没什么好撒娇吵闹的,有结果了再说。

    而李素的担心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他可是有“借了几万匹锦携款潜逃嫌疑”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右将军的身份当不了老赖,但要是带着妻子一起走了,还一下子好几个月,别人心里肯定会犯嘀咕的。

    就算诸葛瑾张飞不会犯嘀咕,可他们家那些女眷呢?虽然不是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但毕竟汉末大多数女性读书不多,也不懂朝政。她们知道自家有大笔财富被人赊借了,还长期见不到借钱者的老婆,不能一起喝个下午茶,很容易想歪从而乱传的。

    李素需要蔡琰在后方安定人心。有蔡琰在,才好确保预约好时间,“每次只见一个债权人”。免得债权人求见无门,自己每天来蹲点,最后债权人跟债权人之间碰面,那就不好了,堵不如疏嘛。

    ……

    把蔡琰劝走之后,李素继续飞快地打点着借锦和点兵点将的活儿,一两天之内也有眉目了。后面就是等管仓库的和管军需的具体工作人员善后。李素在正式出发前,还有最后一两天歇歇。

    这天傍晚,忙碌完后松了口气,李素又泡了个澡解解乏,然后想起了哄宠妻子的具体招数。

    泡澡的时候,他照例找了锦瑟在外面隔着帘子奏舒缓轻松的音乐。所以更衣之后,他就挥手招呼锦瑟进了书房,问她个事儿:“锦瑟,你既擅长鼓瑟,可能听人吟唱而录谱?”

    锦瑟微微有些惊讶:“能自然是能,不过有夫人珠玉在前,在这府上,婢子岂敢班门弄斧。”

    如今世上,听曲知音的本事,最有名的就是蔡邕蔡琰父女了,蔡琰的耳音天赋非比寻常,这是老天爷赏饭吃。所以锦瑟不想抢了夫人在主人面前表现的机会,免得被猜忌。

    李素微微一笑:“放心,我就是想给夫人一个惊喜,表明心迹,所以不便让她录谱,此曲是我自己吟哦时有感而发,未必成调,我又不会听音录谱,就想摆弄完善了、自己也粗略学一下怎么弹,再让她知道。”

    锦瑟盈盈拜谢:“如此,倒是谢过先生赏识了,请唱吧。”

    锦瑟也不好奇李素为什么会找她,因为她知道绣瑟虽然软弱逆来顺受,可是在艺术上还是比较有坚持的,向来不碰俚俗小调,只奏雅乐。而李素这人不怎么雅,估计自己哼出来的东西也庸俗不堪。

    而锦瑟则是典型的不拘小节、大事不糊涂,你要她弹个没品味的小曲儿,她也答应,但逼她说出先人家世时,她不想说却总能柔中带刚化解掉。

    李素出门看了看,确保蔡琰不在,这才把门关起来,确保隔音,然后才唱起来。

    李素前世是个80后,所以他最熟悉最擅长哼唱的,当然是周杰伦那些中国风的歌,很容易伪装成古音。但想来想去,周杰伦的歌太不适合名利场中之人表明心迹了,“故作闲云野鹤”,所以最终李素决定唱一点更符合他身份的。

    “道不尽红尘奢恋,诉不完人间恩怨……”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儿呀,西边黄河流……”

    锦瑟初听开头的时候,还丝毫不觉出奇。

    因为最初的两句,都是简单的连续爬升和宫调起弦,句末略转回落,连一个跳音都没有,一看就是非常没有作曲水平的初学者随便哼的。(可以看一下《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简谱,开头部分就是12356的连音,因为47这两个半音不算古音正音,宫商角徵羽对应12356)

    换句话说,《爱江山更爱美人》这首曲子,单说最初两句,其实是跟后世抖音上那些表演“脸滚键盘/苹果滚键盘”演奏《沧海一声笑》的段子视频一样,可以靠滚出来的,连“演奏的时候跳过一个音”这种简单操作都不需要。

    锦瑟这种鼓瑟的高手,怎么会屑于脸滚键盘么?

    可是当她听到部分时,还是悠然感慨,被其中的豁达旷朗所感。

    “大道至简,此之谓也,先生真是无所不能。虽不通乐理,却能用如此俚俗小调,谱出墨气纵横之曲。夫人听了,一定会感动不已的,此曲定能细诉先生困于名利场中,却更肯为怜香惜玉用心的衷肠。”

    李素前后唱了三遍,锦瑟才把谱子成功记下来,写完后还不由感慨,居然眼泪都下来了。

    锦瑟擦擦脸,打起精神展颜一笑:“若蒙不弃,婢子这就斗胆教先生如何弹奏此曲吧。”

    李素急于讨好妻子,当然是责无旁贷抖擞精神学起来。

    还真别说,他前世只是会唱,但没有用过瑟,现在亲自弹了之后,才发现这首曲子的主调确实是简单,因为瑟的基本音只有12356,所以遇到连音只要扫弦就行了,甚至都不用怎么记。锦瑟纠正了一下他的指法和节奏之后,很快就略微像模像样了。

    不过,在弹到的时候,李素还是遇到了困难。

    因为“不醉不罢休”的醉字,“东边我的美人”的边等字,都是鼓瑟时罕用的变徵之音,是从正徵滑音到变徵后再滑回正徵(就是从6滑高到7再滑回6),全曲也只有这几处要手法作妖一下。

    后世周杰伦那些中国风,比如菊花台的最后那句“徒留我孤单在湖面”的“孤”字,也是典型的“全曲一个变音都没用,最后收官高调的地方用一个变徵”,这也是古风中表现孤独寂寥心态的常用手法。

    李素只会简单拨弦,当然弹不出变徵,锦瑟只好耐心地手把手教了他几次,只见妹子是拨弦的时候,另一只手快速滑动了一下瑟下面给每根弦控制振动长度的调音板,让音在正徵和变徵之间优美滑动。

    但这个动作太难了,李素怎么学得会,他毛手毛脚试了几次,还把支弦的撑板弄倒了。

    “这怎么学得会嘛!算了,就当我一开始唱错了,这个曲子这儿就全程用正徵!要不就学学怎么以手指直接按弦、临时缩短弦振动的长度拉高音高!

    给我把这个架弦的柱子固定住!我就不信非要动这个柱子才能微调音高了!”

    李素一急,就想用物理学手段粗暴解决。

    后世逼站上他又不是没见过那些中学物理老师靠一根铁丝绷紧了调节振动长度弹出“菊花台”,根据物理原理,可不就是调节振动弦长就能改变音高了么。

    而且后世看的古筝古琴视频,那些弹琴的美女不也都是用手摁弦弹奏出变音的么,那种视频就看得更多了,移动调音板的操作早就过时了,就好比不会有人拉小提琴弹吉他弹了一半还去调节琴弦松紧一个道理。

    但锦瑟却不理解物理,她从小学琴瑟都是按部就班的,当然不知道可以用别的方法临时改变一根弦的音高。

    她只是忽然觉得好笑,因为李素这气急败坏的样子,正好踩中了一个成为愚蠢代名词的成语典故。

    锦瑟娇俏笑道:“先生此举,可不是‘胶柱鼓瑟’么,齐人就赵学琴,先调死了音,胶柱而归。故而其瑟永远奏不出变宫变徵,三年不成一曲。”

    李素一愣:尼玛!原来胶柱鼓瑟是这么回事,那不就等于后人钢琴找完调音师调音后,就确保不再变音吗?不就等于小提琴吉他找人调完之后,把拧弦的位置用胶粘死么?

    当然这么做确实是有风险的,因为热胀冷缩,不同季节不同温度,琴弦长短会变化,夏天天热琴弦送了音就低了,冬天冷缩紧绷音就变高。

    不过李素只是暂时弹弹,短时间内天气温度变化不大,完全不用担心。

    而且他也发现,正是因为古人对“胶柱”过于排斥,对动弦柱实现变宫变徵过于执着,才导致一直到汉末,抚琴鼓瑟的人都还没学会按弦变音的简单技法。

    也幸亏古曲里一首曲子只有几个音要变,要是跟后世逼站音乐曲那些用现代曲目炫技的小姑娘那样,还不得手忙脚乱死。

    李素忽然发现自己这样的音盲,居然都可以小小装一个逼了。

    他大气地一挥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论琴技我不如你,论格物致知明天道你不如我,只要掌握了万物天音的法则,变音何必用柱!”

    然后李素就练习了好几次,就硬生生在“胶柱”状态下把《爱江山更爱美人》给弹出来了。

    锦瑟听得瞠目结舌:“世上竟有胶柱也可精确变音之事?为什么我鼓了好几年瑟竟然就没想到?太史公当年以此嘲笑古人拘泥,以太史公的见识,居然也没想到?先生之才,早年为何不学琴呢?”

    李素一撸头发:“我这叫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琴。你等着,我去弹给夫人听!”

 第271章 女学霸不好糊弄

    李素最终还是没能在练会《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当晚,就去老婆那儿显摆,而是一直拖到了两天后启程的日子。

    没办法,因为他忽略了一个最简单、也足以暴露他音乐智商的问题——他没有“编曲”。

    众所周知,唱歌时候的曲调,都是最简单的主旋律,而伴奏的时候,是要重新编曲的,有很多花哨的点缀。弹个吉他还得和弦,弹个琴瑟古筝更是需要扫弦,否则就会单调难听。这一点逼站看过几个视频的观众都知道,哪怕号称脸滚键盘的《沧海一声笑》,逼站大神实际演奏的时候还是很华丽的。

    古人如果乐队人多、曲子复杂,鼓瑟的人倒是可以只弹主旋律,剩下的交给琴笙去伴奏。可李素显然不能自己只弹一个主旋律、却让锦瑟帮他鼓琴伴奏,那就穿帮了。

    所以他只好让锦瑟花了一天多时间悄咪咪教他如何在每一句曲调最后,加点最简单的扫弦修饰。

    锦瑟一开始还挺好为人师,奴婢教导先生的机会难得,于是卖弄手艺,想教点儿高超速成的绝活,但被老谋深算的李素拒绝了。

    这绝对不是因为李素音乐细胞不够学不会,而是他深谙演技的重要性——司马炎让人送卷子给司马衷做的时候,贾南风一开始找博士官作弊,答得头头是道,可最后还不是被身边宦官所劝:皇上早就知道太子脑子不大正常,忽然交出那么引经据典的答卷,岂不是立刻被看穿作弊了?当然是只要大致通顺、词句粗浅的答卷就够了。

    蔡琰跟李素有三年的事实夫妻,能不知道李素几斤几两?当然不能进步太神速了。

    这一切,就促成了启程当天,在岷江船上的这一幕。

    四月初九,清晨时分。

    李素轻袍缓带,金冠玉瑱,手摇折扇,腰里别着装香药的金鱼袋,骑着纯色大宛白马,带着妻子与仆婢数人、扛着香炉琴瑟、诸般乐器,还有提前收拾好的行李用具、给蔡邕的礼物,登上一条六百料的新式豪华坐船,起航东下。

    典韦当然是跟李素同船,还要客串一下船长。而甘宁带两千给赵云的援军、周泰带一千作为李素护卫的精锐水兵,分乘百余条民船、战船跟随护卫,一时百舸争流。船队还运了几千匹蜀锦、大量军械物资,另外还腾出一部分预留船舱,留待它用。

    要说益州如今最大的战船,李素现在坐的这条当然算不上。因为早在西汉时,朝廷造的楼船最大就有十二丈长了。如今刘备阵营内最大的战船,始终是在夷陵地区造的,数量还不多,一直作为技术储备,给赵云那边的工匠练手艺。算吨位的话,八百料甚至上千料的楼船都有。

    但楼船最大的缺点,就是稳定性不好,通过长江三峡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刘备只在出了三峡之后才秘密筹集木材造船,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对下游地区用兵。

    不过,李素这条六百料的坐船,也算是如今民船里最好用的了,因为之前糜竺用来在辽东、三韩与徐州东莱间往返贸易、移民的沙船,只有四百料最大,折合约130吨,而李素这个船满载应该超过200吨了。民船要兼顾适航性,不能一味堆排水量。

    如今整个益州也不超过五条,都是那些跟着糜贞陪嫁过来的糜家工匠,这几年在益州钻研手艺后拿出来的新产品,融合了不少新改良。刘备这次要派李素去荆州,当然要挑出最好的船赏给他当座舰了,连李素身边的人原先都没坐过这么豪华的船。

    蔡琰上船之后,看着也是心驰神往。尤其是船桅半截上还有一个望台,视野非常开阔,可以看到两岸青山飞驰而过,滔滔岷江前后一望无际,美不胜收。对于从未登高远眺江景的闺中少妇而言,当然是目不暇接。

    “夫君夫君快看,没想到看滔滔江水,也能看到江水与天际一线。换了大船,站得高就是好啊,平时看到的岷江,都是被群山阻挡,从来看不到与天际相接的呢。如此浩渺,真觉我辈凡妇俗子,只是蜉蝣一粟呢。”

    李素停扇为妻子遮风:“这叫‘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是咱诗写得好,是咱横绝大江、站得高看得远。古人文采胜于我辈者,谁能有幸乘如此巍峨巨舰、一日千里。”

    蔡琰噗嗤一笑:“不该是岷江天际流吗?别人为了词句大气,混用岷江长江,也无不可。你可是写了《大江正源考》的呢,‘岷江不是长江正源,泸水才是’,这话是谁说的?”

    李素急了:“你管我!这不是艺术处理么,岷江多不大气,你就当没听到我这两句,是过两天咱船过僰道、进了长江我才说的!”

    李素刚才之所以犹豫卡顿,就是因为他意识到该改岷江,但转念一想如今世上大多数人还相信岷江是长江正源,他就打算混用,免得糟蹋了名句。他也不是想剽窃,纯粹是看到旷达之景心中豪迈,自然而然忍不住。

    没想到,就因为他是《大江正源考》的作者,被妻子抓住把柄戏谑了几句。唉,谁让他们家是文学家夫妇呢,有个不好糊弄的遍读诗书老婆就是容易翻车。

    李素想立刻止损,见蔡琰最初登高看江景的兴致也差不多发泄过了,连忙歪楼:“江上高处风大,快快回舱,为夫近日偶有所感,有一曲赠与夫人。”

    蔡琰眼神一亮:“你会鼓瑟就不错了,还是我点拨的,居然还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