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29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229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是192年10月,陶谦已经丢掉了彭城、琅琊两个郡全境。而下邳郡的睢陵、下相等要地也已经被攻陷,几乎只剩州治下邳县一座孤城,还在被曹操包围着,处于持久的围城战状态。

    目前在陶谦手上的,只剩下东海郡的郡治郯县以东的半个郡,加上整个的广陵郡。

    也就是说,徐州五郡,陶谦只剩一个半郡,外加一座被重重包围的州治县城。曹操之所以没急着分兵来广陵,也是想先把陶谦本人围死,剩下的指望传檄而定。

    青州之战,倒是平淡得多——历史上,袁绍一早就想把手伸向青州,主要是被公孙瓒阻止了,因为历史上的公孙瓒虽然在界桥之战败北,可在后来的巨马水之战又大破袁绍,斩杀袁军七千多人,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有来有回打了整整两年多。

    可这一世的公孙瓒,连界桥之战都没发生,就直接变成了去年的南皮之战,义从被麹义大破之后,就彻底被斩断了南下迂回侧击的可能性(跳看的书友见第186章。写去年的糜竺剧情时,写过袁绍和公孙瓒的推演)

    所以192年一整年,袁绍其实都在一边堵住公孙瓒,一边往东收割青州。而历史上这段时间青州的主要抵抗力量应该是青州黄巾军。不过因为被刘备和曹操两次削弱后,这一世的青州黄巾也扛不住袁绍的进取,纷纷被攻杀或是逃到兖州的泰山郡盘踞。

    如今的青州兵和泰山贼已经彻底合流,就剩下三个主要头目臧霸、孙观、孙礼。而臧霸还因为去年杀了曹操的好兄弟鲍信而被曹操发毒誓要灭之、杀臧霸为鲍信报仇。所以臧霸暂时只能在曹袁夹缝中生存。

    一年之内,袁绍稳扎稳打拿下了济南、齐郡、乐安等地,青州只剩下孔融的北海郡还貌似有点独立自主权,挡住了东莱的西侧屏障。一旦等孔融也和平开城投奔袁绍的话,袁绍也将有借口染指东莱。

    毕竟,糜竺只是辽东太守,他趁机占据东莱,无非是仗着当年“东莱仍在黄巾之手,朝廷无暇派官”,所以让他买上去的都尉太史慈管理,后来又让他弟弟糜芳管管民政。

    袁绍如果成功表了青州牧,糜竺根本无法武力战斗,东莱不像辽东,不够险远,糜竺也没这个财力兵力。

    就算袁绍不拿,拿下琅琊的曹操说不定会东进城阳,而后也想染指东莱。

    悲痛无奈之下,糜竺只好做两手准备:首先,外交上争取跟袁绍再虚与委蛇示好一下,到时候有节奏地和平让出一点地皮,换取袁绍跟他盟好,允诺将来不再侵犯糜竺在其他地区和领域的统治权。

    东莱那些破地袁绍想要就要一些吧,留下通商的海港城市黄县由糜竺控制,袁绍另设郡治,那就最好。反正袁绍也不懂生意,他要的只是农民和田地,允许通商袁绍还能多收商税呢。

    第二手准备嘛,就是糜竺开始把东莱那些便于带走的实物性财富,尽量能迁移往辽东运就运走。而太史慈和糜芳,他也另外做了安排。

    糜芳在最后一次押运船队之后,会回到辽东沓氏县。而太史慈则被糜竺劝说跟去刘备建功立业,因为东莱实在没有用武之地了。

    分别之前,糜竺还狠诚恳地亲自跟太史慈喝了顿酒,给了一些礼物钱财践行:

    “子义,我知你有大将之才,如今辽东已经安妥,三韩、扶余也未见雄主能威胁辽东。公孙度之患解除后,徐校尉与我也算是彻底坦诚相见、心结尽弃,精诚合作。

    玄德公进位汉中王,高举义旗匡扶汉室。你跟他去,定然可以再立殊勋,前途远胜于困在东莱一隅之地。

    公孙瓒此前与我们不睦,好在上有燕王镇抚,外有袁绍牵制,公孙瓒不可能有余力威胁到我们。现在就怕公孙瓒最多也就能支撑两三年了。袁绍跟我们的盟好又不可信。

    公孙瓒灭后,最多再拖五年,袁绍说不定就会图谋辽东,除非我们年年进贡大笔财物稳住他。希望届时汉中王能让天下重新迎来太平吧。”

    糜竺话中所称的燕王,自然是幽州牧刘虞了。刘虞因为路远,是七月底的时候才收到的册封诏书,当时王允都已经死了。所以刘虞的辞让使者还没走到长安,就知道已经去不了了。刘虞也就在九月份的时候半推半就被拥戴为了燕王,跟刘备当汉中王的时间居然差不多。

    只不过刘备是因为五丈原战败、为了打董越樊稠找回场子,比受诏时间拖延两个多月才称王,而刘虞是纯粹因为路远拖延。

    而袁绍当时甚至还旧事重提,借故“天子又被凉州军劫持了”,想再拥立刘虞为皇帝,并假借刘虞的诏书彻底讨伐灭掉公孙瓒,但是又被刘虞拒绝了。也不知道刘虞究竟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跟刘备想法比较近似吧。

    可惜刘虞不会打仗也缺乏嫡系死忠武力,袁绍虽然表面上极为拥戴尊敬他,但军事上完全是自说自话,连攻打青州黄巾军时都是打出“代替总督青冀幽并兖徐六州诸军事的燕王平叛黄巾”的旗号。

    太史慈对糜竺的回答是:“府君高义,慈铭记于心,如若将来府君需要征战之将,慈定会设法驰援。不过相信以使君之手段,定然可以不战而保辽东安泰。若忧袁绍势大,不如指望分化袁、曹,或者二袁相争,袁绍未必有暇东顾。”

    太史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曹操名义上还是尊奉袁绍的。在袁绍看来,曹操就是他的部将、小老弟。历史上两人正式成为不同阵营,还是曹操迎立天子、改元建安之后。

    同理,在现在的袁术眼里,孙坚也是他的部将,孙坚打下来的地盘也都是他的地盘,所以他历史上几年后才有信心称帝。

    糜竺不置可否,就这样让太史慈从东莱去东海、然后走水路入川,顺便护送糜家商队刚找到的华佗一起入川。

    ……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陈府君帮我等寻访元化先生,又一路陆路护送至此,汉中王将来定会感谢府君高义的。广陵如今也是多事之秋,府君千万珍重。若有不如意,肯纡尊入蜀,或是去荆州,汉中王定然欢迎之至。”

    淮阴港的码头上,太史慈一边吩咐水手解开缆绳,一边跟送行的广陵太守陈登拱手道别,还一起喝了三碗酒。

    “唉,短短数月,徐州五郡已有三郡半落入曹贼之手。身为广陵人,不能保境安民,登实在惭愧。只恨故土难离,我想再观望一二。

    若陶恭祖死后,曹操能略复天良、听人劝阻,至少在东海、广陵二郡不再发生屠城,我也只能虚与委蛇留下,也算保护一方百姓。若是曹操实在丧心病狂,广陵也化作丘墟,那我只能西投汉中王,以求匡扶汉室,伸张大义。”

    陈登说这番话时,语气着实痛心疾首。

    他二十五岁举孝廉入仕,至今已经五年了,也算三十而立,仕途的前五年,他先是当了两年东阳县令,又当了三年典农校尉,算是陶谦的屯田官,分管那些被陶谦收复的青州黄巾军肆虐地区的开荒重建工作,成绩也算斐然。

    这项工作跟糜竺多有交集,因为他经常需要和糜竺做生意互通有无、补充物资,顺便学习糜竺在辽东垦荒的经验,又是糜竺老乡,才肯那么帮糜竺的忙。

    而陈登也是今年才因为当典农校尉的政绩很好,刚刚被陶谦提拔为广陵太守。在曹操打过来的时候,徐州五郡只剩陈登的郡还完全没有被曹操祸害。

    面对陈登的叹息,太史慈也非常务实诚恳地相劝:“谁知曹贼会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就算要保护百姓,不得不立于危墙之下,但府君也不妨考虑考虑狡兔三窟。族中子弟,可以跟着糜芳的船队去辽东避居,也可另做打算。”

    陈登犹豫了一会儿,安排了一个亲随,跟太史慈关照道:“这是我外甥陈矫,被我引为功曹,时长出使。这次让他暂且跟你去汉中见识一下人物,也算是替我拜会汉中王吧。天下大势,尚未可知。”

    陈矫说是陈登的外甥,之所以也姓陈,是因为他跟母姓,他母亲是陈登的堂姐,也是广陵人。

    汉朝人生育早,所以兄、姐的子女跟小叔小舅相差并不大,陈矫作为外甥也只比陈登年轻十岁左右,属于刚刚及冠被舅舅喊来当郡中小吏。

    太史慈反正要护送华佗,多带几个人也是带,就捎上了陈登的探路使者。

    而原本在一旁始终没有说话、静静等候太史慈和陈登聊正事的华佗,也正是到了这一刻,看他们已无话可聊,才本着医者仁心、最后对陈登临别唠叨两句:

    “陈府君,‘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前日所言蒜汁之方,即使面赤心燥之症状缓解后,还当每隔旬日饮用一次,直到呕出之物没有赤虫、方能算彻底痊愈。

    切不可因症状消退而轻忽,痊愈之后也不可再食鱼生,果蓏蚌蛤腥臊之物也要减省。若遵我医嘱,可得长寿,否则,不出十年,恐有不测。”

    陈登虽然喜欢吃生鱼片,有点不甘心,但神医这么说,他也只好答应:“多谢先生指点,登记下了。”

    原本历史上,华佗在豫州和徐州北部战乱后,隐居在广陵直到建安初年。而陈登也是建安年间才找华佗医治生鱼片寄生虫病的,已经病情很严重,华佗虽然给他解了毒,也说他三年内必死,后来果然是官渡之战后一年多,刚刚四十岁就死了。

    不过现在因为提早了五年,估计病情还不是很严重。

    交代完陈登的病情之后,五艘沙船起碇杨帆,载着太史慈和华佗、陈矫,顺着古邗沟、山阳池,由淮阴至京口,转入长江西去。

 第242章 匪夷所思的蝴蝶效应

    太史慈护送华佗的船队抵达京口、进入长江时,严格来说已经离开了徐州地界,进入了扬州。

    进入长江之后,因为船队由顺流而下改为了逆流而上,所以船只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浅水里用的撑篙,到了长江里就彻底没用了,帆和桨橹也要增减。太史慈就命令在京口的瓜州度停靠一两天,士卒也被允许分批上岸放风休息。

    他的船队一共五艘大沙船,总计运载了一百名护卫的士兵和水手,普通士兵在水流较急风帆不够用的河段,也能客串摇橹划桨。

    除了人之外,船上还运了几百石辽东特产和钱财,都是糜竺给刘备上贡的礼物。其中扶余和高句骊出产的人参就有上千斤——这玩意儿汉朝人其实吃得不多,所以野生的远比后来唐宋时容易挖得多。还是李素在辽东的时候,让人专门采集来入药,被糜竺学去后抓住了这个商机,才开始大规模找那些渔猎蛮夷收购。

    除了人参,就是貂皮、银狐皮、熊虎皮,虎骨之类,汉末扶余人从长白山和黑森林里弄到的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财物众多,太史慈一路还是非常小心谨慎护送的,等闲不会让外人靠近船队。

    不过,也怪太史慈的船太大太气派,都是四百料以上的海船(四百料是指船用的木料自重四百石,也就是空船的重量。载重大概能有一百吨,九丈长),如今在长江里行商的民船很少有那么大的,所以难免有“小儿持金过于闹市”之嫌。

    在京口停泊的这天,居然就遇上了西边来的乱兵。

    “快跑啊,袁术杀过来拉,陈刺史在九江郡被孙魔王杀啦!”

    乱兵涌到京口港,居然就任意要征用民船渡江跑路。

    幸好太史慈是带兵出身,又惯于水战,当然不会被这些乌合之众裹挟,他连忙吩咐还留在船上的士兵和水手立刻撑船离岸,防止被抢夺。

    为了避免误会,也为了减少冲突,太史慈当机立断,跟随船的陈矫说,把他广陵功曹的小旗子挂起来,诈称是广陵太守陈登的船队,希望这些扬州兵看在邻居的份上别乱来。

    旗子刚挂好,离开岸边还不到一箭之地,岸上一名军官让人大喊:“快快靠岸!我们周太守军情紧急,征用民船!”

    太史慈也让人大喊:“我们乃广陵太守陈登的船队,奉命出使荆州,你我井水不犯河水,休要相逼!”

    可惜那个军官显然是个没文化的刺头丘八,一看就是本地的山越族丹阳兵,匪性不改,居然恼羞成怒下令放箭。

    太史慈冷厉地狞笑了一下,显然也动了真怒,直接在船尾楼上摘弓搭箭,一箭把那个丹阳兵曲军侯射杀了。而后又连连射杀五六个丹阳兵弓箭手,船队这才离岸超出了射程。

    年轻的陈矫见状,不无忧虑地说:“我们走得急,船队里还有二三十个人没回来呢,估计在京口县城里,这些人怎么办?不回去接的话,难道就抛弃了?可若是久留等候,又怕乱兵也找到船追杀上来,如何是好?”

    太史慈想了想:“直接回去接太危险了,咱把船上旗帜先全部撤了,往上游走几十里,到堂邑附近再看看有没有安全的码头可以择机靠岸,然后大伙儿都不许上岸。

    只派少数人上岸去县城买些素色粗布,把货舱都遮蔽一下,装作另外一伙船队,也免得被追兵追上后认出身份。再另派几个精干细作上岸打探消息,看看究竟是何人突然爆发了战乱。”

    陈矫点点头:“刚才听那些败退下来的丹阳兵说是周太守的兵,无疑是丹阳太守周昕战败了。而‘陈刺史被袁术麾下的孙魔王’杀了,多半是指孙坚杀了扬州刺史陈温。

    只是不知道孙坚怎么会甘心当袁术的杀人之刀四处助纣为虐,上个月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时,还是袁术刺杀了陈王刘宠之后,孙坚从颍川、汝南出兵,帮助袁术夺取陈郡呢。

    才不到一个月,怎么又越过汝南和谯郡,往东攻打九江了。袁术还真是乱战不休,可惜孙坚原本算是讨董英雄,现在疲于奔命助纣为虐。”

    想再多也没用,太史慈按部就班地行船逆流了好几十里,到堂邑县再靠岸,这次倒是没有遇到乱兵,因为他赫然发现这个名义上属于丹阳郡的县城,居然已经被控制九江郡的军阀孙坚给拿下了。

    太史慈谨慎地跟当地驻军交涉,花了点小钱,在堂邑等候了两天,在驻军的帮助和传达消息下,把之前在京口因为周昕乱兵而失散的手下重新找了回来。

    确认对方没有恶意,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之后,太史慈才采买了足够的补给品,亮明身份道谢辞行。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暴露华佗的存在,只说自己是奉命出使荆州。

    ……

    原来,这一世的孙坚,因为之前是跟关羽、赵云联合讨董进攻的雒阳,后来玉玺被关羽所得献给刘备、最终又还给了汉献帝,而玉玺交接的仪式时,刘表、袁术也是派人来一起见证盟誓的。

    所以这就导致孙坚从雒阳退兵之后,袁术和孙坚都不太有脸主动跟刘表无故开战。加上刘表也选择了用宜都郡和武陵郡换取了刘备的支持、得到了更多的初始嫡系兵力,如今已经彻底拿稳了襄阳、江陵和江夏,江夏太守黄祖也不如历史同期那样显得半独立。

    种种因素,让袁术和孙坚觉得从刘表那儿夺地盘既没有大义名分、也不太好惹。于是乎,孙坚不但逃过了跟刘表两败俱伤的命运,还被袁术当枪使拿去对付豫州各郡的诸侯。

    袁术起家的时候,本来就坐拥荆州最北面的南阳郡和豫州最西北的颍川郡两个郡地盘,加上西边与之接壤的袁家故乡汝南郡(就相当于三国志历代游戏里的宛城、许昌、汝南三块地),

    没法跟刘表抢,袁术的发展方向自然而然就往东南方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