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儒也只好配合演戏:“恩相所言甚是,其实属下已有些眉目,只是还无铁证,请恩相稍待!”
李儒说着,退着走出含光阁,不一会儿之后,就带来了几份口供,到董卓面前窃窃私语几句。
董卓眉头狠厉一拧,狞笑着一拍大腿:“果不出老夫所料!嗯!”
最后那一声“嗯”,只是撇嘴努鼻子的声音。两旁噤若寒蝉的朝臣,忍不住用眼神余光偷觑,注意到董卓的鼻子最终是对着卫尉张温。
李儒一挥手,立刻有两个武士过来听命,李儒耳语两句,武士便把张温揪走。
不一会儿,在众臣惊骇中,李儒让武士重新托着一个人头盘子进来,把人头拎着展示一圈,丢进还装着些人血残酒的青铜酒鉴里。
董卓很满意这个效果,傲然道:“诸公勿惊,这张温曾是孙坚上司,当年讨羌乱之时,他与孙坚就曾密谋害我,是老夫大人不记小人过,让这无功废物在朝中留任。
不曾想他今日果然勾结袁术、孙坚,欲为内应。华雄领兵前出、梁县空虚的军情,便是张温泄露给叛军的!恰才文优拷问叛军俘虏,已得口供!故而斩之!”
别说,董卓这番话还挺有说服力,因为孙坚跟董卓之间的恩怨,最早就是在张温还是太尉、督军讨伐凉州羌乱时结下的,这事儿朝中大臣都知道。
当时还是张纯、区星等变乱爆发之前,孙坚是张温的参军,而董卓已经是中郎将,在讨羌战役中也归张温节制。有一次张温想召董卓的部队一起进击韩遂,董卓为了保存实力拖延不来,孙坚就建议张温以“受召不至”这条军法将董卓斩首以威慑其余。
既然当年孙坚都劝过张温杀董卓,现在孙坚打过来了,张温后悔想当内应,逻辑上也是非常通顺的。
于是乎,除了王允之外的其他留雒朝臣,还真被董卓再次吓住,稳住了人心。
可惜董卓已经被梁县沦陷的坏消息败了酒兴,这么一折腾人肉也冷了,他懒得再吃,一脚踹翻李旻锦鲤锅,扫兴离去。当晚少不了再淫杀几个宫女泄愤。
……
两天之后,嵩山…颍川前线,董卓军大营。
华雄等人,接到了董卓的命令。不过董卓还算讲道义,没有光派一个信使空口白牙传令,至少还是派了两名将领、带了援军来的。
援军将领名叫樊稠、李蒙,援军人数有五千人,其中一半西凉铁骑。再加上华雄本部得八千余人,和吕布、胡轸的一万五千兵马,合起来也接近三万总兵力了。
樊稠也不跟华雄客气,直接宣布:“华将军,相国有令,要主动渡过颍川尽快击退孙坚、关羽,否则,就要追究你丢失梁县之责、军法从事!”
华雄很是为难:“如今敌我两军隔颍川,谁渡河谁吃亏,为何要主攻?”
樊稠脸一板:“这是你我该问的么?李尚书体恤你们,让多带一句话:相国考虑的不是伤亡损失,而是能不能雷霆之势震慑住叛军。面对区区孙坚、关羽,就算赢,如果不能速胜,就会让其他诸侯蠢蠢欲动!三日内不渡河求战,军法从事!”
胡轸、吕布在旁边叉着手看戏,反正他们是阳城这边的守将,负责面对豫州方面的叛军,华雄才是梁县守将、负责荆州方面的叛军。
现在豫州叛军被灭了,是荆州叛军杀入境内,要追究责任也是华雄的责任。
华雄无奈,只好准备带兵渡河主动进攻,不过他也央求其余诸将一起出兵。
“华将军担任先锋,我们自当接应。”吕布阴阳怪气地答应,反正这里只有他是并州军将领,其他都是西凉军将领。
第163章 风萧萧兮颍川寒,壮士渡河不复还
嵩山少室山下,早春二月的风,依然寒冷料峭。谁让这里海拔高呢,积雪都尚未融尽。
而这股风吹在被逼主动出战的华雄身上,就更觉寒冷。
此战董卓军在总兵力人数方面其实并不占优势,因为董卓麾下的牛辅、李傕、郭汜、张济等部,都已经向西移动,为三辅之地的防御布局了,留在东南线的本来就不是绝对主力。
如果梁县的那部分人马没被歼灭,董卓军在前线的总兵力估计能有三万,梁县损失了两千人,最多就只剩两万八了。
而对面的关羽、赵云虽然只有八千人,但孙坚的部队规模着实不小。
去年孙坚从长沙出发时,就拥兵“近万”,后来一路北上扩军,加上袁术的支持,“比至南阳,众至数万”,实际上大约是三万多人,这还是战斗部队,如果算上运粮辅兵,总人数可能接近五万。
不过去年孙坚面对的敌人也更多更强,去年秋天的梁东之战败退后,折损了一小半人马,回到南阳补充后如今再来,再次出兵依然有接近三万,攻克梁县稍微损失了点,但加上关羽赵云,讨董联军总兵力至少有三万五千人。
三万五比两万八,讨董军人数有两三成优势。但孙坚部队的兵源质量稍差一些。
这里面只有五千人,是跟着孙坚至少打了五年仗、从长沙郡讨伐区星就一路跟下来的百战老兵。还有五千,是去年打起讨董旗号后才被招募的南阳、南郡士兵,只有少量实战经验。最后的一万多人,更是去年秋收后刚募集的,平均当兵不到三个月,一仗都没打过。
相比之下,董卓军的两万八千人,好歹都是西凉军和并州军的历战之士。
如此实力对比,如果不需要考虑政治压力,华雄原本还是很有信心相持寻找敌军破绽?再一击而胜的。但要展示朝廷天威速胜?难度就大了。
被军令逼了一两天后,华雄终于想出一个看上去相对可行的办法?跟胡轸、吕布、樊稠商议了一下具体方略。
这天的军议上?华雄建议道:
“胡将军,我带本部八千兵马?今夜再往上游山路绕行数十里,连夜徒涉渡过颍川最上游?天明前在南岸草草立营?与你们成掎角之势。
如此,既可完成相国要求的三日内渡河决战的军令,又不会被正面之敌半渡而击。为了配合我绕路渡河,还请你们在我旧营中继续虚立旗帜、炊烟?而且摆出要直接渡河的架势?吸引孙坚与关羽的兵力。”
胡轸是诸将中跟他关系相对最好的,听了这个建议,稍微想了想,确认道:“我们摆出要强度的姿态,吸引敌军?这没问题。可你过河之后,与我军无法互相接应?还谈什么‘掎角之势’?
你就不怕被孙坚关羽集中兵力先歼灭?还不如等你立营稳妥之后,接应我等渡河?全军前往南岸,再与孙坚决战。”
华雄显然是早就想清楚了:“我就是怕立营不稳?撑不住敌军全力进攻太久?才不敢直接接应你们——如果两万后军都要从我过河之处接着过河?军中还有大量步卒,徒涉很慢,说不定要扎筏,半天也不一定过得完,我反而被缠住手脚。
不如你们且慢渡河,而我只带骑兵过河,孙关联军虽有三万余众,骑兵却只有数千,他们来冲我新立的营寨,我弃营后撤便是。敌军步军主力追不上我,区区数千骑兵追击又会被我歼灭,岂非万无一失?”
即便是西凉军与并州军主力,也不可能两万八千人都是骑兵,没那么多战马的。所以董卓军这支部队里,骑兵总数也就一小半,大约一万二到一万三。
华雄麾下的八千人,骑兵也不到五千,话说到这个份上,胡轸就知道华雄是问他借骑兵了,希望用他麾下的步兵暂时置换胡轸的骑兵,集中骑兵为偏师到上游偷渡。
胡轸还是想帮这个忙的,但他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吕布,吕布麾下还有三千精锐并州骑兵。可惜吕布并不像演义里那么跟凉州军将领和睦,他压根儿装看不见,胡轸也没办法。
最后一番商量,胡轸把自己麾下的三千骑兵置换给华雄临时统领,又好说歹说从李蒙那儿弄了一千人,总算做到了让华雄全员骑兵。
不过李蒙相助也是有条件的,他表示要亲自带着自己那一千骑兵,过河去督战华雄。
而胡轸之所以没找樊稠,是因为他知道樊稠这人脾气不好又护短——不然后来樊稠也不至于被李傕郭汜嫌弃排挤了。
“取酒来,我们共饮三碗,为今晚华将军的迂回渡河壮行!”胡轸做和事老打了个圆场,让在场五将一起喝了几碗,算是一笑泯恩仇,暂时不计较内部派系矛盾。
当晚华雄就带着八千人,从少室山西麓绕了一条小路,成功渡过颍川。
谁让颍川这条河本来就是源发自嵩山少室山,所以靠近源头的最初几十里水流量并不大,刚好可以找到骑马可以直接过、也不用担心冲走的地段。
华雄胡轸在周边几个县驻防了一年,地理早就搞明白了。
……
也不能怪孙、关、赵等将疏忽,没有抓住将华雄半渡而击的战机——主要是他们压根儿没想到董卓会算政治账,逼着华雄主动渡河求战。
孙坚关羽都按军事账算,想当然以为敌军会隔河固守,所以这几天琢磨的都是如何主动强渡颍川、到北岸去打击董卓军。
第二天一大早,赵云撒出去的斥候发现了华雄部的踪迹后,立刻飞马回报。
“报!华雄已于昨夜,在上游二十里寻水浅流缓处渡河,兵马近万人,几乎全部是骑兵!”
孙坚闻报后豁然而起:“华雄主动渡河了?怎得昨晚看河对岸他营中还是灯火通明、旌旗林立,晚饭炊烟也一点不少。”
关羽捋髯沉吟:“炊烟旗帜灯火都好造假,既然来了南岸,显然是有备出击。我军可先集结士卒,在正面鼓角齐鸣,派出全部强弩,不要吝惜弩箭,对河对岸敌营放箭数轮,看看敌军反应。
如此便可探知敌营中还有多少兵马、胡轸、吕布等人是否还在营中。如果他们还在,那就说明敌军并不打算数万之众全军渡河,只有华雄来了。”
孙坚一想也对,立刻吩咐部队擂鼓吹号,摆出要强攻全军渡河的姿态。
孙坚的嫡系精锐部队,武器装备也是不错的,蹶张强弩好歹也能拿出一千张——这些都是袁术给的,因为袁术这个后将军被董卓从京城赶出来的时候,董卓为了让袁术快滚,也默许了他搜刮一部分京师武库。
所以袁术嫡系带出来的那批雒阳北军精锐,搜刮走的武器数量、质量,都与当初李素、吴匡、高顺离京时差不多。现在孙坚要主攻,袁术也慷慨借了他一些,但“所有权”还是归袁术的,孙坚是袁术部将,打完仗就得还。
而关羽军也有上千张蹶张强弩,同样是李素搜刮出来的,两军合兵,两千张蹶张弩箭雨齐发,顿时让北岸大营有些慌乱。颍川上游的河面宽度不足百步,射两百步的蹶张弩射到对面前营外围是没问题的。
看着对岸慌乱调度,关羽登高仔细观察,很快就估计出胡轸和吕布的主力都还没挪窝。
浪费了一万多根弩箭后,虽然只射死了几十个敌人、射伤也不足百人,但能打探出敌军虚实情报,还是很划算的。
“既然只有华雄渡河,不如我们全力西进,集中兵力先歼灭华雄吧。”孙坚顺理成章地建议。
他与关羽立刻集结起主力,沿着颍川往上游机动。不过孙坚也知道大营必须有人留守,免得正面的胡轸、吕布发现这儿空虚,突然渡河偷袭。
所以他留下了黄盖、韩当二人,集结到一座主营内固守。吩咐如果吕布渡河,就放弃右侧副营,固守最坚固的主营即可,目的是防止吕布彻底破营后包抄大军后路。
关羽也在临走时做出了类似的部署:“幼平,你留一千士卒,移屯与黄、韩二位都尉合兵,成掎角之势守望。公明,你带领我军四千步卒主力跟孙将军同行。兴霸,你与我跟随子龙的骑兵先行。
那华雄兵力远不如我军,如果看到我军数万主力齐至,说不定会利用骑兵迅捷之利怯战逃跑。只有让子龙先带骑兵冒进,才能诱敌与我决战。”
周泰、甘宁、徐晃全部表示听命,没有异议,唯有赵云有些不甘心,建议道:“诱敌诈败之事,主公向来交给我的,何必争抢?云长贵为主将,等反击之时再带兵猛攻,岂不美哉?”
关羽傲然一笑:“我亲自督战,正好见机行事,我军骑兵虽只三千之众,未必没有机会利用华雄大意、轻视,与之一战。若真是战机难得,就不用诈败了——子龙莫非以为我不擅马战?”
赵云笑道:“岂敢岂敢。”
轮带领骑兵大部队作战,赵云自忖战术指挥还是比关羽强不少的,但要说督军作战、亲自冲阵厮杀,他可不敢自大。
于是就这么说定了,关羽赵云甘宁带着三千骑兵,与步兵主力分开,前出先行接敌,引诱华雄轻敌来战。
……
二十里路本来就没多久,大约一刻钟后,华雄就得到了敌情。
“校尉,对面有关羽、赵云旗号,领骑兵三千,已经冲杀至数里之外!”斥候把这一情况飞报华雄。
华雄横刀立马:“只有三千骑兵?敌军主力步军距此多远?”
斥候:“未曾探得分明,但至少与前军骑兵相距七八里地。”
华雄一拍马脖子:“此天赐良机也!正好趁敌军先锋与主力脱节,先斩关羽赵云、击破这三千骑兵。南军骑兵稀少,只要灭了敌骑,孙坚就休想再追上我军!全军列阵出击!”
三千骑都敢冲八千骑?先让你吃点苦头再说!
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64章 低调斩华雄
华雄能做到骑都尉,基本的军事常识还是很扎实的。
所以他想趁敌军脱节的良机先灭关羽、赵云,当然不会傻到倚仗个人武力,而是八千西凉骑兵一拥而上以多欺少。
毕竟这一世他对面的敌人可不再是区区“马弓手”了。
关羽已经是少帝在位时、何进册封的杂号将军、汉中太守。虽然个人勇武名声不是很强,单挑杀过的武力值最高的敌人也仅仅是管亥。
但关羽统兵的能力已然是圈内认可的,从击败张举张纯、到剿青州黄巾、河东白波,平三大叛的军功摆在那儿。
个人武力方面,更让华雄忌惮的其实是赵云——赵云早年的斩将事迹不多,但最近两年在雒阳周边名声鹊起极快。毕竟天子脚下稍微做出点事迹,就很容易出名。
赵云在十常侍之乱中“只身杀散青琐门卫军,夺门救驾,灵思皇后谓之曰勇,以勇名封长水校尉”,那是当着李素、袁绍、曹操、袁术等人的面干的。
这事儿就发生在董卓进京前夜,董卓军将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所以华雄决定以多欺少,其实是有点怕被赵云找上了单挑。
如果能绕开赵云,跟关羽这种“名将”而非“勇将”单挑,那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关羽是朝廷正牌册封的太守,算一路诸侯主帅,真要能杀了关羽,收益也大得多。
说不定讨董的益州兵就全崩了,连累孙坚的荆州兵也会士气大损,华雄的加官进爵也指日可待。
……
闲言休絮,华雄军与关羽军相距不过数里,华雄脑子里刚把这些弯弯绕想明白,两军已经剑拔弩张即将进入对冲的距离。
赵云当先策马出阵,大声挑战:“我乃常山赵子龙也!华雄鼠辈可敢与我一战!”
赵云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就算对方不应战,至少可以稍稍打击敌军士气,让他们知道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