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73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173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素不由大笑:“不能这么比的,比对四夷地理物产的知识,那肯定是后人比古人有优势,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只有夜郎王和滇王,相当于如今的牂牁郡与建宁郡。

    当时哪来的哀牢国和永昌郡,哀牢国是明帝时候内附的,那块地皮上的部族蛮王,到太史公、班固死时,我们大汉之民都还不知道呢。”

    蔡琰眼珠子一转,抱着李素胳膊摇啊摇的:“那我以后也要像班昭续汉书那样,我去跟爹说,将来得西南夷列传让我写,你偷偷告诉我那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我来写。”

    蔡琰脑中已经觉得蔡邕留下的西南夷特产记载太不详细了,女人对于剁手找特产有额外种族天赋,这种东西就该让女人写嘛。

    李素不想继续这些扯淡话题,就打断蔡琰问道:“你还没回答我呢,这两只貊兽,我打算养在府里,作为镇府凶兽。

    你也知道的,幕府董统鹰扬,我虽至今只是中郎将,但征西将军准我都督一方,还许我自设护军典韦、幕僚诸葛瑾等,仪同开府。别的幕府都要养些虎熊以壮军威,我看这个也不差,还没虎熊危险。”

    李素也不喜欢搞得太血腥,幕府节堂里铺老虎皮,养几只貊兽意思意思也就得了。

    蔡琰读书甚多,对于朝廷礼法当然很懂,立刻就知道该怎么搞了:“不错,这事儿我来操持吧,要不,我看我们把门口那两个石狮子也换了?”

    李素吓了一跳:“门口雕石貊?这……太惊世骇俗了吧,而且这是黑白的,雕成石头的都是纯白,别人还以为我们镇的是石熊呢。”

    蔡琰:“有了!之前给你造黑曜琉璃浴池,还有些凿下来的边角料呢,咱让工匠按照这个貊兽的样子雕两个白熊,四肢耳朵錾上黑曜琉璃,多气派。”

    幕府门口的石雕都用黑曜石,这阔气也是阔得让同事们瞠目结舌了。

 第160章 诸葛牌护肝宝,肝帝吃了都说好

    五六天后,上元节,也是李素大婚的日子。

    除了关羽、赵云以及他们的部将们不在蜀中,其他刘备阵营上上下下的官员,只要在蜀郡周边,都受到了邀请,准时赴约来郫县的侯府参加典礼。

    刘备也坐着一辆裁短了车辕的缩水版金根车,午时还没到就早早来李素这儿,连白天那顿饭一起蹭。

    他坐的金根车是刘焉剩下的,刘焉当初造的是“六辇金根车”驾御六马,完全是天子銮舆的排场,刘焉死后就被刘备接收了遗产。

    这些精雕细琢的东西烧了也是浪费,所以生性俭朴、过过苦日子的刘备决定与民休息,把包金的车辕截短,减少两匹马,那就不算皇帝御用的了。

    车一大早出成都,车走了四十里地才到李素的封地。车队在半路上还撞见了从后赶来的张飞。

    张飞出门晚得多,但他不屑于坐车,带着几个随从骑马来的,所以追上了刘备。

    “三弟,怎得如此急切。不是说好了傍晚么,既然出门晚了,走慢些便是。”刘备很随和地关心。

    张飞勒马高谈阔论:“大哥,伯雅每次设宴都有好东西,这次难得他大婚,而且是刚从南中回来,说不定淘到了很多珍物,不多蹭他两顿怎么行。”

    刘备笑道:“你让从人骑马赶来,贺礼岂不是颠簸坏了。”

    张飞得意拍着胸脯:“没事儿,我可没准备什么玉器珠宝,就随十锭马蹄金,我自个儿画了副鸿雁来宾图,都是摔不坏的东西,要俗要雅都能应付。”

    哥俩聊着,很快到了侯府门前。

    刘备隔着车帘听张飞微微发出吸气嘶声,心中好奇,还以为张飞看到了什么诡异的玩意儿。

    他连忙掀开车帘下去,抬头一看?才注意到李素侯府门面的装修?跟半个月前过年时又不一样了。

    不但装饰得更为华美,门口还杵着两尊汉白玉的熊罴凶兽雕像。

    汉白玉并不是玉?只是一种比较名贵的石材?化学成本只是碳酸钙,但是比普通石灰石细腻得多?跟方解石差不多。所以用来做雕塑、浮雕墙的成本,也还在顶级贵族的可接受范围内。

    能让刘备惊讶的?是这个汉白玉雕像外面还錾了黑曜琉璃?那奢华程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汉末在汉文化辖区内,黑曜琉璃还是比汉白玉贵得多的,毕竟跟雪区的象雄国通商范围极小。

    “伯雅这厮……这么奢侈?也不怕路过的人把这黑曜琉璃抠了么。明显是錾上去的?錾嵌得也未必紧密。”刘备也是“美衣服”惯了的人,倒是可以理解李素的奢侈,但总觉得不安全。

    “他不会去南中捞了一票吧!”张飞想了想,夺过随从手里拿个礼盒,从原本打算给的十枚马蹄金随礼里?抽出了四枚,准备只送六枚。

    哼?伯雅老弟那么有钱,这些俗礼少送一点好了?反正他不差钱!画给了心意也到了。

    刘备还在看雕像,李素已经亲自迎出来了:“承蒙二位兄长赏光早到。”

    汉朝人结婚穿的衣服主要还是黑袍?李素也不可能特立独行?所以今天一袭黑袍?只是袖口领口纹边是红的——西汉时候沿袭秦制,是直接全黑的,东汉因为是“炎汉”,所以才加了红边,显得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不过哪怕同样是红黑两色,面料的质地也能有很大差异,李素和蔡琰穿的肯定是最上好的蜀锦,不同的光照下能折射出不同层次的花纹。

    略微客套几句,李素就把刘备张飞这两个最尊贵的客人领进去,反正今天其他客人都不需要他亲自出府门迎接了,最多到第二进第三进内门接一下。

    到二门迎接的都得是鲁肃级别的了,差一点的还不配。

    刘备、张飞让随从把礼物交给侯府仆人,李素也立刻表示,有些南中的土特产,一会儿大家带一点回去。

    刘备还婉拒了一下:“今日是贤弟大婚,岂有再回礼之理。”

    李素:“不是回礼,就是我从南中归来,带了点土特产,这不刚回来,还没闲暇专程一一回拜么。不值什么,何必拘泥。”

    刘备还没说,张飞直接答应了,他老婆甄道可是对蔡琰的审美羡慕得不得了,蔡琰这儿出了什么新玩意儿都要模仿。

    确切地说,是甄家那三个嫁人了的小姑娘,自从前几年跟蔡琰交游数月,个个都以蔡琰的审美为时尚,觉得人家才是书香门第优雅大小姐的品味。

    一行人有说有笑入内,侯府上早已摆起曲水流觞的流水宴席,可以随坐随吃、起身就能游园,非常自由惬意。

    而且让人惊叹的是,别人家的曲水流觞都是坐在自然河流旁边流酒杯,李素这儿却是在私人庭院里营造流觞,事实上他在院子后面藏了一部水车,可以绞动把流觞到低处的水重新泵上去,如同喷泉水法一样可以自己循环,跟后世那些吃日本流水素面的机器差不多格局,看在汉朝人眼里却是觉得精巧奢华无比。

    刘备的到来虽然让众人纷纷起立行礼,但刘备善于笼络人心,很快又跟属下打成一片,消解了大家的拘束。

    张飞笑问:“伯雅,今日这些菜都吃过了,有没有新奇玩意儿。你可是刚去了南中,不会什么好东西都没发现吧,都大婚之日了还不拿出来。”

    李素笑骂反问:“我去南中是抚慰蛮越干正事儿的,你以为新奇东西是那么好找的。呐,这两头貊兽,可以作为观赏,吃的就没有了,要不来碗牂牁薏苡羹?觉得不够甜可以加哀牢枸酱。”

    张飞一脸不满足:“薏苡入蜀之后我都吃过好几次了,枸酱不也是在南郑的时候就吃过了,虽然挺稀罕。”

    李素两手一摊:“这次的枸酱是永昌郡的哀牢夷商人刚刚卖到朱提的,新鲜着呢,你不试试?对了,我也是去了南中,才知道枸酱究竟是什么果子做的,你要不要看看果子?”

    刘备张飞等人这才稍微提起了点兴趣:“哦?有新鲜果子,拿来看看。”

    李素一挥手,拿来了一些他南下路上通过探险队和蛮夷商人得到的果子,甚至还抬来了一颗种在巨大陶土花盆里的小树苗。

    李素:“此树名叫枳枸,又写作枳椇,哀牢夷地界上的枳枸跟北方的药效又略有不同,当地俗名拐枣。我们原先在南郑时吃到的枸酱,未必是哀牢拐枣做的,我手上这批更正宗,听说对酗酒伤肝之人有好处。翼德,你喝那么多,不来几瓶带走?”

    原来,李素也是这次到了南中,才彻底搞明白当初他带去雒阳拉关系送礼的“夜郎枸酱”到底是个什么果子的产物,因为探险途中,南中蛮人终于把树指认给他看了。

    合着“枸”原来是“枳枸”,看到这个名字和树种时,李素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这不是上辈子去韩国旅游团的时候,当地导游拼命推销的“枳椇子护肝宝”嘛!

    去过韩国旅游的都知道,护肝宝是推销力度仅次于高丽参的货色,都被吹烂了,其实就是一种酱,只不过跟汉朝时候的果酱做法不太一样。

    前世旅游时李素就很反感:你让老子买高丽参也就罢了,毕竟国内没有。除了高丽参以外,别的什么农副特产轮得到韩国人说“中国不出产、只有韩国有”?所以他坚持没买,回国后就百度了一下,发现最好的拐枣产地根本轮不到南棒,还是云南和缅甸的最好。所以后来他就算喝酒应酬多邀买护肝宝,也不买韩国的。

    这次去了南中,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玩意儿在汉末还是永昌郡哀牢夷的贡品特产。

    可惜,张飞显然对自己的酒量和肝功能非常有自信,只是看在枸酱美味的份上才稍微拿了几罐,似乎并不领情。

    刘备更注重养生,稍微多拿了些。

    其他客人则是碍于面子,看主公和三将军都只拿这么多,他们怎好多拿?

    这可是枸酱啊,夜郎枸酱是跟楼兰葡萄酒齐名的贡品,要是搁灵帝年间,拿个几石送送礼,得个千石高官不在话下。

    李素看张飞带了个坏头,就主动开始送。

    他环视了场内一圈,对诸葛瑾招了招手,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连忙过来听命。

    “子瑜,我记得令尊生前是忧郁伤肝而不治,虽是心病,但能因忧思而伤身,按医家之说,多半是肝本来就不好。而且你如今要帮我处理繁多庶务,熬夜也会伤肝,你多拿几罐。”

    诸葛瑾闻言受宠若惊,府君居然还记得他父亲的死因,并且关心他们家族的遗传病史,这让诸葛瑾颇感知遇之恩。

    诸葛珪当初是怎么病死的,诸葛瑾当然更清楚,毕竟他是长子,寻医问药的经过都是他经手,他当然知道诸葛珪忧虑而死时医生说他伤肝。

    “没想到府君还如此深谙岐黄之术,竟能通过这点旁枝末节的观察推断出先父病情,对咱诸葛家可谓是用心恩遇了。”

    诸葛瑾感慨之余,他哪里知道,李素之所以敢这么猜,完全是因为他太了解诸葛亮了。

    史书上对于诸葛亮死前的情况可是记载得很清楚的——司马懿被送女人衣服的时候,问过“诸葛亮饮食如何”,汉使说“日食不过数升”,吃不下饭,这典型是肝硬化导致脾胃不佳的表现。

    当然仅此一点还不能证明诸葛亮是死于肝硬化晚期,另外还有诸葛亮死前“呕血不止”、“面色蜡黄”,这都是肝病。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过劳死,现代人都懂,对于一个过劳的人,一般都称呼他“肝帝”,因为熬夜和过劳最伤的就是肝,诸葛亮那么勤奋的肝帝,最后当然是肝硬化而亡。

    李素知道诸葛氏有容易得肝脏病变的遗传病史和基因隐患,所以借故赏赐诸葛瑾一些护肝宝枸酱罢了,让他吃完了再来拿货。

    诸葛亮在一旁,看兄长得到了府君赏赐,也有些眼馋,他还是十二岁的少年人,比较馋甜品,这时代又没多少好吃的甜食。

    “府君,我能吃么?”诸葛亮忍不住问。

    李素拍拍诸葛亮的肩膀:“你还年纪小,吃新鲜尚未发酵的可以,或者要吃果子我也给你拿。那些已经酵出酒味儿的你不能喝,得等你到了能喝酒的年级才可以。以后你想要多少有多少,问我拿就是了。”

    李素分配完了礼物,跟众宾客们曲水流觞了一会儿,很快就到了婚礼典礼的时刻。在一众宾客得恭维中,李素和蔡琰平平淡淡走完了程序。

    累了一天,李素决定亲自第一次试用一下老婆大人给打造的黑曜石浴池解解乏,顺便玩点有情调的吟诗作对之事。

 第161章 关、孙讨董

    “夫君,我们这么奢靡是不是也有点不太好。刚才后堂的酒席上,我看甄家几位妹妹看我的眼神都羡慕得不得了,说我们家的享受比征西将军和张将军府上都奢华多了。”

    “我的钱都是自己光明正大挣的,要不就是礼尚往来所得,怕什么。”

    李素趴在黑曜石浴池旁边的汉白玉肚皮石上,哼哼唧唧地享受着媳妇的解乏搓揉,一边为今天婚礼的奢靡辩解。

    “肚皮石”是土耳其浴/罗马浴里用到的一种石头,弄暖后让人俯卧着趴在上面,因为肚子贴着石头,俗称“肚皮石”。因为肚皮石不宜用太过光滑、毫无摩擦力的石头,所以蔡琰当初做的时候没用黑曜石,而是用了汉白玉,稍微带点起伏,躺在上面被搓背非常享受,有点儿后世水疗会所里推精油台面的意思。

    这几天太忙了,没想到新婚之夜,才有机会第一次亲自尝试这些池子和搓澡石。

    蔡琰听夫君说得那么淡定、理直气壮,内心对于“我用的享受比征西将军的妾和张将军的妻子还好”的不安也消退了一些。

    李素心思缜密,他感觉到妻子揉捏的手慢了下来,就知道她是在想事儿,反正李素也揉得够了,翻过身来仰面躺着,谆谆教导地说:

    “奢靡只要不损法度,就不是坏事儿。蜀地与南中,都是道路险阻、钱粮运输艰难。所以我觉得,治理大汉朝其他地方可以靠重农抑商,唯独在蜀地不行,相反我们还要商农并重。

    重农以养民,重商以征税。只有征收蜀锦、茶叶、糖盐、香料、翡翠玛瑙珍珠这些,运输成本才低,至于粮食,百姓种多少,除了军粮,其他都留给百姓自己。

    但要征收商税,如果这些特产销路不畅,我们也无法变现,所以要鼓励百姓,尤其是士绅,把这些特产的享受传播出去,让大汉各州世族豪门都以享用茶叶香料、蜀锦翡翠玛瑙为荣。

    如此,蜀地的特产才能转化为国力,得来的钱财才好在关中、荆州换成粮、铁等军需物资?助军平定天下。尤其是翡翠玛瑙这些?如今在外面可不算什么上流的宝石,连等重黄金的一两成价钱都不到。”

    李素心中?其实已经有一些在蜀地和南中搞“官营香料、茶叶、奢侈品计划经济”的萌芽了?只是具体实施还需要时间,可以让诸葛瑾先在自己封地上试点。

    蜀地这地方?就不适合小农自然经济,也不适合粗放式征税。

    蔡琰当然不懂经济?但她也隐约体谅到了夫君那种“我奢侈是为了代言带货”的思路。

    “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今天就别聊这些了,夫君我们安歇吧。”

    ……

    因为刚刚大婚,李素着实放了个把月的假,好生在家享乐疗养。

    蜀郡太守的政务?就暂时交给诸葛瑾他们帮忙料理。反正李素赏赐了他们那么多“枸酱护肝宝”调理身体?稍微肝一肝也是应该的。

    不过,外面的世界,可不会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