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13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113章

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我军可放心全力追击汉使!”

    大鸿胪执掌跟蛮夷胡族的外交事务,大宗正掌彻查宗室。皇甫嵩太有名了,他跟九卿各部的交情,也是周边军阀早就掌握的重要情报。

    张卫对皇甫嵩太了解了,以至于现在反而灯下黑产生了误判。

    又过了一个更次之后,张卫放心地亲自率领五千步卒作为中军,开拔启程去追李素。

    同时,他还跟留守阳平关的副将杨昂约定了传讯方式:如果汉使身边的亲卫战斗力太过精锐,一时拿不下,那他随时在高处燃起烽烟,杨昂可以再酌情添兵助战。

    相比之下,李素的部队倒是不着急,他知道自己与张卫军已经拉开足够距离。

    所以前一天晚上打着火把、沿着西汉水东岸南下又走了五十里左右,看看时间差不多晚上戌时末刻九点,他就下令找了一处道旁相对险峻的地方扎营休息,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同时也不忘分批分出哨兵警戒。

    另外因为是轻装赶路,他们没带帐篷,只是用一些额外的驮马运了毡被保暖。

    农历二月中旬夜里还有些寒冷,又没时间构筑坚固营寨。李素就吩咐士兵草草砍了好几十棵大树,把主干丢在山谷主道上设置路障,把树杈拿来生起篝火取暖。

    一千精兵美美睡了大半夜,到黎明五更天的时候,最后一批轮到值夜哨戒的周泰,跑来把李素和赵云典韦喊醒,一边还让士兵全部熄灭篝火余烬以免暴露行踪。

    周泰递了一块浸了冰凉山泉水的麻布给李素擦脸,一边询问命令:“中郎,北山坳口那边听到大批马蹄声响,看不分明,怕是有数百到数千骑队追赶,应该是张卫的追兵了,离咱折只有几里地了,眼下如何是好?是躲是战时跑?”

    李素用湿麻布狠狠擦了擦脸,冻得一激灵,人也清醒了些,他用力晃了晃脑袋:

    “子龙,有把握一时击退敌军么?竟不知敌军多少但我估计,根据战前打探军情,如果全是骑兵,不会超过三千骑才对,汉中之地产马不多,张鲁军的战马都是北地越秦岭山谷贩售而来。”

    赵云锐意允诺:“中郎放心,兵法云百里而趋利者可撅上将军,算算时辰,张卫昨日傍晚得报,派骑兵通宵奔驰至此,赶夜路百余里,已然是人困马乏,我军睡了一夜,以逸待劳,只要稍微清醒一下,埋伏击破数倍之敌根本不在话下!”

    李素点点头,暗忖果然刚起床的时候还是赵云的智商比较在线。

    他这种文弱书生,低血压魔王,没吃早饭脑子都动不出来。

    他自己想着吃早饭,就不禁郢书燕说地问了出来:“士卒仓促喊醒,可有时间用些干粮恢复体力?”

    赵云笑道:“哪还有时间吃饭,杀退敌军再吃不迟,敌军赶路肯定也没吃饭呢,咱不吃亏。”

    李素揉揉脸:“好歹让士兵们喝口水缓一缓。”

    “这是自然。”

    赵云说完就去安排士卒上马、列队、布阵、埋伏,有条不紊。大约几分钟后,山谷中的张卫军骑兵队就追到了。

    杨任和亲弟弟杨昂,是张卫手下的两员最得力副将,也是汉中军少有的骁勇之士。

    昨晚军议时,张卫自己决定带领中军追击,让杨任带骑兵先行缠住李素、杨昂留守阳平关。

    所以,杨任就风风火火打着火把策马行军了一个通宵,中间只是稍微休息了两次,每次不过一两刻钟,让士兵喝点水吃点东西,其余时间都在赶路。

    杨任此人颇为自大,他也知道这样急吼吼行军是有问题的。

    但因为听说汉使的护卫不过几百人,而他有两千六百骑,所以哪怕人困马乏也不要紧,堆都把敌人堆死了!

    就在这时,前军终于传来了一点提神的消息:“将军,前面谷道被大树垒断了,需要搬开才能继续追赶。”

    杨任微微一紧张:莫非是使团还敢埋伏自己?还是因为知道有可能被追,仅仅想破坏道路迟滞追兵争取时间?

    “全军戒备,分出些人手搬开树木!”杨任谨慎地下令。

    幸好,他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多久,谜底就被揭开了。

    乱木堆背后,乃至两侧的山坡上,数百名丹阳兵或弓或弩,纷纷起身开始放箭,一时间数百根箭矢交叉攒射,把堵在乱木堆前的杨任亲兵射得人仰马翻。

    杨任大急,但心中仍抱有希望:“乱木不多!不要慌!速速冲开此处!”

    李素昨晚也没花多少时间,毕竟也不知道敌人会不会来,否则准备工作不就浪费了么。

    以至于杨任觉得稍微多些尸体垫脚、木料堆被推平,就可以跃马冲过去了,无非是爬坡的时候要损失一些速度和冲击力,另外还得躲避障碍耽误点时间、让部队稍稍脱节,这些似乎都不是大事。

    在绝对的战力优势面前,小把戏都不用怕!

    付出一两百人的伤亡与慌乱之后,杨任终于带着心腹骑兵冲过了乱木堆,试图追砍那些已经收起弓弩后退的丹阳兵。

    呵呵,凭借着简陋工事迟滞骑兵、射完箭就想走?

    杨任内心对这些丹阳兵的怒火,可比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兰西骑士团对布列塔尼长弓狗的恨意更加炽烈。

    但可惜的是,丹阳兵不是长弓狗,李素这次的护卫也不仅仅只有丹阳兵。

    杨任翻过障碍立足未稳,就看到一个银枪白马的雄壮猛将,已经带着五百骑兵列好阵势挥枪向他冲来。

    “我乃汉中大将杨任,来将受死!”杨任本就被撩拨得怒气未消,见状立刻把所有怒火转移到赵云身上,针尖对麦芒地挺枪对刺,丝毫不惧。

    这也不是什么单挑,就是两名骑兵将领带着军队沿着山谷朴素的对冲。

    “这些汉中人是不是与世隔绝久了,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天外有天?”赵云心中忍不住怜悯地疑惑了一秒钟。

    但他也不至于因此轻敌,枪势还是一如既往的肃杀,丝毫不留手。

    “噗嗤”

    杨任颈血飙飞,满眼不可置信:草率了忘了自己赶路一夜体力不支,要是好好吃顿饭睡一觉再战,一定能挡住这一枪的

    直到眼前慢慢变黑,杨任还在内心这样安慰自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怎么这么虚?看架势还以为好歹会尝试挡住我这一枪,居然一沾即死。”赵云都有些意外,他看杨任的招式,还以为可以打上回合后才刺伤对方。

    不管了,趁着杨任被一枪封喉,赵云翻身冲杀,一杆银枪如飘瑞雪,纷纷杂杂连杀数十人,顿时把杨任的亲兵团击碎,如同二十楼阳台上丢下来的西瓜那样碎。

    赵云自忖打了两三年仗,还真没遇到过骑兵对骑兵的冲锋中,如此爽快的。

    那些跑了一夜没睡觉的张鲁军骑兵,简直一捅就东倒西歪。

    “快跑啊,杨将军被那疯将一枪就杀了!”

    张鲁军骑兵被赵云沿着山谷掩杀倒退了五六里地,留下好几百具尸体,还有更多哀嚎的伤员。这伙骑军的战力起码折损了一小半。

    “不可冒进,赶快与汉使保持距离,扎营固守,敌不动我不动!快通知张将军赶来增援!”杨任手下那些幸存的小校见赵云没有再追,连忙约束部队做出调整。

    只要咬住赵云,赵云就不敢全速行军,就要分出精力防备他们,这样就能给张卫争取到时间了。

 第77章 千层饼馅张卫

    尽管被赵云杀得大败了一阵,人马也折损了三分之一,还被斩杀了主将。

    但杨任部的残余骑兵,单论兵力规模,人数依然是汉军的一点五倍以上。

    哪怕精锐程度远不如汉军,利用本土作战熟悉地形的优势,若即若离骚扰迟滞还是可以做到的。

    李素也正好需要一个配合演对手戏的,正好也假装全军戒备、结阵缓缓南退,实则趁机保存士兵的体力。

    缓缓走了一个上午之后,李素看追兵有所松懈,命令赵云让全军突然加速。

    敌人因为赶了一夜路,上午又没休息,实在人困马乏到了极点,不敢再冲刺急追,被李素稍微甩开了半个时辰路途。

    到下午申时再追上时,却发现李素居然又扎营了下来。

    这次李素选的营地位置更安全了,已经快到马鸣阁道尽头,西侧依然靠着西汉水,而南侧已然可以看到嘉陵江西汉水最终是汇入嘉陵江的。

    所以在此处山坡高处扎营,可以不用担心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被攻击,占住山顶只要提防敌军从东坡仰攻即可。

    说句题外话,从李素选择的这处扎营地,如果再往西渡过嘉陵江,一路往西,那就是后世明初大将傅友德偷渡阴平灭蜀夏明玉珍那个夏时翻过的摩天岭。

    三国演义说邓艾偷渡阴平也翻了摩天岭,这只是罗贯中以今度古因为罗贯中本人也是元末明初的谋士,是张士诚的谋主。他听闻了同时代朱元璋麾下将领偷渡阴平灭蜀地政权的细节,就以为邓艾走的也是这条路。

    而历史上,邓艾偷渡阴平真正翻的是马阁山,比摩天岭更往西一些,但没那么险峻。不过这两座山的共同点就是都处在嘉陵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

    注:进攻成都前,之所以要偷翻马阁山或者摩天岭,就是为了从嘉陵江流域切换到涪江流域。因为嘉陵江是从剑门关外横向流过的,留在嘉陵江两岸就始终绕不过剑门关。

    眼下谈成都还太遥远,且看回李素扎营的主战场。

    他这个营地既然与摩天岭隔江相望、而本身也是嘉陵江与西汉水的分水岭,那险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至于杨任手下那些骑兵残军追到山脚下,简直一点仰攻山顶的都没有。

    “不过我记得这山是死山吧?山顶没有水源啊,只要我们不让他们下到江边、从嘉陵江或者西汉水中取水,不用两天不就渴死他们了么?咱还费那么大力忍那么大伤亡攻山干嘛?”一名军校如是吐槽。

    不过这种理论很快也遭到了同僚反驳,另一名军校指点着说:“也不一定,我们晚来了半个时辰,刚才看敌军队尾还有些人提捅打水,说不定这半个时辰里他们已经打了很多水了。

    看这样子,莫不是要据山死守?但只要我们围着,三天是渴死,五天七天也是渴死,他们远道而来,不可能带太多桶、釜,光靠随身皮囊存水能存多久?”

    大家虽然疑惑不解,但处理决策倒是高度一致:都选择了类似于张郃怼马谡时的策略,围山渴死!

    只是有些稍微有点远见的人,已经开始怀疑:这样固守待援的姿态,莫非这些汉使背后还有“援”?

    援会从何而来?如果真有援,岂不是有阴谋

    不过这些事情不是他们这种中级军官有自个想的。

    当天入夜后两个时辰,翻山抄小路带步兵而来的张卫,终于带着足足四五千人,气喘吁吁赶到此处,跟受损颇大的骑兵部队合兵一处,重新整编后的追兵总兵力再次超过了六千人。

    张卫到了之后,首先就是一惊。

    “什么?杨将军居然战死了?而且是被敌将一合击杀?”张卫目瞪口呆,觉得脖子没来由一阵微微发凉,连忙惴惴地问了细节。

    张卫还有点自知之明,他知道杨任杨昂的武艺都是在他之上的。他之所以能当主帅,完全是因为血统。

    了解完死因后,那几个领兵的小校把他们的怀疑说了,张卫心中愈发惊疑不定。

    “明知这里是死地,还在这里固守,那肯定是固守待援了难道这股汉使真有援军?”

    但他现在已经骑虎难下,毕竟也有可能是敌人明知跑不掉,所以故弄玄虚虚张声势呢?

    万一把自己好不容易赶来的主力堵截部队吓得分兵回去,他这儿靠着这一千人又再次冲破封锁线呢?

    来都来了,也不可能一吓就走。

    反正阳平关那边虽然一万余人的总兵力抽调了七八成来追杀汉使,但不还有杨昂带着两三千人在死守嘛!

    阳平关如此雄峻险要,有两千多人守,再强的敌人也不可能几天内攻下!这点时间差还是耗得起的。

    “不想了,让部队立刻歇息一夜,切不可冲到杨任将军疲劳应战遭难的覆辙!全军养足精神明日再全力攻山!要是一天之内攻不下,再另做打算。”

    张卫如此吩咐,全军围困扎营歇息。

    当然张卫也没忘了安排点斥候、轮流哨戒防止敌人下山劫营。

    杨任的战死,已经让张卫充分警觉,意识到山上那个汉使是个很阴险的存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幸好李素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敌军吃了亏之后肯定是警觉心最严的时候,所以竟然一夜无话,什么小动作都没安排。

    哪有人昨天刚刚阴了人,今天又接着阴的,是吧?总要让对方麻痹几天。

    次日清晨,李素再次醒来,这次他倒是可以好整以暇地洗漱吃喝。

    敌军没有太早打搅他,士兵们还有时间给李素烧热水煮干菜汤喝、用热水洗脸。

    赵云昨晚射了一只山稚鸡,已经提前让士兵拔毛处理干净,烤给李素作为早餐加菜。

    总算是让李素觉得,今天的智商恢复得比较快,起床气和低血压魔王症状都消失了。

    他其实挺怀念前世那种格林斯潘式生活方式的据说后世那个著名的美联储主席,就喜欢每天五点钟有低血压起床气的时候,浴缸里泡一泡。很多叱咤风云影响世界经济的重大决策,都是泡在浴缸里脑子最清醒的时候做出的。

    入蜀没几天,虽然天气还挺冷,但就是觉得浑身湿气,尤其露宿一夜浑身黏腻腻的很不舒服。

    等特么将来进了汉中,进了成都,修了自己的府邸,也要好好种田,学汉灵帝那样搞铜喷泉,起床后心情不爽,想泡澡就泡澡。

    为热自来水泡澡而奋斗!尽快灭了张鲁!

    神清气爽之后,李素用商量的口吻说:“行百里者半九十,逗了张卫三天,今天才是最关键的,子龙,幼平,一定要顶住。我们还有多少箭矢?”

    赵云:“大约七八万支,昨日一战,敌军被击退后,我让弟兄们回收了一些。”

    李素:“如果敌军攻山,可以先迅猛反击几次,起震慑作用,打消他们强攻的妄想。不过,至少留下两万支箭,作为最后反攻的预备。

    相信快则今晚,慢则明晨,朝廷大军奇袭阳平关的消息肯定会传到张卫这儿。消息送达的那一刻,定然是张卫士气最低落的时候。我们中间阶段可以假装箭矢不太够,而最后再突然发力,可以进一步让敌军相信他们果然是中计了,到时候军心定然不稳。”

    中计对部队的打击,向来都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计策实打实的物理伤害,另一方面是“我们中计了”这层心理挫败感本身。

    李素善于操弄人心,怎能不充分利用呢。

    确认完箭矢之后,李素又问起淡水存量,赵云也给了满意的答复。

    昨天李素利用比追兵早一个小时到的时间差,拼命往山上汲水。

    他原本要求士兵们尽快砍伐树木搭建蓄池、用树皮填塞缝隙储水。后来发现山顶有一两处天然的小水洼,只是水都很脏是死水,就分出一些士兵把死水淘干净树叶浮土都弄干净,然后从山脚嘉陵江打水灌到这个临时蓄水池里,喝的时候再用白矾磁石榆树皮净水。

    不过即使如此,这水坑里的淡水也只是给普通士兵喝的,李素和将领们喝的肯定是用皮囊装的水,喝之前还照样要净化一遍煮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