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

第514章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第514章

小说: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想啊,京城来的这些官员肯定是消息灵通,他们趋利避害的本事那都是杠杠的,不要自己的钱那就是怕和自己搭上关系,然后被牵连啊。

    怕被牵连的是什么事情,黄员外不知道,但是绝对是要命的事情。

    黄员外此时是典型的心虚,心虚后就是害怕。

    当官的怕和你有牵连,你说这吓人不。

    别看他在这个地方人五人六感觉很威风似的,那是有官员在保着他,一旦那些官员也保不住他了,那么等待他的就是死路一条。

    因为他知道,他以前做过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些事情加起来足够把他全家的头都给砍了的。

    同样的他也十分了解当官的这些人的手段,那可是比自己黑多了,想要弄死自己就是勾勾手指的事情。

    于是他恐惧,恐惧那未知的危险。

    朝廷一定有什么阴谋,他只用鼻子闻都能感觉出来满满的阴谋的味道。

    但是朝廷又是吗阴谋?为什么要特别搞一个所谓的政策询问?

    黄员外觉得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询问,在这场询问之下一定隐藏了一个庞大的阴谋。

    而自己现在就处于这场阴谋的风口浪尖上,最最愚蠢的是这个风口浪尖还是自己主动要求的。

    此时黄员外恨不得给自己十几个大嘴巴子,要你逞能!要你逞能!

    前几天一起商议的时候,要你自己主动跳起来接下来这个要命的差事!

    “黄员外,那我们就开始了。”韩秘书打开笔记本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吗,然后抬头说道。

    “您。。。。。。。。您。。。。。。请。”黄员外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有些颤抖。

    “那么你了解过海洋政策吗?”韩秘书问道。

    “了解了,我都了解了。”黄员外把头点的和小鸡啄米似的。

    废话,不了解他还怎么参加询问,这岂不是说当地官员的安排有问题吗,给当官的上眼药?那你就等死好了。

    同时也等于在戏耍这些工作组的官员,哦,你什么都不了解你接受什么询问,这是不是在耍我们玩,觉得我们的时间多,好玩啊!

    黄员外现在正处于一种脑补自己就要上断头台,身边全是危险的时刻,所以他每说一句话都是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对这些工作组的官员,那更是当成了大爷来的对待。

    黄员外发誓,对他爹都没有这么上心过。

    “那么你觉得这个海洋政策是否有利于你们河间商会的发展?”韩秘书接着问道。

    他们的询问都是要根据不同阶层的人进行调整,比如他面对的就是商人群体的黄员外,你总不能和那些农户询问的问题一样吧。

    “是否有利河间商会的发展。。。。。。。。。。。。”黄员外嘴里默念着。

    本来他做好准备了,准备了一大段的说辞,去说明行政院新推出的这个新海洋政策是不利于发展的。

    因为他们河间商会的几大家都在海洋贸易上有着很重的利益。

    你说你要是把这个彻底的解禁了,然后再弄出一个新的衙门来管理,那当地的官员可就插不上手了。

    随着新海洋政策一起弄出来的那个衙门叫什么海关总署,一听就是一个独立的衙门。

    一个新衙门的设立必将带起一群新的利益集体。

    他们河间商会谁也不知道这个海关是怎么一回事,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到时候他们在河间的关系用不上了,那么海洋贸易还有他们的份吗。

    所以他们才会极力的反对,觉得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这样以前吃肉的人还可以继续吃肉。

    但是现在这么一接触,黄员外就不敢乱说了,他准备的那些说辞会不会得罪行政院啊?

    万一行政院以此作为借口来打击自己怎么办?

 第一千两百零三章大明中央监察统计局

    不要小看当官的人品和节操,他们的良心都已经喂狗了。

    什么骚操作他们做不出来,什么手段他们不会用。

    只要他们想动你,那就会先找一个借口,然后用大义来弄死你。

    这就是当官的手段,弄死你之前先找一个大义。

    那么这次的询问是不是就是一个借口,只要自己回答的不对,就成了行政院弄死自己的大义。

    懂了!黄员外这次是真的懂了。

    豁然开朗啊,他说为什么会弄这么一个询问呢,原来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既然想通了那么黄员外可就不能随便说话了,千万不能给朝廷一个找到借口的机会。

    “黄员外,其实有三个选项你可以选择,反对,无所谓,和同意这三个选项就代表了你的态度。”韩秘书提醒道。

    当韩秘书的话音落下。

    黄员外又懂了,他抓到了一个关键词。

    那就是态度,为什么韩秘书要专门的提醒自己态度,这个词代表了什么?这个词的背后蕴含了什么特别的信息。

    不是他瞎想,而是当官都喜欢这样,喜欢说话让人猜。

    态度。。。。。。。。

    黄员外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对啊就是态度,行政院可能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他才会要一些人表态。

    行政院需要什么人表态,当然是他们这些和海洋贸易有牵扯的人了。

    所以韩秘书才会说了这个态度一词。

    三个选项,反对,无所谓,还有这个同意。

    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给三个选项,而且把反对列在了第一,把同意列在了最后?

    这里面一定有深意。

    当官的说话一般比较含蓄,所以他才会把反对这个选项列在了第一位,表示自己可不是逼着人去选择的,而是这个人自己的选择。

    所以这三个选项的最后一个同意才是韩秘书真正在意的东西。

    行政院要的态度就是自己去主动地支持这个新贸易政策。

    没错就是这个样子!

    黄员外顿时眼睛就亮了。

    既然你要的我的态度,那就说明还有回旋的余地啊,如此一来我就给你态度好了。

    “同意!我代表河间府商会完全的同意朝廷的海洋政策,我觉得完全同意!”黄员外高举一只手臂表示他特别的同意,谁不同意谁是他孙子。

    黄员外想通了之后,接下来的这个询问可就简单了,只要工作组提出的东西,黄员外统统表示同意,并且主动地要求行政院尽快的把新海洋政策执行起来,为河间商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询问完成了之后,工作组的人员都笑了起来。

    不错不错,看来河间的商人群体对这个新的海洋政策还是很支持的嘛。

    虽然只是询问了黄员外这个商会的会长,但是此人不是说了嘛,代表河间商会赞同这个新政策的执行,这还不能说明新政策在河间这个地方上,不论是农户还是商人都很赞同支持嘛。

    于是记者的通稿又有了新的稿件。

    河间商会会长代表河间工商业全体同仁接受了工作组的询问。

    在询问中河间商会会长黄员外热情的接待了工作组的成员,并且拿出了十二分的积极热切的回答了工作组的询问。

    并且他还对这次的新海洋政策表示了极大的认同。

    认为这是一个对大明整个社会阶层都有着良好促进作用的优秀政策,并且祝愿行政院早日可以将这一项政策彻底的执行开来。

    此次河间行,工作组费劲辛苦完成了对河间农户,工商业的询问工作。

    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已经有三个阶层接受了询问,并且都表示了对这个新政策的赞同。

    此次接受了询问的人群中,表示赞同的破天荒的达到了十成,可见这项新政策何等的深入民心。

    下面本记者将会带诸位读者走入最后一个阶层的询问工作。

    明报为了这次的工作特别调动了一条电话线,准备接听从前线打回来的记者电话。

    在电话中把记者口述的通稿记录下来准备汇总第二天上报。

    所以河间这边采访的内容,第二天就能出现在明报上。

    京城的百姓都疯了,没想到这个新海洋政策是如此的深入民心啊。

    看看,看看人家河间府的觉悟。

    士农工商,其中的农工商都已经表示十分的赞同了。

    而且一个住在偏僻地方的老农都明白这个新海洋政策的好处了。

    我们堂堂的京城人,天子脚下天天享受这浓郁的政治氛围的人,竟然还没有河间府的一个老农懂得多。

    这是什么,这就是打脸啊,这就是满满的鄙视啊。

    于是京城的百姓顿时爆发了,对这个新政策的支持率顿时达到了高峰。

    大街上随便拽一个百姓询问,马上就会有一群百姓围过来

    被询问的百姓不管他怎么想的,也会表示自己十分的支持这个新政策,与周围的大家想的一样。

    就算是和海洋贸易有利益关系的那些达官贵人,在询问的时候也不敢表示自己明确反对。

    毕竟他们也要顾及一下百姓,于是只能装傻表示自己无所谓,对这个政策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就这么前段时间反对最多的京城,支持率开始了大幅度上升。

    那些和利益有关的人也不敢随意表示反对了,只能说政策和自己没关系,所以我无所谓啊。

    于是新的统计数据出来了,京城的各个阶层支持的有百分之四十七,无所谓的有百分之五十二,表示反对的只占其中的不到百分之一。

    就这么明报再次出了一个通稿。

    喜庆京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新海洋政策的问政,其中反对的百姓百不足一。

    此番说明新海洋政策确实是一件惠及百姓的好政策,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秤。

    当朱由校看到这篇明报的报道之后,真的是又气又乐。

    真的,谁教那些记者这么写的,春秋笔法玩的都这么熟练了吗?

    支持的比例还不足百分之五十,不到一半的支持结果到了这些记者的嘴里,就变成了反对的人百不足一了。

    这简直要是不懂其中道道的人,还真的就被蒙蔽了呢

    朱由校不一样,这种数据报道后世太平常了,怎么有利怎么报道呗。

    这件事情给朱由校带来了一个新的危机感,绝不能这么搞了,朕要知道明确的数据,看来得新建设一个统计机构了。

    于是朱由校这么一转念之后,未来的大明中央监察统计局诞生了。

    大明中央监察统计局。

    一个简称中统的恐怖机构。

    这个机构怎么说呢,可谓是大明每一个官员头上的紧箍咒,在他们上报管辖区各项政绩的时候都要先哆嗦一下,祈祷一切能祈祷的神,不要被这个机构给盯上。

 第一千两百零四章好为难人啊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反正在朱由校看来就是一片大好,至于那些在海洋贸易上占朝廷便宜的人觉得好不好,他就不在乎了。

    反正只要朕觉得好,那么就是好。

    朕是老大扛把子,朕说了算!

    工作组的人也开始趁热打铁,于是他们找上了河间府的知府大人。

    其实工作组的人来的时候就被上面给通报过情况了,河间府在海洋贸易上牵扯很深,聚集着不少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者。

    因为河间府距离津门比较近,而且津门也在河间府的地盘上,可以说津门的工业基地其中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坐落在河间府上。

    你说这个地方有多少既得利益者,有多少进行海上贸易的人。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间府背靠津门这么大一个钱袋子,那真的是吃了一个盆满钵满啊。

    其中河间的官府要是没有参与其中,朱由校都能把自己的脸给抽肿了。

    河间府的知府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朱由校不用派人去探查都知道绝对很深很深。

    所以以河间府作为主要问询政策的地点就是在打草惊蛇。

    朱由校在等,有本事你们就给朕跳出来啊,看看朕会不会把你们的脑袋给割下来当球踢。

    小伙子赌一赌啊?

    不敢?

    不敢,朕这个政策可就顺利的执行下去了哦。

    看看,朕的手段就是这么的真挚,就是这么的大摇大摆,这叫阳谋。

    要么你出来搞事情朕掐死你!要么你就缩在后面看着朕把这个政策执行下去。

    一个瞬间死亡,一个等一会再死亡你们自己选一个,朕不插手,朕给你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看看朕多么的深明大义啊。

    为什么朱由校要工作组最后找上当地的官员,其实他就是有特别的目的。

    “于府尊叨扰了。”工作组的人四个人又来到了河间府的知府衙门,

    三人虽然是也是官员,但是都是一些年轻的官员刚入职没得没多久,不要看他们一个个的名头听起来蛮吓人的,但是实际的职位可不高,自然的品级也高不到哪去,最高的督察御史也不过是一个正八品而已。

    坐在正上方的主位上的河间知府于新秋,不由得露出了一丝丝的苦涩。

    真的,躲了好几天终究还是没有躲过去啊。

    这些人还是找上门来了。

    本来他就不想趟这趟浑水的,因为谁不知道这趟混水下面的东西可谓是暗潮汹涌,一不小心那就得跌入无底深渊再也爬不上来。

    所以于知府一直在躲避,想着躲开这些工作组的询问,然后让府中的其他官员顶上去,到时候出事情也轮不到自己头上,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啊,他在家门口被人工作组的人给堵住了,现在是不接受询问也得接受询问了。

    可悲可悲,于知府真的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你说好好的非要嘴馋什么啊!

    吃什么煎饼馃子!吃什么煎饼馃子啊!

    一天不吃能死!能死是不!

    于知府就是想偷偷溜出去买一碗老豆腐,再来个煎饼馃子这个就得吃现做的,下人去买就没那个味了,本官就好这口没办法。

    结果就被工作组的人给抓到了,谁能想到这些人大清早的不睡觉,跑来府衙蹲点啊!还他娘的蹲在后门。

    这不于知府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面咽了,被迫营业。

    官场规矩,就算你知道于知府在撒谎,只要你没抓到,那么默认就是真的。

    然后被抓个现行你就不能再装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于知府现在很头铁,不信放十块砖头在地上,看我一头能不能给它砸碎了。

    “几位有什么就问把,本官最近事务繁忙,等会要有还几件要紧的公务要处理,对对对,等会我还要去一趟服装纺织十二厂去看看,毕竟这个服装纺织十二厂也在本官的辖地,不去看看本官内心不安啊。”于新秋开始了胡诌模式。

    反正能把这些人尽快的糊弄过去就尽快的糊弄过去吧,就当是今天流年不利,一大早出门踩了一个臭狗屎。

    几人对视一眼互相微微一笑,他们可是明白这些当官的有多滑头,这几日他们在河间府也拜访了一些官员,但是得到的都是这个官员生病了,而且病的很厉害不方便见人,要么就是那个官员不在家出去公干了。

    反正就是不想见他们,避之不及唯恐被抓包一样。

    这些老滑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耽误于府尊了,开始吧。”韩秘书掏出了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了,这次一直没有说话的督察御史终于开口了。

    “于府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