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

第361章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第361章

小说: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好些人腿软的就往地上一跪。

    娘哎,我可什么都没做呢啊。

    好在这个时候,朱由校醒了过来。

    这就很尴尬了啊,刚才他做了什么,好像是一场梦来着,有人敢反对自己,结果一生气就要把他们全杀了。

    “咳咳!诸位爱卿,朕这些日子在草原上甚是疲惫,在这龙椅之上竟然睡着了,真是惭愧惭愧啊,你们都起来吧,地上凉。”朱由校很不好意思,都怪张嫣,没事穿什么那啥那啥同款啊,一晚上睡眠时间都不够了,还要朕亲自教育她。

    “都起来吧,今天可是个好日子,都起来啊。”朱由校伸出手把这些人虚扶起来。

    听到这话这些官员才敢起身,但是心里还在腹议。

    看看,看看当今陛下多狠的心啊,在梦里还要杀人,太可怕了,我可得小心一点,万一陛下一不高兴了把自己给宰了,那可就倒霉到家了。

    于是下面这些官员,有些腿软的站了起来。

    站了这么长时间,又被这么吓了一下可不就腿软了吗。

    朱由校面带笑意的看着下面的这这些人,怎么朕都等这么长时间了,还不赶快的夸夸朕?

    朕已经等好长时间了,今天朕大发慈悲允许你们好好的夸夸朕,来吧,快点夸起来吧。

    朱由校等啊等的,发现下面这些官员飘了啊,竟然连朕的马屁都不拍了,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于是温体仁突然出来了。

    可把朱由校高兴坏了,看看,还是温爱卿知道夸人啊,懂事。

    “陛下河南之事当如何处理还望陛下论断!”温体仁倒是没有夸人,反而给朱由校找起了事情。

    “河南?河南又出了什么事情?”朱由校刚回来,还没有看奏疏,小猴子也没有开始汇报,所以根本不知道河南发生了什么。

    朱由校把疑惑的眼神转给了小猴子。

    小猴子连忙把河南的消息说给了朱由校。

    他还以为陛下知道了,毕竟奏疏也送过去了,只是他没想到奏疏送去是送去了,可是送信的还没找到地方。

    “河南反了?朱聿键反了。”朱由校的语气下很平静。

    其实这早已经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了,河南迟早会反,但是他没想到反的如此之快。

    你说他们做好准备了吗这么快就急着去反啊?这万一反的规模不大可怎么办?朱由校很担心的想到。

    此时大明前面几位皇帝正商量着爬出陵墓把这代皇帝给掐死,尤其是朱元璋气愤最甚,跳着脚要诛他九族!诛他十辈祖宗!

    只是朱老八没看到永乐之后的面色很尴尬。

    暴风雨前的平静,诸位大臣都不知道谁要倒霉了,这么大事情总有人要背黑锅,没看到陛下都没有表情了吗,这就是要爆发的前兆啊。

    “朕要改革军制,开军校!”

 第八百三十六章你们倒是上啊!

    “陛下!河南之地。。。。。。。。。。”

    温体仁顿时愣住了,刚才他说了什么?

    自己都说了什么来着?

    军制?改革军制?

    陛下要改革军制!

    这与他提出的河南一地的解决有什么联系吗?

    温体仁觉得对于什么改革军制什么的,那都是随陛下的心思,只要是有利的那他就没必要去反对。

    可是自己刚才明明提出的就是河南问题啊,就算您是皇帝也不能这么无视臣子吧。

    陛下啊!陛下!难道您真的就这么无视微臣了吗!

    温体仁只觉得自己的存在值开始呈直线下跌状态,马上就要从陛下的心里消失了。

    这不行,这绝对不行,自己好容易在陛下的心理有了一点位置,怎么可以被哪个小浪蹄子给挤开了!

    对对!一定是出现了什么小浪蹄子,不然好好的自己为什么就被无视了!

    于是温体仁心里眼中火气满满的,他一定要把这个小浪蹄子给找出来灭了!

    当然之前他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的支持陛下,陛下不是要改革军制的吗,那好啊,自己全力支持还不成吗。

    想想自己是什么位置,兵部尚书啊,大明军队都是他的事情,你说在这个改革军制的重要关卡他要是发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会在陛下心里留下什么样的东西。

    出言反对保证职位没了,从此以后告老还乡,与农田作伴与诗书为友,他可不愿意他还没做足官瘾呢。

    作为一个舔狗上位的温体仁明白,他的必须要有原则,而且这个原则一定要坚定。

    坚持两个凡是的原则。

    凡是陛下要求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凡是陛下做出的决定自己一定要拥护。

    “陛下圣明!大明军制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了,刻不容缓,必须要改变!微臣当尽心尽力为陛下改革军制做那马前卒!”

    说着温体仁也不管什么河南不河南的了,反正也没有打到京城,而且就算是平叛与自己何干,本官又不是武夫,难道陛下还会派自己去平叛不成?

    开玩笑!

    不是要改革军制了吗,本官就支持这个,死命的支持这个,我是兵部尚书,改革军制陛下肯定绕不过我,到时候就有机会与陛下经常接触,培养感情了。

    美滋滋,真的是美滋滋啊。

    你看看人家徐光启不就是靠着与陛下培养感情才当上了内阁大臣吗,自己一定也可以的!

    改革军制?

    下面的官员听到了这个可是异常的兴奋啊。

    “陛下,臣觉得大明军制已然不足以应对现在的作战情况,改革军制刻不容缓!”说这话的是徐光启,他们研究院早就对大明的军制进行过立体的研究了。

    他们发现自从火器出现之后,现在大明的军制已经跟不上潮流。

    现在的军制都是按照冷兵器来配置的,把这个套用在火器化军队中问题那就来了。

    所以他们一直在研究这个,根据天诛军的一些反馈,他们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大明当下军制的改革初步报告。

    虽然这个报告是出来了,但是没人敢上报给朱由校。

    毕竟他们研究院是工部下属的,就算与兵部之间的关系很深,但是他们是算在文官的序列中的。

    之前陛下就下达了指令,文武分制,自己工部的研究员去上报给皇帝说改革军制,这要是引起了陛下的误会怎么办。

    于是他们的计划便一直处于内部完善中,并没有上报。

    现在机会来了,陛下亲自说要改革军制,那就是真的要改了,所以徐光启才会如此的坦然面对,没错我就是在公开支持陛下军制改革。

    “臣附议!”内阁张瑞图李国普表示随便你怎么搞。

    “臣觉得现在大明沿用的还是开国之时的军制依然不合适,陛下改革军制正是时候!臣附议!”卢象升也出列表示支持,他对军制也是有研究的,现在大明的军制多糜烂他能不知道,所以对于军制改革的意愿也很强烈。

    “臣也赞同卢象升府尹的见解,虽然微臣是主官税务,然对地方军制之糜烂也是看在眼里,微臣附议!”孙元化可是一个火器专家,军事自然也是要研究的,他对军制的不满由来已久了,而且他之前还是兵部的人,自然更深刻许多。

    “微臣附议!”施凤来很是无奈,他还能做什么呢,明显的陛下已经掌握主动权了,所以随大流吧,好像军制和自己关系也不大。

    来道宗不知道为什么面色阴晴不定,他没想陛下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改革军制。

    这可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啊,他还等着大批的人出来反对呢,但是为什么。。。。。。。好像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反对的人哪去了?

    这不科学啊?

    “臣附议!”刑部尚书朱燮元也是领兵打仗多少年的人,对大明的军制弊端那叫一个清楚,该改了,不改以后更麻烦。

    “臣也附议!”剩下的几位尚书也表示赞同。

    于是文官大佬们陆陆续续的出列表示自己对这个改革军制表示赞同了。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没的说他有些纳闷了,事情这么顺利的吗?

    朕为了这个军制改革付出了多少啊,一直以来他就憋在了心里,就是为了可以顺利进行,特别等到了这样一个大胜而归之后,挟胜把这个东西提出来,这样遇到的阻力更小一些。

    甚至他都准备好握住屠刀杀人了。

    你这不符合大明的朝堂规矩啊,朕提出来了你们不该为了反对而反对吗?

    你们就不能提出点什么没有建设性瞎扯淡的意见吗?

    有违祖制哪里去了?你们还是不是我大明的好臣子了?

    放眼望去,一片缩头乌龟。

    嘶。。。。。。现在大明的朝堂这么和谐了吗?

    感觉好不真实啊。。。。。

    其实为什么没人反对朱由校,因为武官的死活与他们何干,他们是文官啊。

    军制改革,该怎么改怎么改去,又没有影响多少自己的利益,九边现在已经插不上手了,地方上那点利益他们也看不上。

    没有多少利益而且还会掉脑袋事情犯得上去反对啊。

    陛下!我们也不傻。

    此时真正被影响到利益的勋贵和武将们急了。

    文官出头啊,你们倒是出头啊!

    你们这群狗日的!

 第八百三十七章 委员长?还是校长?

    这些武官们在等着文官出头。

    不然没办法啊,他们这些武官现在根本就不强势,打仗轮不到他们,说话轮不到他们。

    现在的朝廷他们就是一张背景板,站在那里的作用就是显得每次上朝时候人比较多,比较热闹罢了。

    甚至他们有人觉得自己就是不出现也没关系,说不定陛下和那些文官都没注意到武官们没来。

    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为自己说话了。

    从后面开始一个个的伸出手动了动前面的,后面的官位小,说话轻,只能前面的大官出面啊。

    于是就这么一点一点的传上去,一直传到了站在最前面的英国公张维贤这里。

    张维贤老神在在的站在那里,双眼微微的睁开,好像是在假寐。

    然后被身后的人给推了一下,身体一个不稳,向前前进了一步。

    “张爱卿有话说?”朱由校还在疑惑,这个时候就看到了张维贤出来了,勋贵的第一把交椅,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

    要说改革军制对于这些勋贵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的最大的利益来源就是军队。

    张维贤站出来是要做什么,肯定是为了反对朕啊。

    反对的好啊,朕就等着人来反对呢。

    这倒也不是朱由校有受虐倾向,而是总觉得这么大事情要是不来几个反对的肯定是有什么阴谋。

    不杀几个鸡给天下的猴子们看看,他们是不会老老实实的。

    这鸡还不出来怎么可以,朕心好急切啊。

    现在这只鸡出来了,很肥的一只嘛。

    张维贤余光撇了一眼把他推出来的那几个,眼神中一丝犀利闪过。

    想让老夫当出头鸟!

    于是张维贤眼神变得浑浊,身体微微的颤抖着,表情看上去就跟老年痴呆了一样。

    “老臣。。。。。。。咳咳咳。。。。。。。。老臣觉得陛下说的都对,老臣年事已高,实在是不能再担当五军都督府的职位了,这个提督京营还是交还给陛下吧,陛下军制改革自然是有陛下的深意,老臣已经老糊涂了,特地向陛下请辞。”

    张维贤全身尽显老态,就好像一个行就将木的老人在自言自语似的。

    这个老狐狸!这个老狐狸!

    下面的那些武官们在心里开骂着。

    没想到这个老狐狸一点也不上当啊,他怎么就这么容易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呢,军制改革怎么改?还不是要把自己等人的利益全部改没了!

    就好像天诛军,陛下大批的军资给了天诛军,我们也插不上手,以后我们这些人还有荣华富贵吗!

    “准了!”朱由校点点头。

    “谢陛下!”张维贤颤颤巍巍的跪下磕了个头。

    以后再也没有提督京营的张家了,只有英国公张家。

    朱由校并不想再去问这些武官勋贵了,反正问也不顶事。

    他们但凡要是还有贪污以外的能耐,也不会让那些文官骑在他们头上拉屎。

    “朕在此宣布!”

    “军制改革刻不容缓!即日起建立军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这次的改革!”

    “朕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皆是小组副组长,外加顺天府尹卢象升,税务司长孙元化,副提督京营曹文诏,天诛军军长曹变蛟,思政官朱挽留,以及师长级以上军官为组员共同商议制定改革事宜。”

    “另外,建立大明军事委员会取代五军都督府,统管天下兵马!”

    “大明军事委员会设立委员长一名,朕亲自担任!”

    “自委员长以下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十一名,皆由军方人员担任,设立一员军事委员会秘书长一职,由兵部尚书担任。”

    朱由校说到这里把眼睛看向了有些发愣的兵部尚书温体仁。

    “温爱卿,这个第一任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就由你来担任了,以后辛苦你了!”

    “微臣谢陛下圣恩!”顿时大喜的温体仁下跪磕头表示感谢。

    虽然他不知道什么叫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可是他知道什么叫自己又被加了职位。

    正所谓加官一时爽,一直加官一直爽啊。

    “军事委员会之下设立总参谋部,总装备部,总思政部,总后勤部,设立总参谋长,总装备长,总思政官,总后勤官四名!”

    “全大明设立六大战区,辽东战区,西北战区,中央战区,西南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设立六大战区军事主管司令,日常主管思政官,作战主管参谋长,总后勤官,总装备官各一名!”

    “改组军队为军衔制度!”

    “士兵为低级士兵,中级士兵,高级士兵。”

    “设立士官制度,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初级士官长,中级士官长,高级士官长,特级士官长。”

    “设立军官制度,尉官三级少尉中尉上尉,校官少校中校上校,将官少将中将上将大将。“

    “朕为大明最高大元帅军衔!”朱由校在说到这里的时候特地挺直了腰杆子。

    下面的官员默默的听着,并且把陛下说的这一切都给记在心里。

    虽然他们听不懂这个是什么,但是他们却知道这些东西很重要,要记住了才是。

    “军队编制改革为,最低一级的班,之后排,队,旅,营,师,军。”

    “建立常备军制度,设立八十万常备军,其中五十万陆军,二十万海军,十万特殊兵种。”

    “建立预备役制度,设立两百万预备役!半工半军,为生产建设军团!”

    “建立民兵制度,设立六百万民兵,农闲时候十日一练!农忙时候十五日一练!”

    顿时全满朝官员眼睛瞪大了,六百万民兵!这是什么概念啊,我大明户部在册的人口也不过五六千万啊!

    一成的人都要去当兵吗!

    穷兵黩武啊!十人抽一丁这也太狠了。

    “民兵不离开故土,只是自愿参与军事训练,不属于军队,只是本地治安联防之用。”

    如此这些官员才安心下来,六百万民兵太吓人了。

    “最后设立大明军事指挥学院,天启战争学院!”

    “朕亲自为校长,凡是此学府毕业的学生,皆是朕的学生,可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