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韬道。
“江东小霸王孙策,携其父之威扫江东,确有昔日霸王之姿!”孟建道。
“孙策确实承其父之勇,又能任用贤良。只可惜为人过刚,又过于骄傲。刚则易折,怕是会落得与其父一样的下场啊!”诸葛亮点评道。
“确实!”崔钧也点头称是:“刘公咱们就不评了吧,打理这一州不容易,若非荆襄的平稳,也不会有我等今日之会!”
还是有一些顾忌的,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生活。真不好也得给人家留点面子不是?
“那就说说曹公吧!我觉得曹公有大智慧,急公好义、知人善用,奉天子而尊汉室,自己又精通兵律,确有成周公之能!”石韬道。
“曹公确有吞天吐地之胸襟,又能善待贤能,我也觉得他能成大事!”孟建道。
“嗯,许劭大师确有识人之明,曹公确有枭雄之姿,也有能臣之才!”崔钧点头认可。
“唉!”诸葛亮却叹息一声,微微摇头。
“嗯?诸葛小友有不同见解?”崔钧问诸葛亮。
“哦,曹公此人确实不凡!只是奉天子之事有待商榷。”诸葛亮道。
“嗯?难道曹公迎天子于危难,扶大汉之将倾不妥?”石韬道。
“错是没错,只是他究竟是忠于汉室还是另有所图尚难评断!日后自有分晓。还有他在徐州所为屠城之事,确实有些惨无人道。”诸葛亮摇了摇头,他也但愿自己的判断是错的。
“嗯,这件事,曹公确实做得欠思量了!”孟建也说道。
“那诸位以为玄德公又如何?”崔钧又问众人。
“玄德公起于势微,立于乱世,承汉室之志,仁义齐天,只可惜无大才相助,未得一方好地。”石韬道。
“我倒觉得玄德公有一些过于心慈手软,当初若不收留吕布,也无今日之忧!成大事者,心存妇人之仁,难成大器也?”孟建道。
“诸葛小友,你怎么看?”崔钧问诸葛亮。
“我仍在观望中,我不知道玄德公的仁义是否出自真心,但我觉得他当时应诏亲征袁术却是错的。若无此败,也不会失徐州,坐看曹公坐大!他手下有陈元龙、华子鱼此等大才,按说不应该犯此等错误才对。或许,玄德公乃故意为之?那他仁义慈善的外表下倒底隐藏了多少心机?”诸葛亮说道。
“那就说说长公子吧?”崔钧又提议。
“深不可测!”石韬。
“文武双全!志存高远!”孟建。
“子玮兄长……”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约把他拉入了刘琦远亲的行列。理智上来说他还是有点意见的,只是不好说出口。
“呵呵,今日就我等好友四人,诸葛小友有话但说无妨!”崔钧道。
“其实除了抑制我士族之人,我找不出他的缺点。但又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诸葛亮道。
四人同时陷入沉默。
“哎!怎么不说了?我这听得正精彩呢!”一个声音从竹林深处传来。
“元直兄?”
“元直?”
“元直!”
“元直……”
“哈哈……果然是老友,还能记得我的声音!”一阵爽朗的笑声,徐庶从竹林深处转出。
“好你个徐元直,多日不见,还记得我等老友啊?还以为你一出仕,便将我等忘却了。”石韬笑骂道。
“怎么会?诸位与我共渡那许多开怀时日,庶怎敢忘却?这不特意来导诸位了?”徐庶道。
“元直,你怎么回来了?该不是长公子见你不勤奋,将你赶回来了吧?”孟建调侃道。
“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这里面还夹杂了许多再见老友的开心。
“别开玩笑了,长公子八岁游学,十岁戍边,十五岁为太守,十七岁为并州刺史,十九岁任并州牧,二十二岁加骠骑将军……手下贤臣猛将哪一个不是他亲自挑来,哪一个又曾不得重用?可以说识人之明和知人善用上,普天之下何人能及?元直不世之才,长公子不可能会不知道的。更不可能不重用!元直,说吧,回来有何公干?”还是崔钧更老成一些。
他说的事实,众人都点头认可。这一点上连骄傲如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刘琦的人生轨迹确实是每一个儿郎的楷模!
强如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也认为庞统之才不在他之下。刘琦手中的荀彧、郭嘉,曹操手中的荀攸,孙策手中的周瑜,刘备手中的陈登等都是他认可的大才,但他有信心赶超他们。
而刘琦,在他心中就如同一个传说。那个永远无法超越的传说。
不仅仅是尊崇,骄傲的诸葛亮甚至有些许嫉妒。
“呵呵,我此次回来是奉我主之命,特意回来请各位到长安出仕,为重振汉室雄风添砖加瓦的!”徐庶笑道。
“瞎说,长公子拼下那么大的基业,哪里还有空管我等山野村夫?”石韬道。
“就是,如果说诸葛亮名声在外,长公子知道还说得过去,我等粗鄙之人长公子如何识得?”孟建道。
“这不有我在嘛?哈哈……”徐庶笑道。
“好你个损友,我等隐于山野、与世无争,哪里惹到你这家伙了?你做你的官,出卖我等作甚?”崔钧作扑打徐庶之势。
“州平兄此言差矣!有道是‘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如今天子蒙羞,大汉垂危,诸位何不思君报国,却偏安于山野乎?”徐庶道。
这话占据了大义,众人听后一时难以反驳。
“元直此话代表长公子,还是个人之说?”崔钧想了想,认真地问道。
“当然是我家主公的意思了!庶何德何能,岂敢私请诸位大贤?”徐庶一本正经地答道。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静静地坐在那儿写书,我的人生就知足了!
第200章 一切为了媳妇儿
“如此,诸位可以前往长安一试!以长公子识人之明,定不会埋没诸位之才!”崔钧道。
“州平兄何意?你不打算去试试?以兄之才,必得主公赏识。”徐庶道。
“我就不去了!长安,一个让我心碎的地方!”崔钧,字州平,太尉崔烈之次子。历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因参加董卓讨伐战使其父为董卓收押,致死。
后游历于荆襄之地,与诸葛亮孔明、徐庶元直等交善。
也许是看透了官场,也许是看透了汉室的本质,也许因为自己而致家人惨死……
反正崔钧是不愿再为官了。
石韬、孟建在纠结,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虽然品评天下英雄说的热闹,但话说回来有谁更能让他们施展一身才华呢?
无疑刘琦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亮尚幼,学业未成,就不去了吧?”诸葛亮拒绝了。
“师弟这是为何?你知道我主一直看好你与士元的,此次回来主上还特意交待要请你二人去长安一行。不出仕无妨,也算是一种游历,还有文彧先生在长安施政,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徐庶道。
“亮学术不精,羽翼未丰,恐让长公子失望。还是在山中勤奋几年再说吧!”诸葛亮依然不肯松口。
“你不是对我主尚有许多疑惑吗?目前主公亦在长安,你何不亲眼观之,亲口问之?”徐庶又道。
“呃……”有点心动,但他的骄傲又不允许他轻易答应,不然也不会有流传千古的“三顾茅庐”了。但他还是有些不愿意,因为他心中有个结,那就是刘琦轻士人。
“请问师兄,长公子为何重商而轻士人?”还是问出来了。
“呵呵,愿来你在纠结这个问题?以我看利大于憋!而且并非轻士人,而是让士人放弃圈土地,而走另一条路罢了!你不亲眼所见,我是给你讲不清楚的。自己去关中,去并州看一看?”徐庶不解释,却继续诱惑他。
“还是再过两年吧!”诸葛亮还是不肯同意。
“好了,不说这个了!我这两日会住在书院,侍奉恩师。你们想好了来找我吧!老友难得相距,今夜我作东,襄阳城中悦来酒楼恭候各位大驾!到时候再好好聊聊!”徐庶想趁热打铁一举拿下众人,不过不能逼得太紧。都是聪明人,给一个下午时间考虑应该差不多有结果了。
“哟,做了两年官,元直出手阔绰了嘛!好,晚上我们一定来。不如今日我们暂且散去?你们也好好考虑一下,我们晚上悦来酒楼再谈?好久没喝到过英雄酒了,今日有元直出钱,定要喝个痛快!哈哈……”崔钧打破场面的尴尬,这种人生大事确实需要考虑一下。
“也好!那晚上悦来酒楼见?”石韬道。
“好!”孟建也是满怀心事。
“哦,对了,师弟,我来的时候月英小姐在你府中相侯,让我见到你时给你说一声。”徐庶对诸葛亮说道。
“这……”诸葛亮有一些尴尬,又不想被人说重色轻友,心里却又急着回去。
“走吧,大家晚上襄阳城中再会。不管你作何决定,是应该跟未来的妻子说一下的。”崔均作为过来人,自然更懂这些事的。
“好!诸位兄长,亮先行一步,晚上不见不散!”说完淡定地起身离开,但明显地看出加快了步伐。
“哈哈……”余下四友相视而笑,也纷纷起身离开。
徐庶在偷笑!
对,就是在偷笑。
其实他早一天就到了,他先见了月英,并抛出各种诱惑,说服了月英。
月英早就想到刘琦的地盘去看看了,现在荆州流行起来的桌椅听说就是刘琦捣鼓出来的。她很想知道这个表哥怎么会如此优秀,除了文治武功还会这些奇淫异巧之术。关键徐庶还告诉他关中出了个机关天才,发明了一种龙骨水车,还改良了织棱机,为百姓做出了重大贡献。
至于刘琦要开什么奇匠司,她倒反而不是很在意,但他在意刘琦手中的那本奇书。
所以她决定要去长安!
说服他父亲黄承彦只不过是分分钟的事,父亲对她的宠爱无可替代。且由于姨母是刘表的后妻的关系,跟刘琦也算是表兄妹,相信安全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她想让诸葛亮陪她一起去。
这个根本不需要徐庶去说,当然徐庶也在暗地里加了把劲。
青山环绕,绿水悠悠。
几间精致的茅屋座落在伏龙山间。
这里是诸葛亮的家。
可不是因为穷才住的茅屋,这茅屋的构造和里面的陈设可都是一般大户人家也置办不起的。
这几间茅屋是诸葛亮跟黄承彦学了墨家技艺后,亲手设计搭建的,里面的陈设有许多都是他与月英亲手打制的。
这是爱的巢穴。
诸葛亮早早地就从叔父诸葛玄家里搬出来了,叔父为他置了几亩田地,配上书僮侍女,便自己独居了。
你千万别信他自己会躬耕!他都是租出去收租的。
他自己要真的劳作的话,也许就是门前那片菜地和一些花草了。
说是在南阳地界,其实是南阳和襄阳交界处,离襄阳城很近的地方。
听未来的媳妇儿说要去长安,诸葛亮心里有点不爽徐庶了,以他的聪慧,当然猜得到前因后果。这中间徐庶肯定花了不少心思。
但他心里却又泛起一丝欣慰,能花这么多心思在他身上,也足以证明刘琦确实非常看重他。
以月英的性格,诸葛亮怎么拗得过?
他又不放心月英一个女孩子北上,就算有刘琦徐庶照拂,那也不放心。
自己的媳妇儿自己疼!
该死的徐庶,我可不是为你而去的,那是咱心疼自己的媳妇儿而已。
看看就看看吧,反正就算以后不投效,相信刘琦也不会拿自己怎么地。就算去长安了却一下自己的心愿,认真了解一下刘琦的行事方针也好。
当晚,诸葛亮没有去襄阳应约,而是陪着月英去了老丈人家里,向老丈人辞行。
他还有一些生徐庶的气呢!
成功搞定诸葛亮夫妇,还顺带拐走石韬孟建,徐庶一路心情大好。任由知道了缘由的小两口叫骂,就是不回应。只乐呵呵地在前面与石韬孟建一路说笑。
拐来这么多大才,主公该不会因为缺人而让他辅政了吧,这下总算可以领兵出征了!
不过此行也不是完全没有遗憾。
凤雏庞士元没找着。
在书院,老师司马徽说他已经学成下山。
在庞家,庞德公告诉他庞统游学去了!
但他不担心,以庞统的长相,若没人举荐,很难有诸侯会重用于他,况且他本就早已心系刘琦。来投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罢了。
鹿门三英,全助刘琦,加上颖川双杰,试问天下诸侯何人能敌?
鹿门山下紫竹林。
三位老人,围着茶案煮茶聊天。
正是荆襄最有名气的三位大贤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
“德操公,你如何看待长公子此举?”庞德公问道。
“近日我夜观天象,发现西北方向紫薇帝星现,有渐明之势。而东方帝星渐弱,越发晦暗。将会有真命天子重现人间啊!”司马徽神神秘秘地说道。
“德操公是说长公子……”黄承彦欲言又止。
“不可说!不可说啊!”司马徽摇摇头道。
这还不可说呢,都说明了好吧!
“我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现在卧龙已去长安,我家那只雏鸟也心系长公子,这天下大乱之势该不会持续太久了!”庞德公道。
……
“唉!可怜了我家那只冢虎啊!生不逢时,生不逢时啊!”望着离去的老友的背影,司马徽叹息道。
有票投票!没票攒点人气啊!随便点评!
第201章 舌辩诸葛,就问你服不服?
火热建造中的长安,让荆襄学子感慨不已!
帝都!果然是最雄壮的存在。
户头那混厚的城墙,诸葛亮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千年帝都,记载了多少沧桑变化。
四百年汉室,怎能任宵小覆灭?
刘琦在骠骑将军府设宴款待了徐庶请来的荆襄贤能,徐庶、荀彧、王安作陪。
最好的酒,最好的菜,最好的安排……
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诸葛小亮。
酒至半酣,看到拘谨的众人,刘琦打开了话闸子:“诸葛小兄弟,你应该有很多问题想问我吧?今日除了我在这里,元直、文若、仲静皆我左膀右臂,此乃私宴,随便问来。我等均可为你解惑!”
别年看他们在南阳闹得欢腾,在刘琦面前一摆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人家也不过二十五岁而已,只身一人从山阳走出来,能有如此成绩。虽然有身份和父辈的光芒庇护,但还是他自己的努力更多。无论文韬还是武略,都显出高人一筹的能力。
在刘琦面前,他们的一切优越感便荡然无存。
刘琦贵为一方诸侯,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以前在山野之中想什么说什么,随心所欲了。可在骠骑将军府,那可是比荆州州牧府更高贵更庄严的存在。哪里还敢乱说哪话?
“如此,亮便放肆了,若有得罪,还请兄长见谅!”诸葛亮确实有很多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但说无妨!今日我以朋友兄长的身份来为你解惑,不当真!诸位都可以提问,我保证绝不动怒,也不会事后怪罪。”刘琦道。
事实上石韬、孟建毕竟更年长一些,很多事他们都已明了,就算不能理解的,也决定自己到刘琦手下边做事边了解。既然决定了投效,时间长着呢,不急于一时。
可小诸葛亮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心里有话是憋不住的。
何况虽然他明白刘琦与徐庶算计他是因为对他的看重,但那也心里不爽。他一直以为以他的才学,只有他算计别人的份,哪有还没出师就被别人算计的份。
可惜这已经成为事实。
是人就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