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箭!”
指挥高塔上随即又响起一怪异的号角声。
然后……
烈山洲上,四处闪起火光,烈山洲变成了烈火洲。
“参军,该走了!那敌将就要杀到眼前了!”陆逊身边的偏将再一次提醒到。
“呵呵!你走吧,趁着现在还有人挡着,从东西汉军的交汇缝隙中潜水过江,还来得及!”陆逊眼中毫无求生的yu wàng,只有胜利的满足。似乎人生到此,已至巅峰。
偏将:“不!我答应都督无论如何都要将参军安然带往九江,参军还是随我走吧!”
陆逊:“你还不明白吗?都督早就知道我的决定了,他亲自领兵拒敌,便断了自己的归路。让你们几十人留在这里,伺机撤离,就是为了保住当初彭蠡水师的种子。你快走吧!你们都是江中弄潮儿,水性好,现在走还有机会。”
偏将的脸上透出一股明悟,才知道留在这洲上的的上到陆逊、蒋钦,下到普通士卒,无不抱着必死之心。
“可是……”
陆逊淡然一笑:“走吧,把烈山洲的战况带到寿春,告诉吾王:我陆逊不负君之厚爱,重创汉军于此。”
火越烧越烈。
整个烈山洲已是一片火海,大火已经顺着火油烧到了江面,点燃了江上的船只。
第483章 江东大会师
西北风过后,江水两岸进入深秋,温度虽然已有所降低,但云淡见轻的秋日却让暴露在阳光下烈山洲上有些偏热。
而此时,却是热成了夏日的沙漠。
洲上的所有枯草植被都被火油引燃,烧得土地都已经发热,透过厚重的战靴让脚底感受到热气。
烈火点燃了战衣,战士们惨叫声此起彼伏。
烈山洲已然是人间炼狱!
周泰最终还是没能斩下陆逊的首级。
那个玩火的少年支走了身边的偏将,亲手点燃了脚下的木质指挥塔,在狂笑声中将自己焚化。
周泰最终在身边的死士们的护送下冲到了江边,也顾不得燃烧的江面,一头扎进了水中。
但是,董袭却没能撤出来,最终与蒋钦同归于尽。
上了岸的一万五千余汉军将士最终跳江逃离火海的不足两千人。
冒着大火扎进江水之中的周泰不知道自己在水中潜行了多久,皮肤不知道被烫伤了多少,反正冰凉的江水已无法带走身体上的灼热感。直到他费尽全身的力气,远离烈火灼烧的烈山洲,晕倒在江水之中。
善水者溺于水!
不过周泰的命运没那么悲催,与他一同突破大火潜入水中的十名将士悉数被救,被那巨大的铁甲舰上的太史慈部队所救。
只是十余人都伤势不轻,外有大火的烧伤、内有喝进腹中的积水。被救上船时几乎人人昏迷。
火烧烈山洲,注定将会被载入史册。陆逊以万人的吴军拼光战力远在自己之上的汉军一万五千余人,逃出去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不!其实也没胜,只不过是两败俱伤罢了。
一战成名的陆逊命丧当场。整个烈山洲被一把大火烧得寸草不生,直到许多年以后,烈山洲依然是一片焦土。两万多损命于此的将士也连骸骨都没留下。
周瑜亦是懊悔不已。
二十岁出道,跟随江东小霸王强势崛起于江东,数年间横扫江东和方势力,令山越不敢妄动。虽然后面因为孙权的怯懦将大好的江山让与了刘备,但他先突秣陵,后袭庐江都堪称用兵如神的典范。
再到道总领庐江、江夏大军频频与刘备开战,所到之处无不以胜利之势辗压对手。
哪怕这一仗,也不能说他是输了。
破烈山洲一役,灭吴军万人,让名将蒋钦、陆逊身陷于此。就算是一万五千人打光了,他也应该是胜利者。因为他手中还有大军数万,而整个江水以东的地盘也因为这一战而尽数归于汉治之下。
除了还没有破城的石城。
本来他应该是高兴的才对。
不论是从刘汉大军统帅的角度,还是从为孙氏报仇雪恨的方面。他都做到了他曾经许下的承诺。
但是,他那英俊的面孔上却没有丝毫兴奋。
董袭与周泰的下落不明,让他难逃自责。这可能是刘琦起兵以来,第一次在战场上折损大将了吧?
董袭可是从孙策时期起就跟随在自己身边的老人儿了,怎么会没有感情?
周泰可是云梦水师的二号人物呀!别看自己现在是征东大军的副都督,甘宁受他管制。可实际上甘宁才是整个东征大军的头号大将,人家在整个汉军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自己,何况人家的云梦水师确实比自己手中的江东水师要强啊。这下可好,把人家兄弟打没了,怎么跟甘宁交待?
还有损失这么大,也是他战前完全没想到的。
这一战,算得上是周瑜一生的一大败笔了吧。
情绪再不好,周瑜也是一个合格的统帅,绝不会因为眼前的得失而忘记自己的责任。收拾完烈山洲的战场后,便令大军登陆,一面向石城增援,一面收复秣陵、湖熟等城。
直到他进入秣陵才收到一个令他感到一丝兴奋的消息。
老将黄盖在搜查秣陵刘备的吴王宫时发现了先主母大乔。
对于周瑜来说,这个不仅仅是兄长孙策的遗霜,还是自己的妻姐。找到大乔,不仅仅是对孙策的泉下英魂的慰藉,也是对自己心爱的妻子的交待。
周瑜坐镇秣陵,向丹阳、吴郡派出大军,收复各县,等待大都督郭嘉的到来,也在等待石城甘宁的凯旋。
太史慈与周瑜在烈山洲战场上简单的在各自船上会晤了一下后,便撤军至江乘。船太大了,实在没地方可以靠岸。
待到郭嘉到达秣陵时,已是九月中旬了。
丹阳、吴郡的扫尾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
本来也不应该有这么快的,但是诸葛亮大军在收复会稽后,乘势渡过浙水,连下富春、钱唐、余杭等县。恰藏霸听刘备调令撤往丹阳,诸葛亮便趁机占领了吴郡大部。等周瑜派出的黄盖到达阳羡时,诸葛亮已经取了由拳、海盐等城,攻入了吴县。
两军在毗陵会师。
此时,太史慈的大军也已离下句容、曲阿。
而石城的藏霸却还在甘宁的围攻下作困兽之斗。
其实也不是甘宁攻不下石城,而是郭嘉听说刘备大军剩下最后一路被困于石城,统军将领是泰山名将藏霸后,火速传令甘宁围而不攻,极力劝降。
甘宁反正是没有说服藏霸。
虽然从历史上的藏霸的个性来看,先从陶谦,后占山为王,再从吕布,又降曹操,根本没有什么忠义可言。不过这个人不管是统兵还是治理一方都还是有些才能的。
最主要,城中这三万吴军可是即战力,灭了实在可惜。
现在石城的吴军已被十面埋伏,硬拼之下必会奋力反扑,得不偿失。
若能劝降藏霸,一切将迎刃而解。
人生十指,各有所长。
甘宁可以杀掉藏霸,却无法说服他。而郭嘉却刚刚相反。
刘汉征东大都督郭嘉亲自来说服,藏霸也见好就收,放下自己忠贞的面具,领石城三万吴军出城投降。
东征江东完美收官。
得郭嘉号令,各路大军统帅,除去庐山的黄忠,尽数会于秣陵。此时的丹阳汇聚汉军达三十万之众。
郭嘉、周瑜、诸葛亮、甘宁、太史慈、黄盖、沙摩柯、龙治、关平、凌操、张殷、凌统、藏霸……
还有伤愈归阵的周泰。
兄弟、父子的重逢,频频传来的捷报,让秣陵一片欢腾。
豪华之师沿江布防,剑指九江、广陵。只待刘琦一声令下,便可横渡江水,给刘备致命一击。
喜欢三国之大汉重生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大汉重生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第484章 决战阳翟
刘备在寿春呆的并不安稳,手中可用之兵已不足二十万。
徐州已无可调之兵。
刘备称王后所任命的徐州刺史陈珪已挡不住从青州南下的徐晃、法正军团,退至广陵,等候刘备的援军。
若不是泰山猛将昌豨在东海奋力抵抗,恐怕陈珪都没命返回广陵了。
谋臣陈登建议刘备前往许都,请旨会盟,共拒刘琦。
请旨就是个过场,皇帝是不是真的都不一定。
但会盟是有必要的!
现在他与曹操,任何一方都无力独抗刘琦,就算是分开来各自抵挡都难以建功。是时候商议一下合兵一处,以刘协之名与之对抗。看看能不能唤起一些忠汉之士共同抵之,以扭转现在被动的局面。
虽然刘备的地盘被急巨压缩,但相对曹操正面与刘琦的主力部队抗衡来说,他要轻松不少。
郭嘉、周瑜、诸葛亮、太史慈个顶个的强人猛将又如何?终归隔着江水天险。
江水是公平的,他能给江东提供天然的屏障,就同样能为江北提供保护。
一帮水上牛人,在强大的骑兵面前,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
刘备能够在群雄纷争的汉末乱世中立足,抗袁绍、追袁术、灭孙权,主要依仗的还是手中有战马与骑兵。
虽然他在江东称王,但他的主要依仗却依然保留在江北。
刘琦在江东投入兵力达三十万,而在颖川战场的直接兵力就已达三十万,兖州以北及东边有二十万。总兵力达八十万之众。
估计也是倾巢而出了吧?
刘备留在九江前线的依然有二十万兵力,加上徐州及其他零散兵力,估计也能凑出个三十来万。
曹操的主力几乎都还算保存完整。
两军相加,弄个百万大军还是可以的。
只要运筹得当,以点击面破了刘琦的攻势,说不真的可以来个大反转。
前提是,曹操刘备必须不计得失、齐心协力才行。
这一次结盟,关乎生死存亡,两方首脑有必要碰面。
开元二年{204年}九月,刘备备礼亲往许都, bài“天子”刘协。
“天子刘协”在皇宫群臣面前尽表曹操、刘备二王之功。魏王曹操官拜丞相,吴王刘备官拜大将军,位于三公之上。“天子”下旨二王合兵,共伐“叛贼刘琦”。号令天下有志之士加入“讨叛联盟”,听从二王调遣,共诛刘琦,复汉室荣光。
当然,这个“天子”是肯定不存在的,这不过是曹操、刘备商议出来的对策罢了。
只是,这时候刘备的全力挺曹却来得晚了一些。
如果一开始刘琦指责曹操谋害天子他就就站出来坚定地站在曹操一边,以此为由申请封王,估计曹操也不会拒绝。
那时候,天下舆论仅曹操、刘琦针锋相对,百姓士族都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如果加上刘备的声望,曹操还真有可能混淆黑白,占据主动。
可惜,刘备为求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既不帮刘琦也不帮曹操,而是选择了自立为王。错失了拉拢民心的大好时机。
以致于对刘协之死,刘琦称帝之事一直心存疑惑,意志不坚之士比比皆是,如士燮、孔融之流。
最关键刘协之死其实信与不信都不是很紧要,紧要的是更多人认同刘琦继承帝位的正统性。
读圣贤书者,固然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特权,但他们也不愿看见一个肢离破粹的大汉河山。
权力与财富,总是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下更具价值。
天天生活在战火销烟中心惊胆颤地苟延残喘,哪有在稳定太平的环境中奋发更有前景?政策再变,总有适应的方法。家毁人亡,可就什么都没了。
就象随刘备北迁的江东士族们,究竟有几人是真心实意愿意放弃偌大的家业,跟着刘备北上中原,从新开始的呢?谁又承受得住战败后刘琦的怒火呢?
天下大势,已趋明朗。长期相抗,曹操刘备这么点地盘,真的可以支撑到刘琦势弱的那天吗?
现在的局势非常微妙。
三方势力犬牙交错,谁都不敢有丝毫放松。
哪怕强如刘琦,也无法一举打破眼前的平衡。
高顺大军抵达阳关时,刘琦手中大军达十五万余人。
刘琦挥师十五万进逼颖阴,而杜袭却在阳翟东岸设防,与阳翟城中夏侯惇互为犄角。
曹操与刘备会晤完成后,亲率大军十五万出颖阴,增援阳翟战场。
虽然刘琦的部队占有兵甲、马匹等优势,但仗打到这份儿上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除了五千陷阵营扔进战场会显得鹤立鸡群,高人一筹外,其他不论是骑兵、步兵、弓兵,还是战车、强弩等器械的比拼也不觉得有多大的差距了。
刘汉大军士气如虹。
曹魏将士却有哀兵之势。
哀兵必胜?
刘琦当然不会给曹操这个反败为胜的机会。
双方阵中都没有冲锋陷阵的猛将,大将都在单独守城或攻城呢?连典韦都被刘琦派去攻打阳翟了。
曹操身边倒有个许褚,但问题是他也不敢派出去呀。他可不比刘琦,本身就是一名猛将,再怎么说人刘琦身边还有个公孙续和白马义从呢。
双方只能拼军阵和调度之能了。
刘琦有陷阵营,曹操有虎豹骑最精锐的那部分。
双方你来我往,就在颖阴至阳翟的这几十里战场上整整耗了两个多月。
血流成河,尸集成山!
谁也不肯后退半步。
为打破战场平衡,双方也是频频斗智斗勇,调兵遣将。
曹军战线一步步被刘军往颖阴方向压缩。荀彧献计令夏侯惇出城突袭刘琦大军中军,成夹击之势,可一举扭转当前颓势。
计是好计!
可惜被刘军密卫探得消息,送与中军,刘琦早作打算。
夏侯惇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军统帅。一生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却也没有什么可拿得出手的战绩可以标榜。
但他依然能高居曹操手中近千将领中的首位,就是他能打。
不仅个人武力出众,带着兵也能打。
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先锋大将。
曹操每有大战硬仗,必有夏侯惇冲锋在前。
这也造就了夏侯惇在曹军中的崇高地位。
喜欢三国之大汉重生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大汉重生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第485章 宿命(五),夏侯惇的克星
但是,有些人命中注定就是另一些人的克星。
就象历史上的夏侯惇打不打典韦一样,现在他依然不敢与典韦单挑。这个敢生吞自己眼珠子的人却在叶城之战中被典韦打怕了。
不过,他不敢对典韦,却不代表他不敢冲击刘琦的中军。
公孙续?小儿也,就算他爹公孙瓒来了也不怕。
刘琦?虽然有许多传说,但终归是传说,总不会比典韦还猛吧?何况如今身份高贵的他,还会执qiāng上阵么?
高顺?从没听说过这个天下第一军的首领有什么优秀的个人战绩,天下武将武力排行榜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吧?
其他人?
张任?偏居一域自娱自乐的qiāng王?不见得比张绣强吧?夏侯惇可是真真切切地打败过张绣呢!
曹性?这个暗箭伤人的小人,夏侯惇时刻不想着一报瞎目之仇呢!
……
夜已深。
战场依然有销烟与聘、典韦的进攻完全没问题。
憋屈地被动防御已一年有余了,早就憋坏了。在没有大将坐镇的刘琦大军任意冲杀,虐菜啊……
功劳大大的哟!
想想都很美的赶脚!
“夏侯老儿,某在此等候多时,汝可敢与某一战?”
一个雄厚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打乱了夏侯惇的自我沉醉。
夏侯惇定睛一看,原来自己已经进入了战场。前方一队汉军人马列阵以候,似乎是刘汉大军的后防部队。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