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平:“这就好了呀?消息传出去了?”
诸葛亮:“一切等我醒了再说!估计午时便有援军到来!”
关平望着走回帐中的诸葛亮的背影道:“啊?!这样也行?”
原来,这种被诸葛亮称为“孔明灯”的东西不是诸葛亮临时制作出来的。早在隆中的时候,他就跟小月英做过来玩过了,不过那时候是因为无聊做出来放着玩的,也没有这么大。那时候他们也没给这种灯命名,只叫它“天灯”。
如今被困山中,消息传递不出去,诸葛亮是精通天文的。他发现这几日风向正南,恰好可以将孔明灯送到文聘驻军的方向。所以他便想起这个天灯,便做出来几只并将消息藏于其中。只是距离多远他不知道,所以他就多做了几个,放入了不同量的松香。以保证孔明灯至少有一到两个能飞到文聘的驻地。
益州军不是没注意到这个东西,但他们想不到这东西有什么作用,以为只是被围的并州军晚上无聊搞了几个会飞的灯打发空虚的时间呢。
天刚刚亮,文聘在帅营中便接到亲卫的报告:“启禀将军,黎明时分,我们巡逻的哨兵捡到两个灯笼,里面有书信,是给将军你的。”
“嗯?在哪儿?快拿来给我看看!”文聘有点奇怪,这里谁会给他传递书信呢?而且是以灯笼这种奇怪的方式。
“诺!”
两封信的内容是一样的:“烟洞山遇伏,敌三千,速援!亮。”
文聘知道是诸葛亮来了,但是他明明堵住了阆中城的,也没见敌军出过城,哪儿来的伏兵呢?
“来人!”
“在!”
“这些灯是谁发现的?灯是怎么来的?”文聘急切地问道,如果真是诸葛亮被围,他得立马出兵相救了。
片刻后,捡到孔明灯的哨兵来到营中。
“禀将军,这灯从北边飞过的,当时我们看到的应该有四个,可另外两个落得太远了,我们只捡到这两个。”
“从北边飞过来的?看来真是诸葛小军师了,就他鬼点子多,还能让灯笼在空中飞。来人,传我命令:马上起兵五千,火速驰援烟洞山,迎救军师。”文聘分析出来人真的可能是诸葛亮,也不再犹豫,马上派兵增援。就算情报有误,想在外的益州兵也不会多,五千将士足够应对一切问题了。
第279章 亮有一计
文聘的援军到了,益州兵并没有硬拼,而是主动地撤出了战斗,返回了阆中城。
诸葛亮见到文聘后,因为被围的事他推算出还有别的路可以供阆中守军进出。
其实城中守军并不多,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两万人,但是能与文聘的四万人僵持这和这么久,那只能证明领兵的不是饭桶,而且城内的供给不会断。
坚城利甲,供给充足。
想破城,就想办法断了他的供给就好。一座孤城,没有外援没有供给的情况下能撑多久?
诸葛亮仔细研究了一下阆中城的地形图。
然后叫来文聘:“仲业将军,你来看。”
“哦?军师可是有破城良策?”文聘知道诸葛亮点子多,那也不至于一到就能想到破城之策吧?
诸葛亮指着地图道:“将军过来看,阆中能坚守不败原因不过是此城三面环水,以全城之兵困守一门罢了。”
文聘点了点头,说:“是啊,我也试着找来一些船只沿西汉水而下,但是找不到任何突破口。我们也没那么多船只将大军运送到另外几门了。”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将军当局者迷呀!”
文聘:“哦?此话怎讲?”
诸葛亮:“将军难道没发现此城中粮草军械经过这些时日的消耗并不见消减吗?”
文聘稍微思索了一下:“是啊!我军的供给都有一些跟不上了,按说他们守城的消耗更大才是,可是城上的守军并不见懈怠。这么说……他们通过其它几门往城中运送粮草军械?”
“嗯!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这样的。”诸葛亮点点头道。
“那……我们该如何破之?如此耗下去,我军的供给可是会出现麻烦的。”文聘道。
“所以我才说将军当局者迷呀!将军一心想要攻破阆中城,却忽略了这巴西郡还有其它城池。反正也一直僵持不下,我们为何还要死攻这一城呢?何不分兵渡江,直取西充、南充二城,断其供给?让阆中再无供给,成孤城一座!看城中守将还能撑得多时?”诸葛亮道。
文聘仔细想了想。
是啊,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这一次是太过执着了。为什么要固执地认为只有打下了阆中才能继续南下而占据整个巴西郡呢?难道是因为阆中是巴西郡治所在吗?其实可以渡过西汉水,先拿下别的城池嘛。若是断了阆中的供给,确实可以孤立阆中城的。说不定还可以迫降李严呢!
“军师果然奇思妙想,此计可行!”文聘肯定了诸葛亮的分析:“只是徐将军给我的将领不多,能够统军攻城的只有曹性将军一人……”
徐庶其实是想把张绣、胡车儿调给文聘指挥的。但是考虑到张绣怎么说也是作为一方诸侯在南阳存在过几年的,其地位一直是比较高的。而且其能力也不见得会比文聘差多少。能让他在自己手下听命,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谋略和头脑确实比他强,还有就是武艺上还有比他更强一些的马超呢,所以他不会有什么想法。可想真让他去听文聘指挥,估计够呛。
张燕及黑山营就更不能给文聘了,因为自己走的这条金牛道全靠他们开路了。
至于马超……
想都别想,在他这儿他还得小心对付这位爷呢,文聘能降住他?
所以最后只能把跟随吕布多年且能力较强的曹性将军派给了文聘。
文聘手下除了他自己从荆州带来的将校,真的只有曹性可用了。也还好有曹性在,曹性的统兵才能还是比较强的,不然每过一关、攻一城都要文聘自己在前指挥不累死才怪。
“曹将军就别动了,他在这儿已经与守城将领已经很熟悉了。如果多日不见,势必会引起城中守军的注意。我去吧!”诸葛亮道。
“不可!怎能让军师亲自犯险?”文聘阻止到。
“放心吧,我一介文生,不会冲锋陷阵的。我这儿有一员虎将呢!”诸葛亮笑了笑说道。
“哦?”
诸葛亮对帐外叫了一声:“关平!”
关平应声入帐:“末将在!军师有何吩咐?”
诸葛亮:“可愿随过南下奔袭敌城?”
关平:“大丈夫理应战死沙场,末将愿往!”
“这位小将军是……”文聘心中纳闷,诸葛亮年纪青青就这么妖孽就算了,怎么还带出来这么小一个将军?貌似还很受诸葛看重呢!这少主刘琦手中倒底有多深的水啊?
“呵呵!”看到文聘面上的诧异和眼中的不信,诸葛亮笑道:“仲业将军可别小看了这个小伙儿啊!这可是关羽将军的长子,不仅武艺尽得关将军亲传,还习得不少兵法呢!若不是关将军和主公看得紧,估计早就上战场了。”
“哦?是嘛?难怪小将军一看就与众不同,难得的是小小年纪还如此懂得军中礼仪。”文聘一听说是关羽长子,不免多看了两眼关平。这可是刘琦麾下元老的长公子,实打实的军二代,完全有资本在长安做一个小纨绔的。可是人家却跟着诸葛亮出来参加战争了,而且规规矩矩地站在营外,随时听诸葛亮调遣。真的是完全没有官二代的架子。
好孩子!
就他现在这个态度,以后必成大气!
……
再说了,关平毕竟只是为将,分出来的兵是以诸葛亮为帅的。对于诸葛亮的能力,早在打江夏的时候他就亲眼见过了,无需任何怀疑。
行军打仗,最忌将相猜疑。
文聘能被刘琦看重,又能让徐庶认为是手下最能单独统兵之人。其能力和气度自然是不用怀疑的。
于是,诸葛亮便在到达阆中城外的当天夜里领着关平和文聘分出来的一万大军沿西汉水往北十里,选择了一处水势平缓且江面较窄的地方渡过了西汉水。
由于缺少船只,所以一万大军花了整整一天才全部渡江成功。
与文聘的执着于攻破阆中城一样,李严也执着于固守阆中,以西充国、南充国二城为补给基地。
相持已近一月了,李严、费十对守城越来越有信心。敌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却被阻于阆中。让他们看到了退敌的希望。他们坚信来犯之敌一定不可能比他们坚持得更久。
来援之敌不过千人,没狙击到也就算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就是这不足千人却绝了他们继续死守阆中的后路。
第280章 诸葛奇谋,迫降阆中
一万人渡江其实已经多了。
主要兵力被李严抽调至阆中后,西充、南充两城守军加起来也不过五千而已,他们还得负责往阆中运输军需呢。
基本上没什么防备。
关平领着五千先头部队拿下西充一天后,诸葛亮的中军才缓缓行来。
诸葛亮亲自打理西充政务,然后再次分兵,让关平领兵四千继续攻击收复南充、安汉等城。而自己则用两千人封锁了西充城,然后再占了通往阆中的渡口。
没有了西充和南充源源不断的粮草供给,李严也不过多撑了十天便已经撑不住文聘和曹性的轮番进攻了。派出城催粮的部队只有出没有回,这下心里有些稳不住了。
李严急忙召来费观商议:“宾伯,你看我军现在粮草已然供应不足,该如何是好?“
“将军,恕我直言,怕我们已然凶多吉少了!西充、南充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补给基地,之前的近一月时间里一直支撑着我们的粮草军需,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如今突然断了供给,还音讯全无,恐怕……“费观欲言又止。
“你的意思是此二城恐已失守?”李严问。
费观道:“如果没猜错,应当是这样。不然就算城中供给不足,也该有消息来报才是。可是我们运送给养的队伍从出城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派出去的探子也没有消息回报。只怕……”
“嘶……”李严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愿意相信,面对这湍急的西汉水,并州军是怎么过去的呢?按说北方的军队应该是不习水性才是。这沿途的船只也没足够可以运输大军过江的条件啊!
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就是很难的事,别人也一定无法完成。
可事实是,你以为很难的东西,也许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麻烦,只要肯用心,就一定能解决。
事实的结果就是李严认为有阆中城的坚守就可保巴西一郡平安的想法证明是错误的。
他以为不可能的事,现在已经明明白白的地摆在了眼前。
能够多撑这十天已经是极限了。
那是他自己不愿意相信,希望能有奇迹发生而强行拖下来的。
有心算无心,没有奇迹会发生。
派出去探子再一次有去无回,城中所余粮草已经不多了。
这时候城上的守军接到了楼下用箭支射上来的信笺,上书:西充南充已失,城中余粮已尽,降者不杀。
第一天还能镇得住。
不过是杀了两个煸动军心的人而已。
可第二天起,这则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军营。
人人自危,谁还能安心守城?饭都快没得吃了!
没有粮草供给,破城不过是迟早的事罢了。再坚持还有意义吗?
李严和费观再一次聚在了郡守府中商议。
李严道:“宾伯,依我看,不如降吧?”
虽然费观年少有才,但在大事上的长远眼光还是比不上老道的李严的。
“将军、大人、正方兄!你怎么能这样呢?”年轻人总是有些心高气傲,选择了侍奉刘璋,他就不想投降,虽然在他心里也认为刘琦更为优秀。但那也不愿意就这样降了刘琦手下的一个普通将领。要是刘琦亲自来攻呢,也许他一早就会决定不打了。
“宾伯啊,我们现在降还有一些资本,若被攻城池无奈而降,可对我们就不利了。就算他们接受了我们投降,估计日后也难得重用啊!我们已经坚守一月了,成都方面一直没有派来过一兵一卒,我们也算是为先主尽心尽力了。奈何少主公实在扶不起来,没有进取之心啊!
这西川迟早也得被人所取,没有刘骠骑他也守不住这西川。我们迟早会另从他主,难道随那个不成气主公一起破败于此?现在看来刘骠骑对西川是志在必得,反正我们的路要么投降,要么被俘,你觉得我们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吗?”李严这一次是认真地给费观分析了眼下的形式。
“正方兄难道早有降意?”费观问。
“那倒没有,如果主公全力支持无们这些边郡守御,能够打退来犯之敌,我当然愿意全心全意辅佐主公成千秋大业,毕竟老主公于我有知遇之恩。”李严道。
“那……”
“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你我空负一身本事,难道真的要为一个无志之主而碌碌一生吗?就算这一次能过了骠骑将军这一关又如何?益州迟早为他人所得,你我迟早还得为前途而忧。”李严继续劝道。
“唉!理是这么个理。可惜了!守着天府之国却不能成高祖之事。这人啊,真的不能比!”费观道。
“是啊!宾伯以为当今天下,谁将最终能执大汉权柄耳?”李严问道。
“陛下在董贼淫威之上登基,又经李郭之乱,今至许都亦不得实权,怕难成大器也。曹丞相、刘皇叔皆天下英雄,或可成就一番大业。然,骠骑将军行事总别具一格、令人捉摸不透,但却步步为营,未胜先立于不败。若骠骑将军有心,这天下英雄怕是难有作为呀……”冷静下来的费观也认真的分析了一下天下大事。
他本就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会得刘璋和李严看重。有的话不用说明,只要让他冷静下来,他自己也能分清利弊。
“嘶……”费观似乎明白了李严的意思。
大家都是聪明人,话不用说的那么明。现在的刘琦在争霸中原的路上选择了先打外围,那是在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
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退一万步来说,他若不能得胜,北可退守草原、东可守东北诸国、西可夺西域各国,如今还将得天险益州。似乎……刘琦已经没有了失败的理由了。
那么,他们现在降了刘琦,以后将会……
从龙之功!
确实比守着一个守成之主更有吸引力。
……
阆中城门突然大开,郡守李严带着参军费观及麾下近两万益州将士出城受降于文聘大军。
僵持了月余的米仓道争夺以刘琦大军的胜利而告终。
郡守李严投降,巴西郡的其它城池也不用打了,有李严、费观的牵引,其他各县纷纷来降。
经过文聘的回报,小诸葛亮在刘琦治下已经声名鹊起。
这可不是水镜先生吹出来的,而是小孔明自己实打实干出来的!
想必比历史的成色更足一些吧?
第281章 步步为营
三路大军,有两路大军已得捷报。攻川主力徐庶军团当然也在努力往益州腹地推进。
徐庶大军没有被益州军一直阻隔在大山之外。虽然进展慢了一些,但总规是在一关一关地破,一步一步地前行。几经波折,大军已达七盘关前。
“将军,张将军回来了!”探子来到徐庶的中军大帐禀报。
“哦?快请飞燕来营中说话。”徐庶有些激动。
“喏!”
这一路走过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就没有走过一天顺畅的路。到利州还有一百里不到,可除了眼前这七盘关,往前还有朝天关、明月峡等天然险关要过。加之这梓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