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穿越调查局-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微微颔首,道:“爱卿不是朝中官员,也不屑于攀附皇子势力,所以,有些话朕也只能跟你念叨念叨。朕的亡妻穆皇后窦氏,也就是太子秦王他们的母亲,乃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聪慧刚毅,善于书学,仁孝有礼,颇具才华。她为朕生了四儿一女,无论建成、世民,还是玄霸、元吉,包括平阳,每一个都非常优秀,深得朕的喜爱。”
他顿了顿,接着长叹一声:“唉,只可惜啊,他们的娘亲走得实在太早了。旧隋大业九年,穆皇后那时才四十五岁,便突然撒手人寰。当时朕还没有起兵举事,太子建成略微年长些,大概有二十四了吧,而世民则刚满十五,元吉更小,不过十岁顽童而已。娘亲的离世,对他们打击非常大,孩子们早早的没了娘,或许也是他们兄弟不睦的原因之一吧。”
赵亮点了点头:“都说父亲是一个家庭的梁柱,而母亲则是这家中的灯烛,默默的燃烧自己,却温暖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先皇后离去,家还在,可是家的灵魂却没了。”
这番话一下子打中了李渊的心坎,引得他不禁悲从中来:“灵魂没了……唉,你说的还真对,这个家的魂儿没了……朕虽然立誓不再娶妻,也不再册立皇后,可这又有何用呢?朕有二十几个子嗣,除了三郎玄霸在他娘死后的第二年也跟着走了,剩下最能干的,也最头疼的,就是那三个没了娘的可怜孩子。”
李渊将目光投向窗外,凝视着如金粉般柔和的夕阳,口中喃喃道:“二郎和四郎年纪小,所以在那之后都性情大变,令朕这个做父亲的,越来越难懂他们了。倒是太子,更加成熟稳重,也更加知道孝顺。”
闻听此言,赵亮不禁心中一动。他这还是头一回,单纯从父子关系的角度,去审视唐初那场惨烈的皇权之争。
而这个时候的李渊,也不再是他眼中那位至高无上、拥有一切的大唐皇帝,而是变成了一位垂垂老矣、却仍旧兀自惦念着不肖儿孙的可怜人。
李渊,“成也儿子、败也儿子”的开国帝君,此刻心中所装着的,只剩下他的儿子了。
赵亮忍不住轻叹一声:“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太子、秦王和齐王,对您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您自然是希望他们都好。只可惜,帝王之家无小事,生死荣辱总寻常。您的愿望是好的,结果却未必能如意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嗯,爱卿引用《诗经》中的这一句,确实一语道尽朕的难处。”李渊缓缓的转过头来,对赵亮说道:“正如你所讲的,帝王之家不同于百姓之家,而朕考虑的东西,也远比继承家业那么简单。赵爱卿是否知晓,朕为何多次答应二郎立他为皇储,又屡次改变主意,仍旧坚持让建成继位吗?”
赵亮闻言一愣,遂又好奇心大起,道:“恕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李渊无奈的笑笑:“其实,朕方才已经说出答案了。只因为一点,太子仁厚,世民刚烈。若是建成当了皇帝,诸位兄弟尚能安存,可若果世民登上皇位,却未必容得下旁人啊。”
赵亮不解道:“秦王向来礼贤下士、从善如流,这在朝野内外都是公认的,陛下又何出此言呢?”
李渊摇了摇头:“礼贤下士不假,从善如流也对,但那只是对外臣而言。世民性子硬直,眼里容不得沙子,更看不惯兄弟的一些举动做法。因此,依着他的脾气,今后无论建成还是元吉,恐怕都难有善局啊。”
赵亮恍然大悟,说来说去,李渊还是对三个儿子不放心,尤其是害怕李世民做了大唐皇帝,会拿亲兄弟开刀。
他瞅着火候已经差不多了,连忙开始顺着话题,往自己的计划上引导:“陛下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秦王功劳赫赫,又一向在军中颇有威望,今后太子登基,或许仍有内生变乱的风险啊。”
李渊颔首道:“朕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不,太子一提出要新法练兵,朕便点头答应,也是想通过这个机会,能够平衡他们俩在军中的影响力啊。”
赵亮摇了摇头:“仅仅是这样,恐怕还不够。”
“哦?赵爱卿有何见解,请直言无妨。”李渊顿时对此提起了兴趣。
赵亮不慌不忙,微微一笑,接着又故意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悠悠说道:“陛下,若想要他们兄弟放下芥蒂,同心同德,恐怕还得从道家玄门上找办法。”
第四百五十五章 堪舆刑煞局
李渊没料到赵亮居然会提出这样一个思路,顿时不禁感觉有些意外,好奇问道:“嘶,爱卿说从道家玄门上找办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赵亮一边回忆着他小舅劳志奎在潘家园忽悠人时的套路,一边对李渊说道:“陛下,世间万物,唯阴阳耳。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再轮转不息,进而化生万物以降。阴阳离合,又暗伏五行相生相克之法,因此阴阳五行,是为天下运行的基本规律,称之为——道!”
“道者,包罗万象、循环不爽,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无法脱离道的本源和指引。我们常说,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行事只有符合道义,才能亨通顺利。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渊听得连连点头,完全挑不出赵亮话里的毛病,但是他也仍旧不明白这到底跟儿子们打架闹矛盾有什么关系,于是不得不抱着“咱也听不懂,咱也不敢问”的虚心态度,继续听赵亮忽悠。
“道家玄门的诸般奇妙法术,对应人间的繁杂纷扰,各有破解之道,”赵亮摇头晃脑的说着:“其中最为灵验有效的一个,就是风水堪舆之术了。陛下可知,堪者,天道也;舆者,地道也。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以天地之道,应乎人间之域,合则诸事顺遂,离则人心背驰,不可不察也。”
李渊同意道:“嗯,爱卿所言甚是。朕记得当初读《黄帝内经》时,书中也专门提到过——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
他顿了顿,问道:“你的意思是,太子、秦王和齐王,他们兄弟之所以不太和睦,是因为皇室风水出了问题?”
赵亮点点头:“正是如此。”
“额……那,那究竟是祖先陵墓的缘故呢,还是皇宫禁苑的问题。”
“微臣之前已经专门勘察过了,麻烦出在阳宅,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太极宫。”
李渊闻言一愣,旋即皱眉道:“太极宫何处有问题,请爱卿速速道来。”
赵亮心道:得啦,就等您老问这句话呐,看来鱼要咬钩了。
他偷偷一笑,不慌不忙的回答:“据臣观察,宫城的几座宫门尺寸不对,犯了堪舆刑煞,勾动地火冲撞东方甲木位,而五行之中,木又生火,因此导致火势越来越凶猛,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堪舆刑煞?”李渊听得一知半解、不明所以,虚心请教道:“爱卿,这刑煞指的是什么呢?地火冲撞东方甲木位,又有何不妙之处?”
赵亮咳嗽了一下,沉声道:“引火向木,终以燎原。这个刑煞局势,极易引发兄弟相残的灾祸。请陛下想想,当初隋朝的时候,不也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李渊就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惊道:“没错没错!果真如此!”
隋朝开皇二十年十月,当时的大隋皇帝隋文帝杨坚,因受到儿子杨广的蒙蔽欺骗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不断劝说,下旨废黜了太子杨勇的皇储之位,改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成为帝国新的皇位继承人。
仁寿四年,隋文帝杨坚驾崩,太子杨广继位,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昏君隋炀帝。
这位新皇在登基之后,立刻假传先帝杨坚的遗诏,逼迫哥哥杨勇自尽。
不仅如此,杨广还诬陷亲弟蜀王杨秀和幼弟汉王杨谅,说他们图谋不轨,并派遣太尉杨素率领大军讨伐镇压,最终将战败投降的杨秀杨谅二人囚禁致死。
大业三年三月初四,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贬到岭南,并暗中派人在路上将他们全部处死。
论起亲戚关系,李渊跟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而他那时又恰好在朝中担任要职,所以对于隋朝皇室这段血腥而隐秘的历史,自然并不陌生。听完赵亮关于“刑煞风水局极易引发兄弟相残”的说法,李渊心中咯噔一下,顿时联想到,这座太极宫正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亲自下令建造的,而他的儿孙们后来果然陷入到了手足相残的境地之中,不由得立刻信了七八分。
李渊眉头紧锁,认真问道:“赵爱卿,太极宫这几处宫门的风水煞局,可有什么破解之法?”
“有倒是有,只不过……”赵亮假装为难道:“要想破解宫门刑煞的风水局,就需要重新装修改造宫门,这样一来动静太大,微臣担心朝中会有人反对。”
“担心个锤子!”李渊一拍龙案,怒道:“只要能破了那个刑煞风水局,化解皇子们争斗不休的厄运,别说是重新装修改造,就算是把整个宫门全都拆了,朕也丝毫不待犹豫的!倘若朝中谁敢站出来多事嚼舌头,就直接诛他九族!”
看来皇帝这次是真的着急了,不过这也正是赵亮最希望看到的,眼见机会终于出现,他连忙打蛇顺杆上,满脸笑嘻嘻的说道:“既然陛下认可此法,那么微臣就斗胆进言啦。想破堪舆刑煞风水局并不难,关键是各处宫门的尺寸、装饰和名称,从施法的难易程度上讲,这三样也是由高到低,逐层递减的。”
李渊听得非常认真,道:“朕大概明白。尺寸就是指宫门修造的规格大小,装饰则与宫门的样式和色彩有关,而名称就是承天、长乐这些字号,对吗?”
赵亮点点头:“陛下说的没错。相较而言,尺寸和装饰的调整,需要大费周章,安排数量众多的工匠进行施工,所以要难一些,时间也会更久。而宫门名称则很简单,略作变换即可啦。”
李渊不假思索的说道:“那就这样,先改名字,同时命令工部筹措匠人和物料,按照爱卿的方略进行改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风水局!”
他顿了顿,问道:“各个宫门的名字可有什么讲究吗?该换些什么名号呢?”
赵亮装模作样的掐了掐手指,口中念念有词,磨叽了好半天的功夫才道:“微臣算了一下,目前宫门的名字其实并无太大的不妥,只是因为今年行的是‘三碧运’,运程属木,故而与其中两座宫门相冲,只需将它们调换几日,稍微避一避冲煞,然后再恢复过来就好了。”
“哦?要调换哪两座宫门的名字呢?”李渊大感好奇。
赵亮摆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回答:“位于宫城西北角的那座玄武门,金强水弱,一来与‘玄武’之名不合,二来以金克木,犯了名煞。而与之相对应的东南角长乐门,则是木强火弱,行三碧运就会显得木气过旺,妨碍主位之人。将这两个宫门的名字暂时对调半个月,便可有所化解了。”
“这个简单!”李渊一拍龙案:“只是将名字调换,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那简直再好不过了。来人!”
在屋外伺候的内侍答应一声:“老奴在。”
“你去内宫监传旨,”李渊吩咐道:“自明日起,宫城的玄武门和长乐门名字对调,为期半个月。另外,命工部、礼部和钦天监太史局,配合太极宫问事郎赵亮,择日开始整饬各处宫门。因工程影响往来通行诸般事宜的,皆以赵亮的主意为准。”
赵亮听得心中暗乐,表面上却极为郑重:“请陛下放心,微臣定然全力以赴,改善大唐皇室的风水格局。”
转过天来,赵亮还未起床,常府的管家便跑来禀告,说工部侍郎崔玉龙和钦天监监正刘宁,以及礼部的两位员外郎登门求见。常何因为正在家中休假,所以便先替赵亮在客厅的正堂招呼他们。
赵亮闻言连忙起身,略作梳洗之后,施施然的走到客厅,与那四位朝廷官员相见。
崔玉龙在众人之中品阶最高,见到赵亮出来,便率先带头起身行礼,并说明了他们今天的来意。
常何在旁边听完之后,不由得一头雾水,讶然道:“额,各处宫门要同时大修?这,这是为何啊?”
钦天监太史局的头头儿刘宁道:“常将军有所不知,昨日赵大人奏明圣上,建议修改调整宫门的形制,以合天道。圣上斟酌之后,已经批准此议,并叱令我等全力配合。因此今天一大早,崔大人便带着下官几人,前来听候赵大人吩咐。”
礼部的一个员外郎也说道:“赵大人、常将军,我们二人来此之前,尚书大人特别交代,他这几日因为要处理与靺鞨部族结盟之事,实在是脱不开身,因此只好先委派我俩听候问事郎差遣,等回头他一得出空,便立刻前来当面聆教,还请赵大人多多谅解。”
赵亮微微一笑,说了句“不妨事”,然后便示意四位官员坐下叙话。
待众人重新落座停当,赵亮开口笑道:“此番整饬宫门,个中缘由,想必内宫监已然都传达到了吧?”
崔玉龙答道:“都传达清楚了。正如方才刘大人所说,此举关乎天道离合,陛下极为重视。”
“嗨,不用说得那么隐晦啦,”赵亮摆摆手:“合乎天道的提法固然没错,但更准确的讲,是为了改善太极宫风水,以便化解皇子纷争的劫数。此事关系到皇权安危,所以其中的重要性,不用如何细说,我想诸位心中也都有数吧?”
第四百五十六章 密谋造反
赵亮说得如此直白,四位官员连带常何,谁还能不明白。只不过此事涉及太子、秦王和齐王的明争暗斗,所以没有哪个敢胡乱开口,大家面面相觑之后,都默默的点了点头。
赵亮淡淡的笑了笑,接着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定下一个规矩。整饬宫城各门,要尽量保持低调,对外绝不主动声张此事的缘由。若是有人专门问起来,即以钦天监太史局和礼部的名义,对外宣称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为顺应天象变化,所以决定翻新宫城门户,乃应时转运的举措。明白吗?”
四位官员异口同声的答道:“卑职明白!”
赵亮微微颔首,然后在书案上摊开早已经准备妥当的太极宫地图,指着上面对众人说道:“明天就是黄道吉日,改建工程便选在明日启动。你们一边筹备材料工匠,一边立即着手封闭宫门。太极宫南面的长乐门、永春门、广运门和永安门全部围挡起来,只留下专给陛下出入的承天门;西面封闭嘉猷门,保留通明门;北面封闭安礼门,保留玄武门;东面连接东宫的通训门也一并封闭起来!”
工部侍郎崔玉龙默默的记下了赵亮的话,然后问道:“昨日内宫监传旨还说,玄武门和长乐门名称要对调半个月,是否同步施行?”
赵亮点点头:“是的,一起改了。”
“那也就是说,”崔玉龙确定道:“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封闭的是长乐门,保留的是玄武门,但对外讲的时候正好相反,封闭的是玄武门,保留的是长乐门?”
赵亮赞道:“聪明,我正是这个意思。”
常何微微一愣:“啊?照你们这么说,等我休完假回去,岂不是变成长乐门守将了?”
赵亮哈哈笑道:“没有那么夸张啦!这个调换只是为了顺应天时风水,暂时安排的。等到六月初四庚申日一早,便可恢复原样。”
几位朝廷官员闻言都同时点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