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284章

反穿越调查局-第284章

小说: 反穿越调查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份如此内容的奏章,在宝物运回长安的当天傍晚,被同时呈送到了皇帝的面前。李渊读完整个事件的原委始末后,当即下旨召见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尚书左仆射裴寂和太极宫问事郎赵亮,打算详问缘由。
  这四人得了旨意,不敢怠慢,急忙连夜入宫面圣。
  在太极宫的议政殿里,李渊端坐高台,面沉似水,上来便先将太子李建成给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吓得李建成赶忙拜倒在地,连连请罪。
  只听李渊沉声道:“得啦,你也不必一直磕头谢罪了,站起身来回话吧。皇儿,不是朕要苛责你,你今后真的还须多多历练,处事更谨慎些才行。这次幸好四郎行动迅速,处置得当,将那件琼台凤冠给及时追了回来,不然的话,还真不晓得该如何收场呢!”
  李元吉听李渊开口夸奖,连忙拱手答话:“父皇过奖了,孩儿无甚功劳,全赖皇兄运筹得当,方才化解了此次危机。说实话,谁也没能想到,居然有人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在京畿附近聚众行凶,抢夺国宝,甚至连长林军的精锐都不是他们的对手。父皇,皇兄真的是非常冤枉,他之前所做的部署其实并无失当之处,完全是因为遭人算计,才会措手不及。”
  裴寂闻言也连连点头:“陛下,齐王所言甚是。此事发生的颇为蹊跷,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恐怕还不仅仅是琼台凤冠那么简单。”
  “哦?裴卿对此有何见解?”李渊对他这位昔日在太原做唐国公时的“酒友”十分重视,不禁问道。
  裴寂答道:“三十名靺鞨勇士,五十名长林精锐,近百名战力几乎全军覆没,这绝对是一场正儿八经的战争!而这场战争倘若是发生在长安城中,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渊闻言略微皱了皱眉:“裴卿说的有道理。不过……”
  他瞥了一眼默不作声的李建成,接着道:“那贼寇毕竟只是贼寇,怕是没有胆量敢进长安捣乱吧。”
  “陛下所说的贼寇,如果真是所谓的江洋大盗,那自然是不足为虑。”裴寂不慌不忙的讲道:“但放眼天下,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进攻官军的江湖人,恐怕数不出来几个啊。”
  李渊点点头:“这个朕当然知道。如此大案,背后的确有可能会牵扯外敌势力或朝中大员,但是案子尚未彻查清楚,下结论也为时过早。不管怎么说,朕都不相信,这仗还能打进城里来?”
  李元吉眉头一挑,说道:“父皇英明。长安乃帝都所在,禁军十二卫及巡防兵马皆是我大唐精锐,对您又绝对忠诚,再加上整个城池完备的防御体系,断不至于出什么差错。不过裴大人的担心倒是提醒了儿臣,此事肯定不是寻常的江湖人士所为,要么是北方某支胡族势力,要么是朝中有资格调动兵马的重臣。所以儿臣建议,由太子负责出面调查,找出幕后的真凶!”
  李建成闻听此言,也拱拱手:“父皇,儿臣愿彻查此案,将功补过。”
  李渊未置可否的想了想,忽然转头望向赵亮:“爱卿,你昨晚也参与了此事,有没有什么见解啊?”
  赵亮施展窥心大法,早已探知清楚李渊的心思:他和其他人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两路可疑人士,一个是既有动机又有能力的突厥人,另一个则是与太子已成水火之势的天策府。
  若是前者倒还好说,两边都不知道打过多少仗了,琼台凤冠无非就是多记一笔账而已。
  但是如果此案涉及李世民,那么他这个为君为父的,就等于进退两难了。
  正因为有这个顾虑,所以李渊没有轻易决定让李建成亲自负责此案,怕的就是太子利用这个机会,无论真假也要把罪名扣在秦王头上,直接把局面搞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赵亮把握住皇帝这个顾虑,连忙答道:“启奏陛下,微臣不建议由太子殿下亲自查问此案。”
  此言一出,李建成和李元吉,再加上大臣裴寂,都不禁微微一愣。尤其是齐王,脸色当场就是一沉。
  相比之下,李渊倒是颇感受用,笑道:“哦?问事郎何出此言呢?”
  赵亮从容不迫的答道:“陛下,微臣这么说,主要有三个理由。其一,尽管正如齐王所言,谁都没能料到距离长安不到百里的地方会发生这种事情,故而也算事出有因。但太子殿下毕竟在宝物上有失职之嫌,若是由他出面查案,恐遭朝野议论,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李渊微微颔首:“嗯,这话有些道理。严格来说,太子也应是被查的人之一,如此方能在事后厘清责任。还有呢?另外两个理由又是什么?”
  “其二,就是情报泄露的问题,”赵亮道:“迎接琼台凤冠的事情,本属机密,所以太子才会命长林军校尉张进芳只率领五十兵马秘密前往。盗匪既然能提前布好陷阱,必然事先掌握了确切的情报,而这条线索第一个指向的便是东宫。因此太子殿下来查,极易被内部可能存在的因素所误导。”
  李渊同意道:“常言说得好——灯下黑,东宫内部若是真有人泄露情报,自己查的效果未必管用。”
  赵亮点了点头:“微臣正是这个意思。至于其三嘛,则是因为新法练兵之事。昨日陛下圣裁,京畿道各州府受训的府兵已然开始向长安集结,再加上校军大试,可谓千头万绪,这个时候太子殿下实在不易过多分心了。”
  “嗯,爱卿和朕想到一块儿去了。”李渊微微一笑:“宝物失而复得,贼首也当场伏诛,同时还抓了几个同伙,所以案件虽然骇人听闻,但也并非无从查起。倘若分个轻重缓急,当然还是练兵更须多加在意才对。太子啊,依朕看,你还是把心思放在这件事上吧,切不可本末倒置,耽误了大事。”
  李建成闻言连忙拱手答应,没敢再多说什么。一旁的李元吉却问道:“父皇,既然不让皇兄负责此案,那究竟该由谁来办呢?”
  李渊沉吟了几个弹指的功夫,忽然把目光投向了赵亮。


第四百四十五章 挑战
  李元吉一见李渊望向赵亮,心中顿时暗叫不妙,他生怕这个要命的差事落到了问事郎的身上,于是当即便打算要开口劝阻。
  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裴寂先道:“陛下,臣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推荐。”
  “哦?裴卿想的是谁?”李渊问道。
  裴寂答道:“光禄大夫萧瑀。”
  李渊闻言哈哈大笑:“原来是瑀弟啊?嗯,不错,我这个妹夫胸怀万机,才智过人,最难得的是他为人刚直不阿,敢讲真话,的确是查办此案的合适人选!”
  裴寂所推荐的这个萧瑀,乃是后梁明帝之子,因为他姐姐是隋炀帝的宠妃,所以萧瑀也是旧隋的国舅爷,正儿八经的皇亲贵族。更重要的是,这位老兄的妻子,是文献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大唐皇帝李渊则是文献独孤皇后的亲外甥,因此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的关系,李世民等皇子见了萧瑀,均称其为“姑父”。
  当年,李渊和萧瑀同在隋朝做官,又有着姻亲关系,所以二人的交情很好。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自立,进而攻克长安之后,还特意给萧瑀送去书信,请他前来相助,而萧瑀也因为一向看不惯姐夫隋炀帝骄奢淫逸的种种做法,故而欣然应允了李渊的邀请,带着妻子家人投奔了大唐。
  由于萧瑀在隋朝颇有地位声望,所以李渊对于他的到来,自然是感到非常高兴,当即授萧瑀为光禄大夫,封宋国公,可谓恩宠有加。
  像这样一个要资历有资历、要辈分有辈分的朝中大员,来查办可能牵扯皇子在内的惊天案件,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李渊点了点头,转而对李建成说道:“你们这些小辈惹出的麻烦,让你们的姑父去处置善后,应该没意见吧?”
  李建成赶忙拱手道:“儿臣全听父皇圣裁。”
  李元吉也道:“姑父德高望重、处事公允,儿臣也非常赞同裴大人的这个建议。”
  赵亮心下疑惑,忍不住探查李元吉的心思,察觉对方的心中正如此想道:哼,萧瑀就萧瑀吧,总好过让旁人插手。这老东西平时跟李世民走得很近,由他来查案,断不会把罪责按在秦王头上,那样一来,我更容易在私底下挑动太子对此事的不满,好叫他们两边狗咬狗!
  听到这个独白,赵亮立刻恍然,同时也暗骂李元吉阴险。正兀自愣神的功夫,忽听李渊又提到自己:“问事郎,井口镇这桩案子,既关系到大唐与草原势力的博弈,也涉及了朝中重臣的干系,所以只能秘密行事,不得对外张扬。你就代表朕去跟光禄大夫讲清其中利害,并作为督办,时时将查案的进展报告给朕吧。”
  赵亮闻言连忙答应:“臣遵旨。”
  李元吉见状,轻轻一笑:“父皇,说起问事郎,儿臣还正有件事要禀奏呢。”
  赵亮听得心中一紧,暗叫不妙:他娘的,这个小混蛋要搞事情!
  果不其然,李元吉当着李渊和另外两人的面,将突厥武尊哥舒玄要与赵亮比武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讲了出来。
  李渊听完原委,忍不住奇道:“居然还有这事?那个哥舒玄成名已久,朕当年留守太原之时,就早有耳闻。近几年,又听人说他在西域逞威,打遍三十六国无敌手,端的是傲睨江湖、独步武林。”
  裴寂点头道:“陛下说的没错。老臣有一次跟少林高僧崇笠法师对弈,还曾专门谈及此人。据崇笠当时亲口所言,那哥舒玄的武功已入化境,放眼整个中原,几乎找不出谁能与之一较高下。这对于咱们中土武林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潜在威胁。可是没想到,问事郎居然……”
  赵亮头皮发紧,连忙解释道:“陛下,裴大人,这里面实在是有个天大的误会,我……”
  话还没说完,李元吉便打断道:“今天下午,儿臣和东宫的冯立赶到城外驿站时,问事郎正准备与哥舒玄交手切磋。因为正事要紧,所以他二人便只好作罢。当时,哥舒玄曾扬言想于做客长安的这段时间,再找机会挑战,而问事郎也当着所有人的面,欣然应允,说自己愿意随时奉陪。”
  赵亮差点忍不住冲过去,照李元吉的脸蛋轰上一拳。李渊却高兴道:“哎呀,赵爱卿不愧是道家修行的高人啊,果真是文武双全!论医术,力压太医院的一众名医;论政务,每每都能给朕提出绝妙的建议;论武功,竟然让突厥第一高手如此重视!哈哈哈,天降奇才,朕心甚慰!”
  赵亮一脸尴尬,苦笑道:“呵呵,陛下过奖,过奖。”
  此时,站在前面的太子李建成忽然道:“父皇,儿臣此次通过手下的可达志,邀请他的师父哥舒玄前来长安,主要是为了借助此人的功夫,提升战士们的战力战法。同时,也希望利用武尊在突厥中的地位,影响除了颉利可汗之外的其他中小部族首领,尽量分化他们。如果接下来问事郎要跟哥舒玄比武较量,会不会伤了彼此的和气呢?”
  “哎,皇兄过虑了。”李元吉呵呵一笑:“那个哥舒玄习武成痴,又罕遇敌手。所以在他的眼里,比武较量绝非好勇斗狠的争执,而是一种难得的武学修为历练。这样不仅不会伤和气,而且还能让他觉得这次来长安是不虚此行呢。”
  李建成颇感为难的说道:“可是冯立刚才跟我报告,哥舒玄自己也明言,他与赵大人之间的比试,绝非寻常的较量,而是动辄要分生死的呀。”
  “哦?居然如此凶险?”李渊大感好奇,问道:“照突厥武尊这样的级数,不是往往点到为止就可以的吗?为何还要闹到以命相搏的地步?”
  李建成答道:“父皇,儿臣也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但冯立确实是这么讲的,哥舒玄当时的意思很明白,他如果不使出毕生功力,根本无法对抗问事郎的绝招,而功力尽出,对两边来说都极为凶险。”
  听到这里,李渊也不禁犹豫起来,考虑要不要出面制止这场关乎人命的比武。要知道,倘若赵亮有个闪失,他心里很难过这道坎儿,对张婕妤那边也不好交代。可如果反过来,哥舒玄在长安死翘翘了,则可能立马招来突厥各部族大军的报复。
  李元吉当然猜出了李渊的心思,但他本就没安好心,当然不肯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正因为如此,咱们才更应该支持问事郎应战啊。”
  “哦?这是何故呢?”
  “父皇明鉴,”李元吉侃侃而谈:“自旧隋以来,突厥人便蠢蠢欲动,一直觊觎我中原沃土,时不时便会南下入侵,叩我边疆,掠我子民。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还在各路反王之中培植傀儡,妄图夺取我汉人江山社稷。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他们自诩战力天下无敌,故而骄横之心日渐旺盛。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以力敌力、以强制强,方能令对方产生出畏惧,不敢再小觑我们汉人,更不敢前来找死。”
  他转向李建成,笑道:“皇兄请哥舒玄来观摩练兵,不也有震慑对方的用意嘛。”
  李建成微微一愣,旋即轻轻的点了点头。
  李元吉得意的笑笑,接着道:“问事郎深藏不露,居然能令堂堂突厥武尊心生敬意,恰恰是我们展示实力的好机会。但是倘若我们畏战,则立马就被突厥人瞧不起,进而认为大唐软弱可欺,之后的战祸恐怕就难以避免了。”
  这一番话,听得裴寂连连点头,也道:“齐王此言有理。一场比武较量,看似简单,其实是代表着两国的实力、气魄和胆略,假如我们在自己的地盘上,都不敢接受对方一个人的挑战,那么还说什么新法练兵,决胜疆场呢?”
  李建成的脸色有些难看,可还是同意道:“裴大人和齐王说得确实没错,尚武之势,当然有震慑敌顽的功效。我之所以请哥舒玄来,也是因为想让他同时见识一下练兵的效果,回去好说服其他部族首领,不再支持颉利可汗南侵的图谋。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万一……”
  李元吉笑道:“皇兄是怕问事郎打不过他?”
  “哦……这倒不完全是,”李建成略显尴尬:“赵大人把哥舒玄打死,那也不好啊。”
  李渊沉吟片刻,望向赵亮问道:“赵爱卿,你是当事人,你究竟怎么考虑的呀?”
  赵亮心想:我怎么考虑,我当然不想打啦,这还用问吗?不过他此时已经探出了李渊真正的心思,因此顺着答道:“陛下,既然人家找上门来,咱们当然不能做缩头乌龟。只要时间合适,臣愿意随时跟他对决。”
  赵亮的这番话里,最关键的就是“只要时间合适”这六字真言,因为这也正是李渊所打的主意:表面上看,大唐根本不惧突厥的任何挑战,要比就比谁怕谁。但实际上,则可以在任意时候借故把赵亮支走,不给哥舒玄比武的机会。反正你堂堂的突厥武尊,总不至于一辈子都赖在长安不走吧?
  到最后这场架没打成,那也只是因为我们的问事郎赵大人公务缠身,没空陪你玩,却不是怕了你们什么突厥第一高手。


第四百四十六章 练兵之法
  李元吉并不晓得李渊和赵亮心里面的小九九,他见赵亮应允迎战哥舒玄,而皇帝也微微颔首,显然已经默许了,顿时不禁得意,笑道:“父皇,既然问事郎答应下来,那么儿臣回去便转告哥舒玄,我大唐的高手随时准备领教他的手段。”
  “好,那就这么办吧,”李渊同意道:“不管怎么说,他远来是客,又在找回琼台凤冠一事上立了功劳,我们也应该多加尊重才是。对了,他是来观摩协助训练新兵的,这件事你们最终商议的如何了?”
  李建成作为总指挥,自然由他来介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